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网概论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1
1.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等,采用不同交换技术的交换节点设备通过传送网互联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额业务网。
2.长途网由各城市的长途交换中心、长市中继线和局间长途电路组成,用来疏通各个不同本地网之间的长途话务。
3.最终路由当一个交换中心呼叫另一个交换中心,选择低呼损路由连接时不再溢出,由这些无溢出的低呼损电路群组成的路由即为最终路由。
4.光纤接入网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一般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接入系统。
5.无线接入网指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电波这一传输媒质连接用户与交换中心的一种接入技术。
6.ATM 异步传送模式,采用快速分组交换和统计复用技术。
7.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业务管理、网络管理、运行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
8.单模光纤纤芯直径非常小,在任何时候只允许光信号以一种模式通过的光纤。
9.信令路由指两个信令点间传送信令消息的路径10.本地电话网简称本地网,是指在同一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的所有终端、传输、交换设备的集合,用来疏通本长途编号区范围内任何两个用户间的电话呼叫。
11.PON 指ODN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ODN全部由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12.AON 指光配线网ODN含有有源器件的光网络,该技术主要用于长途骨干传送网。
13.软交换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14.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15.信令是终端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递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指导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协同运行,在指定的终端间建立和拆除临时的通信通道,并维护网络本身正常运行。
16.通信网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通信网通信系统特指使用光信号或电信号传递信息的系统。
通信网是通信系统的一种形式。
克服时间、空间的障碍,有效而可靠地传递信息是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
通信网定义: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约定信令和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构成要素软件设施: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硬件设施: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传输系统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采用不同交换技术的交换节点、业务节点等设备通过传送网互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业务网。
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等。
传送网:负责按需为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之间的互连分配电路,在这些节点之间提供信息的透明传输通道。
构成传送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有:传输介质、复用体制、传送网节点技术等。
主要的传送网有PDH〔准〕、SDH/SONET〔同步光纤网〕和光传送网(OTN)。
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须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行管理等功能。
包括:信令网〔实现节点间的信令的的传输和转接〕、同步网〔实现设备间的信号时钟同步〕、管理网〔提高全网服务质量、充分利用全网资源〕。
传送网传输介质分类:有线介质(导向)和无线介质(非导向)。
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采用复用技术的原因:为了有效利用传输介质带宽,在传输介质上常采用复用技术。
即一条物理介质上同时传送多路信号。
主要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
SDH主要有如下三个优点:1) 统一的接口标准2) 采用同步复用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3)强大的网管功能VC的含义:为使STM净负荷区可以承载各种速率的同步或异步业务信息,SDH引入了虚容器VC结构,一般将传送VC的实体称为通道。
任何上层业务信息必须先装入一个满足其容量要求的VC,然后才能装入STM净负荷区,通过SDH网络传输。
1. 什么是通信网?具体功能是什么?概念:为了完成多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信源与信宿间的通信过程,需要建立一个网络,这个多用户通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称之为通信网。
(课本)概念: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可以克服空间时间等障碍,来进行有效信息交换。
(老师总结的答案)功能:信息传输寻址和路由差错控制网络管理2. 通信的概念和功能。
通信就是将带有信息的信号通过某种方式由发送者向接收者的传递或相互之间的交换。
3. 画图说明通信系统的组成并说明其功能。
图(课本第一页,图1-1)(1)信源:是发出信息的基本设施。
(2)信宿:即受信者,是信息传输的终点设施。
(3)信道:即信息的传输介质。
(4)调制发射系统:该系统的任务是将信源产生的基带信号调制成适合在给定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然后通过发射系统将信号发射出去。
(5)解调接收系统:将信道传输中带有噪声和干扰的信号解调成基带信号交给信宿。
4. 通信网的硬件组成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及链路交换设备5. 通信网的分类按功能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支撑网:1.信令网:实现网络节点间信令的传输和转接的网络2.同步网:实现数字设备之间的时钟信号同步的网络3.电信管理网:为提高全网质量和充分利用网络设备而设置,以达到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使尽可能多的通信得以实现。
按业务类型划分: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广播通信网电报网传真网按地理位置分:本地网长途网国际网按传输的信号形式分:数字网模拟网按传输介质分: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按网络功能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按运营方式分: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6. 通信网体系结构OSI/RM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课本第九页,图1-5TCP/IP参考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课本第10页,图1-77. 通信网的基本拓扑结构网形星形复合形总线形环形树形课本13页,14页,图1-13 1-15 1-14 1-10 1-11 1-128. 电话通信网的组成发送和接收电话信号的“用户环路”设备,进行电路交换的节点设备,连接交换设备之间的中继链路。
第1章概述1. 通信系统(定义、组成)。
2. 通信网(构成要素、基本结构)。
3. 电路交换(时分交换)4. 存储-转发交换(分组交换)5. SDH传输网(重点)第2章电话通信网1. 固定电话网的等级结构。
2. 长途网的网络结构。
3. 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4. 固定电话网的路由选择(重点)。
5. 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的组成(重点)。
第3章ATM(重点)1. B-ISDN(概念、业务、信息传递方式)。
2. ATM(3.2节-3.5节)(重点)。
3.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概念、组成、原理、转发等价类、数据报格式)。
第4章基于IP的通信网(重点)1. IP网络(TCP/IP参考模型)。
2. 传统以太网(CSMA/CD、MAC子层协议)。
3. 交换式以太网(概念、交换机)3. 宽带IP城域网(分层结构、IP over ATM、IP over SDH)。
4. 路由器(基本构成、基本功能)。
5. 路由选择协议(RIP、OSPF、BGP)(重点)。
第5章接入网1. 接入网概述(接口、功能模型)。
2. ADSL(系统结构、频带分割)。
3. HFC接入网(网络结构、工作过程、双向传输)。
4. 光纤接入网(功能参考配置、拓扑结构)5. ATM无源光网络APON6.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网络结构、设备功能、工作原理及帧结构)第6章电信支撑网1. No.7信令网(组成、网络结构、连接方式)。
2. 同步网(滑动的产生)。
第9章下一代网络及软交换技术1. 软交换的概念。
题目类型:填空题10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10分、简答题70分;---------------------------------------------------第一章概论的复习重点分组交换的两种工作方式的比较;★分组交换可以提供两种服务方式: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数据报方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分组头部含有有关目的地址的完整信息,可以使同一个通信中的各个分组经历不同的路径到达同一目的端。
(信息传送主要依赖分组头部的地址)(2)整个通信过程中不需要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阶段,只需要数据传输阶段,对短报文通信传输效率比较高。
(3)对网络故障的适应能力强,一旦某个经由的分组交换机出现故障,则可以另外选择传输路径。
(4)各分组的传输时延和传输路径有关,由于目的终端接收的分组可能是经由不同的路径传输来的,分组之间的到达顺序可能会发生错乱,因此目的终端必须有能力将接收的分组重新排序。
虚电路方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一次通信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包含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清除三个阶段,对长报文通信传输效率比较高。
(2)各分组头部不需要包含目的地址的完整信息,只需要给出虚电路标识号,亦即逻辑信道的标号(信息传送主要依赖虚电路的逻辑信道号LCN)。
(3)目的终端不需要对收到的分组进行重新排序。
(4)电路的建立是逻辑上的,只是为收发终端之间建立逻辑通道,只有在有数据传输需要时,才占用网络的传输资源;(5)和数据报方式相比,虚电路方式在数据传输阶段的时延小。
(一)数据报方式的分组交换:各个数据报分组的头部,均含有目的地址B;信元分组,根据网络状况,走不同路径;接收端,重新排序。
备注:1、数据报方式,需要临时找路由;2、信息送达目的地,主要依赖分组头部的地址;(二)虚电路方式的分组交换:虚电路(需要事先安排与解除);接收端,不需要重新排序;备注:1、虚电路方式,路由表(即:逻辑信道号的列表)事先安排,不需要临时找路由,网络传输效率得以提高;2、信息传送,主要依赖虚电路的逻辑信道号;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具有信道的独占性;电路交换,是实际上的物理连接;数据透明传输,交换系统不对数据作任何处理;不可以实现异构网络通信;属于即时直接呼叫,存在较大呼损;虚电路:虚电路,属于分组交换。
现代通信网技术重点复习注:根据复习提纲自行总结而成,部分资料来自百度及姚亚宇的总结。
第二章:2.12 电话交换网的组成及结构电话网(1). 采用电路交换方式(2).组成:数字程控交换机(节点)传输链路设备终端设备(用户端)3 中继线: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线路用户线:交换机与用户终端的连接线路4 我国电话网的网络等级结构:(1).分为五级,即12345交换中心(2).也可分为国际局,长途网(包括1234级交换中心)与本地网(设置汇接局和端局两个交换中心)2.41 时分复用PCMPCM:数字交换网络所采用的一种数字信号32路PCM(欧洲与中国采用):基群信号每一帧有32时隙30时隙传输话音或数据偶数帧TS0用于传输系统的同步码第16时用于传输信令。
2.42 时隙交换时隙交换:在交换网络一侧,将某条电路的某个时隙的8比特话音信号通过交换网络的交换转化到另一侧的某条电路的某个时隙的位置,从而实现话音电路的交换。
过程可分为两步:(1)一条PCM电路的任意两时隙之间的交换,称为时分交换。
(2)两条PCM电路上的相同时隙之间的交换,称为空分交换。
1:时分交换:1.设备称为时分接线器或T型接线器2.主要由话音存储器与控制存储器构成3.原理:顺序存入,控制读出:也可倒过来。
2;空分交换:1 设备称为空间接线器或S型接线器2由电子交叉矩阵与控制存储器构成2.7.1 信令信令:按工作区域不同可分为用户线信令与局间信令。
1.用户线信令:通信终端与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令。
2.局间信令: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令。
随路信令与共路信令详见书上35页图。
3.12 移动通信的特点1 电波传播分为直达波,反射波,电离层波。
2 多径传播及衰弱多径信号:通过多条不同路径传播的信号衰弱:多径信号的同加异减造成接收端信号的幅度变化。
由多径引起,所以称为多径衰弱。
衰弱原因:可从时空两面分析,空间的可结合多普勒效应。
3.21 多址接入技术多址技术:解决基站与用户之间信号相互识别的一种技术。
1.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2. 通信网的构成要素:硬件: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
软件: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3.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从网络的物理位置分布来划分,通信网还可以分成用户驻地网CPN (是业务网在用户端的自然延伸)、接入网AN (可以看成传送网在核心网之外的延伸)和核心网CN (包含业务、传送、支撑等网络功能要素)三部分。
4. 面向连接型:两个通信节点间一次数据交换过程包含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
其中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阶段传递的是控制信息,用户信息则在数据传输阶段传输。
适用于大批量、可靠的数据传输业务,网络控制机制复杂。
5. 无连接型 :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先建立通信连接,就可以直接通信。
适用于突发性强、数据量少的数据传输业务。
面向连接型 无连接型6.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都有路由表和转发表。
转发表记录的是一个交换节点当前维持的所有的连接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指明了一个连接上的用户信息在交换节点上应该如何转发。
7. 网络分层的原因:可以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方便异构网络设备间的互连互通;增强了网络的可升级性;促进了竞争和设备制造商的分工。
8. 协议:在分层体系结构中,协议是指位于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与另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通信时所使用的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一个通信协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语法:协议的数据格式;语义:包括协调和错误处理的控制信息;时序:包括同步和顺序控制;9. 对等层之间的通信使用相应层协议;但实际上,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并没有将数据直接传到另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而是将数据和控制信息直接传到它的下一层,此过程一直进行到信息被送到第一层,实际的通信发生在连接两个对等的第一层之间的物理媒介上。
现代通信网复习重点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2.支撑网包含三部分:同步网、信令网、管理网。
3.广域通信网上使用的交换技术主要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ATM技术4.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①在连接建立阶段,为用户静态的分配通信所需的全部网络资源②在通信期间,资源将始终保持为该连接专用③在数据传输阶段,交换节点只是简单将用户信息在预先建立的连接上进行转发,节点处理时延可忽略不计5.一个通信协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语法:协议的数据格式;语义:包括协调和错误处理的控制信息;时序:包括同步和顺序控制。
6.对等层通信采用协议,层间通信采用原语7.ITU(Internationg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ITU-T:电信标准化部门;ITU-R:无线电通信部门;ITU—D:电信发展部门8.通信网的服务质量衡量标准:可访问性、透明性、可靠性电话通信网服务质量衡量:接续质量、传输质量、稳定性质量接续质量衡量:接续损失(呼损)、接续时延9.基带传输系统是指在短距离内直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模拟基带信号的系统,只有双绞线可以直接传输基带信号‘10.准同步数字体系PDH,采取异步时分复用;同步数字体系SDH,采取同步时分复用11.S DH系统中的基本传输速率是STM-1,s,其他高阶信号速率均由它的整数倍构造而成。
基本网络单元包括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
光传送网OTN是一种以DWDM与光通道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传送网结构,它由光分插复用、光交叉连接、光放大灯网元设备组成,具有超大容量、对承载信号语义透明及在光层面上实现保护和路由的功能,是面向NGN的下一代新型传送网结构。
分为三个子层:光信道层OCh(采用数字分包技术:每个波长包装成一个数字信封,每个数字信封都由三部分组成)、光复用段阶层OMS、光传输段层OTS特点:①DWDM技术可以不断提高现有的光纤复用度,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设施;②DWDM技术独立于具体的业务,同一根光纤的不同波长上接口速率和数据格式相互独立,使得运营商可以在一个OTN网络上支持多种业务③OTN系统既能管理单波长,也能管理每根光纤的所有波长;④采用基于光层的故障恢复比电层更快更经济12.信令:终端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递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可以知道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协同运行,在指定的终端间建立和拆除临时的通信信道,维护网络本身的正常运行。
第一章: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信息寄寓于消息之中消息以信号作为载体在信息论中,定义消息x i 出现的概率为P(x i),则信息量I(x i)为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与消息发生的概率密切相关。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
3 模拟通信系统按调制方式分类:连续调制系统:振幅调制(AM)系统、单边带(SSB)调制系统、频率调制(FM)系统、相位调制(PM)系统……脉冲调制系统:脉冲幅度调制(PAM)系统、脉冲相位调制(PPM)系统、脉冲宽度调制(PWM)系统…… 多路复用:在同一线路信道中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以扩大通信容量,提高信道的利用率.频分复用(FDM):在连续调制系统中采用.时分复用(TDM):在脉冲调制系统中采用数据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区别:信源发出数字信号,无需经过模/数转换,只需考虑对信源进行压缩编码以降低信源的冗余度,提高有效性。
数据通信的信道: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数字信道容量是指信息在信道中无差错传输的最大速率。
在发送端将若干个独立无关的分支信号合并为一个复合信号,然后送入同一个信道内传输,接收端再将复合信号分解开来,恢复原来的各分支信号,称为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目的是提高线路利用率。
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频分(FDM)时分(TDM)码分(CDM)携带”消息的信号称为载波信号,而被“携带”的消息称为调制信号,调制就是让消息被载波信号“携带”,解调就是从载波信号中检测出消息。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调制信号为模拟信号,载波信号为正弦波:调幅(AM)双边带调制(DSB)单边带调制(SSB)残留边带调制(VSB)调频(FM)调相(PM)载波信号为脉冲载波:脉冲编码调制(PCM)脉冲增量调制( M) DPCM调制信号为数字信号幅移键控(ASK) 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较复杂各部分功能信源编码与解码:字化需经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阶段。
现代通信网知识要点小结第一章概述1. 三网:电信网络(主要业务为语音)、有线电视网络(图像)、计算机网络(数据),“三网合一/三网融合”实际指采用一种统一的网络技术来代替这三种网络。
2.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1) 电路交换:一定面向连接,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有端到端固定传输带宽(如电话网),效率比较低,信道浪费比较大(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1~10%)2) 分组交换:基于存储转发* 原始报文分割成分组,分组由首部和数据部分组成,首部包含源、目的地址及其他控制信息(差错校验、生存时间、分组长度等)* 分组交换网由结点交换机和链路组成,每个结点交换机都有结点转发表(路由表)* 分组交换网可以是面向连接方式(传统电信网如:x.25、FR、ATM等),也可以是无连接方式(IP网)。
传统电信网基于虚电路(VC)建立连接。
* 虚电路基于统计时分复用STDM,虚电路可以分为交换式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SVC是指通信双方在发起数据通信之前必须先建立虚电路,然后进行数据通信,通信完毕要释放虚电路连接;PVC是指虚电路连接一直建立,通信双方直接可以开始数据传递,虚电路是一直建立的* 每个结点交换机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先存储、再根据转发表向合适线路转发)对每个分组进行转发* FR、ATM属于快速分组转发,所谓快速分组转发是指在接受分组的同时直接转发该分组。
分组长度可变的称为帧中继(FR),分组长度固定的称为信元中继(如ATM,信元长度固定53字节)* 无连接分组交换网一般指IP网络,节点交换机就是路由器,链路是指各种物理网络(x.25、FR、ATM、卫星链路、微波链路…)* 节点转发表/路由表由路由选择协议生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效率比较(第34页习题1-10)3.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4. NGI:下一代因特网计划(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Initiative),基于高速网络结构(全光网络),提供先进网络服务及应用,快速路由交换,更加可靠和安全5. IAB: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下分因特网工程部(IETF)和因特网研究部(IRTF)。
通信网通信系统特指使用光信号或电信号传递信息的系统。
通信网是通信系统的一种形式。
克服时间、空间的障碍,有效而可靠地传递信息是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
通信网定义: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约定信令和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构成要素软件设施: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硬件设施: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传输系统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采用不同交换技术的交换节点、业务节点等设备通过传送网互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业务网。
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等。
传送网:负责按需为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之间的互连分配电路,在这些节点之间提供信息的透明传输通道。
构成传送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有:传输介质、复用体制、传送网节点技术等。
主要的传送网有PDH(准)、SDH/SONET(同步光纤网)和光传送网(OTN)。
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须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行管理等功能。
包括:信令网(实现节点间的信令的的传输和转接)、同步网(实现设备间的信号时钟同步)、管理网(提高全网服务质量、充分利用全网资源)。
传送网传输介质分类:有线介质(导向)和无线介质(非导向)。
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采用复用技术的原因:为了有效利用传输介质带宽,在传输介质上常采用复用技术。
即一条物理介质上同时传送多路信号。
主要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
SDH主要有如下三个优点:1) 统一的接口标准2) 采用同步复用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3)强大的网管功能VC的含义:为使STM净负荷区可以承载各种速率的同步或异步业务信息,SDH引入了虚容器VC结构,一般将传送VC的实体称为通道。
任何上层业务信息必须先装入一个满足其容量要求的VC,然后才能装入STM净负荷区,通过SDH网络传输。
VC由信息净负荷(Container)和通道开销(POH)两部分组成。
VC分为高阶VC(VC-3,VC-4)和低阶VC(VC-2,VC-11,VC-12)。
VC中的“虚”有两个含义:1.VC中的字节在STM帧中并不是连续存放的,是按照字节间插复用方式排列。
2.一个VC可以在多个相邻的帧中存放,其起始位置在STM帧的净负荷区中是浮动的。
电话通信网电话通信网的概念:电话通信网是进行交互型话音通信,开放电话业务的电信网,简称电话网。
电话通信网的构成要素: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系统程控交换软件的组成:交换软件、运行软件系统、支援软件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维护工具与环境。
呼叫处理程序负责所有呼叫请求的接续电路建立、监视与释放处理。
包括用户扫描、信令扫描、数字分析、路由选择、通路选择、输出驱动等功能模块。
电话网的基本结构:等级网:每个交换中心被赋以一定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交换中心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低等级的交换中心一般要连接到高等级的交换中心。
通常采用星型+网状结构。
无级网:每个交换中心都处于相同的等级,完全平等,各交换中心采用网状网或不完全网状网相连。
我国电话网路等级分为五级,由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和本地电话网交换中心组成。
二级网结构(端局DL +汇接局Tm ,每个汇接局管辖的范围为一个汇接区,采用网状+星型结构) 二级本地网的汇接方式:去话汇接,来话汇接,来、去话汇接。
电话网路由:指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建立的一个传送信息的通路。
它可以由单段链路组成,也可以由多段链路串接而成。
链路:是指两个相邻交换中心节点间的一条直接电路或电路群。
路由的分类:电话网的选路结构:等级制选路、无级选路。
等级制选路是指路由选择依次按顺序进行,而不管这些路由是否被占用。
无级选路指路由选择过程中,各个路由可以互相溢出而无先后顺序。
电话网的选路计划:固定路由选择计划、动态路由选择计划。
固定选路计划:交换机的路由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若要改变路由表,须人工进行参与。
动态选路计划:交换机的路由表可以动态改变,这些改变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实时进行的。
我国长途网固定等级制选路。
采用以下选路原则 (1) 所选路由局向最多为三个。
(2) 选择顺序为先选直达路由,再选迂回路由,最后选最终路由。
(3) 选择迂回路由时,先选择直接至受话区的迂回路由,后选择经发话区的迂回路由。
所选择的迂回路由,在发话区是从低级局往高级局的方向,而在受话区是从高级局往低级局的方向。
(4) 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使同一汇接区的主要话务在该汇接区内疏通,路由选择过程中遇低呼损路由时,不再溢出至其他路由,路由选择即终止。
智能网(Intelligent Network )是在原有电信网络的基础上,为快速提供新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
IN 服务于原有电信网,使电信网功能增强,电信网在IN 的作用下,自身不需改动,即可向整个网络的用户快速、灵活、经济、有效地提供新业务。
智能网的特点(1) 具有引入新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2) 业务控制逻辑与交换接续逻辑分离(3)运营商、第三方可通过标准接口进行新业务引入。
智能网的组成结构:⎪⎩⎪⎨⎧⎪⎪⎩⎪⎪⎨⎧⎪⎩⎪⎨⎧+最终路由迂回路由首选路由按照选择顺序高效直达路由部分基干路由部分低呼损基干路由低呼损直达路由低呼损路由按照呼损分类SDP SCE/SMS SCP CCS7IP CCS7CCS7SSPSSP CCS7;话音CCS7(1)SSP:业务交换节点(Service Switching Point)呼叫处理功能负责接收用户呼叫、执行呼叫建立、呼叫保持、呼叫释放等基本接续功能。
业务交换功能:接收、识别出智能网呼叫;使用NO.7信令与SCP进行通信,响应SCP的指令,按SCP的业务逻辑要求完成呼叫处理。
(2)业务控制节点(SCP)是智能网的核心部分,负责: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接收SSP 查询请求,查询数据库等,执行业务逻辑,指挥SSP完成智能业务呼叫,由大、中型计算机系统和大型实时数据库系统构成。
业务数据节点(SDP)用于存储及访问智能网的业务数据。
SDP可包含在SCP中。
(3)SMS: 业务管理系统(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实现IN系统的管理功能:业务逻辑、业务数据、用户数据管理,业务检测及业务量管理。
(4)STP:信令转节点:在智能网中,STP负责SCP与SSP及其他节点之间的信令传递。
(5)IP:智能外设(Intelligent Peripheral)是协助完成智能网业务的专用资源。
完成语音合成、播放、识别等。
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SSP的一部分。
(6)SCE:业务创建环境(Service Creation Environment)为业务设计者提供了可视化的编程环境,用户可以利用预定义的标准元件设计新业务的业务逻辑,定义相应的业务数据。
信令网信令定义:在通信网中,为完成某一通信业务,节点之间要相互交换的控制信息(包括终端、交换节点、业务控制节点)称为信令。
信令的作用:在指定终端间建立、监视、拆除通信信道。
维护网络本身的正常运行。
信令的分类:1.按信令的工作区域分:(1) 用户线信令(2) 局间信令2.按所完成的功能分(1)监视信令(2)地址信令(3)维护管理信令3.按信令的传送方向分(1)前向信令(2)后向信令信令方式:通信网的各种设备之间传递的信令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包含信令的编码方式、信令在多段链路上的传送方式及控制方式。
编码方式(1)未编码方式:信令可按脉冲幅度的不同、脉冲持续时间的不同、脉冲数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
目前已经不用。
(2)已编码方式:模拟编码方式:起止式单频、双频二进制、多频编码方式(中国1号MFC信令)。
二进制编码方式:使用二进制编码来表示不同信令信息(数字型线路信令)。
信令单元方式:用经二进制编码的若干字节构成的信令单元来表示各种信令。
编码容量大、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可扩充性强,是目前的各类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广泛采用的方式。
传送方式:端到端传送、逐段转发方式、混合方式。
控制方式指控制信令发送过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非互控方式:发端连续向收端发送信令,而不必等待收端的证实信号。
半互控方式:发端向收端发送一个或一组信令后,必须等待收到收端回送的证实信号后,才能接着发送下一个信号。
全互控方式:前向信令与后向信令互相控制且不间断。
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好,但设备复杂,发码速度慢。
No.7信令是一种公共信道信令,优点如下(1) 信令系统更加灵活。
(2) 信令传送速度快,呼叫建立时间短,设备利用率高。
(3) 信令编码容量大,信令能力强大(4) 利于向综合业务数字网过渡。
7号信令网组成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连接信令点与信令转接点的信令链路三部分组成。
信令点:信令消息的起源点和目的点。
包括交换局、操作管理维护中心、服务控制点等。
信令转接点:将信令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路转发到另一条信令链路上。
分为独立式信令转接点和综合式信令转接点。
信令链路:是信令网中连接信令点的基本部件。
它由7号信令功能的第一、第二功能级组成。
目前常用的信令链路主要是64 kb/s的数字信令链路。
信令工作方式按照通话电路和信令链路的关系,信令工作方式可分为对应工作方式(也叫直联方式)和准对应工作方式(也叫准直联方式)。
我国信令网采用三级结构。
第一级:HSTP,设在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成对设置,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二级LSTP和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
第二级:LSTP,设在地级市,成对设置,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
第三级:SP是信令网传送各种信令消息的源点或目的地点,各级交换局、运营维护中心、网管中心和单独设置的数据库均分配一个信令点编码。
信令网的路由是指两个信令点间传送信令消息的路径。
信令路由选择是MTP第三功能级——信令消息处理部分完成的功能。
信令消息处理功能:信令消息处理部分可进一步分成三个子功能,分别是消息分配、消息识别和消息路由。
消息识别功能根据DPC判定本信令点是否为信令消息的目的地。
若是,交给消息分配功能,否则交给消息路由功能转发。
消息分配功能根据消息识别功能送来的SIO(业务信息八位位组)的编码来确定消息所属的用户部分,并传递给相应的用户。
消息路由功能根据SIO、DPC(Destination Point Code )和SLS(信令链路选择码)选择一条合适的信令链路传送信令。
(1) 根据SIO的内容来判定是哪类用户产生的消息,来选择相应的路由表。
如:TUP消息,根据SI的值选择TUP对应的路由表,再根据SSF来选择国内路由表或国际路由表。
(2) 根据DPC和路由分担原则,确定信令链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