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口老龄化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54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市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大大突破了10%的界限,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业已成为如皋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口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美好的愿望,标志着经济、文化、卫生和社会安定的水平。
当然,我们也应当以辩证的观点全面看待这个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1、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对老人的赡养比上升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1990年我市劳动年龄人口对老人赡养比为10%左右,2000年上升为15%左右,预计到2025年上升为30%左右,2050年上升为50%左右。
如果再加上对幼年子女的抚养,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抚养比将上升得更为迅速,2025年可能达到60%左右,2050年将达到75%以上。
人口老龄化将使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日益沉重。
而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等等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
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
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2、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必然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
08云南申论考试模拟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吋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 •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1•在由屮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屮心(CSTS)主办的“21世纪屮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屮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该报告称:“35年前,屮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 : 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
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
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屮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IT前减少18%〜35%。
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屮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并且报告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屮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屮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做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
我国2003年,60岁以丄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屮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11月29日发布的《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766万人,城镇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76%。
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次公布养老保险覆盖率。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己从企业职工扩展到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从业人员。
1997 年至2006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年均增长5. 9%。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逐年扩大。
老年人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以济南市为例摘要: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并且这也是一个互联网化智能化的世纪,互联网使人们生活便捷化。
但互联网的使用分极化严重,老年人作为我国人口的一个重要比例,也受互联网的影响。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寻研究互联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情况,以及探寻如何才能让互联网便捷老年人的生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互联网;生活一、济南市人口老龄化状况(一)人口老龄化年龄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1]。
(二)济南市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表1)表1据有关部分预测,济南市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将达到25%[2],可见,济南市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很快。
二、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一)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如今,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仍有一大部分弱势群体没有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我们以济南市为例,进行了200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居住方式、不同收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的抽样调查,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6)。
表2 不同年龄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表表3 不同职业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表表4 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表表5 不同收入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表表6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表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所抽样调查的全部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概率达54.5%,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率超过一般以上。
其中老年人的年龄与其受教育程度对互联网的使用影响最大,从上表可以明显看出,70周岁为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最明显的分界点,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不使用互联网。
文化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文化程度在高中或大专的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率较高。
收入情况在3000元以上,与老伴一起居住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率较高。
所谓人口老龄化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早在1999年我国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会达到10%,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12.7亿人,60岁以及60岁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4%,说明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一、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口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
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1/5,占亚州老年人口的1/2。
开成原因,由于我国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减少了出生,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同时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造成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出现了低生育、低死亡的结果,从而显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
2、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大。
当发达国家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94年41岁延长到70岁,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低收入国家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政府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对经济的压力。
3、老龄化分布不均和高龄化十分明显。
大中城市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大中城市,如上海市2000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8.5%,北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6%。
人口老龄化国际标准
国际上通常以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衡量国家老龄化程度的指标。
按照这个标准,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一般是:
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以上,被认为是老龄化开始。
2.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4%以上,被认为是老龄化严重。
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1%以上,被认为是超级老龄化。
按照这个标准,许多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或严重老龄化阶段,比如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等。
而中国也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并且老龄化速度较快,预计到203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2%。
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社会的影响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其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
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老龄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是涉及国家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社会问题。
因此,正确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趋利避害,实现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是总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
目前,我们国家属于老年社会阶段,并且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崂山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区7.5%,而我街道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街道人口比例超过了13%。
人口老龄化存在如下特点: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人口规模大、老龄人口高龄化显著、人口“未富先老”和地区间人口老龄化程度发展不平衡。
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
我国人V1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
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
据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将出现在2016—2038年,期内65岁及以上人121比重将从10%快速地上升为21%。
酒泉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简析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趋势。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
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全市人口老龄化现状1990年以来,全市的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共有常住人口109.59万人。
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己达到7.9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26%,比2000年“五普”时提高了3.2个百分点,比1990年“四普”时提高了4.12个百分点。
这一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7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少儿人口18.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6.83%,比“五普”和“四普”时分别下降6.67个百分点和7.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3个百分点(表1)。
(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2010年,全市的老年人口总量达到7.96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98万人,增长1倍;比1990年增加了5.37万人,增长48.23%; 1990-2000年,全市老年人口年均递增4.39%,2000-2010年,全市老年人口年均递增7.18%,递增速度提高了2.79个百分点。
而1990-2000年,全市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75%,2000-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12%,递增速度下降了0.63个百分点。
所谓人口老龄化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早在1999年我国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会达到10%,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12.7亿人,60岁以及60岁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4%,说明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一、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口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
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1/5,占亚州老年人口的1/2。
开成原因,由于我国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减少了出生,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同时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造成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出现了低生育、低死亡的结果,从而显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
2、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大。
当发达国家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94年41岁延长到70岁,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低收入国家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政府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对经济的压力。
3、老龄化分布不均和高龄化十分明显。
大中城市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大中城市,如上海市2000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8.5%,北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
由原来老龄化城市高于农村而变为两者正在接近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年青人口增加,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
我国老龄人口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10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机率高,生理自理能力差,因此需要经济和生活照顾的双保证。
4、老龄化对家庭和赡养依赖性增强。
随着老龄化高龄人口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老人对自己后代的经济依赖也更强,据统计,50%以上城镇老年人银行基本无存款,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
生理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
5、老龄化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有相应影响,同时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脱离最低生活保障一线的困难加大。
二、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1、长期稳定生育水平,减少未来老来人口。
人口政策是一项缓慢发生效应的政策,一旦失误很长时期难以挽回。
只要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才能减少老年人口的增加,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动摇。
2、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增加老有所养措施。
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由现收现付体制改为“流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它可以帮助正在走向老龄化的中国维持充足的存款率和良好的投资与生活水准,让劳动者分享经济改革的成功果实。
同时, 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社区、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城镇要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待遇结构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方式社会化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农村,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与村级扶持相结合,发扬子女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
保证老年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
切实保障孤寡老人的五保待遇,健全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3、建立健全老年医疗健康保障制度。
改革、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解决医疗经费来源,逐步形成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
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口及家庭不致因病致贫,积极开展以老年然为主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研究。
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建立健全老年病防治研究机构。
开设老年医院、老年人护理院、老年医疗康复中心、老年病门诊,实施家庭病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针对老年人特点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4、拓宽渠道,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大多一是卫生保健服务业,二是家政服务业,三是日常用品制造业,如老人交通工具,四是人寿保险业,五是旅游、娱乐业,六是房地产业如:老年公寓,七是老年教育产业,八是咨询服务业,在实施中,应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老龄产业发展资金,多元化投资使老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功能。
社区应积极实施老人照料,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空间服务站,文体娱乐设施,开展多样化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 积极兴办托老院、敬老院、福利院和各种照料老年人的社区服务组织。
做到小事不出门,难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道)。
6、尊老爱幼,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应加大宣传和发扬光大,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形成良好尊老爱幼的风气,积极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老年人有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