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摘要:文化是解读语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很有必要。本文从词汇联想意义的角度来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从词汇的联想意义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并充分认识到英语的有趣性,使其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键词:联想意义东西方文化差异

一、介绍

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顾名思义,是以词汇意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分支(王寅,P33)。传统语义学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及“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分为“伴随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伴随意义指一个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附加意义。它常常反映人们的主观看法,会因人而异,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稳定性较弱(王寅,P35)。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冷冰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而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总和,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并且反映该社团全部的信仰和情感。文化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因此任何语言都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着一种文化特点。作为词汇附加义的联想意义,更是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内容鲜明的反映了某种预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因此,联想意义和文化密切相关。

二、词汇的联想意义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影响

本文章想谈谈词汇的联想意义。要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发生不同的联想意义。词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有些词甚至由于其深刻的联想意义而失去或淡化了其概念意义。故而考察民族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词汇方面来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1人类社会方面

人类社会方面所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在这里我要说的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2.1.1价值观念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指引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人们对行为和事物的理解与判断。例如,“个人主义”与“individualism”这两个词。二者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在中国,一说到“个人主义”,人们就会联想到“缺乏集体观念,强调个人私利”等。而在欧美人的心目中,“individualism”意味着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有明显的积极的联想意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在中国,人们推崇集体主义,践行高值低估的自我价值观,把个人主义定义为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如今人们所说的集体主义虽然与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集体意识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汉民族从大局出发的传统却从来未被抛弃过(陈俊森,P154-156)。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也是一种人生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它所强调的就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就是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它的核心理念是社会要体现个人的意愿,政府要保护个人的利益,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一切(董小川,P156)。价值观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对词汇的联想意

义,进而影响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1.2 思维方式

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同一事物会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审视,进而做出不同的联想。比如,对中国人来说,蝙蝠的“蝠”因为与“福”同音而成为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欧美人对“hat”则没有好感,提到蝙蝠,人们就会把它与“丑陋”、“凶恶”联想在一起,比如“as blind as a bat”(有眼无珠)。同一事物引发的联想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模式具有伦理性、整体性、意向性、直觉性、意向性、模糊性、和内向性,与此相对应,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的西方思维模式表现出认知性、分析性、对象性、逻辑性、实证性、精确性和外向性(连淑能,P40-48)。具体而言,东方思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图求善,以和为贵。而西方处于海洋地带,具有探索精神,含有科学家的素质,追求真理。东方重视伦理道德,因而带有强烈的主体意向性。注重政治伦理,必然对探索自然失去兴趣,因而热衷于对天地人作比附,进行直觉体悟与整体综合。这些都与直观经验密切相关。西方认知科学型的思维方式则重视探索自然、重视求知、重视理性、重视外向探求,因而带有强烈的客体对象性(王志伟,P133-136)。在上面的那个例子中,从“蝠”到“福”字的顺利推演是汉民族强烈的主体意向性和求善心理以及谐音现象在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2.2自然社会方面

自然社会方面对于东西方词汇的差距的影响也很大,这里主要两个典型的例子。

2.2.1动物方面

在联想意义差别很大的动物要数龙了。在古代中国,龙是帝王皇权的象征,皇宫中到处都有龙的雕刻,图画,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登基称为“龙袍加身”,皇帝发火叫做“龙颜大怒”,皇帝生病叫做“龙体欠安”。作为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龙也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被人们供奉为神灵。所以,汉语中常说家长“望子成龙”,即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有所成就。给男孩起名字也常用“龙”字,如“云龙”,“龙翔”等。与此相反,西方人却认为dragon(龙)是邪恶的象征,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在一些描写圣徒和英雄的传说中讲到和龙这种怪物作斗时,多以怪物被杀为结局。由此可以看出,词汇通常由事物的外形或性质,以及相关的典故引发出联想意义。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词汇的联想意义总是体现各民族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反映在词汇上,使概念意义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些可以引起相同或部分相同的联想。

2.2.2植物方面

荷花(lotus)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因为它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则由荷叶、荷花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不凡的形象。可见,荷在汉语中的联想意义有多丰富。在英语中,lotus(荷花)除了其概念的意义之外,并无其他联想意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对语言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掌握词汇与了解词汇所反映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特征,词汇的联想意义是这些特征的一种具体体现,是间接认识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途径。我们不仅要充分肯定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将问题简单化或绝对化。

参考文献

[2]陈俊森,樊葳葳,钟华.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