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百合花》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教授《百合花》这本小说,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说《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写作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1. 导入活动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展示《百合花》的封面和简要介绍,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让他们猜测和预测故事背景和人物。
2. 阅读和讨论安排学生阅读《百合花》,并组织相关的讨论活动:- 分段阅读:将小说分成若干段落,每段后安排一次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该段落的理解和观点;- 问题导向讨论: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角色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深入研究,讨论该角色的性格、动机和行为,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
3. 写作任务通过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百合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情节梗概: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百合花》的故事情节;- 观点陈述:要求学生以其中一个主题为基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给出支持观点的理由和例证;- 书评撰写: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书评,评价《百合花》的优点和不足,对其他读者是否推荐该书进行说明。
三、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百合花》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考察学生对小说情节和细节的理解;- 讨论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评估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写作评分: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分,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对《百合花》的理解。
以上是关于《百合花》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简单而有趣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这本小说,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百合花》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百合花》的主题和寓意。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百合花》的打印副本或电子文档。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百合花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向学生简要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和背景。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百合花》。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主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百合花》的主题和寓意。
2. 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并强调课文的深层含义。
四、象征意义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义。
2.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元素,如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象征手法对主题的贡献。
五、创造性写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百合花》的启示,创作一篇小故事或诗歌。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主题分析、象征意义探讨和创造性写作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课文《百合花》的文学鉴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百合花》的文学特点,如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
2. 学生分享对课文文学特点的感受和欣赏。
3. 教师总结并强调课文的价值和意义。
七、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与课文《百合花》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高中百合花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八篇高中百合花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复述课文。
(重点)2、理解小说的主题;体会运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复述课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投影仪显示白色百合花的图片。
(注意一定要是白色的百合花,这样符合文章的内容和寓意。
)请学生谈看图片的感受,得出白色:百合花:这种花井的主要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提示:这是个开放的话题,尽管让学生谈。
)我们今天将学习茹志鹃的文章《百合花》。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小说集《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
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
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于是,这象征着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的:匣匣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
3、作者介绍茹志鹃(1925一1998),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当代女作家。
上海人。
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
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等。
4、题目解说“百合花”代表纯洁、优雅、高贵。
文中既指新媳妇棉被上的百合花,又象征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纯洁美好的心灵,以及百姓爱护解放军的真诚,暗示了文章主题。
题目精练巧妙,内涵丰富。
5、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1~23段)开端,带路。
第二部分(第24~45段)发展,借被。
第三部分(第46~60段)高潮,牺牲、献被。
第四部分(第61~62段)结局、盖被。
6、全文分析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百合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速读小说的能力,能够概述小说内容。
训练学生根据线索理结构、拟标题的能力。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理解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明白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精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讨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并珍视纯洁、高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内容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茹志鹃的生平、创作背景及《百合花》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小说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小说内容概述: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述小说内容。
划分小说段落,概括各段落大意。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
通过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分析: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如枪筒中的树枝和野菊花、两个干硬的馒头、破洞等。
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理解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主题与象征意义探讨:探讨小说的主题,理解军民团结、人性美等主题思想。
分析百合花的象征意义,理解其在小说中的多重象征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故事”,小时候我们听着妈妈讲的故事入睡;长大后我们通过许许多多的书籍电影去读前人的故事、他人的故事,来理解自己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借由茹志鹃女士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一起穿越回1946年的那个中秋节去看看那一天,人间的一个角落,有怎样的故事上演。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茹志娟1925年生于上海。
3岁时(1928年)亡母,幼年随祖母做手工活为生。
11岁(1936年)进上海私立普志小学读书,一年后辍学。
2022《百合花》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百合花》的教学理解小说情节的特征。
2. 理解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的不同效果3. 体会第一人称叙事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从叙述的顺序角度改写《百合花》。
任务一:认识"情节”: 由诗歌是意象的艺术引入小说情节活动1:给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情节诗歌是意象的艺术。
抽象的内在情感与具体的外在的物的统一。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
对桩桩事件的叙述, 强调事件的时间序列与内在关系。
这内在关系主要指因果关系与情感臆脉。
臆脉是情感不断的变化过程。
"国王死了, 王后也死了。
"〃国王死了, 然后王后死于悲伤。
""王后死了,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后来才发现因为国王去世, 她伤心过度。
" 活动2:概括《百合花》的情节-小通讯员护送我到包扎所-小通讯员跟我去借被子-小通讯员牺牲补充知识, 由引导学生找到表示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词, 找到文中“我"情感变化的词-小说表面上是以时间和空间的推移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深层次是靠臆脉牵引着情节由开端、发展推向高潮。
明确:-1946年的中秋、早上、下午两点钟、天黑了、半夜-(去包扎所的路上、包扎所、新媳妇家、包扎所)-小说深层次是靠臆脉牵引着情节由开端、发展推向高潮。
-(生气、兴趣、亲热、愧疚、悲痛、赞美)总结: 情节的事件线索和情感线索任务二:改写《百合花》, 理解叙述顺序活动1 :改写《百合花》, 主要把"小通讯员护送我到包扎所"情节进行压缩, 一笔带过, 把原小说的结尾移至开头, 形成倒叙;把小通讯员牺牲的过程移至最后, 形成补叙;插叙部分不改动。
改写如下:《百合花》茹志鹃一九四六年的一天, 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 也比平日悬得高。
新媳妇低着头, 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 默默地站起身说: “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 果然手都冰冷了。
《百合花》教案百合花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三篇第一篇: 《百合花》教案百合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总目标:让学生明白本小说构思和语言上的特点,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具体目标: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品析重难点语句。
4、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1、由于课文内容集中,文字晓畅,情节较简单,所以.课上让学生在规定的10分钟内速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3、初步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二、活动流程1、速读读全文。
(10分钟)2、划出字词。
给加点的字正音撂(liào)讷讷(nènè)忸怩(niní)憨憨(hānhān)执拗(niù)髻(ji)尴尬(gāngà)讪讪(shànshàn)瞅(chu)挟(xié)嬷嬷(mómó)砦(zhài)虔诚(qián)磕磕绊绊(kē) 解释下列词语张皇忸怩憨憨执拗尴尬讪讪虔诚3、讨论交流一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4、讨论交流二:鉴赏本小说的构思。
具体理解百合花被和百合花在本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得出白色“百合花”这种花卉的主要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提示:这是个开发的话题,尽管让学生谈,意思在,就要肯定。
)(2)理解跟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
请学生朗读描写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刚出门~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同乡)的内容。
再请学生复述被子的最后结局。
总结:A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被子与人物性格关系。
三、活动延伸1、思考:分析新媳妇和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2、抄写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整体把握:题目含义、内容主题、情节结构。
设计教案•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分析目录•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跨文化对比与拓展延伸•互动式教学方法应用与实践课程介绍与背景《百合花》作品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关怀。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时间分配每个课时45分钟,其中讲解时间约30分钟,学生讨论和思考时间约15分钟。
同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时间分配。
文本解读与赏析文本结构梳理开端高潮描述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的情景。
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助通讯员的情景。
序幕发展结局对百合花的描述,引入故事背景和人物。
通讯员和“我”一起借被子的经过。
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关键语句解读“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展示了通讯员的天真、纯洁和积极的态度。
“借被子”的波折展示了军民之间纯洁的感情,突出了新媳妇的善良和深明大义。
“百合花”的被子是连接军民感情的纽带,是纯洁感情的象征。
细节描写象征手法对比手法030201艺术手法赏析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小通讯员新媳妇人物关系梳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我”和小通讯员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手法,如小通讯员的羞涩腼腆与勇敢无畏,新媳妇的善良纯真与献身的崇高精神等,突出了人物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通过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如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菊花,新媳妇的枣红底百合花新被等,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象征手法通过象征手法,如百合花的纯洁与美好,象征了军民之间纯洁而深厚的鱼水之情,也象征了人物纯洁美好的心灵。
人物塑造手法探讨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百合花》主题思想阐述倡导和平歌颂人性美作品以战争为背景,通过展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关于《百合花》的教学设计1. 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百合花》是中小学阶段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1.2 课程内容- 课文朗读与理解- 修辞手法的分析- 主题思考与讨论- 写作练习2. 教学方法2.1 课文朗读与理解-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细节,提高理解能力。
2.2 修辞手法的分析- 利用图表、示例等方式,详细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 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2.3 主题思考与讨论-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课文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4 写作练习- 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 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详细点评,给出建设性意见。
3.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学习报告:让学生撰写学习报告,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反思。
4. 教学资源- 课文原文- 相关背景资料- 修辞手法讲解资料- 写作练习模板5. 教学时间- 课文朗读与理解:1课时- 修辞手法分析:1课时- 主题思考与讨论:1课时- 写作练习与点评:1课时6.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 课后跟进:及时给予学生写作练习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7.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百合花》这篇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百合花》教学设计
石佛镇保安九义校张雅丽
一、教学目标
⒈了解作者茹志鹃及其《百合花》。
⒉理清小说思路,题目的象征意义及小说的主旨。
⒊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⒋借助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教育。
二、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并学会分析其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三、课前准备
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师:设计相关思考问题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用鲜花来传情达意,赠给亲朋好友,这样我们在选择鲜花的时候,就要注意每一种花卉的象征意义,不然会闹出笑话。
比如玫瑰象征爱情,莲花象征高洁。
那么,大家可知道百合花象征什么吗?<看黑板上画的百合花>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百合花的特点,(教师在学生观察百合花图片的同时,介绍:在西方,有许多关于百合的传说,圣经里则记载百合花是由夏娃的眼泪所变成,被人们视为纯洁的礼物,因此世人认为百合花象征纯洁、高雅)那么在现代著名作家茹志鹃的成名小说《百合花》中,它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作者,明确本文体裁。
2、扫清字词障碍
(三)、学习新课
1整体感知
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小说,那么谁来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明确:这是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小说中的“我”原来是文工团员,因战时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护送任务派给一个见到女性就脸红的小通讯员,他的腼腆和害羞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
然后新媳妇出现,她起初不愿借被子,为此事通讯员蒙羞两次,且挂破上衣,新媳妇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内疚,她执意寻找机会弥补。
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牲了,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献给这位年轻的战士。
2、讨论交流一:小说的结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探讨这篇小说。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1)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人物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小通讯员:带路—借被—牺牲—盖被
“我”(全文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新媳妇:借被—缝衣—献被
(2)、学生就此将小说分为四部分。
3 讨论交流二:人物的形象。
(1)、文章集中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作者巧妙的运用用细节描写将两个人物形象展现在我
们面前,这一细节就是“‘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在在文中找出几次描写“通讯员”衣服破洞的句子,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2)、你还能在文中找出刻画人物形象的句子吗?
明确:新媳妇——淳朴、圣洁、美丽、对子弟兵有着深厚的阶级情谊。
小通讯员——憨厚,腼腆,勇敢、关心同志,觉悟高,忠于革命。
腼腆、热爱生活、善解人意(细节描写、语言、肖像描写、心理活动)
4讨论交流三:“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1)找出小说中描写“百合花”的句子(两处P95、P102),并分析其作用:在“借被”、“献被”的过程中凸现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人物形象。
在“盖被”中提示小通讯员的心灵纯洁美好就像是一朵洁白无暇的百合花。
(2)“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中“纯洁的感情”是指谁和谁之间的感情?为什么说是纯洁的?(纯洁高尚美好的军民礼之情)
(3)讨论:文中的“百合花”象征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的美好心灵。
除此,作者还赋予了它别的象征意义吗?
教师明确: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六、总结小说主旨。
1.当我们读到这儿时,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
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小说选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高尚品格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七、活动延伸。
小组交流课前摘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八、板书设计
15、百合花
↗小通讯员:带路—借被—牺牲—盖被
“我”(全文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新媳妇:借被—缝衣—献被
九、布置作业
运用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可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等手法……)
十、教学反思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
《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
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
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
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