§8-1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 格式:pps
- 大小:350.00 KB
- 文档页数:6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等基本物理量。
2. 通过对磁场的物理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磁力线、磁通量。
2. 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H、磁感应强度B、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3. 磁场方向:右手定则、磁针的指向。
4. 磁通量:磁通量的定义、磁通量的计算、磁通量的单位。
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洛伦兹力、安培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磁通量、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磁通量的计算、洛伦兹力、安培力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磁通量、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作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4.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磁场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磁场的分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磁通量、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演示实验:展示磁场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磁场的分布:讲解磁场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磁场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2. 磁场的应用:介绍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等问题。
2.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磁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八章磁路和铁心线圈§8-1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一、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中某点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用符号B 表示,它是矢量。
其方向可用小磁针N 极在该点所指的方向来确定,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其大小为
L
I F B ∆∆=如果磁场内各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这样的磁场称为匀强磁场。
式中:ΔL 为磁场中导体的长度;I 为通电导体的电流;ΔF 为导体所受的电磁力。
磁感应强度B 的SI 单位为特斯拉(简称特),符号为T 。
在工程上还常采用电磁制单位高斯(GS ),1T =104GS 。
磁感应强度B 可用专门的仪器来测量,如高斯计。
二、磁通
磁感应强度矢量的通量称为磁通,用符号Φ表示。
磁通为标量。
在磁场中有一个曲面S,在曲面上取一面积元dS,设dS处的磁感应强度值为B、方向与dS法线的夹角为α,则此面积元的磁通
dΦ=BdScosα
在匀强磁场中,与磁场方向垂直、面积为S的平面的磁通为
Φ=BS
由此可见, B=Φ/S,磁感应强度在数值上可以看成为与磁场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磁通,故又称为磁通密度。
磁通的SI单位为韦伯(Wb)。
在工程上有时用电磁制单
位麦克斯韦(Mx),1Wb=108Mx。
三、磁导率
磁导率是用来表示媒介质导磁性能的物理量,用μ表示。
不同的媒介质有不同的磁导率。
它的SI单位为亨/米(H/m)。
表示,
由实验可测定,真空中的磁导率是一个常数,用μ
μ
=4π×10-7H/m
空气、木材、玻璃、铜、铝等物质的磁导率与真空的磁导率非常接近。
相对磁导率
任意一种物质的磁导率与真空的磁导率的比值,称为该物质的相对磁导率,用μr 表示,
相对磁导率没有单位,它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媒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是真空中的多少倍。
按导磁特性来分,物质可分为两类:铁磁性物质和非铁磁性物质。
铁磁物质(亦称为高导磁性能物质) 的μr >>1;非铁磁物质的μr ≈1。
μμ=μr
四、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是计算磁场时所引用的一个物理量,用H 表示,也是矢量。
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 与媒介质磁导率μ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磁场强度。
即
磁场强度的SI 单位为安/米(A/m)。
磁场强度的方向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致。
μ
=B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