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民俗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由南、北大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新西兰在1907年*前是英国的殖民地,现为“英联邦”成员国。
绝大部分国民也是英国移民的后裔,讲英语。
1.新西兰人的宗教信仰
有的新西兰人信奉基督教,有的信奉天主教。
2.新西兰的节庆
主要节日为国庆节(2月6日)、圣诞节。
3.新西兰人的饮食习惯
由于盛产乳制品和牛羊肉,所以新西兰人的饮食中少不了这些食物。
当然,他们的基本饮食习惯还是与其祖先——英国移民一致。
该国人口虽然不多,但每年人均啤酒耗量却很大。
4.新西兰人的礼貌礼节
与澳大利亚人一样,见面行握手礼。
守时惜时,待人诚恳热情。
没有英国式的保守、刻板。
5.新西兰人的禁忌
由于新西兰人受信仰的宗教影响,故也有西方人通常的忌讳。
新西兰当地风俗对于选择新西兰留学的留学生来说,留学新西兰一定要了解新西兰当地的风俗,所以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
Accent(口音)作为移民国家,各民族拥有自己不同的口音,华人们初来乍到之时,确实有些难以适应。
更何况,新西兰人本身就拥有一口非常“重”的口音,尤其是老kiwi们,说话时总感觉吧嘴巴扯的扁扁的,似乎是拿嗓子眼来说话似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西兰人通常把“i”发音成“e”,千万别把“6”听成“sex”呀,否则就真的闹出“国际笑话”啦。
Beer(啤酒)新西兰人喜欢享受,也非常嗜酒,平均每人每年喝啤酒110升。
一到周末派对,年轻人们便会疯狂喝酒,不过买酒一定要有ID。
新西兰这点倒是很好,严格遵守法律,杜绝未成年人饮酒的确很重要。
Kiwifruit(猕猴桃)奇异果,本名“猕猴桃”,祖籍中国。
经历一番年岁之后,成为了新西兰“国果”。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记载道,奇异果具有消暑解渴,帮助消化的好处。
Latte(拿铁咖啡)受英国习俗影响,新西兰人养成了“一日六茶”的习惯。
年轻人则比较爱咖啡。
其中的 latte(拿铁)是受欢迎之最。
No(不)对一些民族来讲,说“不”是件困难的事儿,最终往往会揽来最不想做的任务;在新西兰,你可得改观了,一定要学会会清楚的表达“yes”和“no”,但说无妨。
Zebra crossings(斑马线)Zebra cossings,顾名思义就是华人说的“斑马线”。
自从行人红绿灯的大力普及之后,斑马线的使用就渐渐减少了,但仍然可以在一些城郊或者住宅区的小马路上看到。
很庆幸,在新西兰过斑马线非常安全。
只要踏上这“黑白条纹区”,你就可以大胆放心地闭上眼睛走了。
新西兰交规规定,当行人过斑马线时,车辆必须停在规定的白线之后,直到行人过完斑马线为止。
关于新西兰当地风俗情况,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会对选择新西兰留学的留学生尽快适应生活有帮助。
新西兰毛利人的传统节日庆祝新西兰毛利人是新西兰的本土居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他们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既是庆祝活动,也是维护毛利文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介绍新西兰毛利人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一、希瑟里岛守望节(Heathcote Waitangi Day)新西兰的国庆日是每年的2月6日,被称为“希瑟里岛守望节”。
这一天是庆祝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遗产。
毛利人将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包括祈祷、传统舞蹈表演、演讲等。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欣赏到毛利人的优秀表演和独特的文化艺术。
二、阿拉拉恩托节(Alaronata Festival)阿拉拉恩托节是新西兰毛利人在每年的3月底举行的盛大庆典,以庆祝收获季节的到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传统的农耕仪式,表演传统舞蹈,并享用传统食物。
这个节日代表了新西兰毛利人对大自然的感恩和对土地的崇敬。
三、哈卡节(Haka Festival)哈卡被视为毛利人的象征,是一种传统的歌舞表演形式。
哈卡节是每年夏季举办的一项活动,吸引了大批参与者和观众。
在哈卡节上,人们可以看到毛利人用壮观的舞蹈和激情四溢的歌声展示他们的传统文化。
这是一场独特而动人的视听盛宴。
四、毛利新年庆典(Māori New Year Festival)毛利新年庆典,也被称为“Matariki”,是新西兰毛利人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
这个节日旨在纪念农业周期的开始,并将来年的顺利与繁荣寄托在天空星座的出现上。
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共同观赏、祈祷、跳舞和享用传统食物,以庆祝这一重要的时刻。
五、黑土地音乐节(Blackland Music Festival)黑土地音乐节是庆祝毛利人音乐和文化的盛会。
这个节日吸引了许多新西兰本土的音乐家和舞者参与。
在音乐节上,人们可以欣赏到毛利人独特的音乐风格,如毛利舞、毛利话歌唱等。
这是一个汇聚音乐和文化的场所,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毛利人的艺术才华。
总结:新西兰毛利人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带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新西兰的10个传统节日新西兰的10个传统节日与中国一样,新西兰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果想更快乐的在新西兰生活,更好地跟刚敌人相处,就必须要对这些传统节日有所了解。
1、元旦(New Year’s Day)新西兰元旦节日跟其他国家都一样,时间是1月1日。
2、元旦次日(Day after New Years Day)这个节日是元旦次日,时间是1月2日。
3、怀唐伊日(Waitangi Day)怀唐伊日是新西兰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时间为每年的2月6日。
举国上下会在这一天共同欢庆新西兰的立国文献—《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的签订。
4、受难节(Good Friday)受难节时间为每年4月2日,是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
5、复活节(Easter day)复活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
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33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
在新西兰,人们会在这一天吃复活彩蛋,做复活兔子的玩具来庆祝。
6、澳纽兵团日(Anzac Day)澳纽兵团日时间为每年4月25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1915年4月25日,在加里波利之战中牺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兵团(澳纽兵团),以缅怀他们为国牺牲的勇敢精神。
7、女王诞生日(Queen’s Birthday)时间为6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几乎全新西兰的人都会在这一天为女王庆祝。
8、劳动节(Labour Day)新西兰的劳动节是每年的'第四个星期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刚建立的惠灵顿殖民地时期,人们为了争取8小时工作日而进行的斗争。
9、圣诞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时间为每年的12月25日,该节日时基督徒庆祝yesu诞生的日子,新西兰的人们会在这一天装饰圣诞树,吃圣诞大餐。
10、节礼日(Boxing Day)节礼日为每年的12月16日,圣诞节次日或是圣诞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是在英联邦部分地区庆祝的节日,当然也包括新西兰,人们会在这一天尽请购物。
澳大利亚、新西兰习俗与禁忌此二个国家,是以英语为母语、以基督教为国教的。
基本习俗与欧洲相同。
如:基督教禁忌、不大声喧哗、谈话不涉及个人私事等。
不要使用假发票、不要与毒品沾边。
但是,澳、新都有土著文化的成分,毛利人的艺术、民族风情还是那里旅游的看点。
新西兰:居民中74%是英国移民后裔、15%为毛利人。
地广人稀,“Clean and green”。
公元10世纪左右,波利尼西亚人(毛利人)自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人乘小木筏到此定居。
至12世纪时,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布新西兰。
那里没有其他地方的哺乳类动物可供猎食,却有一种特大、但无攻击性的鸟,4点5米高。
这种鸟很快被灭绝了。
1642年,荷兰行海家到达,他是第一位到新西兰的欧洲人,毛利人反抗,他未能登陆。
1769年,英国人再次发现新西兰,宣布归英国所有。
英国人向新西兰移民,欧洲人与毛利人打仗,毛利人伤亡惨重。
他们对欧洲人带的疾病缺乏抵抗力,大量病死。
目前,毛利人占新西兰人口的15%。
毛利人习俗: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前,在母亲身边玩耍。
由于没有文字,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靠讲。
两个毛利人见面后拥抱在一起,用鼻尖对到对方的鼻尖。
眼睛在很近的距离对视。
他们纹身、信奉原始的多神教。
相信灵魂不灭。
重视祖先,尊重长者。
毛利人的迎宾仪式是:全部落的人列对两旁,选出跑的最快的男子打扮成武士,挥舞刀剑、做鬼脸。
客人不要回避,以示诚意。
有的还在客人面前投下一跟“挑战棒”,客人拣起,便是和平的表示。
毛利人欢呼、跳起迎宾的哈卡舞。
舞罢,长者与客人拥抱、碰鼻子。
澳大利亚:白人占98%。
86%信仰基督教。
1776年前,有100多年的时间,英国人将犯人流放到美国。
独立战争之后,英国人又将澳大利亚当成了流放犯人的地方。
1787年5月13日,英国皇家海军率11只船的船队,载750名罪犯从英国起航,1788年1月20日抵澳大利亚,继续寻找适合居住的地方。
1月26日发现“世界上最好的港口”---悉尼。
1月26日成了后来澳大利亚的国庆日。
中外民俗(xx 民俗)学院名称:旅业管理学院专业班级:邮轮学生学号:学生姓名:090*班50*****xx 简介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北岛、南岛及附近小岛上,距离南极洲2400 公里,距离澳大利亚1600公里。
面积270,534平方公里,人口380 多万左右,首都惠灵顿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南的首都。
新西兰由北岛、南岛两个主岛和斯图尔特岛、坎贝尔岛等几十个小岛组成,境内多山,河流多短而湍急。
北岛多火山、温泉,南岛多冰川、湖泊。
虽然新西兰历史较短,文化古迹较少,但决不缺乏雄壮的自然风光。
xx 民俗一、传统习俗新西兰的毛利人仍保留着浓郁的传统习俗,他们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还相信灵魂不灭,尊奉祖先的精灵。
每遇重大的活动,他们便照例要到河里去做祈祷,而且还要相互泼水,以此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
他们有一种传统的礼节:当遇到尊贵的客人时,他们要行“碰鼻礼”,即双方要鼻尖磁鼻尖二三次,然后再分手离去,碰鼻子的时间越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
此外,如果想要给别人,特别是毛利人拍照,一定要事先征求同意。
毛利人的礼节礼貌方式与众不同,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当远方客人来访的时候,毛利人都有举行盛大的欢迎聚会。
开始时会场一片肃静,人们列队两旁,突然,队伍中走出一位赤膊光脚的中年人,先是一声吆喝,然后引吭高歌,歌声刚落,姑娘们在委婉的低声伴唱中翩翩起舞。
他们穿的是红黑相间,鲜艳夺目的民族服装,手工编织亚麻短裙随着舞步轻轻摇摆。
男青年英姿勃发,边喊边跳,他们把刀剑投在地上,察看来人是朋友还是敌人。
欢迎贵宾的仪式进入高潮时宾主同歌共舞,共叙友谊,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到惠灵顿或者新西兰其他地方参观访问的人常常会碰到这种动人的场面。
二、见面礼仪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男士则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同样,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
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就可以互相直呼其名了。
新西兰风俗礼仪及国旗由来新西兰(New Zealand),面积26.9万平方公里,是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扼南太平洋的海空交通要冲。
人口320万。
其中90%是英国移民的后裔,当地的土著毛利人有25万多。
80%的人信仰基督教。
全国通用英语,毛利人使用本民族语言。
首都是惠灵顿(Wellington)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和重要海港。
新西兰有“世界边缘的国家”、“畜牧之国”、“牧羊之国”、“白云之乡”之称。
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多称其为纽西兰。
毛利语为Aotearoa,即“长白云之乡”。
新西兰于1856年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区,到了1947年完全独立。
新西兰5000万年来一直无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纪,才有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
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一次远洋冒险中于1642年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e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
风俗新西兰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欧洲后裔占主导地位,受欧美和澳大利亚的影响很深,生活方式和习惯基本西化。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比较悠闲。
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
但从总的消费水平来讲,新西兰人追求商品的高档化,购物趋向名牌,时尚。
新西兰人的生活质量一般都比较高,通常对衣,食,住,行都比较讲究。
他们大都喜爱户外运动,除喜爱赛马外,还特别喜爱橄榄球。
新西兰人崇尚平等正义。
工人、商人、医生、教师都杂居相处,彼此直呼其名。
新西兰文化礼仪知识新西兰礼仪司机朋友都知道,在新西兰路上开车,和中国的驾驶习惯完全相反。
新西兰是靠左行驶。
这是因为新西兰秉承英国的传统,方向盘在汽车的右边、在路上靠左边行驶。
如果您在新西兰生活或是留学,您也会发现绝大部分新西兰人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也约定俗成了这个方式,尽量的靠道路的左边。
算在新西兰的商场、车站等地的自动扶梯,也是默认靠着左边站立。
这样的话,有需要就可以把右侧腾出来让给那些需要快速前进的人。
虽然现在有些科学*表示,站在扶梯上不要区分左右,因为只站在一边有可能会对电梯造成故障。
目前新西兰人还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站立在左,前进在右。
所以,大家在乘坐扶梯的时候,也要入乡随俗哦!保持距离尊重私人界限,是新西兰不成文的礼仪之一。
与新西兰人讲话,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千万不要靠得太近。
因为距离表明你跟他的关系,只有夫妻,或男女朋友,才能靠那么近。
新西兰的民俗文化饮食新西兰的“环太平洋”料理风格受到欧洲、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玻利尼西亚、日本和越南的影响。
全国各地的咖啡馆和餐厅都提供这种结合各地特色的料理。
想品尝地道的新西兰风格,可点羊肉、猪肉、鹿肉、鲑鱼、小龙虾、布拉夫牡蛎、鲍鱼、贻贝、扇贝、甘薯、奇异果和树番茄(tamalillo)等烹制的菜品,还有最具代表性的新西兰甜点“帕洛娃”(pavlova),这是以白奶油和新鲜水果或浆果铺在蛋白霜上制成的。
除了大城市里少数高级豪华餐厅之外,现代潮流走向更轻松的咖啡――酒吧式餐饮风格。
异国料理包括日式、印度式、清真式、意式、墨西哥式、中式、马来西亚式和泰式。
全新西兰共有900多家亚洲料理餐厅。
艺术新西兰的艺术与文化得自于各个种族,产生了结合毛利人、欧洲人、亚洲人和大洋洲人的特质。
新西兰的艺术圈反映了这种融合。
新西兰最有价值的绘画中,有些是由查尔斯·高第(Czarles Goldie)于19世纪所画的毛利人画像。
画家柯林·麦卡宏(Kolin McKahon)的作品使用了文字、肖像与毛利语言以及神话,他被许多人认为是新西兰最伟大的艺术家。
新西兰风俗礼仪
新西兰生活中有很多跟中国不同的新西兰生活习惯,只有全面了解这些不同的地方,才能保证在新西兰生活的更好。
毛利习俗——见面,碰鼻礼
毛利人是新西兰当地的土着,有着特殊的文化和习俗。
新西兰生活习惯中,他们尊重长辈,注重传统,信奉多神教,相信灵魂不灭等。
在迎接客人时,有特别的舞蹈和仪式,以及特殊的问候方式——碰鼻礼。
一般见面时,碰鼻尖两到三次,碰鼻子的时间越长,表示礼遇越高,越受尊重和欢迎。
这些礼仪,现在都成为了旅行者到访时的表演节目。
并且,他们特殊的服饰和饮食,也同样吸引旅游者的注意。
日常禁忌:
在新西兰生活中,受西方宗教影响,新西兰人对于“13”、“666”和“星期五”都比较讨厌和避讳。
一般会回避使用这些数字,比如某一天既是13日又是星期五,人们通常会避免在这一天出席聚会或其他活动。
并且,出于保守,新西兰人会为了避免男女同时参与某些活动,而分设男女单独的活动场地。
比如看戏或者看电影时,设置男子场和女子场等,这些都是需要了解和注意的。
对于毛利人而言,受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他们相信灵魂不灭,因此对于拍照和摄影非常忌讳,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因此而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在拍照或摄影前,应记得征求对方的同意。
在新西兰,由于畜牧业非常重要,而牧羊犬又在畜牧业中起到重要作用,狗被视为人类的朋友、忠诚的伙伴,因此,不要与新西兰人谈论食用狗肉,这样做会招致对方的反感甚至愤怒。
此外,应避免日常举止的失礼或不文明,当众闲聊、吃东西、剔牙、嚼口香糖等等,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中外民俗(新西兰民俗)学院名称:旅业管理学院专业班级:邮轮090*班学生学号:0901808150**学生姓名:***新西兰简介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北岛、南岛及附近小岛上,距离南极洲2400公里,距离澳大利亚1600公里。
面积270,534平方公里,人口380多万左右,首都惠灵顿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南的首都。
新西兰由北岛、南岛两个主岛和斯图尔特岛、坎贝尔岛等几十个小岛组成,境内多山,河流多短而湍急。
北岛多火山、温泉,南岛多冰川、湖泊。
虽然新西兰历史较短,文化古迹较少,但决不缺乏雄壮的自然风光。
新西兰民俗一、传统习俗新西兰的毛利人仍保留着浓郁的传统习俗,他们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还相信灵魂不灭,尊奉祖先的精灵。
每遇重大的活动,他们便照例要到河里去做祈祷,而且还要相互泼水,以此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
他们有一种传统的礼节:当遇到尊贵的客人时,他们要行“碰鼻礼”,即双方要鼻尖磁鼻尖二三次,然后再分手离去,碰鼻子的时间越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
此外,如果想要给别人,特别是毛利人拍照,一定要事先征求同意。
毛利人的礼节礼貌方式与众不同,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当远方客人来访的时候,毛利人都有举行盛大的欢迎聚会。
开始时会场一片肃静,人们列队两旁,突然,队伍中走出一位赤膊光脚的中年人,先是一声吆喝,然后引吭高歌,歌声刚落,姑娘们在委婉的低声伴唱中翩翩起舞。
他们穿的是红黑相间,鲜艳夺目的民族服装,手工编织亚麻短裙随着舞步轻轻摇摆。
男青年英姿勃发,边喊边跳,他们把刀剑投在地上,察看来人是朋友还是敌人。
欢迎贵宾的仪式进入高潮时宾主同歌共舞,共叙友谊,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到惠灵顿或者新西兰其他地方参观访问的人常常会碰到这种动人的场面。
二、见面礼仪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男士则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同样,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
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就可以互相直呼其名了。
三、节日礼仪遇到大型活动或是节日等,新西兰人要去河里做祈祷,还要相互泼水,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
四、商务礼仪新西兰的商界气息与澳大利亚不同,被认为接近伦敦,保守刻板。
拜访商界或政府办公厅大多需要预约,宜穿着保守式样的西装。
在新西兰,凡是当地能生产制造的产品,都不准进口。
做生易不讨价还价,一旦提出一个价格就不能再变更。
如果对方询及交货日期、品质、付款条件时,就预示着生意大概就成交了。
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送见面礼的习惯,在这里未必管用,要予注意。
生意谈成之后,为了表示谢意,可以宴请有关人士,这样做不但效果最佳,而且对方也很高兴。
五、生活习俗1.会客:新西兰人时间观念较强,约会时要准时赴约,提前几分钟到达则表示对了对对方的尊敬。
拜访主人时,必须按门铃或敲门,等待主人开门后才进入,主人请你坐下你才坐下比较有礼貌。
交谈时应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多谈新西兰人喜欢的橄榄球和板球。
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
如果被邀请到新西兰人家作客,通常主人会招待客人喝饮料或进餐。
如果邀请是早午餐和晚餐,那么通常是丰富的一餐。
新西兰人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主要有牛肉、羊肉、鸡、鸭、蛋、新鲜蔬菜等,色、香、味俱佳。
进餐先喝酒,以啤酒为主,饭后喝一碗浓汤。
如果此邀请是喝茶则必须进一步澄清,因为“喝茶”可意味着上午茶、下午茶和傍晚茶,若在傍晚就被视为一同共进晚餐。
所谓的上午茶和下午通常是喝茶和咖啡,也会让被邀请尝试主人调制的饼干或蛋糕等小食。
2.英式习俗: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来的许多习俗也带有了浓厚的英式风情,他们不喜欢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也是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3.隐私:新西兰人非常注重隐私权,尤其是它们的家居生活。
工资收入、配偶子女情况等是不可以问的,除非他们主动地告诉你,但这一般又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文化。
新西兰人绝不说人家的坏话,对朋友的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等也都不闻不问。
通常在星期五晚上会和朋友相约到Pub,一面喝啤酒一面聊天,但主要的话题是运动,私人事情大都避免触及。
受聘工作时根据新西兰法令,员工可以不必提供诸如:生日、多少抚养家属、婚姻状况及健康情形等信息。
如果认为个人隐私资料被侵犯,可以向隐私权委员会提出诉讼。
4.废品处理:新西兰人对废物的处理非常重视,每个街区都有指定每周某日进行废物收集,每户人家,按照日期把废物分别包扎好,或放置在标准的垃圾箱内如纸张、玻璃器皿、木材等分别处理,放置于门外,由废物收集公司进行收集。
绝对不要把废物任意堆放,使街道污染,影响卫生。
在某些街段,还会设置一些废弃物专门收集箱,例如:汽水罐、旧衣物、纸张、玻璃器皿等,以方便进行废物再处理。
由此可见,新西兰对环保的维护。
5.信仰:新西兰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每一个新西兰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基督教是由第一批欧洲移民带进新西兰的,早期的传教士改变了土著的毛利人的信仰,自此基督教便在这片土地上兴旺的存在着。
不过随着各种不同文化的增加,也带来了多种宗教信仰。
尤其是近几年亚洲移民大量涌入,他们的信仰——佛教也随之进入这块土地,源远流长的佛学文化影响、带动亚洲文化历史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新西兰。
在一百多年前,新西兰已有英文版的佛教书刊,在图书馆更藏有多达四百本的佛学书册。
毛利人民族文化也比较其他种族容易接受佛教思想。
在部分华人的积极鼓动下,一座庄严的大雄宝殿建立于奥克兰中心地带,标志着华人、亚洲移民扎根在这块和平的土地上,弘扬佛学,普渡众生。
在大雄宝殿正式开光大典当日,凑巧也是新西兰勇夺“美国杯”之时。
由新西兰副总理、奥克兰市长、劳工党女党魁亲临出席大典,在来自台湾的圣印大师主持下,向新西兰宣布,佛教在新西兰扎根了。
6.饮食:新西兰的牛肉、羊肉、鱼、蔬菜、水果等既丰富又新鲜,在饮食上,新西兰人习惯吃英式西菜,口味喜清淡。
他们一般都爱喝咖啡、红茶,爱吃水果,尤其喜食一种叫“几维果”的名贵水果。
新西兰是传统的喝茶国家之一,新西兰人将喝茶作为生活的必要享受之一。
一般而言,他们每日需喝茶七次,即早茶、早餐茶、午餐茶、午后茶、下午茶、晚餐茶和晚茶。
每次喝茶,人们总是像三餐那样郑重其事。
很多机关、学校、工矿、企业都规定有喝茶的专用时间。
无论都市还是乡镇,茶店和茶馆几乎遍及各处。
7.居住:新西兰人绝不乐意居住那种密集的高楼大厦,也不容许建筑密集的住宅,每家都有四分之一英亩庭园的住宅。
他们以住宅宽敞而自豪,室内陈设都是根据个人爱好精心布置的。
庭园中的树木四季常青,每家每户门前路旁的草坪修剪都是各自负责进行,修葺草坪是新西兰生活情趣的一部分,也是公共道德的标准之一。
8.休闲:新西兰人的生活质量一般都比较高,通常对衣、食、住、行都比较讲究。
他们大都喜爱户外运动,每到周未,出城的公路上总是塞满了出去渡假的车流,海湾上布满了扬帆出海的私家游艇,即使不出门,也会选择整理花园。
除此外还特别喜爱赛马和橄榄球。
9.交通规则:在新西兰,汽车和英国一样,靠左边行驶。
人行道也有一条中心线分开,来往成两行,行人也靠左边行走。
10.动物:新西兰人一般对狗怀有特殊的感情,视狗为“终生的伴侣”,“牧羊的卫士”。
他们历来珍爱几维鸟,把几维鸟看成是民族的象征,并以其为国鸟。
11.俱乐部: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新西兰人别具匠心地组织起各种有趣的俱乐部,以此来愉悦身心,探究学问。
诸如:“素食者俱乐部”,“孪生俱乐部”,“理性主义俱乐部”,甚至还有“汤匙俱乐部”等等。
据说此类活动至今已成为新西兰人传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并且每个人都已参加这种俱乐部的活动而感到荣幸。
12.平等:新西兰人崇尚平等正义,工人、商人、医生、教师都杂居相处,彼此直呼其名。
只要找个小小的理由,几乎谁都可以见到总理,至于要见部长、市长,则随时可以相约。
13.其他: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比较悠闲。
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的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总的消费水平来讲,新西兰人追求商品的高档化,购物趋向名牌、时新。
新西兰人性格拘谨,男女在文化娱乐方面的界限十分严格,新西兰的电影院、歌剧院、俱乐部等场所的活动,通常是男女分场制,女土不得进入男士场,男土也不可进入女士场,外来客人须倍加注意。
此外新西兰对酒类的限制比澳大利亚还严,餐厅要经特许才能销售葡萄酒,在可售烈性酒的餐馆,客人必须买一份正餐,才准许喝一杯。
不过啤酒的销售量却是惊人的,名列世界第五,平均每人每年要喝110公升啤酒。
六、忌讳风俗在新西兰因某些词语和概念令人不快,最好避开不用。
在公开场合使用某词语或提及某事会令人吃惊或引起强烈不满,如有人经常触犯当地禁忌,就会被社会所排斥,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在新西兰,人们忌讳直接提到性行为和人体的某些器官。
对大多数新西兰人来说,打听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的年龄是不得体的。
此外,收入多少、是否已婚、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也不宜过问。
因此,同新西兰人谈话时,应避免下列问题,尽管中国人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How old are you ? (你多大年纪?)What’s your age? (你多大年纪?)How much do you make? (你挣多少钱?)What’s your income? (你的收入是多少?)How much did that dress cost you? (你的连衣裙花多少钱买得?)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at car? (你的汽车是多少钱买的?)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 (你结婚了吗?)How come you are still single? (你怎么还没结婚呢?)So you’re divorced. What was the reason? Couldn’t you two get along? (噢,你离婚了,什么原因呢?两人合不来吗?)Why don’t you have more children? (你为什么不多要几个孩子?)有时,我们想了解别人的情况,并非出于好奇,而是想知道该怎样对待他、怎样和他相处,这时应处理得比较得体,可以先谈谈自己的情况,然后再引导对方谈他的情况,这样做往往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些表达方式是故意含糊其辞的。
当新西兰人说:“I’m going out. (我要出去。
)”再问跟谁约会,是什么约会,就不合适。
同样,如果一位妇女说她头疼,别人也不必过于担心,不要问她到底怎么不舒服,要不要吃点什么药之类的话。
她真不舒服时,多半会跟你说的。
当人们不愿意做什么事、不想参加某种活动或拒绝别人的邀请时,往往会用上述说法来推托,以免别人再问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