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空气
- 格式:docx
- 大小:171.08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
探究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体积分数
提出问题:
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体积分薮是衣少?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
28.9% 36.8% 44.7% 52.6% 60.5% 68.4% 76.3% 84.2% 92.1%
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分别收集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
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黨入*目应体积的水,倒扣在水槽中;
3、装入药品,先装入二氧化猛(1/4药匙)后倒入过氧化氢(容积的1/4-1/3);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注意: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后再收集;气体一收集满
就要将导气管从集气瓶口移开。
记录现象:
得出结论:
反思评价:
要想得到更精确的值,我们要如何去做?
表达交流:
谈谈你的收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口8+02兽=2口8。
和2HgO=^=2Hg+O2幺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 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杳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等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 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四、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定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教学设计
课题:探究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体积分数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知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进行了实验室制取氧气
及氧气性质的实验,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操作技能。
不过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神秘感和陌生感,总觉得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的事,不是学生能够完成的。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并不是只有纯氧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引出课题“探究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体积分数”。
然后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介绍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控制变量法、半值法。
最后使用气中氧传感器测出体积分数的值,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设计特点】
1. 探究过程的完整性本节课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根据微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观察、记录现象—搜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的步骤进行科学探究,并在
探究过程中融入了探究方法的教学。
2. 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在科学探究的所有环节,都有学生参与。
在非实验环节通过有梯度的设问“如何验证气体是氧气?”、“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根据刚才的微课资料,你觉得如何设计实验方案?”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表达。
在实验环节安排的有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参与率。
3. 信息技术的融合性
本节课除了使用PPT 展示之外,还运用了微课、摄像头展示演示实验、照相机取景学生的实验过程等信息技术, 以及翻转课堂的形式多方面辅助教学。
特别是在实验环节先使用传统的实验方法,再使
用现代化数字仪器—气中氧传感器得出另一个结论,相互验证、对比,让学生感受传统实验的重要性的同时感受到信息技术手段给实验研究带来的便捷。
【学习目标】
1.能独立进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通过翻转课堂方式学习利用排水收集不同体积分数氧气的方法,并能对所得气体中氧气体积含量进行计算;
2. 经历对“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各环节的认识,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控制变量法、半值法;
3. 通过运用数字化实验,感受信息技术手段给实验研究带来的便捷,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探究过程的反思
【学法指导】
组内讨论、分组实验、反思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锥形瓶、分液漏斗、单孔塞、双孔塞、导气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气中氧传感器
一瓶氧气、二氧化锰、6%的过氧化氢溶液、水
【探究过程设计】
1、流程图
问题线活动线知识线方法线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3. 板书设计
探究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体积分数
主板书副板书
控制变量法学生做出的假设
半值法计算氧气体积分数的过程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