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

秦统一中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图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

A. 皇帝制

B. 郡县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分封制

2.为了加强各地联系,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人工水道。

这条人工水道是

A. 灵渠

B. 邗沟

C. 江南河

D. 永济渠

3.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

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 刀币

B. 贝币

C. 五铢钱

D. 圆形方孔铜

4.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请判断公元前

221年属于()

A. 公元前2世纪前期

B. 公元前2世纪后期

C. 公元前3世纪前期

D. 公元前3世纪后期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 夏朝

B. 西周

C. 秦国

D. 秦朝

6.秦朝时期,下列关于李家四兄弟的情况说法有误的是()

第1页/共10页

A. 老大使用圆形方孔钱经商

B. 老二被征去修长城

C. 老三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D. 老四整日在家读四书五经

7.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

A. 沿袭历史传统

B. 开创一代帝号

C. 加强

思想控制 D. 宣扬个人功业

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

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秦始

A. 统一了六国

B.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C. 自称“始皇帝”

D. 统一度量衡

10.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于约______年;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于______年。

12.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

13.曾经歼灭六国,自称“始皇帝”的是。______。

14.若有时光穿梭机助你回到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你发现,

当时的成都一带被称为______郡,这个地方的居民生活不错,是因为附近有______水利工程相可使此地水旱无忧。你来到当时的首都______,在这里当时负责全国最高军事行政的______(官名)接见了你,并带你参观了当时在北方最宏大的国防工程______。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

16.秦长城西起______,东到______,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

中外的万里长城。

第3页/共10页

17.请认真观察《秦朝疆域图》,将相应的字母及地名填在横线上:

(1)秦朝的都城是:______(2)秦长城西起:______东至:______。

18.秦朝疆界的范围,东到______南到______西到______北到

______

19.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长城,它西到______,东到辽东。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0.威名赫赫的秦朝,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请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王朝建

(1)秦朝建立于哪一年?定都于哪里?

集权制度(2)秦朝中央政府中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的官职分别是什么?

巩固统(3)秦朝规定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什么?

21.“六王毕,四海一。”秦通过十年的征战,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秦统一六国的大业是由谁来完成的?秦朝建立的时间?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皇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

第5页/共10页

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从材料二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三

(3)据材料三,说说“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4)据材料四,指出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第7页/共10页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C

2. A

3. D

4. D

5. D

6. D

7. D

8. B 9. B 10. C

11. 公元前2070;公元前221

12. 郡县制

13. 嬴政

14. 蜀;都江堰;咸阳;皇帝;长城

15. 秦朝

16. 临洮;辽东

17. 咸阳;临洮;辽东

18. 东海;南海;陇西;长城一带

19. 都江堰;临洮

20.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2)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3)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

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4)秦朝灭亡于公元前207年。

故答案为:

(1)公元前221年;咸阳。

(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圆形方孔半两钱。

(4)公元前207年。

21. (1)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字体,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故答案为:

(1)嬴政;公元前221年。

(2)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

第9页/共10页

22. (1)公元前221年。

(2)分封制;郡县制。

(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4)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答案见后) 一、单项选择题 1.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但南方变化的幅度小于北方,而且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抵御灾害的作用。材料反映了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A. 北方人口的南迁 B. 先进技术的推广 C. 良好的生态环境 D. 政府政策的支持 2. 《宋史·食货志》记载:“大中祥符四年(110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这段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 ①占城稻传入中国②朝廷指导农民种植占城稻③占城稻生长适应性强④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黄河流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下列属于两宋时期在农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是() 4. 北宋时期,福建地区的茶叶种植主要分布于建宁府和南剑州,至南宋末年扩大到福州、汀州,甚至泉州、漳州等地也有零星种植。可见,两宋时期福建茶叶() A.销量大幅提高 B. 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C. 品质十分优良 D. 研制技术日趋成熟

5. 下表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粮食产量及所占比例变化图”。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 A.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B. 北方的粮食产量要比南方高 C.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6. 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上写道,南方某些地区盛产吉贝木,所织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者,名曰慢吉贝;狭幅粗疏而色暗者,名曰粗吉贝”。该史料记载的是宋朝的() A. 制瓷业 B. 纺织业 C. 造船业 D. 工商业 7. 下列关于宋代的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的() A. 农业发达 B. 商业繁荣 C. 交通便利 D. 手工业兴盛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大地二中张清泉 上信中学陈道锋 青海一中李清 镇海中学陈志海 大地二中张清泉 ?教学分析?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教学目标】

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图标)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 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 生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答案提示:从 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3.(多媒体展示问: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认识到统一是历史意义,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 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问题思考(p.46)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上,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建立郡县制。 (学生阅读(p.46)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巩固统一的措施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军事上——车同轨,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朝的统一导学案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通称为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正),秦庄襄王之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 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 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 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 统一:公元 年,都城 。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 -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国家。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确立 的称号,拥有至高无上的 ,拥有绝对的权力;在中央设 、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 制,全国设36个郡,下设县。 经济上:统一 (圆形方孔“半两”铜钱)、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 文化上:统一 (小篆,后来是隶书)。 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 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2.统一后秦朝的都城在 ( ) A .镐京 B .洛邑 C .长安 D .咸阳 3.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皇帝 4.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半两”铜钱 5.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 ( )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6. 年,秦国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国经过十年的战争,先后灭掉了 、 、 、 、 、 等六国。 7.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 、 、 ,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8.秦统一后,以圆形方孔的 为全国通行的货币,把 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2020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核心目标 课标要求核心提要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 课堂突破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丝织品和瓷器也是宋朝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朝廷赚回了大量财富。同时,市舶司的设立也有力地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从大量进口货 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材料二 北方南方 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方户 北宋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发生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即时训练 1.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A.茶树、烟草B.棉花、大豆C.棉花、茶树D.棉花、玉米 2.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3.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 4.近年来在非洲不断发现了宋代的瓷器和瓷器碎片,这说明() ①宋代海外贸易兴盛②宋代制瓷业发达 ③我国瓷器享誉世界④宋代实行开放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1.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精耕细作的精致型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宋代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泰国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东南地区得到推广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C.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D.植棉地区由广东、福建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3.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原产地”栏目中应该填写() A 4.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A.越窑B.邢窑C.景德镇D.泉州 5.考古工作者对泉州沿海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多处南宋时期的古代港口、码头和古海船遗址。这说明,南宋泉州() ①造船业发达②海外贸易兴盛③是闻名的大商港④是当时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对下图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清明上河图》(局部) A.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B.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 C.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D.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7.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 8.“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秦统一中国》 第一课时 本课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课。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史实; 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3、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4、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5、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 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学生的推理 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 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李白《古风》,让学生朗读,提出问题。 二、进入新课: (一)秦灭六国 教师讲述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展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了解秦王灭六国的过程,说出秦朝的疆域范围,讨论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分析秦朝统一的意义。使得学生逐渐形成分析历史地图的能力。学生自主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020年春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多媒体展示图标)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3.(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宋代《纺织图》、宋代海船图)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知识点整理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契丹的兴起 契丹的生活习俗: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游牧为主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契丹国的建立: 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北宋与契丹:①北宋北伐:为了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 ②契丹南侵: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到达澶州,东京受到威胁,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临督战,辽军进攻受挫。1005年,双方订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方和平往来长达100多年。 澶渊之盟的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对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性的和议,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

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西夏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 ③双方在边界进行贸易。 二、碰撞中的融合 奖励垦荒,学会农耕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西夏还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用汉字铸造钱币 政权建立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辽 契丹916年辽太祖阿保机上京 北宋汉族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汴京、东京 西夏 党项11世纪前期李元昊兴庆 金女真12世纪初期金太祖阿骨打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汉族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 辽太宗推行“以汉制待汉人”,保护发展先进中原文明的政策。 榷场: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 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 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 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 作物 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占城稻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 作物 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4.古诗欣赏,感悟江南美景。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历史七上第一课到第九课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到第八课知识点梳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原始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 3:原始人群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恶劣 4:可以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北京人、元谋人 5: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6: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7:山顶洞人:最早使用人工取火、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出现磨光技术、采集狩猎生活、会缝制衣服、,氏族社会、共同劳动、懂得原始的物物交换 8: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长江流域的浙江。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定居生活、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 9: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黄河流域的陕西,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小米)、饲养家畜、半地穴式房屋、使用彩陶,学会纺线织布制衣 10:最早过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群是:河姆渡原始局面(距今约7000年),其次是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 11:原始定居生活出现的原因是:原始农耕的出现 12:形成华夏族的关键战役:涿鹿之战。华夏族的主干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 13:人文始祖是:黄帝,黄帝故里是郑州的新郑 14: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原因: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5:通过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 16: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 17:寻找历史的途径:遗址、文物、文献资料、报刊、影音资料等。文物是最可靠的历史 18:启代替禹: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19:夏朝都城、国家机构的组成和实质:都城:阳城(今登封);国家机构的组成:城堡、宫殿、政府机构、刑法、监狱。实质: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20:商朝的都城:殷(今安阳)。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是伊尹;周文王时期的著名大臣是姜尚;齐桓公时期的著名大臣是管仲 21:商朝灭亡的关键战役:牧野大战。与之有关的成语:阵前倒戈 22:周朝的都城:镐京 23: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打仗。 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教案 主备人:姜燕课型:新课审核: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分数 〖学习目标〗1、了解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南 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 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 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 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评价岳飞抗金 〖导入新课〗:阅读课本导入框内的故事《契丹的起源》。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 民族的传说吗?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什么政权?宋朝又是怎样建立的?为什么称这个时期为民族政 权并立的时代?岳飞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 2、陈桥兵变及北宋建立 ①、陈桥兵变?? ③【引导阅读】“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师: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但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了中央与地 方矛盾的同时,也为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冲突不断。 二、辽、宋、夏的和战 1、澶渊之盟:宋朝建立后,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天下,宋朝先后两次对辽作战。著名的杨家将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宋攻辽失败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而辽却大举攻宋。1004年,辽萧太后与皇 帝亲征,南下攻宋,长驱直抵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今河南濮阳),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 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下,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双方形成对峙状态。而 后辽宋议和,1005年澶渊之盟签订:双方为兄弟之国;宋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 此后,双方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局面。 2、【历史小辩论】P51“动脑筋”——对澶渊之盟的评价?? 师:(1)消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积极: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 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 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宋夏和议: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后来,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 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师】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逐渐强大。女真族建立的金成为北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之一。 三、金与南宋的对峙 2、金灭辽和北宋:那时候,辽和北宋的统治都很腐败,人民不断起义。1125年金灭了辽。随后大 举攻宋。宋徽宗惊慌失措,连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第二年改年号为靖康。1127年4月,金 军攻入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4、 (1)为什么金军中会流传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岳飞抗金最大的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 (3)岳飞被谁以什么样的罪名杀害??? (4)岳飞精忠报国,帮南宋收复失地,为什么宋高宗、秦桧却要杀害他?? 【师】南宋政权建立之初,投降派就左右着政局,宋高宗既怕败,又怕胜。败了,会为 金所灭;胜了,徽宗、钦宗回来,抗金力量和人民武装的发展,都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因此,高宗始终主张投降。只有在被金逼得走投无路时,才会用抵抗派抵挡一阵。而岳 飞抗金的节节胜利让宋高宗和秦桧非常紧张,他们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 治,因此赶紧求和,并杀害了岳飞。 5、宋金和议(1141年):和议的达成,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后来,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 统治,金迁都,改名为(今北京)。 6、如何评价岳飞抗金??? 评价岳飞抗金,关键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女真贵 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是非正义的。而岳飞抗金,保卫了人 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因此, 千百年来岳飞的事迹及其崇高的精神一直为人们交相称颂,人们对他的景仰之情绵绵不绝。 - 1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下列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C.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景德镇陶瓷制品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之处享誉世界。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它们还是当时的() A.重要粮仓 B.著名瓷都 C.著名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4.某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5.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在() A.唐朝关中地区 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 D.元朝中原地区 6.“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晋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7.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现象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出现了精美的四羊方尊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南宋国家统一 D.宋代闻名世界 9.“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非常发达 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10.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宋代茶叶普遍种植;棉花的推广;两宋时期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交子的出现;宋代海外贸易的发达、重要港口极其市舶司的设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湖熟,天下足”据说是南宋时候的民谚。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意思是:这个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以后就流行有“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原因: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材料一: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1)南方安定的社会环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知识点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上设立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4、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

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 5、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的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原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3)统一度量衡; (4)加强交通往来,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5)开凿灵渠、修筑长城。 6、问题思考——P44 (1)国家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安定; (2)经济上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7、材料研读——P48 (1)包含的措施有: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③统一文字。 (2)重要意义:①统一度量衡,改变了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统一的状况,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②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对全国的统治。 8、长城西起洮临,东到辽东。 9、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0、课后活动——P49--2 (1)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政治上的巩固统一; (2)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并直接影响到汉子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统一文字,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利沟通,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1 农业的发展 1.原因: ( 1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 2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表现 ( 1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扩广。 ( 2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 3 )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 4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向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2 手工业的兴盛 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4.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5.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知识点3 商业贸易的繁荣 6.城市商业 ( 1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 2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7.海外贸易 ( 1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2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 3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 4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8.纸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 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 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 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①南方战乱少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 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A. B. C. D. 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 A. B. C. D. 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 11.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2.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南宋手工业进步 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下列属于两宋时期在农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是() A. B. C. D. 14.在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时,某学习小组得出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 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意义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二、新课学习 (一)秦灭六国 教师: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基础) 学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军事优势) 学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人心所向)

学生: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趋势) 学生: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个人因素) 教师:秦统一六国采取的措施?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 学生: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 多媒体展示秦战六国图示 教师: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技能型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 学生: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 学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在我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学生: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时间、人物、都城、历史地位)多媒体展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学生: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学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走向了统一,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与交流;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如果你是秦王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秦国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郡县制 教师: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图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