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会计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34
会计理论第一章会计理论概述1。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古代会计各阶段的主要特点15世纪以前的会计实践通常被称为古代会计特点:在古代,会计主要是官厅会计,而民间会计只占很小的地位。
2)现代会计现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的应用特点:复式记账是它的开始。
封建王权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会计一直在不断发展。
工商企业会计代表了现代会计发展的最重要趋势之一。
3)现代会计现代会计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尤其是自XXXX以来的美国特点:会计技术与现代电子计算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会计已经从手工记账系统发展到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和网络系统会计理论和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分为两个子系统,即管理会计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2,关于会计理论的含义,主要的观点是什么,你同意哪一个,以及为什么1)美国会计协会(AAA)在1966年出版的《基础会计理论声明》中认为会计理论体现在基本概念框架中3)会计亨德里克森认为,会计理论可以被定义为一套广泛使用的原则形式的逻辑推理4)中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书认为,会计理论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理论侧重于阐述会计概念的框架。
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计量、财务报告体系和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我同意葛家书教授的观点,即该理论是一套作为一个整体的紧密联系的假设、概念和实践原则,构成了有待探索的领域中的参考的一般框架。
会计理论作为会计领域的知识体系,不仅反映了会计实践的本质和特点,揭示了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发展规律,而且是由会计的具体概念、方法和程序组成的知识体系。
会计理论的内涵比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丰富得多。
3,会计理论的基本功能(1)信息传递和经验总结功能(2)解释和评价功能(3)预见和实践的关系功能4,会计实践,会计准则和基本会计理论(1)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中,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会计实践并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才能真正理解会计准则和基本会计理论问题,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论在实践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建国以来会计业的每个“第一”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阳泉会计从业资格报名网上公布相关建国以来会计业的每个“第一”等内容总结如下:建国以来会计业的诸多个“第一”反映了祖国这一历史时期各个阶段的会计沿革,令老人们回想起往事,令年轻人了解了历史,读来颇有趣味。
第一部会计核算行政规章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公布《中央金库条例》,这是新中国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颁行的第一部行政规章。
第一部统一会计制度1950年3月9日,中财委发布《关于草拟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训令》,指出现在各企业会计制度十分混乱,要求财政部设置专门机构统一审查。
4月25日,财政部根据训令的要求成立了会计制度审议委员会。
一个月后,重工业部首先拟定了《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结构统一会计制度》,并于7月1日开始施行。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会计制度。
第一次清产核资登记1951年6月1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财产核定资金的决定》,规定全国国营企业的资产和资金重新清理登记。
经两年工作,查清固定资产原值223.6亿元,净值158.9亿元,流动资金15亿元。
第一次实施复式记账法1964年,我国首创并试点推行增减复式记账法。
增减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一种。
会计核算中,用“增”、“减”为记账符号,来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增减变动。
第一部会计法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会计法。
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随着近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日益兴起,公众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远远高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
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就自然地提到了议事日程。
尤其是琼民源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财政部于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规范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第一章会计的基本理论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会计的涵义二、现代会计的基本框架(一)财务会计(二)管理会计(三)财务管理(四)审计三、财务会计的目标与信息质量要求(一)财务会计的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二)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1.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2.可靠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3.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四、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财务会计的职能即财务会计所具有的功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财务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财务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为有关的使用者提供信息的功能。
(二)监督职能∙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财务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或要求,利用财务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会计理论第一单元知识点10-12一、单选题:您的姓名:[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为()。
[单选题] *A、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B、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正确答案)C、总账科目和二级科目D、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答案解析:【答案解析】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其中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
2、()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单选题] *A、会计对象B、会计科目(正确答案)C、会计账户D、明细分类账答案解析:【答案解析】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3、下列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正确答案)B、应当符合单位自身特点C、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D、应当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答案解析:【答案解析】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与设置会计科目无关。
4、“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属于()类科目。
[单选题] *A、成本B、资产C、损益(正确答案)D、所有者权益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其他业务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
5、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总分类科目提供会计要素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B、明细分类科目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C、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设立二级科目或多级科目D、会计科目按所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六大类(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答案解析】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