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显微镜结构及使用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0
实验一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一、目的要求(一)熟悉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及其功用,正确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牢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二)学习低、高倍镜的镜检技术。
二、实验内容(一)观察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理解其基本性能。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三)初步认识几种类型的显微镜。
三、材料和用具电子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牙签、洗耳球,甲基蓝染色液、滤纸。
四、操作与观察(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显微镜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仪器。
我们要了解它的基本结构,并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显微镜的中部有一弯曲的柄,称镜臂;基部有一马蹄形部分,是镜座。
自柜中取用时,用右手握紧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保持镜体直立,轻轻放置于桌上,观察各部构造。
镜座上的短柱叫镜柱。
镜臂基部有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平台,是载物台(或称镜台)。
台的中央有一圆孔,可通过光线。
两侧有压片夹,用以固定玻片标本。
现代的显微镜具镜台X-Y驱动器,用以固定和移动玻片标本。
在圆孔的下面,有由一片或数片透镜所组成的聚光器,有集射光线于物体的作用。
在聚光器下方有反光镜,可将光线反射至聚光器。
此镜一面平,一面凹。
凹面具有较强的反光性,多用于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即可。
电子显微镜的光源来源于内光源,位于镜座靠后方。
镜座右侧臂有调节螺旋,可以前后调节改变光线的强弱。
光线较强适于观察色深的物体;光线较弱适于观察透明(或无色)的物体。
在载物台的圆孔上方,有一附于镜柄上端的圆筒称为镜筒,其上下两端附有镜头。
现代的显微镜一般有两个镜筒。
两镜筒之间的距离,可按观察者双目的的距离调节。
镜筒上端为接目镜(或称目镜),可从镜筒内抽出。
接目镜有低倍和高倍之分。
在镜筒下端有可放置的圆盘叫旋转器,下面附有2~4个接物镜(或称物镜)以螺旋旋入旋转器内。
接物镜也有低倍和高倍之分。
转动旋转器可换用接物镜。
在镜臂上有两组螺旋。
大的叫粗调焦器,小的叫细调焦器。
现代的显微镜粗、细调焦器常组合在一起,外周粗的螺旋为粗调焦器,小的叫细调焦器。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1500, 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10万以上, 观察到的是亚显微结构。
2、正确使用方法:先在低倍镜下对焦,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并增加进光量, 可以把平面换成凹面, 或增大光圈, 然后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观察。
3、物镜有螺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ⅹ物镜放大倍数。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6、有关计算:一行细胞数量变化, 可根据放大倍数与细胞数目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目的变化, 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7、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放大倒立的虚像, 所以, 在移动装片时, 要使观察到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 应将波片向同一个方向移动。
8、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二、细胞相关概念: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三、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 一般在10~30nm之间, 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DNA或RNA, 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 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 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如噬菌体)和RNA病毒(HIV、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3、常见的病毒: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高一生物显微镜知识点一、显微镜的构造1. 机械部分-镜座:稳定显微镜。
-镜柱:支持镜身。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 光学部分-目镜:无螺纹,放大物像。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有螺纹,放大物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反射光线强度较弱;另一面是凹面镜,反射光线强度较强。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三、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放大倍数为10×40 = 400 倍。
2. 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所以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例如,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3.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低倍镜:视野亮、范围大、细胞数目多、物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