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王崇古》-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15 KB
- 文档页数:3
王崇古字学甫原文及译文解析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
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
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
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
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
数有功。
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
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归者接踵。
其冬,把汉那吉来降。
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
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
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
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
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
崇古以闻,帝悉报可。
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
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诏进太子太保。
十五年,三封告成。
又二年卒。
赠太保,谥裹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李徜,字正言,平城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
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徜拒不应。
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
诏起官时,调南京用。
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
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
起应天府尹。
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
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
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
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
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称善,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徜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徜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赠太保。
天启初,追谥恭介。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
②言路:言官。
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B.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C.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D.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明史·王崇古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
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
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
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
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
数有功。
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
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归者接踵。
其冬,把汉那吉来降。
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
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
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
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
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
崇古以闻,帝悉报可。
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
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诏进太子太保。
十五年,三封告成。
又二年卒。
赠太保,谥裹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译文: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由郎中历任安庆、汝宁二府知府。
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攻击倭寇,在靖江追上并歼灭了他们。
跟随巡托曹邦辅在浒墅作战。
不久,与俞大猷一起追倭寇出海。
他积功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文言文阅读对点精练一文言断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A.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B.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C.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D.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答案A解析该题关键处有两个:一是“谭兵”之后应断开,二是“捣巢寇屡残他镇"应在“巢”后断开。
画线处大意: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修治进攻和防御设施,接受投降和归附的人,多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
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
思伯(指传主贾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学者善其议。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答案B参考译文当时讨论兴建明堂,观点多有不同。
思伯上书论述道:“……五室的道理,认为是能够成立的.它们的方圆和高宽,自可依时代不同而酌情计算度量。
戴氏的九室之说,蔡氏的太庙官论点,子干的灵台之论,裴逸的一屋观点,以及诸家的纷纭杂说,一概不可取."学者们同意他的说法.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复,字伯起,合肥人。
少负勇略。
元末,集众保乡里。
归太祖于濠,从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累官万户。
从破蛮子海牙水寨,定集庆。
从徐达攻镇江,斩元平章定定。
下丹阳、金坛,克常州,进统军元帅。
徇江阴、无锡,还守常州。
张士诚兵奄至,力战,败之。
追奔至长兴,连败之于高桥、太湖及忠节门,士诚夺气。
从援安丰,平武昌。
从徐达克庐州,下汉、沔、荆诸郡县,授镇武卫指挥同知,守沔阳。
从常遇春下襄阳,别将破安陆,擒元同佥任亮,遂守之。
克汝州、鲁山。
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
三年从大将军征陕西,败扩廓,擒其将。
又败扩廓于秦州。
征吐番,克河州,援汉中,拔南郑。
明年从傅友德平蜀。
又明年从邓愈平九溪、辰州诸蛮,克四十八洞,还守安陆。
七年进大都督府佥事。
巡北平还,授世袭指挥使。
十一年从沐英再征西番,擒三副使,得纳邻哈七站之地。
明年,师还,论功封安陆侯,食禄二千石。
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城水西。
充总兵官,剿捕诸蛮,遂由关索岭开箐道①,取广西。
十六年克墨定苗,至吉刺堡,筑安庄、新城,平七百房诸寨,斩获万计,转饷盘江。
是年十月,金疮发,卒于普定。
追封黔国公,谥威毅,加禄五百石,予世券。
复临阵奋发,冲犯矢石,体无完肤。
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
在普定买妾杨氏,年十七。
复死,视殓毕,沐浴更衣,自经死。
封贞烈淑人。
子杰嗣,屡出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
二十八年,有罪,从征龙州,建功自赎。
建文中,帅师援真定,战白沟河,失律,谪南宁卫指挥使。
永乐元年,子璟乞嗣,正统间,再三乞,皆不许。
弘治六年,孙铎援诏乞嗣,亦不许。
十八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八》)[注]①箐道:竹木丛中的山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B.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C.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D.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太祖作为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明朝太祖朱元璋,宋朝太祖赵匡胤。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祖贵,户科给事中。
父宝,永州知府。
顺之生有异禀。
稍长,洽贯群籍。
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引疾归。
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
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
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
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
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
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起南京兵部主事。
父忧未终,不果出。
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
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
顺之薄之,杀伤相当。
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
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
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
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
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
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
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
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
讣闻,予祭葬。
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不复叙复叙:再度任用B.督舟师邀之海外督:督促C.坚壁不出壁:营垒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条:分条陈述答案:B解析督:率领。
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承勋,字立卿,嘉鱼人。
帝以京营多弊,欲振饬之,遂加承勋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督团营。
寻兼掌都察院。
以疾,三疏乞休,且言:“山西潞城贼以四道兵讨之,不统于一人,故无功。
川、贵芒部之役措置乖方,再胜再叛,宜命伍文定深计,毋专用兵,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仿唐、宋转对、次对故事,不时召见大臣。
”帝不允辞,下其议于所司。
时秦、晋、楚、蜀岁祲,诏免田赋。
承勋言:“有司例十月始征赋。
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阴图乾没。
宜及其未征,遣官驰告以所蠲数。
山陬僻壤,俾悉户晓。
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抚按失举奏,并坐。
”帝褒纳之。
奏夺京营把总汤清职。
郭勋为求复,语侵承勋。
承勋因求退,给事中王准等劾勋恣。
乃敕责勋,而下清法司。
兵部尚书胡世宁致仕,诏承勋还部代之,寻命兼督团营。
言官攻张璁、桂萼党,并及承勋。
承勋连章求退,帝复温旨答之。
中官出镇者,率暴横。
承勋因谏宫李凤毛等言,先后裁二十七人,又革锦衣官五百人,监局冒役数千人。
独御马监未汰,复因给事中田秋奏,多所裁减。
而请以腾骧四卫属部,核诡冒,制可。
中官言曩彰义门破也先,东市剿曹贼,皆四卫功,以直内故易集,隶兵部不便。
承勋言:“彰义门之战,祸由王振,东市作贼,即曹吉祥也。
”帝卒从承勋议,归兵部。
寇犯大同,议遣大臣督兵。
众推都御史王宪,宪不肯行。
给事中夏言谓承勋曰:“事急,公当请行。
”承勋竟不请。
给事中赵廷瑞并劾之,会寇退,罢。
(节选自《明史·李承勋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B.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C.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D.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旧日的办事制度、例行的事,现指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原文】席书,字文同,遂宁人。
弘治三年进士。
入为工部主事,移户部,进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昼晦地震,命侍郎樊莹巡视,奏黜监司以下三百余人。
书上疏言:“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
如人元气内损,然后疮疡发四肢。
朝廷,元气也;云南,四肢也,岂可舍致毒之源,专治四肢之末?今内府供应数倍于往年,冗食官数千,织造频烦,赏赉逾度;皇亲夺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今樊莹职巡察,不能劾戚畹、大臣,独考黜云南官吏,舍本而治末。
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一切厘革。
他大害当祛,大政当举者,悉令所司条奏而兴革之。
”时不能用。
武宗时,历河南佥事、贵州提学副使。
时王守仁谪龙场驿丞,书择州县子弟,延守仁教之,士始知学。
屡迁福建左布政使。
宁王宸濠反,急募兵二万讨之。
至则贼已平,乃返。
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书疏发之。
嘉靖元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
江南北大饥,奉命振江北。
令州县十里一厂,煮糜哺之,全活无算。
大同军变,杀巡抚张文锦,毁总兵官江桓印,而出故帅硃振于狱,令代桓。
帝因而命之,谕礼部铸新印。
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
时执政者费宏、石珤、贾咏,书心弗善也,乃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且曰:“今诸大臣皆中材,无足与计天下事。
定乱济时,非守仁不可。
”帝曰:“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守仁迄不获柄用。
书以议礼受帝知,倚为亲臣,虽诸辅臣莫敢望。
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
屡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
其后疾笃,请益力,诏加武英殿大学士,赐第京师,支俸如故。
甫闻命□卒。
赠太傅,谥文襄。
书遇事敢为,性颇偏愎。
初,长沙人李鉴为盗,知府宋卿论之死。
书方巡抚湖广,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
帝遣大臣按,不如书言。
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
书遂言:“臣以议礼犯众怒,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鉴罪,请敕法司辨雪。
《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舍。
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去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芝。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
即获壮士谍,结以恩义,俾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迭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厨辞。
一日,帝与这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①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日“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这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
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
在军,令出不二。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
善拊循②,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尤严戟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阁井宴然,民不苦兵。
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注】①舁:抬。
②拊循:抚慰人。
(节选自《明史》,有改动)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业农业:以……为职业B.子兴执孙德崖执:捉拿、逮捕C.帝觇之,大悦觇:看D.不矜不伐矜:怜悯,同情9.以下四组话,分别直接表现徐达“刚毅武勇”和“中正无疵”的一组是A.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②以达兼太子少傅B.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②单车就舍C.①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②有布衣兄弟称D.①诸将奉持凛凛②延礼儒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部下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
《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黄凤翔,字鸣周,晋江人。
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
教习内书堂,辑前史宦官行事可为鉴戒者,令诵习之。
《世宗实录》成,进修撰。
万历五年,张居正夺情,杖诸谏者。
凤翔不平,诵言于朝,编纂章奏,尽载诸谏疏。
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
当主南畿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
屡迁南京国子祭酒。
省母归,起补北监。
时方较刻《十三经注疏》,凤翔言:“顷陛下去《贞观政要》,进讲《礼经》,甚善。
陛下读曾子论孝曰敬父母遗体,则当思珍护圣躬。
诵《学记》言学然后知不足,则当思缉熙圣学。
察《月令》篇以四时敷政、法天行健,则可见圣治之当勤励。
绎《世子》篇陈保傅之教、齿学之仪,则可见皇储之当早建豫教。
”疏入,报闻。
寻擢礼部右侍郎。
洮、河告警,抗疏言:“多事之秋,陛下宜屏游宴,亲政事,以实图安攘。
为今大计,惟用人、理财二端。
宋臣有言:‘平居无极言敢谏之臣,则临难无敌忾致命之士。
’邹元标直声劲节,铨司特拟召用。
其他建言迁谪,如潘士藻、孙如法亦拟量移,而疏皆中寝。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昔宋艺祖欲积缣二百万易辽人首,太宗移内藏上供物为用兵养士之资。
今户部岁进二十万,初非旧额,积成常供。
陛下富有四海,奈何自营私蓄!窃见都城寺观,丹碧荧煌,梵刹之供奉,斋醮之祈禳,何一不糜内帑。
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孑遗之赤子。
”帝不能用。
廷臣争建储,久未得命,帝谕阁臣以明春举行。
大学士王家屏出语礼部,凤翔与尚书于慎行、左侍郎李长春以册立仪上。
帝怒,俱夺俸,意复变。
凤翔又疏争,不报,遂请告去。
二十年,礼部左侍郎韩世能去,张一桂未任而卒,复起凤翔代之。
寻改吏部,拜南京礼部尚书。
以养亲归。
再起故官,力以亲老辞。
久之母卒,遂不出,卒于家。
天启初,谥文简。
(节选自《明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B.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C.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D.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内书堂,为明代后宫妃嫔学习之所。
考点集训(十五)第2单元第七节文言文翻译对应学生用书p433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景龙中,(李尚隐)为左台监察御史。
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
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林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李尚隐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林都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与吏部侍郎郑愔同时负责官员选拔,这两人依附于权势,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缺额,官员、百姓都叹息怨恨。
[关键点:典选、逆、阙,倾附(于)势要(省略句) ](2) 不久两人先后又主持政事,李尚隐与同僚御史李怀让在朝廷上弹劾了他们,崔湜等于是被立案调查,最终都被罢免了官职。
(关键点:寻、知、劾、推究、竟)(3) 李尚隐因犯了不能觉察所辖部门问题的罪过,被贬为桂林都督。
(关键点:坐、左迁)【参考译文】景龙年间,(李尚隐)担任左台监察御史。
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与吏部侍郎郑愔同时负责官员选拔,这两人依附于权势,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缺额,官员、百姓都叹息怨恨。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明史》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明史》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
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
”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
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
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
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
”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
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
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
”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
三日来见,长揖使者。
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使者下阶谢,乃已。
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注】①刊落:削除,删去。
②衔:怨恨。
③渎:轻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⑴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⑵ 益两使促之(▲ )⑶ 使者恚,欲收悦( ▲ )?? ⑷ 使者下阶谢,乃已(▲ )2.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A.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3.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 悦不迎,岂有恙乎?⑵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4.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分)答案:1.(4分)⑴延:请;⑵益:增加;⑶恚:恼怒;⑷已:停止。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2.(2分)C。
【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C项均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
A项,介词,把;B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
3.(6分)⑴(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评分要点及说明】反问句,“恙”需翻译到位。
⑵(2分)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评分要点及说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译到位。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
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
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
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彬即畀瑶责其直责:询问B.驾旋,瑶扈至宝应扈:侍从C.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核:考核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赉:赏赐4.【答案】A【解析】责:索要。
《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
’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
”特荐为并州法曹。
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
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
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
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
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
”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
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
须法外杀之。
”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
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命编入史。
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
”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
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
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
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
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明史王崇古传》原文及译文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
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
吉囊的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
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
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
数有功。
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
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归者接踵。
其冬,把汉那吉来降。
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
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
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
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
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
崇古以闻,帝悉报可。
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
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诏进太子太保。
十五年,三封告成。
又二年卒。
赠太保,谥裹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明史·王崇古》|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嘉靖二十年进士。
除刑部主事,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
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
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
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自河套以东宣府、大同边外,吉囊弟俺答驻牧地也。
又东蓟、昌以北,吉囊、俺答居之,皆强盛。
俺答又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招亡命数万,起嘉靖辛丑,扰边者三十年,边臣坐失事得罪者甚众。
隆庆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
其冬,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
巡抚方逢时以告。
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
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偕逢时疏闻于朝。
诏授把汉指挥使。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
巡抚逢时遣百户鲍崇德入其营,俺答盛气待之曰:“自吾用兵,而镇将多死。
”崇德曰:“镇将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
”俺答疑把汉已死,及闻言,心动,使使诇之。
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喜过望,崇德因说之曰:“赵全等旦至,把汉夕返。
”俺答大喜,遂遣使与崇德俱来,并请互市。
崇古以闻,帝悉报可。
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
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
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
崇古乃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自是边境休宁,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诏进太子太保。
(《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有删节)参考译文: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嘉靖二十年(1541)的进士。
授职为刑部主事。
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打击倭寇,在靖江追歼了一股倭寇。
跟随巡抚曹邦辅在浒墅作战。
此后,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逐出海。
他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明史·王崇古》|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明史·王崇古》|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嘉靖二十年进士。
除刑部主事,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
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
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
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自河套以东宣府、大同边外,吉囊弟俺答驻牧地也。
又东蓟、昌以北,吉囊、俺答居之,皆强盛。
俺答又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招亡命数万,起嘉靖辛丑,扰边者三十年,边臣坐失事得罪者甚众。
隆庆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
其冬,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
巡抚方逢时以告。
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
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偕逢时疏闻于朝。
诏授把汉指挥使。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
巡抚逢时遣百户鲍崇德入其营,俺答盛气待之曰:“自吾用兵,而镇将多死。
”崇德曰:“镇将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
”俺答疑把汉已死,及闻言,心动,使使诇之。
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喜过望,崇德因说之曰:“赵全等旦至,把汉夕返。
”俺答大喜,遂遣使与崇德俱来,并请互市。
崇古以闻,帝悉报可。
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
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
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
崇古乃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自是边境休宁,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诏进太子太保。
(《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有删节)
参考译文: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嘉靖二十年(1541)的进士。
授职为刑部主事。
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打击倭寇,在靖江追歼了一股倭寇。
跟随巡抚曹邦辅在浒墅作战。
此后,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逐出海。
他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嘉靖四十三年(1564),他改任右佥都御史,辖治宁夏地区。
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隘要塞,亲身经历搏杀,组织抵抗防守,接受投降和归附的人,屡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
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
从河套以东到宣府、大同等边关之外,是吉囊的弟弟俺答扎营放牧的地方。
再向东到蓟镇、昌平以北的地区,吉囊、俺答居住在那里,他们都很强盛。
俺答又收留了叛贼赵全等人,占据古丰州地方,招募数万名逃亡的人。
从嘉靖辛丑(1541)开始,骚扰边关达到三十年。
边防大臣因为失利而被治罪的人很多。
隆庆四年(1570)正月,诏令王崇古统辖宣府、大同、山西地区的军务。
王崇古禁止边军士兵擅自出关,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
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或者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归的人接踵而来。
当年冬天,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来投降。
巡抚方逢时报告了此事,王崇古考虑趁此制服俺答,那么赵全等人也可铲除了,(于是)将把汉等人留在大同,慰问安抚备至。
他与方逢时上奏朝廷,朝廷诏令授予把汉指挥使的官职。
俺答刚刚掳掠了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变急忙回师,急切地索要把汉。
巡抚方逢时派遣百户鲍崇德到他的军营,俺答气势很盛地接待他,说:“自从我兴兵,镇将死了很多。
”鲍崇德回答:“镇将与你的孙子比,哪一个更重要?现在朝廷对待你的孙子很优厚,你举兵是招致他的死亡。
”俺答怀疑把汉已经死了,等到听说此话,动心了,派使者侦察。
王崇古让把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俺答大喜过望,鲍崇德趁机游说:“赵全等人早晨送到,把汉晚上就能返回。
”俺答很高兴,就遣使者与鲍崇德一起回来,并请求进行互市。
王崇古都上报了,皇帝全部答复可以。
俺答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把汉送回。
皇帝认为已经抓获叛贼,在郊庙祭祀,将赵全等人碎尸于集市。
加封王崇古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原来的辖区。
王崇古广招商贩,听任贸易。
从此边境安宁,数千里之地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十分之七的费用。
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B: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C: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D: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答案为: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嘉靖辛丑:即嘉靖年间辛丑月。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辛丑”指辛丑月,是用干支来纪月。
B:郊庙: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外,祭祀天地和祖庙的音乐也叫“郊庙”。
C:什七:即十分之七,古代分数的表示方法有多种,若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与分子连写,如“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别称“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答案为: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王崇古是抗倭名将,屡败倭寇。
他担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抗击倭寇,将倭寇追至靖江歼灭。
不久,又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击出海。
B:王崇古喜论兵事,注重研究地形。
嘉靖四十三年在宁夏做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
C:王崇古长于谋略,巧抓时机。
当把汉那吉来降,他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厚待把汉,用反间计,制服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边贸,稳定边境。
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期间,他主张与俺答议和互市;他广召商贩,发展贸易,从此边境安宁,军民安居乐业。
答案为: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本题分数:5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王崇古禁止边军士兵擅自出关,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
营充当间谍。
(2)镇将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
(本题分数:5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镇守的将领与你的孙子比,哪一个重要?现在朝廷对待你的孙子很优厚,你举兵是招致他的死亡。
上一试题:《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_现代文阅读题下一试题:《隋书·韦鼎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