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诸子百家1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31
荀子第二十一《解蔽》(诸子百家)荀子第二十一《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以曲,而暗于大理。
治而复经,两疑则惑矣。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
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也。
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
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是以与治虽【离】走而是己不辍也。
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于使【蔽】者乎!德道之人,乱国之君非之上,乱家之人非之下,岂不哀哉!数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
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
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
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
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贤良退处而隐逃,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
桀死于亭山,纣悬于赤旆,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谏,此蔽塞之祸也。
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
文王监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远方莫不致其珍,故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味,形居备宫,名受备号,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夫是之谓至盛。
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
”此不蔽之福也。
昔人臣之蔽者,唐鞅、奚齐是也。
唐鞅蔽于欲权而逐载【戴】子,奚齐蔽于欲国而罪申生,唐鞅戮于宋,奚齐戮于晋。
逐贤相而罪孝兄,身为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祸也。
故以贪鄙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之也。
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召公、吕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名利福禄与周公气。
传曰:“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强。
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此之谓也。
此不蔽之福也。
昔宾孟【萌】之蔽者,乱家是也。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诸子百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厚德楼前的孔子像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师:孔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孔庙,连我们学校都竖立着孔子雕像,包括你们语文课本中学习的《论语十二则》也是关于孔子的言论。
那么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呢?生:儒家学派师:没错。
孔子正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请同学们阅读P103第一段回答:1、儒学文化产生于什么时期?2、这个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3、儒家文化是否能表当时所有的文化,为什么?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大变革;不能,因为这一时期除了儒家文化,还有道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文化。
师:春秋战国时期。
不仅有儒家,还有道家,法家,兵家等学派,我们把这些学派统称为“诸子百家”。
我们第五课学习的《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也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诸侯争霸,社会急剧变化,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所以,各个学派纷纷在这一时期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于是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板书:“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自主学习,展示(15—20分钟)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根据表格提示,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一组:儒家第二组:道家第三组:法家第四组:墨家第五组:兵家完成任务之后,待会每组派一个代表起来回答,声音洪亮,回答不完整由自己组员补充完成派别代表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儒家孔子(创始人)孟子道家老子(创始人)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兵家孙武。
主备:娄朋爵老师 时间: 审核:杨新幸老师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第21课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的演进时期,这种变革和演进必然会反映到思想领域中来。
春秋后期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从不同的立场、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由此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诸子百家,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1课时 儒家学派1、孔子:在“诸子百家”中, 学派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创始人是 ,名 ,字 ,是 后起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
他不仅是一位大 家,又是一位大 家。
2、孔子的思想是什么?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这是儒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仁”是做人的道理,要求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但爱心和同情心必须遵守“礼”的规范。
能全面体现“仁”和“礼”要求的,叫做“义”。
3、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答: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4、孔子的言论后来被弟子编成《 》一书。
5、孟子:孟子,名 ,鲁国邹人, 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 》一书。
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合称他们的学说为“孔孟之道”。
6、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答:①提出“仁政”思想,主张“民贵君轻”。
②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
③提倡做人要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1、读了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你又是如何理解终身学习这一道理的?答:孔子之所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其“十五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定的事业,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
古人如此,今人也应如此。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1)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在教育,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了解(2)孟子;老子;韩非子各家学说及其主X2能力:通过学习“孔子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树立浩然正气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作为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孟子的警句名言对后世具有启迪作用。
学习难点:“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X中的政治、哲学思想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一)儒家1“诸子百家”主要有哪些学派?2百家争鸣的局面怎样形成?3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什么时期的人?他是怎样的人?4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有哪些?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是什么?5孔子从事编审的文化典籍有哪些?他的言论被整理成的书是什么?6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X是什么?(二)道家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是什么时期的人?著作是什么?2老子的思想是什么?他的主X是什么?3道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思想主X是什么?(三)法家1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是什么时期的人?著作是什么?2他的思想主X是什么?(四)其他1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他的主X有哪些?2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军事格言是什么?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师参与)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2孔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名字,是时期的鲁国人。
是家和家。
他主X和。
是做人的道理,要求要有和。
是体现西周社会等级秩序的行为规X。
3孔子是教育家,他广收门徒,著名的有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成为后世传诵的格言,如。
4孔子的言论被弟子编成一书。
5孟子是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X是他的名言是。
6老子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一书。
他的思想,主X。
7韩非的主X是,今世必然胜过前世,强调主X君主要有建立的国家。
七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第21 课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贡献;(重点)3、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墨子、孙子等诸子的主要思想。
归纳小结:1、知识要点三、当堂检测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的原因是()A、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B、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2009·西宁)秦始皇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制度的理论来自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2009·浙江金华中考)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韩非D、孙子4、(2009·湖北孝感)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话,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什么?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②根据材料,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③请从中国古代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三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四、我的收获2、思维方法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5、(2009·临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