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 鼻导管吸氧法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7
1--- 真谛唯一靠谱的标准就是永久自相切合鼻导管吸氧法标准操作(一)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
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
3、中毒,使氧不可以由毛细血管渗透组织而产生缺氧者。
4、昏倒病人,如脑血管不测等。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或颅脑疾生病员、产程不按期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齐。
2、用物准备① 氧气筒及氧气表,扳手、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鼻导管,橡胶管,清水一碗。
② 检查鼻导管及氧气管道能否畅达,有无漏气,环境能否安全。
③ 口述吸氧适应症。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1、装表① 先翻开氧气筒上总开关,放出少许氧气,以冲气门上尘埃后关上。
② 按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
③ 橡胶管连结氧气表及湿化瓶。
④ 检查小开关能否关好,开总开关,再开小开关,检查氧气能否畅达,全套装置能否合用,关小开关待用。
2、输氧① 将装好的氧气与吸投送用物带至床旁,向病员说明目的以获得合作,使病员卧于舒坦地点,备胶布两条(均为五厘米),用湿棉签擦净鼻孔。
②量鼻导管长度(耳垂至鼻尖2/3),用一胶布做标记。
③ 连结鼻导管,翻开小开关调理好流量,将鼻导管前端放于清水中检查鼻导管能否畅达并达到润湿的目的,而后沿下鼻道轻轻插入若无呛咳即固定(鼻翼、脸颊部),记录开始用氧时间。
④ 亲密察看缺氧改良情况。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⑤ 停氧时轻轻撕去胶布拔出鼻导管,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再开小开关放出余气――关小开关。
记录停氧时间。
⑥ 整理单位,将用物送复原处。
(四)终末质量标准1、装表动作快速,切合操作规程。
2、输氧操作娴熟,关怀体谅病员。
3、口述输氧注意事项。
4、依据病情调理流量。
小儿1-2 升/ 分,严重缺氧 4-6 升/ 分。
(五)注意事项1、严格恪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确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搬运时防止倾倒撞击。
氧气筒应置阴凉处,四周禁止烟火和易燃品,起码距火炉 5 米,暖气 1 米,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行用带油的手拧螺旋。
吸氧法1.单侧鼻导管法:连接鼻导管于玻璃接头上,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气流量;将鼻导管插入冷开水药杯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测量导管插入长度(约为鼻尖到外耳道口长度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梁和面颊部,连接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观察吸氧情况。
2.双侧鼻导管法: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人双鼻孔吸氧的方法。
使用时将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氧流量,擦净鼻腔,将导管插入双侧鼻孔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
3.鼻塞法:将鼻塞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擦净鼻腔,将鼻塞塞于1只鼻孔,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勿深入鼻腔。
4.漏斗法:将漏斗与橡胶管连接,调节氧流量,置漏斗于病人口鼻上方约1~3cm处,固定。
5.面罩法:置氧气面罩于病人口鼻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管连接于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调节氧流量至6~8L/min.6.氧气帐法:用特制的氧气帐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为病床的一半,下面塞于床褥下,将帐幕封严。
使用时病人头胸部在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导管人帐,氧气流量10~20L/min,帐浓度可达60%~70%,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min,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原来浓度。
7.氧气枕法: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夹以调节流量,使用时将枕灌满氧气,橡胶管接上湿化瓶导管;调节氧流量。
(一)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
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
3、中毒,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者。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等。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或颅脑疾患病员、产程不定期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①氧气筒及氧气表,扳手、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鼻导管,橡胶管,清水一碗。
②检查鼻导管及氧气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环境是否安全。
③口述吸氧适应症。
吸氧法1.单侧鼻导管法:连接鼻导管于玻璃接头上,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气流量;将鼻导管插入冷开水药杯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测量导管插入长度(约为鼻尖到外耳道口长度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梁和面颊部,连接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观察吸氧情况。
2.双侧鼻导管法: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人双鼻孔内吸氧的方法。
使用时将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氧流量,擦净鼻腔,将导管插入双侧鼻孔内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
3.鼻塞法:将鼻塞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擦净鼻腔,将鼻塞塞于1只鼻孔内,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勿深入鼻腔。
4.漏斗法:将漏斗与橡胶管连接,调节氧流量,置漏斗于病人口鼻上方约1~3cm处,固定。
5.面罩法:置氧气面罩于病人口鼻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管连接于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调节氧流量至6~8L/min.6.氧气帐法:用特制的氧气帐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为病床的一半,下面塞于床褥下,将帐幕封严。
使用时病人头胸部在帐内,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导管人帐内,氧气流量10~20L/min,帐内浓度可达60%~70%,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min,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内原来浓度。
7.氧气枕法: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夹以调节流量,使用时将枕内灌满氧气,橡胶管接上湿化瓶导管;调节氧流量。
(一)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
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
3、中毒,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者。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等。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或颅脑疾患病员、产程不定期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①氧气筒及氧气表,扳手、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鼻导管,橡胶管,清水一碗。
②检查鼻导管及氧气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环境是否安全。
③口述吸氧适应症。
鼻导管给氧法项目操作程序标准分应扣分数扣分原因用物10 分氧气筒及氧气架、氧气表安装盘、湿化瓶内盛1/3~1/2冷开水、氧气压力表装置1套、扳手、弯盘、“四防”卡、玻璃接管及保护套。
输氧盘:治疗碗(内盛小无菌镊、纱布、鼻导管2根)或一次性鼻导管、小杯(内盛清水)、电筒、剪刀、胶布、别针、棉签、输氧单、笔、弯盘。
10操作程序75 分1.核对床号、姓名,评估病人,向病人和家属解释。
3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检查氧气筒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挂有"满"的标记及"四防"卡。
23.将氧气筒置于氧气架上,系好安全带。
24.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气体从气门流出,随即迅速关上。
35.将氧气表稍向后倾斜,接于气门口,用手初步旋紧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
26.连接通气管,安装湿化瓶,将输氧导管连接于流量表上。
27.关流量表开关,打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表开关。
38.检查氧气是否畅通。
将鼻导管连接于输氧导管,检查全套装置是否完好,有无漏气,分离氧气导管置于治疗碗中。
关流量表开关,玻璃接头处套上保护套。
39.推氧气筒至床旁。
210.携输氧盘至病人床旁桌上,再次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备胶布2根,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311.选择鼻腔,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异常。
212.用湿棉签清洁鼻腔。
213.测量插管长度:约自鼻尖到耳垂的三分之二长度。
314.将鼻导管前端沾水,自鼻孔轻轻插入鼻腔。
215.如无呛咳现象,随即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或面颊部。
216.视病情调节流量。
317.将鼻导管与输氧导管连接,并将输氧管用别针固定于适当位置。
2 18.记录给氧时间及流量,签名,将输氧单挂于适当处。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用氧注意事项。
519.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需要。
220.经常观察病情和给氧效果。
321.处理用物。
222.停止用氧(病人缺氧状态改善,遵医嘱停氧)。
双侧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概述双侧鼻导管吸氧是一种常用的供氧方式,通过将氧气输送到患者的鼻腔,帮助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侧鼻导管吸氧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准备工作在进行双侧鼻导管吸氧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确保所使用的吸氧设备完好无损,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氧气气瓶的压力是否足够,鼻导管是否完整。
2.细菌过滤器:在鼻导管和氧气气瓶之间安装细菌过滤器,以杀灭细菌,预防感染。
3.患者准备:告知患者即将进行双侧鼻导管吸氧,解释其作用和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口腔清洁,并在需要时进行口咽护理。
4.医护人员准备:医护人员应洗手并戴上手套,佩戴好口罩,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操作步骤下面是双侧鼻导管吸氧的具体操作流程:1.确认患者身份:向患者询问姓名和出生日期,核对其身份。
2.介绍操作流程: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操作,解释其目的和过程。
向患者传达信息时,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尽量避免使用医学专业术语。
3.患者验血氧饱和度:使用血氧仪或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记录下初始数值。
这将作为指导吸氧程度的依据。
4.给患者佩戴鼻导管:首先,确保鼻导管完整无损。
然后,握住鼻导管的两端,轻轻将其放入患者的鼻腔,使其两支导管分别进入双侧鼻孔中。
导管不应过深,以免刺激鼻腔黏膜。
5.连接氧气气瓶:将氧气导管的一端连接到氧气气瓶上,确保连接牢固。
另一端连接到细菌过滤器。
6.开启氧气气瓶:缓慢地开启氧气气瓶,调整气流速度,使其符合医嘱要求。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嘱,可以设置吸氧浓度和流量。
7.监测患者吸氧情况: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和舒适度,确保氧气的输送量和浓度适宜。
同时,继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评估吸氧效果。
注意事项在进行双侧鼻导管吸氧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定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评估吸氧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2.避免导管移位:确保鼻导管稳固地位于患者的鼻腔中,避免移位。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供给患者氧气,改善由缺氧引起的各种症状。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
(四防,防火、防热、防油、防震动)
↓
2,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
↓
3,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护士一侧。
↓
4,检查鼻腔,并用湿棉签清洁鼻腔,备胶布2~3条。
↓
5,通过玻璃接管将鼻导管与氧气表上的橡胶管相连,打开流量表开关,确定氧气流出通畅后,调节好
氧流量。
↓
6,测量鼻导管插入鼻腔的长度,将鼻导管蘸水润滑,轻轻插入鼻腔,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并用别针将橡胶管固定于枕下。
(一般为鼻尖至耳垂的2∕3)
↓
7,记录、观察。
↓
8,停止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后关闭氧气筒上的总开关,无余气时再关闭流量表开关。
(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当压力表指针在0.5Mpa时即不可用,以防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
↓
9,记录。
↓
10,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氧疗的副作用及预防措施
1)氧中毒:患者吸氧浓度超过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以上,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干咳、恶心、呕吐、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
2)肺不张:烦躁、呼吸及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
3)呼吸抑制:多见于慢性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之后反而出现呼吸抑制。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5)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2013-02-25。
实训二十鼻导管吸氧法【目的】供给病人氧气,提高肺部和动脉血氧含量,改善由缺氧引起的各种症状,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评估】1. 了解病人目前的病情及治疗情况。
2. 评估病人缺氧的原因及程度。
3. 评估病人血气分析的结果。
4. 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计划】1. 目标(1)病人呼吸状况得到改善,表现为呼吸平稳、PaO2、SaO2正常。
(2)病人及家属能说出用氧的目的并配合操作。
(3)病人及家属能说出用氧期间的安全知识。
2. 用物准备(1)氧气筒、氧气表、湿化瓶。
(2)治疗盘内(鼻导管、玻璃接管、橡胶管、弯盘、胶布、棉签、纱布、治疗碗内盛清水、扳手、氧气记录卡及笔)【实施】1 .操作步骤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核对解释:◆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并解释操作目的除尘:◆打开总开关,使气体从气门流出,清除灰尘,迅速关毕总开关装表连接:◆将氧气表螺帽与氧气筒的螺丝接头衔接,手动初步旋紧◆用扳手旋紧固定,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连接通气管、湿化瓶(盛1/3~1/2的冷水或蒸馏水)◆关流量表开关,打开总开关和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后,关闭流量表开关◆检查各衔接部分是否漏气清洁鼻腔:◆给病人取适当体位、清洁鼻腔调节流量:◆取出鼻导管并连接,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流量,湿润鼻导管,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插管固定:◆将鼻导管轻轻插入双侧鼻孔约1cm,再将导管绕过耳后,固定于下颌处,松紧适宜,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用氧期间不可自行调节流量整理记录: ◆整理用物归位◆洗手,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签名停用氧气:◆先拔出鼻导管,在关闭流量开关,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开关,放出表内余气,在关闭流量开关◆帮助病人清洁鼻部,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归位,记录停氧时间2. 健康教育(1)说明吸氧的重要性(2)教育病人及家属不要随意拔除吸氧管或调节流量(3)注意用氧安全,做到防火、防油、防热、防震(4)有问题或不适感请使用呼叫系统【评价】病人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正常,已经停止用氧。
【定义】
氧气吸入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预防和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的技术。
【目的】
1、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2、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
【要求】
1、掌握氧气表各装置的作用。
2、掌握氧浓度的计算方法。
3、掌握正确装表法,动作规范、流畅,装置无漏气。
4、根据病情正确调节氧流量,病人感到舒适且配合操作。
【准备】
1、患者准备:(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缺氧情况、意识状态;(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鼻腔是否通畅,鼻粘膜有无炎症、出血、息肉等。
(3)愿意接受与配合,取坐位或卧位。
2、护士准备:仪表端庄、着装整洁、修剪指甲、七步洗手、戴口罩。
3、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治疗盘内:(医用棉签、鼻导管、医用纱布、湿化瓶、氧
压力表、吸氧记录卡、弯盘、通气管、扳手、治疗碗);治疗盘外:核对卡、洗手液;
污物桶2个。
4、环境准备:病室环境安静,安全,整洁。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一、护士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接到医嘱,两人核对二、评估:1.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缺氧程度2.患者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3.患者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心理状态4.告知患者用氧的目的、方法、指导患者配合5.环境安静,整洁,禁止明火,保证安全,准备一杯清水6 与患者沟通时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三、护士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四、用物准备:1、治疗车、一次性吸氧管、氧气装置、蒸馏水、棉签、记录本、消毒洗手液、污物碗2、检查氧气流量表有无破损,开关是否完好,湿化瓶是否完好,按无菌技术操作方法:检查无菌溶液的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瓶身瓶底有无裂痕,瓶口有无松动,倒置溶液,对光检查溶液有无浑浊、沉淀、变色。
用开瓶器打开铝盖,弃之,然后检查安尔碘的有效期、开启日期(7天有效)。
取出棉签,检查有效期,有无破损、潮湿,取出一根棉签,打开安尔碘,盖口朝上放置,蘸取适量安尔碘,以浸润棉签2/3不滴漏为宜,从瓶签对侧瓶口开始,呈螺旋式消毒直至瓶颈,弃去棉签。
倒无菌溶液:瓶签朝向掌心,拇指和食指从瓶签侧打开瓶盖,先冲洗瓶口,向湿化瓶内倒入蒸馏水至1/2—2/3处,最后弃去此瓶溶液。
安装湿化瓶,检查吸氧管的消毒日期、有效期及包装有无破损漏气。
五、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并告知患者吸氧的目的及指导配合六、操作过程: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用棉签蘸清水清洁患者的双侧鼻腔3.安装氧气装置,检查固定良好4.连接一次性吸氧管,打开开关,检查吸氧管是否通畅,按医嘱调节氧流量5.将氧气管出气孔置于患者鼻前庭处,两侧导管置于患者两耳上,用调节管固定在颌下6.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氧流量,询问患者又无不适7.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8.按压消毒洗手液消毒双手,签字记录用氧时间9.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将呼叫器置于患者身边10.吸氧30分钟后观察患者缺氧有无改善,氧流量是否准确,及患者有无不适等11 用物处理:垃圾分类处理,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记录。
⿐导管吸氧法的操作流程:
1、装表
①先打开氧⽓筒上总开关,放出少量氧⽓,以冲⽓门上灰尘后关上。
②按氧⽓表并⽤扳⼿旋紧。
③橡胶管连接氧⽓表及湿化瓶。
④检查⼩开关是否关好,开总开关,再开⼩开关,检查氧⽓是否通畅,全套装置是否适⽤,关⼩开关待⽤。
2、输氧
①将装好的氧⽓与吸投送⽤物带⾄床旁,向病员说明⽬的以取得合作,使病员卧于舒适位置,备胶布两条(均为五厘⽶),⽤湿棉签擦净⿐孔。
②量⿐导管长度(⽿垂⾄⿐尖 2/3),⽤⼀胶布做标记。
③连接⿐导管,打开⼩开关调节好流量,将⿐导管前端放于清⽔中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达到湿润的⽬的,然后沿下⿐道轻轻插⼊若⽆呛咳即固定(⿐翼、⾯颊部),记录开始⽤氧时间。
④密切观察缺氧改善状况。
⑤停氧时轻轻撕去胶布拔出⿐导管,关⼩开关——关总开关——再开⼩开关放出余⽓——关⼩开关。
记录停氧时间。
⑥整理单位,将⽤物归还原处。
鼻导管吸氧法操作规程用物管道氧气装置或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必要时备扳手一把。
治疗盘内备小药杯(内盛冷开水)、纱布、鼻导管、镊子、弯盘、玻璃接头、棉签、胶布、别针、橡皮筋。
用氧记录单、笔。
松节油、乙醇。
操作方法安装氧气表:将氧气筒置于氧气架上,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氧气从气门流出,将气门处灰尘吹净,随即迅速关好,然后将表向后倾斜,接于气门上,先用手初步旋好,再用扳手旋紧。
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上。
检查有无漏气。
将橡皮管一端接湿化瓶,一端接氧气表。
接上鼻导管,关紧流量开关,打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有无漏气及鼻导管是否通畅和全套装置是否完好适用。
最后关上流量开关,取下鼻导管放于弯盘内。
将氧气及备齐的用物携至床旁,放于便于操作位置,核对,向病人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异常,用棉签蘸冷开水清洗鼻腔。
操作者右手持镊子夹住鼻导管前端,左手用纱布夹托鼻导管,测量鼻尖至耳垂的2/3长度(8-10cm),用胶布定位作标记,将鼻导管前端用清水湿润后,自鼻孔向上后方向轻轻插入至病人鼻咽部。
如无呛咳现象,即用胶布固定于上唇或鼻翼两侧及面颊部。
视病情轻重调节流量:轻度缺氧者一般每分钟1-2升,中度缺氧者每分钟2-4升,严重缺氧者每分钟4-6升,婴幼儿每分钟1-2升。
连接鼻导管,用别针将输氧管固定于枕上。
记录给氧开始时间及流量。
操作者签名。
整理病人床单位。
清理用物。
观察病情及吸氧效果。
停用氧气时,带小治疗盘,内置纱布、弯盘,必要时备棉签、松节油。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切实做好四芳:防震、防火、防高热及防油。
氧气筒内氧气是以150个大气压灌入的,筒内压力很高,在搬运及放置氧气筒时要稳当,避免撞击、顷倒,防止爆炸。
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
在氧气筒周围严禁烟火及放置易燃品,至少距离火炉5米,暖气1米,以防引起氧气助燃,导致爆炸。
氧气压力表、减压阀绝对禁油,也不能在氧气筒的螺旋或扳手上抹油。
否则,高压氧通过时会引起燃烧爆炸。
鼻导管给氧法【目的】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肌体生命活动【评估】1.病人年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
2.病人缺氧程度,血气分析结果。
3.病人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计划】1.用物准备(1) 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必要时备扳手。
(2)治疗盘内备小杯(内盛冷开水)、纱布、弯盘、鼻导管、玻璃接管、棉签胶布、别针、橡皮筋。
(3)记录本、笔,松节油、乙醇。
2.病人准备理解目的愿意合作,有安全感;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3.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安全。
【实施】操作步骤要点与说明1.洗手、戴口罩,备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2.备胶布两条3.选择、清洁鼻腔4.连接鼻导管,调节氧流量5.润滑鼻导管6.测量鼻导管插入鼻腔长度,将鼻导管插入鼻腔7.固定、记录、观察8.停止用氧:先取下鼻导管,再关闭氧气筒总开关,放出余气后,关流量开关9.安置病人,体位舒适10.记录11.卸袭12.用物处理.确认病人,取得合作.检查氧气装置是否漏气、通畅.常用湿化瓶有蒸馏水、冷开水.固定鼻导管.先调好流量再插鼻导管,以免大量氧气进入呼吸道,引起脯部组织损伤.鼻导管前端放冷开水中湿润,并检查是否通常.插入长度:鼻尖至耳垂的2/3.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观察:缺氧症状;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常;有无氧疗副作用出现.防止操作不当,引起肺组织损伤.若有胶布痕迹先用松节油,再用乙醇,最后干棉签擦拭.停止用氧的时间及效果.选用一次性鼻导管、橡胶管,湿敏瓶等定期消毒更换,防止交叉感染【评价】1.病人愿意配合,有安全感;了解有关用氧知识。
2. 病人缺氧症状改善。
安全,未发生呼吸道损伤及其他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