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的巷道布置以及采煤工艺的设计项目计划书

  • 格式:doc
  • 大小:446.0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区的巷道布置以及采煤工艺的设计计划书

第一章 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 采(盘)区或带区概况

第二节 采(盘)区或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 采区(盘区)或带区生产能力, 150万吨/年

2.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γ⨯⨯⨯=M L H Z c

式中: C Z ——采区工业储量,万t ;

H ——采区倾斜长度,1150m ; L ——采区走向长度,2400m ; M ——煤的厚度,M 1=3.5m ,M 2=6.0m ; γ——煤的容重,1.30t/m ³;

1c Z =1150×2400×3.5×1.3=1255.8万t

2c Z =1150×2400×6.0×1.3=2152.8万t C Z =1c Z +2c Z =1255.8+2152.8=3408.6万t

C P Z Z c k ⨯-=)(

式中: k Z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

C Z ——工业储量,万t ; 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 ;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分别取左右边界煤柱各5m ,上部防水煤柱与下部护巷煤柱各30m ,中部留60m 停采线煤柱,则

对于3#煤层:%75%12.998.2152/)884.188.2152(/)(2222>=-=-=c c Z P Z C 则2#、3#均满足采区回采要求。

第三节 采区或带区内的再划分

一、确定工作面长度

煤层左右边界各有20m 的边界煤柱,上部留30m 防水煤柱,下部留30m 护巷煤柱。因为该矿地质构造简单,煤层附存条件较好,瓦斯涌出量小,另外现代工作面长度有加长趋势,且采煤工艺选取的是较先进的综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考虑到设备选型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综采工作面长度一般为150~240m ,巷道宽度为4m ~4.5m,本采区选取4.5m ,且采区生产能力为150万t/a ,一个中厚煤层的一个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采用沿空掘巷方式,巷道间留较小煤柱,取5米。

采煤工作面长度为:

n n L n P q H L /]2)1(2[21⨯⨯--⨯-⨯-=

式中:1L ——工作面长度,m ;

2L ——区段平巷宽度,m ;

H ——采区倾向长度,m ;

q ——采区上下边界预留煤柱宽度,m ; P ——护巷煤柱宽度,m ; n ——区段数目,个;

1L =[1150-2×30-5×(n-1)-4.5⨯2⨯n]/n ∈(150,240) 因为4.3

二、确定采区内的区段数目或带区内的分带数目

三、确定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

Qr = A/(T ×1.1)

式中 A ——采区生产能力,150万t/a ;

Qr ——工作面生产能力,t /天; T ——每年正常工作日,330天。

则: Qr = A/(T ×1.1) =1500000/(330×1.1) = 4132.23t 四、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内同采工作面数目及工作面接替顺序

2

0⨯+-=

L L S

H N

式中 N ——工作面数目,个; H ——采区倾向长度,m ; S ——边界煤柱宽度,m ; L ——工作面长度,m ; 0L ——区段回采巷道宽度,m ; 带入数值得,2.52

5.42052

201150=⨯+⨯-=

N

取5,所以工作面数目为5个。

目前,煤炭企业生产系统向高产高效集中化生产的方向发展,新建大型化矿井均朝“一矿一井一面”的设计思想改革,提高工作面单产,用一个工作面的产量来保证整个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适应现阶段煤炭行业的指导规范,本采区设计一个采煤工作面。其工作面接替顺序为左右两翼跳采方式。

对于2#煤层:

K1煤层工作面接替顺序:

1101→1102→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109→1110 对于3#煤层:

K2煤层工作面接替顺序:

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7→2108→2109→2110 对于K3煤层:

K3煤层工作面接替顺序:

3101→3102→3103→3104→3105→3106→3107→3108→3109→3110

注:箭头表示回采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第四节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一、根据设计题目条件,完善开拓巷道

为了缩短采区准备时间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给地质条件,在第一开采水平中,把为该采区服务的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布置在3#煤层底板下方15m的稳定岩层中。

二、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系统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首先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由于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煤层赋存条件好,瓦斯涌出量较小,无自然发火倾向,2#煤层直接顶为砂页岩,3#煤层直接顶为较厚的页岩。同时为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降低巷道维护费用等,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因此采用工作面布置图(见下文)所示工作面接替顺序,就能弥补沿空掘巷时工作面接替复杂的缺点。

根据相关情况初步制定以下两个采区上山布置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两条岩石上山

将两条上山都布置在3#煤层底板岩石中,轨道上山布置在距离底板10m处,运输上山布置在距离底板15m处,两上山分别联结两翼的区段,平巷不交叉。其布置特点为,岩石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联络石门长。但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低,有利于通风,运输能力大。 -

方案二:一岩一煤上山

将两条上山分别布置在3#煤层的底板和煤层中,运输上山布置在距离3#底板10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