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52.05 KB
- 文档页数:2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提高在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被认真考虑和解决。
本文将从患者依从性的重要性、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以及提高治疗依从性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依从性的重要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然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
依从性指患者按照医生的嘱咐准确、规律地服用药物。
良好的依从性有助于维持血压的稳定控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水平普遍较低,甚至低于50%。
因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成为必然的要求。
二、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我们需要了解和解决影响依从性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的讨论:1. 治疗知识和信念:患者对于高血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对治疗的信念会直接影响他们是否按时、正确服药。
因此,医生需要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治疗知识,解答他们的疑虑,消除不必要的担心。
2. 药物副作用:药物治疗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乏力等,这些不适感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
医生应当充分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鼓励患者积极与医生沟通,及时报告不适症状,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3. 经济状况:高血压是一种长期管理的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
对于经济负担较重的患者来说,药物的价格可能成为他们依从性的一大障碍。
医生可以与患者讨论不同药物的价格、平价药物的使用,并帮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经济状况的治疗方案。
4. 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吸烟等生活习惯对于高血压的控制同样至关重要。
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降低药物的疗效,甚至使药物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因此,医生需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他们改良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提高治疗依从性的策略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面,有一些策略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依从性研究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的程度和能力。
它是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并降低医疗费用。
因此,研究和促进药物依从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药物依从性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根据医嘱使用药物的程度和能力。
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医务人员因素、药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患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健康信念、心理状态等。
医务人员因素包括医生的指导和嘱咐等。
药物因素包括药物的剂型、剂量、给药频次和给药途径等。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支持、文化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等。
二、药物依从性的评估方法药物依从性的评估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
直接测量法主要包括药物浓度分析法、毛发分析法和尿液检测法等。
间接测量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电子监测法和医保数据库分析等。
其中,问卷调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患者的自述来评估药物依从性。
三、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一)患者因素1.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对医嘱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药品混淆和遗忘等问题。
解决策略是通过多次重复嘱咐和图文并茂地进行指导。
2.经济状况: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可能因为药物费用高昂而选择中断治疗。
解决策略是针对患者经济困难情况,提供相应的药物补助和减免政策。
3.健康信念:一些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抱有怀疑态度,容易产生依从性问题。
解决策略是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他们对药物治疗的信任度。
(二)医务人员因素1.医生的指导和嘱咐:医生的指导和嘱咐对于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至关重要。
解决策略是加强医生的沟通技巧和专业知识,提高药物依从性的指导水平。
2.医生的态度和信任度:医生的态度和信任度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从而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形成。
解决策略是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浅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意义。
方法:针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做好相对应的干预措施。
结果:改善大众健康结局。
结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取得最佳治疗结局的基本条件,药师应根据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因素,为患者提供理解性的咨询,并对病人的需求推荐针对性的提高用药依从性的策略,正确地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大众的健康结局。
【关键词】药师;用药依从性;干预措施【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73-02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用药与医嘱的一致性,而从药物治疗的角度看,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患者是否坚持用药和用药的正确性等很大的关系[1]。
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医师的因素、药师的因素及病人的因素,有大量的社会学、经济学、医学及行为学的因素[2]。
1.产生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1.1 用药方案复杂,疗程长(尤其对老年人)若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时,病人往往不能准确地根据医生医嘱服药,容易遗漏和混淆,病人难以遵嘱用药。
特别是老年人服用多种药物的可能性会更大,导致用药依从性很差。
有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关节炎、糖尿病和癫痫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来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药物用法要进行重大的行为调整,不能确保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2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药物的疗效产生疑虑,可能停服药物,中断治疗。
1.3 药物不能马上生效有些药物服用后不能马上产生疗效,如三环抗抑郁药在服用1周后才出现效果,而在产生疗效之前已出现了心动过速、眩晕等副作用,使患者主动停药。
1.4 病人相关的因素(1)有的轻微病,因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自己感觉病情好转,因此中断用药。
(2)健忘、痴呆症患者,有的孤寡老人或精神障碍病人因无人监督服药,病人不了解或是记不住用药说明,因而用药依从性差。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意义是什么?
用药的依从性是指患者服药与医嘱的一致性,采用降压药治疗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和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致残率。
现今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主要与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有关。
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率为36%。
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①患者对高血压认知和健康信念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记忆力逐渐减退,认知分辨力差,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同时,亲属缺乏监督,使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
②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品种、剂型的增多,不良反应的多样化,使部分患者因惧怕药物不良反应而影响用药的依从性。
③经济情况影响用药依从性。
据估计,药物治疗占高血压治疗费用的50%~90%,各种高血压药物零售价相差至少40倍。
由此可见,选择何种药物是决定直接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
④医务人员的水平、医疗条件等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老年人降压药物应用的5项基本原则:①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②长效:尽可能使用1次/日、24小时持续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有效控制夜间和清晨血压。
③联合:若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可采用两种或多种低剂量降压药物联合治
疗以增加降压效果,单片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④适度:大多数老年患者需要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起始阶段,但不推荐衰弱老年人和≥80岁高龄老年人初始联合治疗。
⑤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耐受性个人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药物治疗中的患者依从性管理如何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关乎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作为目前医疗领域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依从性管理对患者的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一、加强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首要步骤。
医生和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提供详细、准确的治疗信息,包括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
同时,患者还需了解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未按时按量服药可能导致的后果。
通过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依从性对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关键。
医生和医务人员应当以友善、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求。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顾虑和困难,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建立信任和互动,医生可以更好地促使患者遵守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依从性。
三、简化用药方案用药方案的复杂性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治疗需求,尽量简化用药方案,减少给药次数和药物种类的多样性。
同时,医生可给予患者用药提醒工具,如手机闹钟、记事本等,以帮助他们按时服药。
简化用药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四、提供心理支持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存在心理顾虑,担心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或依赖性。
医生应当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
解答患者的疑虑,针对他们的担忧提供专业意见,使其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对药物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五、倡导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医生可以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积极引导他们扮演家庭协助者的角色。
家属可以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提醒他们定期复诊,并给予必要的照顾和支持。
家庭支持是患者依从性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得到充分重视和利用。
六、加强药物治疗监测药物治疗监测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药事管理中的患者药物依从性提升研究在医疗系统中,药事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患者用药的各个环节,从药物采购到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
而患者药物依从性是药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因此,如何提升患者药物依从性成为了药事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1. 药物依从性的定义和意义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或处方准确、及时、持续地使用药物的程度。
良好的药物依从性能够确保药物在人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而患者药物依从性的不足往往会导致治疗效果的下降或者出现治疗失败的情况,进而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
2. 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患者药物依从性的提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下为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的一些主要因素:2.1 患者个体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个体因素会影响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从而影响其药物依从性。
2.2 特定疾病因素不同的疾病对药物治疗的要求不同,而有些疾病本身就会影响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例如,长期药物治疗的疾病需要患者坚持长期定期服药,而有些疾病的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可能因此而忽视药物治疗。
2.3 医患沟通因素医患沟通是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关键环节。
医生对患者的合理解释和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接受度,从而提升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2.4 药物因素药物的剂型、用法、服药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例如,复杂的用法和不方便的剂型可能会导致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降低。
3. 提升患者药物依从性的措施为了提升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药事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3.1 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提升患者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向患者提供疾病知识和用药指导,让患者了解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增加药物的依从性。
3.2 医患沟通改善医生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倾听患者的病情反馈和困惑,并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
服药依从率对控制精神疾病的重要性精神疾病是一种病程长、疗效慢,复发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
我们都知道对于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来说,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还是药物治疗,且多次强调要足量、足疗程用药。
若是擅自减量或停药必然会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
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药物的治疗方案;另一个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因此,为了提高精神科患者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原因分析。
一、什么是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是指病人对医嘱的顺从执行情况,也就是病人对规定的药物剂量是否能够定时服用情况。
精神病患者在日常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病程时间长,需要患者长期使用药物治疗。
服用药物治疗时间长,会导致患者漏服,多服;其次是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许多患者妄想自己没有病,不需要药物治疗,或者有的患者觉得药物副作用大,影响身体健康,拒绝药物治疗,这些因素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
精神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无疑会影响治疗效果。
二、服药依从率对精神疾病患者重要意义1.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但是在实际的精神疾病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由于患者自知力差,并且患者用药时间长,导致患者服用依从性差,最终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因此,在临床上开展精神疾病患者用药治疗时,需要研究提高患者服用依从性方法,帮助患者科学使用药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治疗效果提高,恢复患者健康意识状态。
2.保证患者用药治疗安全精神科开展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多数会对患者使用抗精神类药物治疗,这类药物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抑制神经,从而控制精神疾病。
但是,在临床上采取的抗精神类药物,多数药物副作用大,容易导致患者用药损伤。
因此,在临床上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药物副作用中,其主要的方法是科学用药,保证患者用药治疗安全。
患者如果在治疗时用药依从性差,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治疗,会增加药物副作用,从而难以保证患者用药治疗安全。
药物依从性提升策略与护理角色一、药物依从性概述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的能力,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时间以及疗程的长短。
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而不良的药物依从性则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疾病复发甚至加重。
药物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认知、情感、社会经济状况以及药物本身的特性等。
1.1 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药物依从性是医疗效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
高依从性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反之,低依从性不仅影响个体健康,还可能对社会医疗体系造成负面影响。
1.2 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 患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健康信念等。
- 疾病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症状等。
- 药物因素:药物的剂型、剂量、副作用、成本等。
- 医疗系统因素: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药物供应的稳定性等。
- 社会经济因素:患者的经济状况、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等。
二、药物依从性提升策略提升药物依从性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医疗提供者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采取多维度的策略。
2.1 患者教育与沟通患者教育是提升药物依从性的基础。
通过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方案,认识到依从性的重要性。
医疗提供者应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与患者沟通,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医嘱。
2.2 简化治疗方案复杂的治疗方案会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负担。
医疗提供者应尽可能简化治疗方案,如减少服药次数、使用长效药物等。
2.3 药物管理工具的应用药物管理工具,如药物日历、提醒系统等,可以帮助患者按时服药,从而提高依从性。
2.4 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社区、患者互助组织等,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促进药物依从性。
2.5 经济激励措施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经济激励措施,如药物补贴、保险覆盖等,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依从性。
2.6 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探讨护理干预在提升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的价值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然而,许多肺结核患者由于服药不
足或不规律,导致治疗失败和病情恶化。
因此,提升肺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非常重要。
护理干预可以在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教育帮助患者理解肺结核的病情和治疗原理,以及服药的
重要性和副作用等信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识和信心。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互动,可以进
一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挑战,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基础。
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
员可以监测患者的服药情况,提醒患者按时按剂服药,并帮助患者排除服药过程中产生的
障碍和困难,例如药物过敏、消化不良、心理压力等。
另一方面,护理干预也可以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责任心。
通过培训和教育,护理人
员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监测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例如监测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以及掌握日常饮食、锻炼、休息等生活习惯。
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树立正确
的健康观念,认识到良好的自我管理对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我责任心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护理干预可以在提升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监测和支持,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治疗知识和技能,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通过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责任心,护理人员可以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工作打下基础。
但需要注意的是,护理干预应该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病情特点进行制定和实施,
不能一刀切,否则可能会产生不良反效果。
加强用药指导,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发布时间:2021-10-19T08:31:52.974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6期作者:蒋胜儒[导读]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
蒋胜儒养天和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 410007摘要: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
加强患者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用药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是临床药师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药师;用药指导;用药依从性患者用药依从性,一方面会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会影响临床用药安全。
因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加强用药指导,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迫在眉睫[1]。
一、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一)用药疗程长用药疗程长、用药方案复杂,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自身容易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用药方案不一、用药品种多,很容易出现漏服、错误服用等问题,很难遵医嘱[2]。
对于合并癫痫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关节炎等患者来说,需终身或长期服药,患者往往无法准确地遵从药物使用方法。
(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这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心伤害,部分患者会直接对药物疗效产生怀疑甚至无法忍受,自行停药,中断治疗。
例如,部分患者在服用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会在服用三环类药物后出现眩晕、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但服用三环类药物一周后才能出现疗效,这就使得患者会对药物疗效产生怀疑,主动停药。
(三)患者个人因素患者个人因素较为复杂,这也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环节。
部分患者的疾病比较轻微,其会觉得服药会产生不良反应,自己症状不明显,就自行停止了服药;部分老年患者存在健忘、痴呆、精神疾病等,因无人监督提醒,自己经常忘记服药,这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部分患者限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影响,擅自换用便宜的药物或减少药物服用剂量、次数,影响了药物的疗效;部分患者缺乏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对健康保健要求过高,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也有患者会担心药物成瘾而中断治疗。
药物治疗中患者依从性问题研究在当今的医疗领域,药物治疗是应对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问题却常常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所谓患者依从性,简单来说,就是指患者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药物或接受其他治疗措施的程度。
患者依从性不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患者可能会忘记按时服药,有的可能会自行减少药量,还有的甚至会擅自停药。
这些行为不仅可能导致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可能引发病情的恶化或出现新的并发症。
造成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疾病认知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药物治疗的作用原理缺乏了解。
他们可能认为症状减轻就意味着疾病已经痊愈,从而停止用药。
比如,一些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血压暂时得到控制后,就觉得不再需要服药,却不知道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来维持血压的稳定,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诸如头晕、恶心、嗜睡等不适症状,这使得患者不愿意继续服用。
以某些抗癌药物为例,其副作用可能包括脱发、呕吐等,这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会让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
再者,治疗方案的复杂性也是导致依从性问题的原因之一。
如果治疗方案要求患者每天多次服药,或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患者很容易出现漏服或错服的情况。
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或者工作繁忙的人群,过于复杂的治疗方案往往难以严格执行。
另外,心理因素也不可忽视。
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例如,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对治疗失去耐心,从而不按时服药。
患者的经济状况也会对依从性产生影响。
一些药物价格昂贵,长期服用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无法坚持治疗。
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医保覆盖或者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药物费用可能成为他们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
提升慢性病患者管理依从性的认识与对策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病情进展较慢的一类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类疾病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而患者的依从性则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良的依从性会导致疾病控制不佳、加重症状、增加医疗费用等问题,因此提升慢性病患者管理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慢性病患者管理依从性的认识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慢性病患者管理依从性的认识1. 依从性的定义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进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使用和治疗操作的程度。
良好的依从性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而不良的依从性则可能导致疾病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2. 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1)疾病自身特点:症状轻微、疾病缓慢进展、无痛感等特点容易让患者对疾病产生麻痹心理,从而导致依从性降低;(2)治疗方案的复杂程度:复杂的治疗方案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和学习成本,降低依从性;(3)医患沟通不畅:医生没有对患者进行足够的解释和教育,患者对治疗方案不清楚,影响依从性;(4)患者心理素质:部分患者对疾病产生消极情绪,导致依从性降低;(5)经济条件:经济负担过重会影响患者的用药和治疗的依从性。
3. 依从性与慢性病管理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依从性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患者是否按时按量地服药,是否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是否有规律地定期复查等都关系着疾病控制的效果。
当患者的依从性良好时,可以有效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二、提升慢性病患者管理依从性的对策1. 完善医患沟通医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特点、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不良依从性可能带来的后果。
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与患者建立积极的互动沟通,积极引导患者配合治疗。
2. 简化治疗方案对于复杂的治疗方案,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简化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负担和学习成本,提高依从性。
3. 提供心理支持慢性病患者常常面临着长期的疾病治疗和管理,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依从性。
浅析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措施和意义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和遵从药师对其服药方面的指导。
反之称为用药不依从性。
随着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用药依从性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重视。
当医师为患者确定了良好的治疗方案而患者不依从时治疗也会失败。
患者不依从最明显的后果是疾病未减轻或未治愈,甚至加重。
由此可见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成功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举措。
那么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有哪些?作为药师如何才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意义何在?作者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1.1药品因素1.1.1药品的副作用患者对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内容感到不安,担心服药后出现副作用。
如哮喘患儿使用激素治疗时,家长担心孩子使用激素会引起肥胖、矮小等不良反应,这就导致不少哮喘患儿不能科学规律地使用吸入性皮质激素类药物来控制哮喘。
1.1.2给药方式复杂如预防和治疗哮喘用的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其药品疗效与用药方法紧密相关,使用上述药物时需要正确用力、掌握恰当的吸气时间和屏气时间。
不少哮喘患者未能很好掌握吸药方法从而达不到预期疗效。
1.1.3治疗方案复杂当采取多种药物治疗且用法多样时,患者往往难以准确地遵从医嘱服药,从而降低用药依从性。
1.2经济因素当医师为患者采用疗效好而价格略高的药品时,低收入者往往会寻求价格低廉而疗效相对较差、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同类药品替代。
1.3患者的主观因素有些患者忘记服药,包括漏服和重复服药;有些患者自觉症状改善而自行停药;有些患者对药物的疗效期望值太高,短期内症状未有明显好转即自行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有些患者治病心切超剂量用药;还有些患者偏听偏信社会不良药品广告,擅自改服所谓的偏方或秘方。
1.4医患关系如果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和用药指导时耐心、细致、周到,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那么患者就会信任医师和药师,就会产生良好的依从性。
药物治疗与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药物治疗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疾病。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依赖于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即患者是否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地使用药物。
药物依从性的提高可以通过给予患者足够的教育和指导来实现。
本文将探讨药物治疗与患者教育如何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一、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药物治疗是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疾病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可以完全治愈某些疾病。
然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患者是否正确地使用药物。
二、药物依从性的定义与重要性药物依从性指的是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地使用药物。
正确的药物使用包括按时、按量、按疗程使用药物,遵循药物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等。
药物依从性的提高对于治疗效果以及预防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药物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三、药物治疗与患者教育的关系药物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而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往往受到媒体、自身知识水平以及医生的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患者教育是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关键环节。
四、患者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患者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医生面对面指导、印制宣传资料、患者教育手册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患者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患者需要了解自己所使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预期的疗效。
这可以增强患者对药物的信任,提高药物的依从性。
2. 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患者需要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用药途径、用药时间以及用药剂量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药物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3. 治疗期间的饮食与生活习惯:一些药物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患者需要了解并按医生指导执行。
4. 药物存储与服用记录:患者需要了解药物的正确存储方法,以避免药物的失效。
另外,患者可以记录自己的药物使用情况,以便医生及时了解和调整治疗方案。
精神病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交往的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精神病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药物依从性对精神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提高药物依从性的措施。
一、药物依从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的程度。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的达到至关重要。
1.1 提高症状缓解率精神疾病的症状缓解是衡量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而药物依从性直接影响症状缓解的程度。
研究表明,药物依从性越好,症状缓解率就越高。
因此,加强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可以提高症状的缓解。
1.2 防止疾病复发和迁延精神疾病是一类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维持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不依从医嘱,药物的疗效将会减弱,容易导致疾病复发或者迁延。
而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迁延,维持长期稳定的疗效。
1.3 改善生活质量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社交障碍等问题,对自身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如果患者药物依从性差,治疗效果受到限制,无法达到良好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药物依从性的措施考虑到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2.1 患者教育及时、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以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患者进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的教育。
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并认识到药物依从性对治疗的重要性,能够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并提高依从性。
2.2 患者参与决策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对自身状况产生焦虑和焦躁,容易对治疗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
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患者参与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可以与患者一起评估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患者参与决策能够增加对治疗的信任感,提高其药物依从性。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改善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高血压的困扰。
虽然药物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但高血压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药物依从性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的意义,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一、药物依从性的意义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规范地服用药物并坚持治疗的程度。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药物依从性的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药物依从性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息息相关。
只有患者按时、规律地服药,药物才能发挥最佳效果,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药物依从性能够有效避免高血压患者发生药物滥用或误用。
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用药,药物的滥用或误用可能导致血压不稳定,甚至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良好的药物依从性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药物滥用或误用的情况。
最后,药物依从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医生的指导和支持是患者长期治疗的重要动力。
当患者能够依从医嘱服药,药物能够稳定地控制血压,患者的治疗信心得以增强,同时也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二、改善药物依从性的措施1.加强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改善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手段。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教育,包括药物的种类、用法、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意识。
2.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每个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医生应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并确定合理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
患者对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容易产生认同感,因此更易接受和坚持服药。
3.建立药物提醒系统对于那些存在忘记服药情况的患者,建立药物提醒系统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浅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8-09-03T13:34:16.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作者:赖德彬肉孜买买提·阿布都热西提
[导读]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取得最佳治疗结局的基本条件,药师应根据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因素。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药学部新疆克州 845350)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意义。
方法:针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做好相对应的干预措施。
结果:改善大众健康结局。
结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取得最佳治疗结局的基本条件,药师应根据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因素,为患者提供理解性的咨询,并对病人的需求推荐针对性的提高用药依从性的策略,正确地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大众的健康结局。
【关键词】药师;用药依从性;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73-02 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用药与医嘱的一致性,而从药物治疗的角度看,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患者是否坚持用药和用药的正确性等很大的关系[1]。
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医师的因素、药师的因素及病人的因素,有大量的社会学、经济学、医学及行为学的因素[2]。
1.产生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
1.1 用药方案复杂,疗程长(尤其对老年人)
若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时,病人往往不能准确地根据医生医嘱服药,容易遗漏和混淆,病人难以遵嘱用药。
特别是老年人服用多种药物的可能性会更大,导致用药依从性很差。
有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关节炎、糖尿病和癫痫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来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药物用法要进行重大的行为调整,不能确保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2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药物的疗效产生疑虑,可能停服药物,中断治疗。
1.3 药物不能马上生效
有些药物服用后不能马上产生疗效,如三环抗抑郁药在服用1周后才出现效果,而在产生疗效之前已出现了心动过速、眩晕等副作用,使患者主动停药。
1.4 病人相关的因素
(1)有的轻微病,因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自己感觉病情好转,因此中断用药。
(2)健忘、痴呆症患者,有的孤寡老人或精神障碍病人因无人监督服药,病人不了解或是记不住用药说明,因而用药依从性差。
(3)经济承受能力不足,对保健服务的负担能力有限。
擅自换用便宜疗效差的药物或中断用药,影响用药依从性。
(4)对疾病和药物缺乏了解,患者对药物疗效期望值过高,健康保健要求过强。
个别病人担心药物成瘾,或者担心可能出现为药物所致的新症状而中断治疗,导致用药依从性差。
(5)受社会不良广告宣传的影响,擅自改服所谓的偏方或秘方。
(6)识字不多的病人可能不了解用药依从性差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而且由于识字不多也会妨碍他们去寻求用药指导方面的帮助,识字不多的病人是用药依从性差的高危人群。
(7)少数民族由于汉语水平的不足以及病人在保健上的文化信仰极大地影响到用药依从性。
2.用药依从性差产生的后果
患者用药非依从性可能会导致疾病不能根治、治疗失败、药物中毒、疾病传播、医疗费用增加等后果[3]。
2.1 造成治疗失败
有的患者随意自行调整剂量,更换药品或随意停药,以致治疗失败。
如对感染性疾病采用短期抗菌药物治疗,不能坚持疗程,在感染并未控制的情况下,提早终止用药,从而导致治疗失败。
又如仅漏服了1次避孕药导致避孕失败。
有的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癫痫病)由于用药依从性差,增加了发病率,导致不良健康结局,甚至治疗失败。
2.2 引起自身中毒的危险
有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初期,因效果不明显,便自行加大用药剂量以致发生药物中毒。
例如超剂量服用地高辛,企图尽快控制症状,结果出现中毒。
有的高血压病人随意停服降压药,发现血压升高后又超剂量服用降压药,使之血压忽高忽低,结果出现中毒症状,有的危及生命。
3.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方法
根据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做好相应的干预措施,干预用药依从性差的措施可单用也可合用,但都必须适应于病人的个体特征。
3.1 避免使用复杂的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用药品种多,且用法不一,患者难以按照医嘱要求用药。
应尽可能将用药方案的复杂性降低,例如采用每天1次剂量的长效制剂、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另外,药师还要考虑到用药方式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3.2 改善服务态度
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应耐心地交待药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对病人要态度和蔼可亲,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释,改善用药依从性。
3.3 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指导。
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应让病人尽可能多的了解药物,将所调配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等清楚地介绍给患者,医院药房应设立用药咨询窗口,由药师担任。
并发放用药指导方面的材料,从多方面进行药品使用的指导。
并运用实例教育患者,运用典型的、形象生动的用药病例,从用药依从性好和用药依从性差两个方面教育患者,可使患者记忆深刻,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取得最佳治疗结局的基本条件,药师应根据用药依从性差的因素,为患者提供理解性的咨询,并对病人的需求推荐提高用药依从性的策略,正确地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大众的健康结局。
【参考文献】
[1]赵振文.浅谈药学服务对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3,11(9):2.
[2]吴凯云.全国药学人员现状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论坛,2002,1:26-29.
[3]李国柱,谢海棠,陈佰锋等,成人用药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