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作者:周勇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年第11期想象力是人类应当具备与拥有的一项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成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
本文就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的想象真有趣”为例,来谈谈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童话阅读在进行童话创作之前,编者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和《枣核》四篇童话故事安排进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之中,通过学习这四篇童话,让学生知道童话故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写童话的人有着丰富奇幻的想象,同时帮助学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认识这种奇幻——无非就是你心底里希望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怎样神奇的故事就让发生怎样的故事。
如《漏》里面老虎能听懂人的话语,还因为与贼都惦记同一匹小胖驴而发生离奇曲折的故事;而《枣核》这篇童话里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妻天天盼着:“咱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后来真的生了一个枣核大小的孩子,而且永远长不大,这就是奇幻的想象。
教师点拨式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了,只要敢想就可以创作童话,从而激发出學生内心深处的愿望,他们想象的翅膀开始生长。
二、名作改编能够入选教材的童话基本都是名作。
于是,读完周锐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后,学生的心中就留下了神奇的“种子”,也会在自己心中生长出更多奇妙的、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趁热打铁,教师立刻在课堂上让学生想象:“如果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于是,有学生想象出了这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
慢性子顾客拿着一卷布料,一走进裁缝店,急性子裁缝便如一道闪电飞奔过来,手一伸,布料便到了他的手里。
‘我要做……’‘好的,我马上给您做!’急性子裁缝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几下把布料剪开了,又‘嘟嘟嘟’踩几下缝纫机,一眨眼的时间便做好了一件棉袄。
‘哎,我还没说完呢,我不想——’‘哦,您不想做棉袄,那我知道了!’急性子裁缝抓起剪刀又‘咔嚓咔嚓’剪掉了棉袄的袖子,变成了一件棉背心。
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它是一种珍贵的财富,可以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和有创造力。
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体验各种新奇的事物和情境,通过这些体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我们可以带孩子到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地方,让他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展品和展览,从而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还可以带孩子去旅行,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帮助他们拓宽眼界、增长见识,从而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尝试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一些未来的科技或社会发展,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其中的可能性和影响。
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讲故事等方式鼓励孩子思考一些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从而让他们拥有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思维方式。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思考和创造,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通过提供各种不同的玩具、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由地探索世界和表达自己的想象。
例如,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玩乐高、拼图、手工等创意活动,让他们从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参加各种有趣的比赛和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和失败,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总之,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由地探索世界和表达自己的想象。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拥有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并成为更加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这句话尤其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的四门功课是听、说、读、写,我认为,学生在练习这四门功课时都应当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进行。
想象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与情境,才能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艺术享受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好汉字有位名人曾说:“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
”习字教学也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基础。
如果机械重复地让学生记字形、背词义,学生就会久而生厌,失去了习字学词的兴趣;如果引导学生想象生字所表达的诗意内涵,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风吹草低,显露出被荒草埋没的夕阳,近处有一大堆土,就是坟“墓”……这样要求学生见字就想象,边读写边体会美感,学生就会喜爱汉字,痴迷于读写。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品味古诗意境古人说“诗无达诂”,古诗的意思千万不要生硬地让学生直译背诵,而要鼓励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品读感悟,得到属于自己的解读。
在本校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引领学生品读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圆”,“直”说明了什么?一丝风也没有。
“孤烟”说明什么?人烟稀少。
落日可能有一半落在地平线以下,为什么还是圆的?一半由长河映出,可见长河之长……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想象,才能充分挖掘出古诗的无穷魅力,使古诗诵读真正成为一种艺术享受。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字处读书,于空白处想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地把握人物,体会情感,理解内容。
1.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体会人物的崇高精神在讲《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在悬崖上忍受巨大痛苦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在讲《祁黄羊》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仇人或亲人,面对祁黄羊的无私举荐,你会怎么想?从而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故事新编,想象“后传”,深化中心讲《一路花香》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听完挑水工的教导后。
激活灵感,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借助于想象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更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为此,加强对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谈谈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需要有计划地让学生经过以下三个步骤的系统训练。
一、多观察、多阅读,占有丰富的感情材料,这是发展想象力的基础。
有丰富的想象,必须先有丰富的表象基础,让学生多观察事物,多接触社会,广泛地阅读书籍资料,大量地搜集感情材料。
结合语文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抓其特征,捕获丰富的事物表象。
1.写《观察日记》。
有丰富的观察自然,了解社会生活,扩大视野,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掌握生动客观的感情材料。
通过《观察日记》,教师及时检查和督促学生,每天形成认真观察周围客观事物的习惯,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等实际活动,给他们多创造观察的机会。
2.广泛地阅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浩瀚的书籍资料中了解古今中外,历史变迁,获得实际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事物现象。
可以通过方式:①读书小组。
组织学生成立“读书小组”,定期检查、评比。
②讲故事。
有计划地开展“讲故事”活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电影、电视、画展等社会文教手段,获得信息。
比如:“动物世界”、“环球45”等电视节目,能给学生展观许多新奇生动的内容。
③学习教材。
语文课本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紧密而频繁的中介,教师应钻研教材,充分利用课本所能给学生带来的表象信息,及时而准确地描述给同学们。
二、强化思维力,激发想象力,这是发展想象能力的措施。
一个人想象力强弱,取决于思维力的强弱。
再丰富生动的表象展观于前,如果没有思维力,就等于盲人观物,视而不见,不可能掌握客观事物的表象,更不可能掌握事物间的联系,想象就是无风的风筝,无法飞腾起来。
《展开想象的翅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的含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培养学生运用想象进行创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想象作文的兴趣,增强写作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想象的含义及作用。
2.学会运用想象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1.想象力的拓展与运用。
2.想象作文的构思与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以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想象力的神奇故事,引发学生对想象力的兴趣。
2.提问:你们觉得想象力是什么?想象力有什么作用?第二环节:理论讲解1.讲解想象的含义:想象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2.讲解想象的作用:想象能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提高创造力,丰富生活。
3.举例说明想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三环节:实战演练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兴趣,想象一下未来的生活、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变化。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第四环节:想象力拓展1.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宇宙的奥秘。
2.请同学们以“宇宙探索”为主题,进行想象作文的构思。
3.学生分享构思,教师进行点评。
第五环节:写作实践1.请同学们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如:如何构思、如何运用想象力、如何表达等。
3.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六环节:作品展示1.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关于未来世界的画。
2.将作文进行修改,形成完整的作品。
六、教学反思1.学生对想象力的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
2.学生在实战演练环节中,想象力得到了拓展。
3.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
1.部分学生想象力仍需提高,需要更多实践机会。
2.教师在点评环节,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理论讲解想象力的具体例子: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你最想去的时代是哪个?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是的,这就是想象力的魅力,它让我们可以超越现实的限制。
展开想象的翅膀教案教案标题: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4. 通过创意写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想象力的重要性;2. 探讨创意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3.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展开想象的翅膀;4. 分享学生的作品,进行互动和讨论。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想象力的思考和讨论;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想象力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很重要。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创意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情节、人物、场景等;2. 分享一些著名作家的创意写作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想象力的力量;3. 通过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分析创意写作中的关键要素和技巧。
实践(25分钟):1. 给学生一些刺激想象力的写作题目,如“如果我能飞行,我会去哪里?”或“在一个神奇的世界里,我会遇见什么人?”等;2. 学生根据题目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创意作品;3. 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尽量发挥想象力,不受限制。
分享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阅读和评价;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3. 引导学生讨论创意写作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想象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想象力和创意写作的重要性;2. 强调学生继续培养和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辅助工具:1.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入素材;2. 创意写作的示例作品;3. 小组活动或讨论的指导问题;4. 学生的创意写作作品展示平台。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创意写作作品,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或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3. 收集学生对创意写作和想象力的理解和反思。
拓展活动:1. 组织创意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展示更多的创意作品;2. 邀请作家或艺术家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创意产品或提出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
张开想象翅膀绽放课堂活力在现代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式千变万化,但是要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翅膀,让他们在课堂上绽放活力,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个话题展开探讨。
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翅膀,教师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勇气和自信。
学生通常会因为害怕犯错而忽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害怕被批评或者被否定。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肯定,让他们敢于尝试并且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创意和独特性,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师也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乐趣和愉悦。
学生通常会因为学业压力和成绩焦虑而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通过故事、游戏、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也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他们才能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容易张开想象翅膀。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让他们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提升。
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还可以促进思维和情感的共鸣。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环节中积极交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在交流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课程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让他们在不同领域中获得启发和触动。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意竞赛、设计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绽放活力,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翅膀,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引导积极互动,培养创新能力,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翅膀,可以飞向未知的天空,探索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而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就是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全面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首先要让孩子接触丰富多彩的事物,如读书、看电视、玩游戏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维。
尤其是读书,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和文学素养的必修课。
在读书中,孩子可以认识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家长可以建立一个充满奇妙和创新的环境。
这个环境可以是孩子房间的装饰,可以是DIY玩具的制作,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新的点子。
在这个环境中,孩子可以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收获。
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不断追求更多的新鲜感和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教育游戏和亲子互动,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游戏是让孩子开心的最好方式,像旅途的见闻、猜字游戏、知识点串联、智力回忆等等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亲子互动是加强家庭信任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扩展世界观,拓展曾经的想象力。
通过亲子互动,孩子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培养自信和自我价值。
最后,家长也要注重孩子的思维训练。
例如让孩子经常讲故事或尝试写小说,并给予他们认真的评价和指导。
此外,也可以让孩子参加竞赛和科技类比赛,营造富于挑战和进取的教育氛围,纵观全局并让他们突破自身的局限。
总之,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就是要让孩子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
这个过程虽不易,却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孩子们对于未来的脚步还有很长的路程,而这些经验大大提高了他们面对未知的勇气和信心。
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四川省安县中学费天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马克思称想像力是“人类的高级属性”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有意识的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
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
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词的意境,我先给同学们列举了一些古代描写秋天的诗句。
如王勃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见照,清泉石上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意及意境,初步进入秋的意境中。
然后回到词中,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在我的引导下,把词中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自己的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
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黑白”变“彩色”——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灰色的飞鹰、火红的枫叶……看谁脑海中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静画”变“动画”: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火焰。
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
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第四步,使画面出现“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通过这样的激活文字,创设形象,大家在内心非常深刻地领悟到了毛泽东同志词里所传达出的美妙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家对诗人在词中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主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怎样理解这个比喻呢?我先在
黑板上画了一张出水很高的荷叶的形状,然后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和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
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
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
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
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
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
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
“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
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
”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
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教《石钟山记》一文,当讲到“而笑李渤之陋也”时,我问同学:“李渤真的很浅陋吗?大家先怔了一下,马上明白了我问话的意思。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学生就对苏轼的看法提出了反驳意见。
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
”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
何
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