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养生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喝茶与养生1、您喝对茶了吗?喝茶看似轻松平常,但如何喝得对“症”,增进健康,其中大学问。
专家认为茶是一种很好的休闲保健饮料,其药用功能也不可小视。
要真正喝出健康,最好辨清自己的体质和征侯再选择适合的品种为宜。
茶的品种很多。
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鸟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
不同种类的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
一般而言,绿茶和清茶中的铁观音属于凉性的茶,清茶中的鸟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而红茶、普洱茶属于温性茶。
冬天气温骤降,天寒地冻,万物蛰伏,寒邪袭人,人体生理功能减退,肌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阳气渐弱。
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
因而冬天喝茶以温性茶为最佳选择。
普洱茶去油腻、去脂肪、降血脂功效显著,所以平时喜欢吃肉的朋友不妨喝些普洱茶。
而对过节期间吃得过饱的人,用它来消滞最好不过。
据介绍,普洱之所以能消滞,是因为它是后发酵茶,茶内单灵酸含量较高,故消滞生津及清理肠胃的作用明显。
在寒冷的冬天,甘温的红茶也颇受欢迎。
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补益身体,养蓄阳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同样也能助消化,去油腻。
近年来不少时尚的年轻人也向西方人学习,兴起了饮“下午茶”,在下午紧张的工作之余,来一杯红茶加入牛奶、砂糖,制成的香滑奶茶,既生热暖腹,又增添营养,为午后本有点疲乏的躯体注人新的能量和活力。
对于一年四季喝茶习惯比较固定的南方人来说,即使在冬天,喝喝乌龙茶这样的中性茶也无妨。
其实,乌龙茶除了有较好的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助消化的功效外,提神效果更为明显。
不可不提的是当下被闽东人津津乐道的白茶。
其成茶满披白亳、汤色清淡、味鲜醇、有亳香。
冲泡后品尝滋味鲜醇可口,还能起到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白茶用量,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太多。
草药茶与养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草药茶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种养生的方式。
草药茶是通过将草本植物煮沸或浸泡在热水中得到的饮品,常用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和缓解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草药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草本植物的药理特性,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和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草药茶与养生的一些重要信息。
首先,草药茶在养生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就通过各种草药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草药茶可以由多种植物制成,包括根、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
每种草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营养成分,因此,在选择草药茶时应根据个人需求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其次,草药茶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不同的草药茶有不同的功效,常见的包括调节消化系统、促进睡眠、缓解焦虑和压力等。
例如,薄荷茶可以缓解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洋甘菊茶可以帮助放松身心,生姜茶可以提高体温和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饮用适量的草药茶,可以帮助改善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此外,草药茶还具有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潜力。
许多草药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特性,这些特性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损伤以及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例如,绿茶富含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和疾病发展。
罗汉果茶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对于增强免疫力和预防感冒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使用草药茶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草药茶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
某些草药可能对特定人群不适用,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某些慢性病患者。
在选择和饮用草药茶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性和适用性。
其次,正确的制作和饮用方法也很重要。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浸泡时间,因此,应根据具体的草药茶种类来决定如何制作。
一般来说,将草药加入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过滤掉固体部分即可。
此外,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适量的蜂蜜或柠檬汁来调味。
最后,草药茶作为一种养生方式,并不能替代正规的医学治疗。
如果身体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或疾病,仍然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茶叶九⼤养⽣功效茶叶九⼤养⽣功效 导语: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理活性,是⼈体⾃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
它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达到防辐射的效果,从⽽保护⼥性⽪肤。
⽤茶叶洗脸,还能清除⾯部的油腻、收敛⽑孔、减缓⽪肤⽼化。
1、益思悦志 唐.陆⽻撰《茶经》称茶能“悦志”;五代蜀⽑⽂锡撰《茶谱》中称茶能“益思”;元忽思慧撰的《饮膳正要》中称能“清神”;明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称茶能“使⼈神思爽”;清王孟英撰的《随息居饮⾷谱》称茶能“清⼼神”。
此外,还有茶能“破孤闷”、“通仙灵”。
总之,饮茶能提⾼⼈的思维能⼒。
2、明⽬清⼼ 宋虞载撰的《古今合壁事类外集》称茶能“理头痛”;宋.周去⾮的《岭外代答》称茶能“祛头风”;明吴瑞撰的《⽇⽤本草》称茶能“⽌头痛”;清.王好古的《汤液本草》称茶能“清头⽬”; 清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治“头⽬不清”。
此外,还有称茶能治“脑痛”“治头痛”的。
古籍中专门讲茶能明⽬的很多,《茶经》称茶能治“⽬涩”;《本草拾遗》称茶能“明⽬”。
等。
3、提神驱睡 唐苏敬撰的《新修本草》,清张路撰的《本草逢源》,以及《桐君录》,分别称茶能“令⼈少睡”、“令⼈少眠”、“令⼈少寐”和“令⼈不眠”;《本草拾遗》、《茶谱》分别称茶能“少睡”、“睡少”和“不睡”;明李⼠材撰《本草图解》称茶能“醒睡眠”;清王孟英《随息居饮⾷谱》称茶能“醒睡”。
4、消⾷和胃 唐孟诜撰的《⾷疗本草》称茶能“下⽓”;宋虞载撰的《古今合壁事类外集》、明缪希雍撰的《本草经疏》和王圻撰的《三才图会》分别称茶能“消⾷”、“消宿⾷”、“消饮⾷”;清代黄宫锈撰的《本草求真》介绍“茶能治⾷积不化”还有“去滞不化”的功效等等。
5、减肥瘦⾝ 唐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称茶能“去⼈脂”;宋苏轼撰的《东坡杂记》称茶能“去腻”;清曹慈⼭撰《⽼⽼恒⾔》称茶能“解肥浓”,赵学敏撰《本草纲⽬拾遗》称茶能“解油腻,⽜⽺毒”。
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在中国,人们将茶视为一种文化,因为它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早已深深的扎进了中国的历史。
中国人对茶的研究一直在传承,几乎挖掘了茶的一切用途。
今天我们来聊聊茶的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由此可见,茶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茶已成为我国人民皆爱的举国之饮。
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而且也可以算是是一味中药,这个在许多古籍医书中都有记载。
茶作为人类文明以来最古老的饮料,在它浓厚的文化底蕴的背后隐含着的对人类健康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茶,一可解毒,二可健体,三可养生,四能养心,五能修生。
茶是确实可以使人长寿的,有例为证:“茶圣”陆羽活了72岁,“茶僧”皎然活了81岁,“五十斤茶”和尚活了130岁,“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活了88岁······茶对于人有如此重要作用,我们不得不好好了解一下茶根本。
一、茶的历史1、神农尝百草相传在2700年前的一天,神农氏在森林中尝遍百草,某天觉得口渴,遍在一棵野茶树下浇水。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几片翠绿的野茶树叶飘落在即将烧开的水中。
煮开的水色微黄,神农氏喝入口中,顿觉神情气爽,由此,茶便被发现了。
由此后代假托神农氏之名所做的《神农食经》载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由此可见,五千年前,茶最初是以“药”的身份出场。
另一个传说的例证是:“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本草经)2、陆羽与《茶经》当代茶文化的发展与茶饮的进一步普及,由于民间和宫廷的共同参与,掀起了一个高峰。
唐代文人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低温大大提高,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其中以茶圣陆羽的贡献最大,陆羽经过三十年时间,从初学茶启蒙、品泉问茶、出游考察、潜心著书、补充丰富成书等几个阶段,终于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茶经》,开创了茶文化先河,成为中国茶的鼻祖和圣人。
茶艺与养生课的教学大纲茶艺与养生课的教学大纲茶艺与养生课是一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健康养生理念的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茶艺和养生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探讨茶艺与养生课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茶艺与养生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
同时,通过学习茶艺和养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增强身心健康。
二、教学内容1. 茶的种类与特点:介绍中国主要的茶叶种类,如绿茶、红茶、白茶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功效。
2. 茶具的分类与使用:介绍茶具的种类和用途,如茶壶、茶杯、茶盘等,以及茶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茶艺表演与技巧:学习茶艺表演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冲泡茶叶、倒茶、品茶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能力。
4. 养生知识与茶道文化:介绍茶的养生功效,如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以及茶道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
5. 茶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茶园、茶叶加工厂和茶文化展览,亲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解与演示:通过课堂讲解和茶艺表演,向学生介绍茶的种类、茶具的使用和茶艺技巧。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茶叶冲泡和品茶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茶艺与养生知识的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茶园、茶叶加工厂等地,提供实践体验和感受茶文化的机会。
四、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水平。
2. 作业完成:布置茶艺与养生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项目展示:要求学生进行茶艺表演和茶文化展示,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4. 课程总结: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茶艺与养生课学习体会和收获的总结,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大纲,茶艺与养生课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养生食谱养生茶搭配大全1. 红枣菊花茶- 材料:红枣、菊花- 做法:将红枣和菊花放入茶壶中,用热水冲泡即可。
这款茶对疲劳、失眠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还有美容养颜的效果。
2. 薄荷柠檬茶- 材料:薄荷叶、柠檬片- 做法:将薄荷叶和柠檬片一同放入茶杯中,用热水冲泡。
此茶有清凉去火、提神醒脑的作用,适合夏季饮用。
3. 枸杞菊花茶- 材料:枸杞、菊花- 做法:将枸杞和菊花放入茶杯中,用热水冲泡。
此茶有明目、养肝的功效,对于长时间用眼的人群特别适合。
4. 香橙蜂蜜茶- 材料:香橙片、蜂蜜- 做法:将香橙片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和热水搅拌均匀即可。
此茶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同时口感香甜可口。
5. 玫瑰枸杞茶- 材料:玫瑰花瓣、枸杞- 做法:将玫瑰花瓣和枸杞放入茶杯中,用热水冲泡。
此茶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还能调节内分泌,对于女性特别适合。
6. 蜂蜜柚子茶- 材料:柚子片、蜂蜜- 做法:将柚子片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蜂蜜和热水搅拌均匀。
此茶能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同时还有助于减肥。
7. 黄瓜薄荷茶- 材料:黄瓜片、薄荷叶- 做法:将黄瓜片和薄荷叶放入茶壶中,用热水冲泡。
此茶能清热解毒、消暑解渴,对于夏天饮用非常适合。
8. 茉莉花绿茶- 材料:茉莉花、绿茶叶- 做法:将茉莉花和绿茶叶放入茶杯中,用热水冲泡。
此茶具有清新口感,能提神醒脑、降火解渴。
9. 金银花菊花茶- 材料:金银花、菊花- 做法:将金银花和菊花放入茶杯中,用热水冲泡。
此茶有清热解毒、消炎退火的作用,适合感冒发热时饮用。
10. 龙井柠檬茶- 材料:龙井茶叶、柠檬片- 做法:将龙井茶叶和柠檬片放入茶杯中,用热水冲泡。
此茶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口感清香宜人。
茶与中医养生之道的作文在咱们的生活里,茶可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和中医养生那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
你看啊,中医讲究个阴阳调和、五行平衡。
而这茶呢,就像是大自然给咱们送来的一味“良药”。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子,就跟人的脾气似的。
比如说绿茶,清新爽口,性凉,夏天来一杯,那感觉就像是给燥热的身体来了一场“及时雨”,能清热降火,让你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清凉劲儿。
再说说红茶,它性温,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能暖胃驱寒。
特别是在寒冷的日子里,捧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那滋味,别提多舒坦了,感觉整个身子都被温暖包裹住了。
还有那黑茶,经过时间的沉淀,变得醇厚浓郁。
中医认为它有降脂、减肥的功效。
对于那些想要保持身材的朋友们来说,黑茶可真是个好帮手,就像是身体的“清洁工”,帮着把多余的油脂给清理出去。
而白茶呢,有着淡淡的甘甜,据说还有着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喝上一口白茶,仿佛是给身体注入了一股“仙气”,让咱们更有活力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中医养生还讲究顺应时节,这茶也是如此。
春天,万物复苏,适合喝点花茶,那芬芳的香气能让人心情愉悦,仿佛把春天的气息都装进了杯子里。
夏天炎热,绿茶就是首选,解暑又解渴。
秋天干燥,来杯乌龙茶,滋润一下。
冬天寒冷,红茶、黑茶给咱们带来温暖。
另外,喝茶的方式也有讲究。
不能牛饮,得慢慢品味。
一小口一小口地抿,感受着茶香在口腔里散开,让茶水顺着喉咙缓缓流下,滋润着每一个细胞。
而且,喝茶的时间也有说法,空腹不宜喝茶,不然容易“伤胃”。
晚上睡觉前也少喝,免得太精神,睡不着觉。
茶与中医养生之道结合在一起,就是一门大学问。
咱们要是能喝对茶,喝好茶,那就能让身体更健康,心情更舒畅,生活更美好。
所以啊,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在茶香中,探索中医养生的奥秘,享受这美好的生活吧!。
茶与养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
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中国的历代文人墨客也有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
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古往今来,在神州大地上,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宗教流派,对茶都情有独钟。
饮茶是物质生活的需要,而茶文化则是精神生活的享受,它有着深邃的内涵和文化的超越性,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
茶文化中的养生术,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国人尤其是老年人的青睐。
千百年来,演绎了许多生动有趣的饮茶经
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
荼就是茶的古字(英文 tea 读音来自荼)。
茶最早的功用就是药用。
唐大中三年(850年)有一位和尚130岁,宣宗皇帝问他服什么药才能如此长寿?和尚答道:“我向来不知药性,平生只爱喝茶,每逢云游到一个地方,先讨茶喝,喝一百碗也不嫌多。
”皇帝赐和尚五十斤上等茶。
明高濂的养生经典《遵生八笺》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茶自古就是宫廷贡品,乾隆是皇帝里寿命最长的,他85岁传位给嘉庆,在传位仪式上,有一个老臣讲了一句话:“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回
答说“君不可一日无茶”。
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对茶的研究表明,凡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许多有益成分,茶叶中大多具备。
茶能抗癌、防衰老,能提高人体生理流行性活性。
目前已分析茶叶中的化学物质多达600多种,包括生物碱类、芬多酚类、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与氨基酸类等。
人的衰老与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氧化作用有关,而这种氧化又和一种叫自由基的物质有关。
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及维生素C、E等对自由基有着很强的清除效果,这便是茶能养生益寿的奥秘所在。
茶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很大的效果,增强人体对流行性病毒的抵抗力,预防H1N1的发生。
有实验显示,如果用凉水沏茶特别是粗老的茶叶,可以对治疗糖尿病有帮助,在《中国茶经》也有过记载。
目前在日本也有人把粗老的茶叶让糖尿病人喝。
所以,喝茶不一定非得花太多钱喝好茶、嫩茶。
经常喝茶的老人大都耳聪目明,因为茶叶里的另外一个成分叫Y -氨基丁酸,对人体能量代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茶里还含有很高的茶氨酸,对于增强记忆力、抗癌都有一定的作用。
茶叶还有一些妙用,对于口臭的人群,早晨起来抓把茶叶放嘴里含着,最后吃了,这一天嘴也不怎么臭了。
茶里含有很高的维生素C,它能够调整体液,保护皮肤,防止眼病,防止坏血病。
长期接受放射线,接触生物制剂的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坚持喝茶,因为茶有很强的抗辐射的功能。
喝茶有益,但凡事不可过度,喝茶也是如此,喝茶过多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甚至导致心肺功能异常。
因此民间有不饮过浓茶、不空腹饮茶、不饮隔夜茶等说法。
《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
根据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茶叶,使其“各尽其能”地在体内发挥作用,是达到养生目的的喝茶方式之一。
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春风复苏,阳气生发,给万物带来了生机。
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春困”状态。
要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心境,可多饮花茶。
饮花茶可以散发冬天积存在体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的产生。
盛夏酷暑,热气袅袅,人在其中挥汗如雨。
暑为阳邪,其性属热,使人体力消耗,精神不振。
绿茶性味苦寒,夏天饮之可以消暑去热,解毒止渴;同时常饮绿茶,翠芽碧水,相映交辉,似春兰破绽,若嫩竹争阳,能令人心醉忘暑。
秋风萧瑟,花木枯黄,气候干燥,带给人们“燥”情,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中医称之“秋燥”。
“润其燥”是金秋养生大法。
青茶不冷不热,秋季饮之能消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
寒冬时节,万物蛰伏,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渐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
红茶甘温,可养人阳气,且汤色胭红
艳艳,能给人以温暖感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冬季饮之能助消化,补身体,使身体强壮。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茶则是对这份天性的最好满足。
“品茶者,独品得神”,一人品茶,能进入物我两忘的奇妙意境。
两人对饮“得趣”,众人聚品“得慧”,茶的心理功效成为保持人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
茶于养最大的价值,是养性。
中国对养性与养气的重视,远甚于对身体是否健康重视。
养性为本,养身为辅,修养性情好,才是真正的养生目的。
茶道与中国养生,是一种内在的认同和本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