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讲解部分)
- 格式:pptx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52
专题01地球仪与地图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1.理解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学会使用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利用经纬网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区域认知:理解经纬网的划分规律,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
正确使用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综合思维:正确利用经纬网定方向、定距离和定最短航线等。
地理实践力:综合分析经纬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为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考点2.经纬网(一)经线和纬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为半圆,长度都相等。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为圆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小为一点。
(二)经度和纬度(三)经纬网的应用1.定位置(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时,首先要判断出是经线还是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再根据经纬度进一步确定半球位置、五带位置、时区位置、风带位置等。
(2)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为北纬,北极星仰角即当地地理纬度。
(3)确定区域位置:根据经纬度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大洋等区域。
2.定方向(1)同一幅经纬网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不同幅经纬网图,读出两点的经纬度后,将两点绘制到同一幅经纬网图中判读。
(3)判断东西方向要选择劣弧段,即两点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
3.定距离(1)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千米。
若两地在同一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能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
(2)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千米。
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千米乘以该纬线纬度数的余弦值(不是最短距离)。
4.定范围:范围大小与跨经纬度的多少和纬线长度有关。
跨经度数相同,纬度越高,范围越小。
专题1 地球与地图【2024年高考真题精选】(2024·湖南卷)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
小海坨山半山腰置出现肯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肯定影响。
探讨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
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旁边地形。
据此究成1—3题。
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3.为了赛事的顺当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须要精准观测滑雪场旁边的①相对湿度②气压变更③气温水平分布④气温垂直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及解析】1.B 依据题意,半山腰置出现肯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简单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A 图中位置的半山腰云主要是在小海坨山主峰和山脊的东南侧,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是潮湿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的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干气团下沉增温,故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C 半山腰云是水汽凝聚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须要精准观测滑雪场旁边的相对湿度,①符合题意;当地云停留在半山腰,往往是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此时云不向上升,此时应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须要精准观测滑雪场旁边的气温垂直分布,④符合题意;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须要精准观测的数据,②、③不符合题意。
中考地理专题01地球与地图(含解析)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探索和认识的对象。
而地图则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地球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围绕中考地理专题01地球与地图展开论述。
一、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
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幔是地壳下面的软浆状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每天完成一次自转,造成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而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三、地球的大地形和水准面地球表面有五大洲和四大洋,同时还包括许多小岛和海岸线。
地球上有许多高山和深谷,形成了丰富的地形,如喜马拉雅山脉、大峡谷等。
地球表面也有许多水域,如太平洋、大西洋等。
水准面是指在没有受到浪涌和潮汐等现象的情况下,大致上与海平面平行的地球表面。
四、地球的纬度和经度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位置和方位,我们使用纬度和经度进行定位。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从赤道到两极之间的线,用来表示北纬和南纬,范围为0°到90°。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从地球中心通过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用来表示东经和西经,范围为0°到180°。
五、地球上的地图地图是用来将地球表面表达在平面上的工具。
地图按照比例尺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大,地图细节更加丰富,适合研究较小的地区;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小,地图细节较少,适合研究整个地球。
六、地图的分类根据地图的用途和内容,地图可以分为物质地图、政治地图、气候地图、经济地图等。
物质地图以地球表面的物质要素,如山脉、河流等为主要内容;政治地图以国界、行政区划等为主要内容;气候地图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主要内容;经济地图则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