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神农架地区磷矿形成环境及找矿方向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353.68 KB
- 文档页数:5
神农架林区火炼坡矿区成磷时代的新认识及意义陈冲;陈开旭【摘要】鄂西地区作为扬子地台四大聚磷区之一,通过大量研究与勘查工作,鄂西地区磷矿为陡山沱期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并在实际工作得到验证,然而对于鄂西地区非陡山沱期磷矿鲜有报道.文章通过对鄂西地区神农架火炼坡矿区磷矿野外详细调查基础上,结合探槽、钻孔勘查工程取样分析测试及矿石薄片镜下鉴定结果,确定火炼坡磷矿为神农架群乱石沟组沉积变质型磷灰石矿床.研究认为,火炼坡磷矿床形成于浅海碳酸盐潮坪亚相带向潮下低能相带过渡的半局限台地氧化环境,之后遭受后期区域变质及构造变形作用,重结晶成以针柱状磷灰石为主的磷矿床;区域上神农架群乱石沟组磷矿发现为鄂西磷矿区增加新的找磷层位和磷矿类型,且温水河-松柏-阳日一带乱石沟组地层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8页(P366-373)【关键词】鄂西;神农架林区;火炼坡矿区;沉积变质型磷矿【作者】陈冲;陈开旭【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430205;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21+3我国磷矿资源十分丰富,赋矿层位约24个,矿产地约500余处[1],截至2014年底,全国磷矿查明资源储量达214.5亿吨。
我国重要的工业磷矿床主要是沉积磷块岩矿床,变质型磷灰岩矿床和岩浆型磷灰石矿床居次要地位。
按照已探明资源储量计算,沉积磷块岩约占75.5%,变质型和岩浆型磷灰石矿占24.0%[2]。
我国最重要的工业磷矿形成于震旦纪陡山沱组和寒武纪梅树村组,陡山沱组磷矿主要分布于鄂西、湘北、湘西、黔中地区,在扬子地块东部及东南缘构成四大聚磷区[3-4]。
鄂西地区作为扬子地台四大聚磷区之一,包括荆襄、宜昌、新华、神农架和保康等磷矿区,鄂西磷矿严格受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主要沉积相带为浅海台地台坪-磷块岩、泥(页)岩、白云岩亚相,矿体主要分布于地台次一级褶皱隆起的碳酸盐台地上,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矿石矿物以胶磷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石英和粘土矿物,鄂西地区磷块岩矿床为震旦纪陡山沱组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4-16],并在实际工作得到较好应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湖北省重要及优势矿产资源基本情况磷矿:我省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宜昌、神农架、荆门、保康和鄂东北孝感地区黄麦岭一带,矿床类型为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共发现矿区(段)123 处,累计查明磷矿资源储量60.24 亿吨,保有资源储量53.86 亿吨,占全国同类矿产的25.11%,居全国之首。
铁矿: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及鄂西北地区,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大冶式)、沉积型(宁乡式、神农架式)、岩浆型(银洞山式)、火山沉积变质型(陈家垭式)和沉积改造型(黄梅式)。
共发现矿区(段)240 处,累计查明铁矿资源储量37.71 亿吨,保有资源储量33.30 亿吨,全国排名第九。
铜矿: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和鄂东北地区,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铜绿山式)、斑岩型(白云山式),次有少量热液型(芳畈式)。
共发现矿区(段)148 处,累计查明铜资源储量522.45 万吨(含伴生铜),保有资源储量237.21 万吨,全国排名第十三。
钛矿:主要分布于襄阳市枣阳县和谷城县,主要矿种类型有钛铁矿、钛铁矿砂矿、金红石矿、金红石砂矿,共发现矿区(段)12 处。
其中金红石矿物(TiO2) 累计保有资源储量576.3 万吨,占全国同类矿产资源总量的39.76%,居全国之首;原生钛铁矿保有资源储量1484.14 万吨,全国排名第四。
钒矿:主要分布于鄂南和鄂西北地区,矿床类型为黑色岩系沉积型钒矿,共发现矿区(段)47 处,累计查明V2O5 资源储量420.02 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85.90 万吨,位列全国第三。
盐矿:湖北省盐矿资源极为丰富,岩盐矿床主要产于江汉盆地的下第三系,少量产于南襄断坳随枣阳凹陷的白垩系,均属陆相盐湖沉积矿床,形成了云梦应城、潜江、天门、沙市公安、枣阳、利川六个盐矿聚集区。
全省已查明矿产。
科技创新助力地质找矿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鄂西地区磷矿资源潜力及找 湖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竹园沟一下坪矿区磷矿 “连山坡矿区磷矿普矿方向研究项目获得湖北省 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 普查”2017年省地质局 查”2018年省地质局三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奖三等奖 一等奖 等奖近年来,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在省地质局党委 的坚强领导、省地质学会的指导帮助下,以新发展理念为 引领,坚持做深地质找矿,把人才、技术、创新、质量放 在突出位置,打造创新力强、智力密集型地质科技队伍,培育壮大有核心竞争力的地质技术主业,地质找矿转型发 展成效初显。
人才“强骨”,能力提升见成效。
制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和奖补政策,2018年以来该队引进硕士研究 生45人、优秀本科生1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占专业技术人 员比例由5%上升至17%,中高级工程师占专业技术人员 的70%。
同时大胆给年轻人压担子、递梯子、搭台子,建 立“三大人才库”,实行“师徒制”、“项目双负责人制”,选拔储备年轻科级和技术带头人干部,为地质事业 薪火相传积蓄力量。
创新“铸魂”,科技支撑见成效。
坚持以理论指导找矿,推进经常性成矿区划与深部找矿综合研究工作转型,加强清洁能源、“三稀”矿产、紧缺大宗矿产找矿研究和 攻坚,“十三五”期间承担矿产勘查项目48个,提交矿产 地28个(其中大型矿床13处)、找矿靶区23处。
建立完善 “平台+项目+人才”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21名技术骨干 成为省地质局科技创新团队成员,2个项目获得湖北省科学 技术进步三等奖,6个项目获得省地质局科学技术一等奖 2项、三等奖4项。
发表论文36篇,其中6篇获得“湖北地 质科技论坛”二、三等奖。
“孙家墩北东矿区磷矿 普查”2016年省地质 局三等奖“两河口-花庄矿区磷矿普查” 2017年省地质局三等奖“大岭子垭矿区磷矿普查”2018年省地质局三等奖“小阳坪矿区磷矿普查”2020年省地质局一等奖科技创新助力地质拢ET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该队在神农架林区成功打出井深2350m、流 量2000m3/d、出水水温40.3°C的地热钻井该队实施的咸宁宁地1井页岩气勘查项目质量“立标”,品牌打造见成效。
宜昌磷矿聚集区矿层分布特征及成矿远景作者简介:曾德军(1969-),男,湖北天门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勘查㊂曾德军(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湖北武汉430070)摘㊀要:宜昌磷矿聚集区发育两层工业磷矿层Ph13和Ph2,Ph2位于Ph13矿层之上,相隔几米至数十米不等,矿层整体沿走向上呈带状分布,分布范围不一致,部分重叠㊂矿层分布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Ph13矿层形成时期为较闭塞,海水相对较深的半闭塞海湾或潟湖沉积环境,Ph2矿层形成时期为地势相对宽阔㊁夷平,海水相对较浅的潮间混合坪沉积环境㊂区内Ph13矿层沿倾向边界已大致探明,沿走向成矿远景较为有限,Ph2矿层往北东方向有很好的成矿远景㊂关键词:矿层分布特征;沉积环境;成矿远景;宜昌磷矿中图分类号:P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20)04-0037-05OrebeddistributionfeaturesandmetallogenicprospectofphosphoriteoreaccumulationareainYichangZENGDe⁃jun(HubeiGeologicalExplorationInstituteofSinocChemicalBureauofGeologyandMines,Wuhan430070,Hubei,China)Abstract:TherearetwoindustrialphosphoritebedsPh13andPh2inYichangphosphoriteoreaccumulationarea.Ph2isabovetheorebedPh13,withadistanceofvaryingfromseveralmeterstotensofmeters.Ontheplane,theorebedisgenerallydistributedinabeltalongthestrike,withdifferentandpartiallyoverlappeddistributionrange.Thedistributionoftheorebediscloselyrelatedtothesedimentaryenvironment.DuringtheformationperiodofthePh13orebed,thesedimentaryenvironmentisasemi⁃closedbayorlagoonwhichwasrelativelyclosedanddeep.DuringtheformationperiodofthePh2orebed,thesedimentaryenvironmentisanintertidalmixedflatwithrelativelywideandflatterrainandrelativelyshallowseawater.TheorebedPh13intheareahasbeenroughlyprovedalongthetrendboundary,andthemetallogenicprospectalongthestrikeisrelativelylimited.TheorebedPh2hasagoodmetallogenicprospecttowardsthenortheast.Keywords:Orebeddistributionfeatures;sedimentaryenvironment;metallogenicprospect;Yichangphosphoriteore㊀㊀宜昌磷矿聚集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北部至远安县东部一带,向北东延伸至保康县境内㊂经过多年勘查和开采,形成多个成熟矿区,特别是近几年来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大量投入,区内深部磷矿勘查取得了丰硕成果㊂前人对区内磷矿的成矿规律[1-6]与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㊂本次主要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内采矿资料和探矿成果,进一步研究宜昌磷矿聚集区工业矿层分布规律及成矿期岩相古地理环境[7],分析区内磷矿成矿远景和找矿方向,为深部磷矿找矿提供参考㊂1㊀地质概况宜昌磷矿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坪鄂中褶断区 黄陵断穹 北缘㊂1.1㊀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中元古界神农架群(Ptsh)㊁崆岭群(Ptk),新元古界南华系(Nh)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ɪ)㊁奥陶系(O)㊁志留系(S)㊁泥盆系(D)㊁二叠系(P),中生界三叠系(T)㊁白垩系(K)及新生界古近系㊁第四系等㊂见图1㊂73图1 宜昌磷矿区地质及工业磷矿平面分布图1 第四系;2 白垩系 古近系;3 三叠系;4 二叠系;5 志留系;6 奥陶系;7 寒武系;8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9 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10 南华系上统南沱组;11 元古界崆岭群;12 黑云母石英闪长岩;13 地质界线;14 角度不整合界线;15 产状;16 正断层;17 逆断层;18 不明断层;19 已勘查磷矿区(段);20 地质剖面;21 Ph13矿层南㊁北边界;22 Ph2矿层南边界㊀㊀元古界神农架群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夹石英砂岩和白云岩夹千枚岩㊁板岩等;崆岭群岩性为白云斜长片麻岩㊁黑云片岩㊁石墨绢云母片岩㊁大理岩等,构成本区基底㊂南华系主要冰碛砾岩㊁砂岩等组成;震旦系主要是含锰白云岩㊁含磷泥岩㊁磷块岩㊁含磷白云岩㊁泥质白云岩㊁含硅质条带白云岩等组成;为超覆于元古界地层之上的第一覆盖层;该区主要磷矿层位即位于震旦系下统地层中㊂寒武系主要为一套泥83页岩㊁灰岩㊁白云岩㊁砂岩等组成㊂奥陶系主要是由灰岩㊁页岩㊁砂质页岩㊁石英粉砂岩等组成;志留系主要由一套页岩㊁泥岩组成;泥盆系为泥页岩㊁砂岩组合夹鲕状赤铁矿;二叠系为一套页岩㊁砂岩㊁灰岩组合,含煤和黄铁矿;三叠系为灰岩㊁页岩组合;白垩系为一套砾岩㊁砂岩组合;古近系由砾岩㊁砂砾岩㊁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组成;第四系为山间河流冲积物㊂1.2㊀构造宜昌磷矿聚集区位于 黄陵背斜 北缘,整体呈宽缓的背斜,地层整体倾向北东,倾角一般3ʎ 16ʎ㊂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为北西向㊁北北西㊁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裂㊂其中较为发育的是北西向断层,对区内磷矿层有一定程度的破坏㊂1.3㊀岩浆岩宜昌磷矿聚集区南部分布有早-晚元古界形成的石英正长岩㊁斜长花岗岩㊁石英闪长岩等岩体㊂区内南华纪之后的地层中暂未发现岩浆岩出露㊂1.4㊀磷矿层区内含磷层位共6个(Ph6 Ph1):Ph6赋存于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底部(ɪ1n);Ph5赋存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第二段底部(Z2dn2);Ph4赋存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第四段中上部(Z1d4);Ph3赋存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第三段底部(Z1d3);Ph2赋存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第二段底部(Z1d2);Ph1赋存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第一段(Z1d1),从上至下又分Ph13㊁Ph12㊁Ph11三层㊂6个含磷层位中的Ph6 Ph3及Ph1矿层中的Ph12㊁Ph11因厚度小㊁品位低㊁变化大,不具有工业利用价值,仅Ph2和Ph1矿层中的Ph13构成了区内工业矿体,为区域找矿和评价的主要对象㊂2 磷矿层分布特征宜昌磷矿聚集区矿床类型为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区内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磷矿层有两层Ph13和Ph2,两矿层之间为浅灰色或灰白色粉晶白云岩,厚度为几米至数十米不等,是Ph13矿层顶板也是Ph2矿层底板,Ph2矿层顶板为浅灰色粉晶白云岩夹深灰色泥质白云岩,Ph13矿层底板为深灰色含磷钾泥岩㊂矿层总体上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其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整体走向北西至南东,倾向北至北东,倾角6ʎ 13ʎ㊂宜昌磷矿聚集区已经过勘查[8-16]或开采的矿区有数十个,地表及近地表磷矿层已有很好揭露和探明㊂区内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层为Ph2㊁Ph13,已勘查区揭露矿层(指Ph13矿层底板)埋深最深至1666.20m,层底板标高最低至-812.88m㊂从平面上看,矿层整体沿走向呈带状分布,分布范围大小及位置不一致,其中Ph13矿层北东部与Ph2矿层南西部部分重叠,重叠宽度5 10km(见图1)㊂2.1㊀Ph13矿层Ph13矿层在宜昌磷矿从北西往南东呈带状分布,长度大于60km,平均宽度约15km㊂南西部边界从树崆坪矿区后坪矿段东部-树崆坪矿段南部 樟村坪矿区以南 盐池河矿区南部 张家垭西中部 高庄坡矿区北部一带,北东部边界从竹园沟 下坪矿区东部 杉树垭东部矿区东部 高峰矿区南部 黄柏池矿区北部一带㊂矿层厚度0 12.69m,P2O5含量12.00% 34.59%㊂从白水河 孙家墩 杉树垭 杨柳 高家岩一带矿层厚度最大,品位相对较高,在南西㊁北东边界附近往往出现过渡带,矿体不连续,或呈现小透镜状,厚度小,品位低㊂矿层沿倾向由浅至深整体变化情况为薄 厚 薄,不同地段变化情况不尽相同㊂如矿带北西部(A剖面),后坪矿区西部矿体明显变薄,逐步尖灭,往后坪矿段中部一带矿层厚度增大,平均厚度约3.7m,矿体连续;至黑良山矿区平均厚度2.82m,略有变薄,矿体基本连续;再往深部至白水河矿区平均厚度4.74m,最大厚度达到12.69m,矿体连续性好;再往深部又有变薄趋势,至板城见矿厚度为2.08m,推测往深部矿层逐渐变薄至尖灭㊂矿带中部(B剖面),樟村坪矿区矿层平均厚度约3.1m,局部存在不可采区,往南由于断层破坏,矿层剥蚀,推断矿层厚度变薄至尖灭;至栗西矿区一带矿层平均厚度约3m,最大厚度达14.68m,局部矿体不连续;再往北厚度逐渐减小至不可采,至七里冲矿区和何家扁一带矿层尖灭㊂矿带南东部(C剖面),在张家垭南部及张家垭西矿区只见低品位矿或矿层厚度小于1m薄矿体,往北东变厚度增加逐步变为工业矿体,至渔林溪矿区矿层平均厚度约2.2m,再往北东至桃郁溪矿区矿层平均厚度约3.8m,继续往北东至莲花矿区矿层平均厚度约5.9m,至杨柳矿区 高家岩矿区南部一带厚度达到最大,往北又变薄,至黄柏池矿区平均厚度1.74m,往北部迅速变为不可采区㊂矿层从上至下具有较明显三分结构,上部为白云质条带磷块岩,中部为致密条纹状磷块岩,下为泥质条带磷块岩㊂93第35卷资源信息与工程第4期2.2㊀Ph2矿层Ph2矿层南部边界从白水河矿区西部 黑良山矿区西 云台观矿区中部 栗西矿区南部 莲花矿区南部 梁坪矿区中部一带,北部边界尚未探明㊂目前通过勘查了解的矿层沿倾向宽度大于10km,预测该矿层沿倾向总宽度大于30km㊂矿层厚度0 19.05m,P2O5含量12.00% 33.97%㊂矿层在南西部边缘地带矿层大多不连续,厚度小,品位较低;沿倾向往北东方向,厚度逐渐变大,连续稳定,局部出现分枝,有些矿区将其分为Ph21和Ph22矿层㊂矿层沿倾向由浅至深整体变化情况是由薄至厚,从目前勘查深度较大的板城 大林垭 堰边上 徐家冲等矿区看,在倾向上厚度均达到最大,且往深部仍有增大趋势㊂从沿矿层走向的不同地段看,矿带北西部(A剖面),从黑良山矿区中西部起见该矿层,矿层厚度0 5.99m,平均厚度2.47m;至白水河矿区矿层平均厚度9.16m,最大厚度达17.19m,该矿区内该矿体明显分为两层,向北东分枝逐渐复合,至板城基本合并为一层,矿区见矿厚度达16.19m㊂矿带中部(B剖面),栗西矿区南部始见可采Ph2矿层,矿层平均厚度约2.8m,矿区南部矿层厚度薄且不连续产出,往北东矿层厚度逐渐增大并连续;至何家扁一带矿层平均厚度4.74m,并出现分枝,往北东分枝逐渐复合,至大岭垭矿区并为一层,矿区内见矿厚度达12.55m㊂矿带南东部(C剖面),在莲花矿区南部开始出现工业矿体,矿体不连续产出,平均厚度约2.2m;至杨柳矿区南部一带厚度逐渐增大,至黄柏池矿区平均厚度达6.3m,见矿最大厚度达9.64m㊂矿层中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白云质条带磷块岩,夹少量块状磷块岩㊂块状磷块岩的分布无明显规律性㊂矿层在剖面上分布特征及沿倾向变化情况见图2㊂图2 宜昌磷矿区地层剖面及磷矿层柱状对比图1 志留系;2 奥陶系;3 寒武系;4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5 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6 南华系上统南沱组;7 元古界崆岭群;8 地质界线;9 正断层;10 产状;11 磷矿层及代号;12 矿层厚度㊁品位;13 白云岩;14 泥岩;15 白云质磷块岩;16 块状磷块岩;17 泥质条带磷块岩;18 钻孔编号;19 钻孔深度;20 矿层底板标高04第35卷曾德军:宜昌磷矿聚集区矿层分布特征及成矿远景第4期3㊀磷矿沉积环境及成矿远景分析3.1㊀沉积环境分析陡山沱期宜昌磷矿聚集区位于黄陵古窿起的北东部,即迎向上升洋流的一侧,是有利于磷块岩沉积的有利部位[5]㊂Ph13和Ph2矿层平面分布及岩性特征显示,陡山沱期不同时间段,其岩相古地理条件存在差别㊂Ph13矿层形成时期,沉积一套含磷泥岩 磷块岩组合,岩石以灰-深灰色为主,普遍含星散状黄铁矿㊁有机质,岩石发育水平㊁水平波状㊁透镜状层理,见丝状体微古植物组合或藻叠层石构造㊂沉积岩相属浅海台地相滩缘潟湖亚相,总体反映其沉积环境较闭塞,海水相对较深,水体宁静,还原条件为主的滩缘潟湖沉积环境㊂Ph13矿层形成的后期海水变浅㊁水动力条件增强,沉积环境向浅海台地潮间混合坪转化,形成一套白云岩夹磷块岩 白云岩沉积㊂Ph2矿层形成时期,沉积一套磷块岩 白云岩组合;岩石颜色主要为浅灰㊁灰白和灰黑灰色,底部可见粒屑白云岩及藻云岩等,微细水平层理㊁微波状水平层理㊁透镜状层理,沉积岩相属浅海台地相潮坪潟湖亚相,总体反映海水相对较浅,地势相对宽阔㊁夷平,水体能量低⁃中低,弱氧化⁃弱还原的浅海台地混合坪沉积环境㊂3.2㊀成矿远景预测根据矿层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判断,宜昌磷矿聚集区Ph13矿层从竹园沟 下坪矿区东部 杉树垭东部矿区东部 高峰矿区南部 黄柏池矿区北部一带往北,找该矿层的可能性较小,沿矿带往北西㊁南东方向有一定的找矿远景,但推测延伸有限㊂Ph2矿层沉积环境优越且稳定,利于磷块岩矿床重复沉积,形成厚大磷块岩矿床㊂从已勘查区勘查成果看,往北东未知区矿层厚度还有增大的趋势,预测该矿层往北东有非常好的成矿远景㊂4㊀结论(1)宜昌磷矿聚集区发育两层工业磷矿层Ph13和Ph2,其走向北西至南东,总体看矿层呈带状分布,其中Ph13矿层沿倾向延伸宽度约15km,Ph2矿层沿倾向向北东延伸至保康县范围内,矿层厚度有增大的趋势,预测其沿顷向延伸宽度大于30km㊂(2)宜昌磷矿聚集区在陡山沱期岩是磷块岩沉积的有利部位㊂Ph13和Ph2矿层形成阶段沉积环境不同,造成矿层特征及分布范围不一致㊂Ph13矿层沿倾向边界已大致探明,沿走向找矿远景有限;Ph2矿层沉积环境优越且稳定,该矿层往深部厚度仍有增大的趋势,预测往北东方向有很好的成矿远景㊂参考文献:[1]㊀韩豫川,夏学惠,肖荣阁,等.中国磷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2]㊀东野脉兴.磷块岩成矿理论体系与找矿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3]㊀杨爱华,朱茂炎,张俊明.扬子板块埃迪卡拉系(震旦系)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J].古地理学报,2015(1):1-20.[4]㊀方邵平.兴神保及宜昌磷矿矿集区空间关系及找矿方向[J].化工矿产地质,2018,40(3):173-177.[5]㊀东野脉兴,朱熙槐,王淑丽.鄂西 黔中陆缘坻磷块岩迁移沉积及控矿(成矿)模型[J].化工矿产地质,2019,41(1):8-13.[6]㊀曾德军.湖北省兴山县树崆坪矿区后坪矿段Ph13磷矿层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4(6):3-5.[7]㊀杨刚忠.鄂西磷矿含磷岩系对比划分及成矿规律研究报告[R].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2016.[8]㊀刘顺强.湖北省宜昌磷矿何家扁矿区磷矿详查报告[R].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2012.[9]㊀段先进.湖北省宜昌磷矿殷家沟矿区鱼林溪矿段磷矿详查报告[R].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2012.[10]㊀柴家洪.湖北省宜昌磷矿黑良山矿区勘探报告[R].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2012.[11]㊀邱㊀凤.湖北省宜昌磷矿栗西矿区磷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2013.[12]㊀李继刚.湖北省磷矿樟树坪矿区Ⅰ㊁Ⅱ块段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2013.[13]㊀田伏生.湖北省远安县黄柏池矿区磷矿普查报告[R].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2015.[14]㊀曾德军.湖北省兴山县树崆坪矿区后坪矿段磷矿勘探报告[R].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2017.[15]㊀汤丛寿.湖北省保康县白水河矿区磷矿勘探报告[R].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2018.[16]㊀程昌红.湖北省远安县莲花矿区磷矿勘探报告[R].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2019.14第35卷资源信息与工程第4期。
中国沉积磷矿床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夏学惠1袁俊宏2杜家海2 东野脉兴1(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4;2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北京,100107)题要中国沉积磷矿床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东南缘与西缘,华北地块南缘和西缘。
沉积磷矿主要赋存在震旦系陡山陀组、下寒武统梅树村阶、古元古界上部滹沱群和古元古界顶部榆树砬子组等含磷岩系中。
根据成矿条件,矿石组合特征划分为开阳式、荆襄式、昆阳式、什邡式等11个类型。
通过含磷岩系分布,成矿规律的综合分析,划分出28个聚磷区,对有远景的聚磷区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
关键词沉积磷矿,成矿类型,资源分布,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P619.213︰P612 文献标识码:A中国磷矿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于滇、黔、鄂、川、湘等南方五省,占全国累计探明资源储量的74%,北方地区分布较少,造成了我国南磷北运的局面。
考虑到中国沉积磷矿成矿作用的连续与完整性,本文将沉积变质型磷矿并入沉积磷矿中一起讨论,通过对中国沉积与沉积变质型磷矿不同成矿区带、不同成因类型磷矿特征的综合研究,达到全面了解中国沉积磷矿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资源潜力及成磷区进行远景评价。
1沉积磷矿成矿背景及分布1.1成矿地质背景中国沉积磷矿床都出现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地台区域,特别是其边缘地带。
沉积磷矿床主要产出在扬子地块东南缘与西缘,华北地块南缘和西缘。
震旦系陡山陀组沉积磷矿床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东南缘,下寒武统梅树村阶沉积磷矿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北缘,在华北地块南部边缘、秦岭褶皱系边缘地区沉积有下寒武统低品位沉积型磷矿,塔里木地块北缘沉积的含磷层位及低品位磷矿相当于寒武系梅树村阶,天山褶皱系的含磷层位相当于寒武系筇竹寺阶。
沉积变质磷矿主要指分布于北方的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岩中的磷矿床。
中国前寒武纪变质磷矿主要分布在中南地区的东北部,华东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北部,即华北地块东南缘与华北地块东北缘。
变质磷矿床由于矿石可选性较好,因此该类磷矿是我国,特别是北方缺磷省区较为重要的磷矿资源。
合理确定湖北省磷矿“三率”指标及措施建议刘仲红;李小林;李书涛;黄家凯;申文【摘要】从湖北省磷矿资源分布、磷矿开采及综合回收利用现状入手,对全省磷矿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简称“三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全省磷矿“三率”提出了参考指标以及相应措施建议。
%Starting from the phosphate rock resources in Hubei Province,mining of phosphate and status quo of compre-hensiv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the paper analyse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hosphate mining recovery rate,recovery mining of mineral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puts forward reference index,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7页(P743-749)【关键词】磷矿资源;“三率” 指标;措施建议【作者】刘仲红;李小林;李书涛;黄家凯;申文【作者单位】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湖北武汉 430071;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22;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 430034;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湖北武汉 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21+30 引言磷矿是生产磷肥和磷化工的主要原料,世界上磷矿石的消费结构中80%用于农业,其余的用于提取黄磷、磷酸及制造其他磷酸盐等产品。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来源保康磷矿位于神农架以东,武当山以南,荆山山脉与大巴山相接高中山区。
矿区磷矿资源丰富,为我国主要磷矿主要产区之一。
湖北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所要开发磷矿位于保康磷矿白竹矿区第IV矿段,属保康县马桥镇管辖。
白竹矿区交通较为便利,矿区至马桥镇有矿山公路相通,由矿区北端向北东70km 到保康县城,从县城向东144km至襄樊市、向北78km至襄渝线石花火车站,由矿区经马良向南210km抵宜昌市,均有公路相通,新建209国道从矿区北部通过,矿区经209国道到兴山硖口码头88km。
自竹矿区进行勘查工作以来,就在进行开发利用,矿区四个矿段均有矿业活动,全矿区共设置采矿权6个。
I矿段属保康县白竹磷矿开采,规模5万t/a;Ⅱ矿段有两家开采:保康县歇马镇磷矿规模5万t/a、马桥镇两河口村磷矿规模3万t/a;III矿段也有两家开采:保康县金马公司茅山岩磷矿开采规模10万t/a、保康县马桥镇磷矿开采规模4万t/a;Ⅳ矿段属马桥镇大横溪村磷矿开采,规模3万t/a,采空面积106585m2,共开采资源量219.4万t。
采矿方法均为斜坡道开拓,拖拉机运输,浅孔凿岩爆破,人工上车的全面采矿法,均为采富弃贫,所采富矿层约占整个矿层厚度的四分之一。
这种无序开采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
2002年保康县政府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襄樊市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对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强制性关闭了所有矿山,故目前矿区已无矿业活动,2003年4月保康县国土资源局对白竹矿区资源利用进行了总体规划将其划分为五个开发区块,拟对原I矿段进行保护储备,对Ⅱ、Ⅲ、Ⅳ矿段(即BZ3、BZ4、BZ5区块)进行前期开发,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现有磷矿资源,保康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湖北省第八地质大队对保康磷矿藏分布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的地质检测工作,并提交了《湖北省保康磷矿白竹矿区2003年度矿产资源检测地质报告》。
鄂北磷矿资源特征及成因罗雪;韩岭;罗红玲;李丰硕;张鹏飞;渠婧;董艳;黎冬梅【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6(30)1【摘要】鄂北磷矿处于上扬子古陆块北部边缘的大巴山—大洪山前陆褶冲带及其南北侧附近地区,具有分布广、层位多、矿床(点)多、储量大等特点,主要沉积成磷期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属浅海台坪,磷矿石的来源有陆源和基性火山喷发,成因类型主要有化学沉积、藻结沉积、后生沉积和再沉积等四种,沉积条件及成矿作用方式主要有藻生物光合作用、藻生物的粘结捕获作用、藻生物的阻滞抗浪作用以及颗粒再积与成岩淀晶作用等.【总页数】6页(P34-38,65)【作者】罗雪;韩岭;罗红玲;李丰硕;张鹏飞;渠婧;董艳;黎冬梅【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襄阳441002;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襄阳441002;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襄阳441002;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襄阳441002;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襄阳441002;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襄阳441002;湖北省随州市国土资源局,湖北随州441300;湖北省随州市国土资源局,湖北随州44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21+3【相关文献】1.塞上“青龙”腾鄂北——宁夏青龙管业股份有限公司鄂北发展侧记 [J], 李广彦;吕爱慧2.鄂北岗地小麦7500kg/hm2技术原理研究Ⅰ.鄂北岗地小麦7500kg/hm2主要技术措施 [J], 阮吉洲;王文建;任生志;史耀东;匡会琴;刘华伟;孙付山;许燕子;郭光理3.湖北贝母,鄂北贝母,紫花鄂北贝母生物总碱... [J], 姚丽娜;戚永东4.鄂北春播期降水异常能量输送及成因分析 [J], 王晓玲; 高正旭; 王海燕; 陈赛男; 王艳杰5.湖北贝母鄂北贝母紫花鄂北贝母品质评价的系统研究 [J], 吴继洲;孙汉清;马长清;熊玮;姚丽娜;饶伯麟;郭信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