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特点及对中国的借鉴_2012
- 格式:pdf
- 大小:235.74 KB
- 文档页数:3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以提高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而英国作为世界上医疗卫生体制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对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历程、体制构建、医改经验等方面分析,探究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历程。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英国政府开始介入并提供对医疗卫生的支持和监管。
20世纪初,英国推出了第一份全国性的医疗卫生计划,建立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医疗保障体系。
NHS实行国家资助和财政拨款,并提供全民医疗保障服务,这一体制的建立为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奠定了基础。
我们来看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体制构建。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主要由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私人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机构组成。
NHS作为国家提供全民医疗保障的主体,其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国家。
私人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机构则为那些能够负担得起的人提供更高级别的医疗服务。
这种体制构建充分发挥了国家和市场的作用,为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人提供了医疗卫生保障。
我们来探讨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医改经验。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其中最突出的改革经验之一就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英国政府通过推行全民医疗保障、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管等举措,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
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对应的是,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医改经验可以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启示,即要坚持全民医保的基本方向,积极建设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对中国医改的借鉴与实践【摘要】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在世界医疗体系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经过多年的时间检验,证明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确实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国民,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也在经历着不断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争议。
接下来本文将对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改革进行简要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医改与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进行对比,总结出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对中国医改的借鉴和实践。
【关键词】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国医改;借鉴;实践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是为国民在医疗方面提供最大的福利政策,在英国国民的调查中,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成为了20世纪英国政府对国民生活做出的最大业绩[1]。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医疗需求不断的增加,使得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也在不断的改革。
英国国民健康体系在建立之初,很大程度的改善了人民的健康状况,从而得到了英国国民的支持。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主要是由政府和公立医疗系统共同提供医疗资源和服务。
在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医疗结构体系中呈金字塔结构,最底层的是社区医院的初级保健,中间层是全科医疗机构,最顶层是三级医疗专家服务[2]。
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导致这种医疗服务体系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所以英国面临着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改革,同时英国的这一举措也为我国的医改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作用。
一、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改革方向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改革方向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够更好的为国民服务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使每一个医疗层次都有更多的主动权,并且在责任上划分上更加明确。
同时在服务对象上更具有平等性,使医疗组织能够为所有有医疗需要的人服务,而不只是为能够支付得起医疗费用的人服务。
总之,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最终方向是为国民提供更多的医疗选择和更好的服务,保证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公立医疗体系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方向。
英国的医疗体系以国民健康服务(NHS)为基础,提供国民免费的公立医疗服务。
这样的体系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医疗权益,将医疗服务从市场价值中分离出来,使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相对平等的医疗服务。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体系仍然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公立医疗体系,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平衡公益和市场机制的关系。
英国的综合医院管理经验对中国的医改也是有益的启示。
英国的医院管理由政府、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医生组成的三方共同负责。
政府负责制定政策、监管医院管理体制,医院管理委员会则负责制定医院经营策略、确保医院运作顺利,而医生则负责医疗技术和病人护理。
这种三方共同管理的体制保证了医院运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也实现了医生的自主权和病人的权益保护。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院管理由政府垄断,医生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医院运作也存在着许多效率低下的问题。
中国可以从英国的综合医院管理经验中借鉴,探索出一种公平、透明、高效的医院管理模式。
英国注重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英国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包括临床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医院质量指标评估等,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这种评估体系促使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相对薄弱,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了解不足。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建立起科学、全面、公正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质量。
英国的医保制度为中国医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NHS)由政府全额投资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同时社会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也有一定的医保功能。
这种医保体系保障了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使医疗服务真正惠及全民。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保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金缺口、医保待遇参差不齐等。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认知度,该体制涉及医疗资源的配置、医疗服务的提供、医疗保险的制定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医改也有着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英国的医疗资源配置相对比较合理,是个值得中国学习的范本。
英国的医疗卫生系统由国家、地区和社区医疗卫生系统构成,各方面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统一配置。
在国家水平,政府对医疗资源的配置有着比较明确的政策规划和投入计划,为医疗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地区和社区层面,英国医疗卫生系统实现了社区医疗和基层医疗的合作和协同,强调预防医学和健康教育。
这种医疗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是值得借鉴的,尤其是在中国医改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协调。
其次,英国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公立医院为主,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也高度受到政府监管和责任制的约束。
英国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药物价格等方面设置了明确的政策和标准,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以及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其公益性质。
同样,英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制度也比较完备,医疗机构质量和医疗服务行为均受到监管和约束。
这种服务提供方式和监管制度的做法,对中国医疗卫生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应更加关注公立医院的管理和监管问题。
第三,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既强调实施全民医保,又兼顾政府对医保基金的监管和分配。
在英国,国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很广,为人们在医疗方面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但是,英国政府也对社会医保基金进行管理和发放,保障其可持续性和公正性。
另外,英国医疗卫生服务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医保创新实践,如家庭医生制度、诊所义诊等,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医保福利。
在中国医改中,英国的医保制度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既要强调公立医院的质量和性价比,同时也要引入多样化的保障和创新实践。
英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在建设和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国参考和借鉴的方面,如资源配置、服务提供、保险制度等。
但是,也需要注意英国医疗卫生制度与中国国情的差异,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中国国情拟定切实可行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案,促进医疗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福利。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近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不断深化,但由于历史、文化、政策等各种因素,与国际先进医疗卫生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英国医疗卫生体制一直被世界所瞩目,其经验和做法对中国的医改也有一定的启示。
以下就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第一,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可以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是由英国政府负责规划和财政保障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面向英国公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其目标是为公民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相对公平的医疗保健服务。
这与中国正在实施的医改发展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医改的初衷也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普惠的医疗服务保障。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比较严谨,分为三个核心部分:英国卫生部、家庭医生服务和地方卫生局。
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与之协调,为公民提供妥善的医疗服务保障和管理。
家庭医生服务起着关键性作用,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石。
家庭医生服务系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医疗服务不必要的浪费,为患者提供全面、协调且高效的医疗服务,是英国医疗卫生体制成功的关键所在。
中国也在逐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能力建设,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向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转变。
第二,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关注公众健康,发挥健康教育的引导作用。
英国成立了应对全民健康问题的英国国家保健署(NHS),并组织实施各种形式的公共卫生宣传及防疫、防控工作。
在英国,公众健康教育已成为日常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行动来改善公众的健康素质,预防疾病和提高生命质量。
在中国,也有不少官方合作伙伴和民间社会组织正在推广健康教育,但相对于英国,还需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尤其在当下人口老龄化、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高发的情况下,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质,应成为中国医改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不断推陈出新,其在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医疗卫生体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医疗体系之一,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具有“全民医疗”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国民健康服务(NHS)和私人医疗服务两个主要部分。
首先,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全民医疗”特点可以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借鉴。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已经深入人心,它包括了大量的医疗机构和医生,针对所有人提供基本医疗和药物物流服务,涵盖了从预防保健到急救、住院治疗以及长期护理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这一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保护贫困人口的健康,让他们能够收到相对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为中国现阶段的医改提供重要的参考。
其次,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门诊医生负责制”可以为中国的基层医疗体系提供启示。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每个居民都被分配到一个固定的本地医生门诊,并且可以选择其他医生。
在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弱,医疗资源缺乏和流动性大,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可以学习英国的门诊医生负责制,纵向整合目前零散的基层医疗资源,让基层医疗机构拥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专业性。
最后,英国的“廉价药品政策”可为中国开展药品安全和流通监督提供重要借鉴。
英国政府实行“药物国民服务”计划,将大量医疗资源投入到医药研究和药品质量控制之中,针对不同药品,政府给予不同的补贴。
此外,英国还建立了药品价格审批机构和药品评价机构,对药品品质和价格进行严格的把控。
中国医改和药物安全方面一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可以从英国的立法、监管、评估等方面进行借鉴。
总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中国进行医改时,应该充分发挥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优化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加强药品安全和流通监管,加快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在保障基本医疗权益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准。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NHS)是该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全面医疗保健服务,包括门诊就诊、住院治疗、药品配给等。
这种模式确保了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不论其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如何。
这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即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医疗权益。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注重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
英国政府通过不断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方式,鼓励人们加强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中国可以从英国的健康教育经验中学习,积极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实施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英国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布局和医疗资源的分配,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医疗服务。
英国倡导家庭医生制度,鼓励居民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初级保健和疾病预防,从而减轻了医院的就诊压力,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中国可以在医改过程中,借鉴英国的医疗资源配置经验,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通过家庭医生制度,推动分级诊疗,减轻医院的就诊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还注重医疗质量的提升和监管。
英国通过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机制、强化医疗服务的监管和审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这为中国医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即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评估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为中国医改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教训。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面临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等因素,英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中国可以从中学习,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确保各地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医疗服务。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医疗卫生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一直在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期提高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而英国作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其医疗卫生体制在国际上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入手,探讨其给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是世界上第一批建立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其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
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中,英国政府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制定了全面覆盖的医疗卫生政策,并积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这为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医疗改革可以从英国的经验中学习,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的医改之路。
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医疗服务对于所有居民都是免费的。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英国人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不必为医疗费用而担忧。
这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即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索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为普通民众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等,形成了服务覆盖全面的网络。
这种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模式,使得英国的医疗资源能够合理分配,为人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可以借鉴英国的这一做法,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发挥好家庭医生和社区卫生中心的作用,构建起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为人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强调预防保健,注重推进行政性、全民性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这种预防为主的医疗理念,使得英国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为人民提供了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2012年,伦敦开幕式上的一幕令人难忘。
600位医生和护士走上运动场,高举“NHS”字样,令全场欢呼。
那么什么是NHS呢?NHS即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这个体系一直承担着保障英国全民公费医疗保健的重任,NHS遵循救济贫民的选择性原则,并提倡普遍性原则。
“人人享有免费医疗”,已经成为英国普遍接受的社会理念,同莎士比亚、哈利波特一样,NHS已经成为英国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1948年7月5日,英国颁布了《国民健康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全民医疗保健的国家。
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建立期、发展期和改革期四个阶段。
近70年过去了,这一体系日渐完善,成为世界医疗保障体系的典范。
NHS最大的特点就是提供覆盖全民,基本免费的卫生保健。
它在制度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同等需要获得同等的卫生服务”的宗旨。
它对于老,弱,残在基本医疗服务上一视同仁,不论贵贱都有获得基本医疗的服务的公平性,这也就是为什么NHS医疗体系,堪称英国“国家形象”。
社会背景1. 前NHS时代的英国医疗“友谊社”“共济会”非政府组织。
以济贫院等慈善组织提供的救助为主。
2. NHS初建阶段 1948-19591948 年7 月 5 日,英国颁布了《国民健康服务》(NHS),这标志着英国NHS 体系正式建立,低收费或不收费。
3. 医疗服务机构及人员建设阶段 1960-1980重视医生组织,提出专业分组,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医疗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NHS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实现有序就医。
4. 卫生服务“内部市场化”改革阶段 90 年代以来论述英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成:NHS体系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以社区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例如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简称GP)(全科医生)第二层:以医院为主,包括急症、专科门诊及检查、手术治疗和住院护理等(专业医生:专科医生、顾问医生)NHS实行的分级保健制一级保健:基础保健,是NHS的主体,由家庭诊所和社区诊所等构成,NHS资金的75%用于这部分;二级保健:医院,主要负责重病和手术治疗,以及统筹调配医疗资源英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与我国有什么差别?请对各国卫生组织体系的利弊进行分析英国与我国的差别:1.中英医生薪酬特征对比2019 年,英国NHS 不同级别专业医生薪酬结构较为均衡,基本工资占比均在70%~83%之间,剩下的为补贴。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世界上较为完善和发达的体系之一,对中国医改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是公立为主的。
在英国,国民可以免费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这是通过国家提供公立医院和诊所来实现的。
这一点对中国医改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的医疗体制中私立医院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平等的问题。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逐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保障水平,确保每个公民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医疗待遇。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强调预防和基层医疗。
英国政府非常注重预防医疗,通过大力推广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基层医疗在英国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通过发展社区医疗中心和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全面而且连续性的基本医疗服务。
这对中国的医改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应该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推动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提高基层医生的培养和服务水平。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注重医疗质量和安全。
英国通过建立医学院和医师注册制度,对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英国还实行了医疗事故赔偿制度,保障患者的权益。
这对中国的医改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应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完善医疗事故赔偿制度,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有很多的启示,包括建立公立为主的医疗体系,注重预防和基层医疗,实行统一的医保制度,以及注重医疗质量和安全等方面。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推动医改向更加公平、有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26卷第2期卫生软科学V ol.26 No.2 2012年2月 Soft Science of Health Feb.,2012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特点及对中国的借鉴胡爱忠1,李建刚2(1.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129;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摘 要: 分析了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特点,探讨了中英两国医疗卫生体系在医疗机构结构及经费、卫生保障政策、转诊制度3个方面的主要差异。
并以英国医疗卫生体系为借鉴,提出我国应加强双向转诊制度的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加大基本卫生服务经费投入、限制三级医院数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关键字:英国;医疗体系;特点;借鉴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00(2012)02-0084-02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特点与美国市场主导型和德国政府、市场复合型不同,英国是政府主导型医疗服务体系的代表。
从1948年起,英国建立了全民免费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之后历经多次改革,目前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公平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
鉴于中国新一轮医改的方向也是建立政府主导型医疗服务体系,与英国医疗服务体系具有相似性,故本文以英国医疗服务体系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医疗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1 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特点1.1 “金字塔”状的医疗服务体系结构英国医疗服务体系由基本护理机构、地区医院和中央医疗服务机构组成,分别对应初级和二、三级医疗服务机构。
基本护理机构是包括医疗保健和社会关怀在内的综合服务机构,主要由开业医生(全科医生)和开业护士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这部分的费用约占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总预算的75%;地区医院通常是一个地区的医疗中心,主要提供综合和专科医疗服务;中央医疗服务机构负责紧急救治和疑难病症诊治并承担科研任务[1]。
医疗服务结构呈现金字塔状结构,全科开业医生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位于塔底,三级医疗服务机构位于塔顶。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及我国的医疗改革陈汝君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一、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特点(一)总体架构英国采用以公共合同方式为主的卫生政策。
医疗服务分为公立医疗体系及私营医疗服务两种;公立医疗服务又称为国民健康服务(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由国家用税收来购买医疗服务,覆盖绝大多数的英国人;私营医疗服务是公立医疗服务的补充,服务对象是收入较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较高的人群。
下面介绍一下NHS医疗体系。
NHS体系分为初级卫生保健,二级医疗服务以及三级医疗服务。
初级卫生保健主要指全科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GP)的服务。
全科医师不隶属政府部门,政府卫生部门从全科医师那里为大众购买初级保健服务,并通过合同的形式对全科医师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除了对全科医师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进行管理之外,政府部门规定了包括人员配备在内的全科诊所最低标准。
在英国,全科医师不仅可以通过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后从政府主管部门获得津贴,而且还可能掌握支配部分医疗保险资金,从而代表病人成为高层次医疗服务的购买者。
这样,全科医师成为英国基层医疗保健体系的中坚力量,也充当着NHS守门人(gatekeeper)的角色。
二级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是医院。
医院根据区域管理设立,由政府的医院管理部门管理。
医院的规模由政府管理部门按照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决定。
医院的医师根据全科医师的转诊单了解患者病情,患者出院时医院医师会把出院后注意事项交待给患者的全科医师,如果某专科病患者病情较重或较疑难,该专科医师会请在专科领域内的专家帮助,即三级医疗服务。
三级医疗服务是指临床某专业内用来解决特殊疑难、复杂问题的专家服务。
英国的三级医院指专科医院,主要解决专科内的疑难医疗问题,而不是按规模划分,也不负责一般医疗。
有些规模较大的医院也设有三级医疗专家服务,这些医院被称为综合医院。
总体来讲,英国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呈金字塔型。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中国和英国在医疗卫生体制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在某些方面对中国的医改进程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建立在国家卫生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的基础上。
NHS提供免费或低费用的医疗服务,为所有居民提供保健和治疗。
这一体制的优势在于确保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与中国相比,英国的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和平等,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问题。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强调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英国的医疗体系建立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心(Primary Care Centers)的基础上,这些中心提供常见病和急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英国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减少了对医院的过度依赖。
中国可以在医改中借鉴这一经验,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建设,提高人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服务的质量。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注重质量管理和评估。
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委员会(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负责指导和推动医疗服务的质量改进,制定标准和指南,评估医疗技术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
通过强调质量管理和评估,英国能够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整体效益。
中国可以从中学习,加强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重视患者参与和医患沟通。
英国的医疗体系鼓励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积极互动,倡导共同决策和患者的自主权。
这种医患互动的模式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助于提高医疗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中国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在医疗改革中推动患者参与和医患沟通的文化,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信度。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强调终身教育和培训。
英国的医疗体系鼓励医务人员进行终身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这种培养专业医护人员的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英国因其长期的医疗卫生体制经验和优秀的卫生服务体系,成为了一个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对象。
本文将从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历史背景、制度设计、管理体系、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探讨英国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一、历史背景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始于19世纪的英国工业化时期,当时英国城市化和人口增长迅速,城市贫民区的居民卫生状况严重恶劣。
为了改善贫民区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着手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并将医疗卫生服务扩展到全国,实行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20世纪初,英国开始实行国民医疗服务体系,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这一体系之后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现今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二、制度设计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由英国国民保健系统(NHS)负责管理,NHS既是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也是资金统筹方。
NHS主要由三大组成部分组成:一是由实行医疗服务的医院、诊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等组成的具体服务提供方;二是统筹部门,包括预算委员会、地区卫生局和地方政府等;三是以实际医疗执业医生为基础的临床指南和医疗健康服务指南的研究开发与维护部门。
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由政府全面主导,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其中,不同类别的病人可以获得不同水平的医疗服务。
同时,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强调了“需求导向”的医疗服务,即医疗服务的提供应该更多地依据人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而定,而不仅仅看重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规模。
三、管理体系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层次清晰,主要由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组成。
中央层面主要负责医疗卫生政策的决策和具体指导,由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地方政府组成。
而地方层面则负责具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由各区卫生局和社区医生等组成。
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具有很强的市场化特征。
NHS将医院、诊所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并鼓励民间投资医疗服务。
第26卷第2期2012年2月
卫生软科学
SonScienceofHealtIl
、b1.26No.2
Feb。
2012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特点及对中国的借鉴
胡爱忠1,李建刚2
(1.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200129;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分析了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特点,探讨了中英两国医疗卫生体系在医疗机构结构及经费、卫生保障政策、转诊制度3个方面的主要差异。
并以英国医疗卫生体系为借鉴,提出我国应加强双向转诊制度的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加大基本卫生服务经费投入、限制三级医院数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关键字:英国;医疗体系;特点;借鉴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00(2012)02—0084-02
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特点与美国市场主导型和德国政府、市场复合型不同,英国是政府主导型医疗服务体系的代表。
从1948年起,英国建立了全民免费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之后历经多次改革,目前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公平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
鉴于中国新一轮医改的方向也是建立政府主导型医疗服务体系,与英国医疗服务体系具有相似性,故本文以英国医疗服务体系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医疗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1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特点
1.1“金字塔”状的医疗服务体系结构
英国医疗服务体系由基本护理机构、地区医院和中央医疗服务机构组成,分别对应初级和二、三级医疗服务机构。
基本护理机构是包括医疗保健和社会关怀在内的综合服务机构,主要由开业医生(全科医生)和开业护士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这部分的费用约占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总预算的75%;地区医院通常是一个地区的医疗中心,主要提供综合和专科医疗服务;中央医疗服务机构负责紧急救治和疑难病症诊治并承担科研任务【l】。
医疗服务结构呈现金字塔状结构,全科开业医生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位于塔底,三级医疗服务机构位于塔顶。
1.2政府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
在英国,政府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又是购买者,通过税收来筹集医疗资金、支付医疗费用。
公立医院的人员工资、基础建设、运行费用等都由政府投入,各级政府拨款支持医院的运行。
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地区的人口结构和其他因素,对各个地区的医院和社区提供保健服务,按人均制定预算,拨款给州政府或地方政府,再按医院人头、床位或者医疗服务的提供量由州政府或地方政府进行资金分配【21。
1.33种不同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式
在英国,同时实行按人头、按工资和按服务收费3种支付方式【3J。
对开业医师和开业护士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按人头收费的支付方式,开业医生与家庭医生协会签订合同,家。
庭医生协会监督开业医生的服务,并规定其费用补偿标准。
对公立医院医疗费用采用总额预付制,医师的报酬则为固定的薪金收入,其收人的多少与付出劳动量多少没有关系,因此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服务质量也不高。
同时,免费的医疗制度导致医疗资源的供求缺口增大。
而私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则采用按服务收费支付方式,根据提供给患者的服务类型和数量的不同获得不同的补偿,有利于增加医疗服务的数量和提高质量。
1.4全民免费的卫生保障政策
英国的国家保健服务制是独一无二的。
它是以税收作为筹资渠道,医疗服务是基于病人的需要,而不是支付能力,免费为全体公民提供卫生服务的保健制度,与其他国家比较,英国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NHS)是一个公平性强、效益好的卫生服务系统[4】。
在制度模式上实行城乡一体化,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实行同一医疗保障制度,没有任何差别。
另外英国国家卫生服务还包括社会照顾服务,其覆盖范围较广。
1.5引入市场化的改革趋势
尽管英国医疗保障具有很强的公平性,但这导致了医院运行效率低下、医疗费用上涨、政府财政负担沉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英国的卫生改革具有市场化的趋势。
木收稿日期:201l一08—29
作者简介:胡爱忠(1968一),女,上海浦东人,在读硕士,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卫生系统学科、项目成果、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的管理。
通讯作者:李建刚(1985一),男,河南洛阳人,硕士,主要从事医院运营管理、医院服务管理、医院学科建设绩效评估研究。
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特点及对中国的借鉴
作者:胡爱忠, 李建刚
作者单位:胡爱忠(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200129), 李建刚(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刊名:
卫生软科学
英文刊名:Soft Science of Health
年,卷(期):2012,26(2)
1.顾海;李佳佳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05)
2.董莹;靖猛;尹爱宁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状研究[期刊论文]-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04)
3.刘晓惠国外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综述[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07)
4.王芳;卢祖洵英国卫生服务提供模式及卫生保健制度的主 要特征[期刊论文]-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5(04)
5.徐芬;李国鸿国外医疗服务体系研究 2005(03)
6.胡玲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及启示[期刊论文]-卫生经济研究 2011(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009
8.雷晓盛英国全科医师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2006(11)
9.杜乐勋公立医院何去何从 2008(08)
1.邓峰.吕菊红.高建民.屈蒙.杨培荣.王红林.杨彪新医改背景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策略研究[期刊论文]-卫生软科学 2013(12)
2.邓峰.吕菊红.高建民世界部分国家医疗资源相关情况比较分析[期刊论文]-卫生经济研究 2014(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wsrkx20120200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