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材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19
教案首页第一章室内装饰材料基本知识导入:建筑装饰材料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类学科,是我们学好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所讲述的材料的种类和施工工艺为我们以后从事本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
第一节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地位建筑装饰材料指的是铺设或涂装在建筑物表面,包括内、外表面的材料。
对建筑物的表面起到美化、修饰作用。
室内装饰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内部墙面、天棚(吊顶)、地面等起装饰效果的材料。
室内装饰材料既能起到绝热、防潮、防火、吸声、隔音等多种功能,起着保护建筑物主体结构,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满足某些特殊要求的作用,还能改善室内的艺术环境,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是现代建筑装饰不可缺少的一类材料。
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
对于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设计而言,其实更侧重于材料的选择。
装修装饰的功能、效果的实现、造价的高低、构造做法与施工工艺的变化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材料和合理地使用材料。
作为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应该熟悉建筑装修装饰材料的种类、材料基本的使用功能属性、加工性能及装饰特性,了解材料市场供应情况和价格情况,以便掌握各类材料的变化规律,善于根据客户的使用要求、经济造价、工程技术条件等因素,合理地选择、使用材料。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装修装饰设计的重要一环。
第二节装饰材料的分类1、根据材质的不同分类塑料、金属、陶瓷、玻璃、木材、无机矿物、涂料、石材等。
2、根据建筑物装饰部位分类按建筑装饰部位分为:墙面装饰材料、顶棚装饰材料、地面装饰材料等。
其中,墙面装饰材料包含外墙建筑装饰材料和内墙装饰材料。
A、外墙建筑装饰材料,主要是用于阳台、外墙、台阶、雨篷等。
如:天然花岗石、陶瓷饰品、玻璃制品、地面涂料、金属制品、装饰砂浆、复合材料及特殊处理木材等。
B、内墙装饰材料,主要是指内墙面、隔断、墙裙、踢脚线等。
如:涂料、壁纸、人造石材、人造板材、内墙砖、塑料、饰面板、大理石等。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引言在建筑装饰行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案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的教案范本,旨在提供一个指导教学的参考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特性、性能及其适用范围;3. 学习常见的建筑装饰施工工艺和方法;4. 能够分析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1. 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a. 建筑装饰材料的定义和作用介绍;b. 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及各类材料的特点。
2. 建筑装饰材料的特性、性能及其适用范围a. 主要建筑装饰材料的特性和性能介绍;b. 不同建筑装饰材料应用的场景及要求。
3. 建筑装饰施工工艺和方法a. 常见建筑装饰施工流程的讲解;b. 重点介绍墙面、地面、天花、装修吊顶等装饰施工的技术要点。
4. 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a. 建筑装饰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b.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讲解。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实际案例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讨论。
2. 实地参观和实操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建筑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
3.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分享和总结。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小测验,以检测学生对于建筑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包括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展示研究能力。
3. 学生问答环节与教师的个人反馈,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并提供学习建议。
六、教学资源与参考文献1. 教学图片与视频资源,用于展示建筑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
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例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导论》等。
七、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表现、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反馈等多个渠道进行评估,以了解课程教案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教学教案第一章: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历史和应用。
让学生了解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历史和应用。
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展示相关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历史和应用。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历史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与石材装饰材料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的认识程度。
第二章:石材的分类与特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材的基本分类和特性。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石材在建筑与装饰中的应用。
让学生了解石材的选择和加工方法。
2.2 教学内容石材的基本分类和特性。
不同类型的石材在建筑与装饰中的应用。
石材的选择和加工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展示相关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石材的基本分类和特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石材在建筑与装饰中的应用。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石材的选择和加工方法。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石材的基本分类和特性的理解程度。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类型的石材在建筑与装饰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石材的选择和加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石材的加工与装饰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材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让学生了解石材的装饰方法和使用技巧。
让学生了解石材加工与装饰在建筑与装饰中的应用。
建筑装饰材料与设计教案第一章:建筑装饰材料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常见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原则1.2 教学内容:建筑装饰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常见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见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中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中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原则第二章:室内装饰材料2.1 教学目标:掌握室内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了解室内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熟悉室内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2.2 教学内容:室内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室内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室内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室内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讲解室内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施工工艺实践演示法:展示室内装饰材料的实物样品,进行施工工艺的演示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室内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室内装饰材料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的实践操作第三章:室外装饰材料3.1 教学目标:掌握室外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了解室外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熟悉室外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3.2 教学内容:室外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室外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室外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室外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讲解室外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施工工艺实践演示法:展示室外装饰材料的实物样品,进行施工工艺的演示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室外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室外装饰材料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的实践操作第四章:建筑装饰设计原理4.1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了解建筑装饰设计的创新趋势4.2 教学内容: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装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建筑装饰设计的创新趋势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建筑装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中的建筑装饰设计和创新趋势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中的建筑装饰设计和创新趋势第五章:建筑装饰设计实践5.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建筑装饰设计原理进行实际设计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建筑装饰设计的创新思维5.2 教学内容:建筑装饰设计原理的应用建筑装饰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建筑装饰设计的创新思维5.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建筑装饰设计项目,运用设计原理和技巧创意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建筑装饰设计的创新思维讨论5.4 教学评估:设计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建筑装饰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创意报告:让学生提交自己的建筑装饰设计创新思维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第六章: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流派6.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装饰风格掌握现代建筑装饰的主要流派学会根据建筑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6.2 教学内容:古代、近现代建筑装饰风格特点现代建筑装饰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建筑装饰风格与建筑特点的匹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装饰风格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建筑装饰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品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建筑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装饰风格及其特点小组汇报:让学生分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如何根据建筑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第七章:建筑装饰设计元素与色彩搭配7.1 教学目标:熟悉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元素掌握色彩搭配原则及方法学会运用色彩提升建筑装饰美感7.2 教学内容: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元素及其作用色彩搭配原则及方法色彩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技巧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元素及其作用,介绍色彩搭配原则及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实践,运用色彩提升建筑装饰美感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元素及色彩搭配原则实践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搭配实践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第八章:建筑装饰设计与人居环境8.1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装饰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学会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8.2 教学内容:建筑装饰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装饰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8.4 教学评估:小组汇报:让学生分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如何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第九章:建筑装饰设计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建筑装饰设计案例掌握案例中设计理念和技巧提高建筑装饰设计实践能力9.2 教学内容:建筑装饰设计案例解析方法案例中设计理念和技巧的提取建筑装饰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装饰设计案例解析方法及其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建筑装饰设计案例,提取其中的设计理念和技巧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建筑装饰设计项目,提高实践能力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建筑装饰设计案例解析方法和提取设计理念的技巧实践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际参与项目,进行评价和讨论第十章:建筑装饰设计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历程掌握当前建筑装饰设计的主要趋势预测未来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当前建筑装饰设计的主要趋势及其特点未来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方向及其可能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介绍当前和未来的主要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展现当前和未来建筑装饰设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未来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方向及其可能性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历程、当前趋势和未来方向的问题小组汇报:让学生分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未来建筑装饰设计发展方向的预测和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流派难点解析: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装饰风格特点,以及如何将这些风格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增加多场景)建筑装饰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特点。
2.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原则和施工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建筑装饰材料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对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1)建筑装饰材料的概念(2)建筑装饰材料的作用2.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1)按材质分类(2)按用途分类(3)按装饰效果分类3.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1)物理性能(2)力学性能(3)化学性能(4)装饰性能4.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原则(1)功能原则(2)美观原则(3)经济原则(4)环保原则5.建筑装饰材料的施工方法(1)基层处理(2)材料安装(3)接缝处理(4)清洁与保养6.绿色建筑装饰材料(1)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的定义(2)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3)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特点、选择原则和施工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实际应用效果。
3.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建筑装饰材料的选购、施工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与施工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共计8学时。
2.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1)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1学时)(2)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1学时)(3)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2学时)(4)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原则(1学时)(5)建筑装饰材料的施工方法(2学时)(6)绿色建筑装饰材料(1学时)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出勤、课堂纪律、参与讨论等情况。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选购、施工建筑装饰材料的作品质量。
3.知识测试:进行建筑装饰材料知识测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同学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评价能力。
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材料教案教案: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材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掌握各种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性能和选用原则。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建筑装饰材料的概念与分类2.常见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与性能3.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4.建筑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建筑装饰案例,引发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详细讲解建筑装饰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应用,以及各种常见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性能和选用原则。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建筑装饰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装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效果。
4.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建筑装饰材料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建筑装饰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如何选用合适的建筑装饰材料。
6.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建筑装饰材料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装饰材料的概念、分类、特点、性能和选用原则。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建筑装饰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装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建筑装饰材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图片:收集一些典型的建筑装饰案例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
3.视频:寻找一些关于建筑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施工过程。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基础上,能够实际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篇一:建筑装饰材料教案】第一周第 1次课总第 1次课课题:本专业及课程简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了解在室内设计专业中我们所要研究和学习的对象,提高学生在专业上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选择。
2、掌握本专业和本门课程在建筑装饰行业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本专业的方法以及本门课程的学习方向。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整个专业的学习和就业方向。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是非常必要的自我介绍,第一印象尤其重要,要从毕业院校和所学专业开始介绍,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全面系统的对设计专业和整个设计领域进行介绍,然后再结合本门课程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分析讲解。
通过自己大学时期的一个实例作品分析,重点介绍本专业课程在作品里面的体现,让学生提高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最后简单了解本班的整体情况,再选出一名课代表,有利于和学生沟通。
【新授】1、本专业到底分为为几个方向?这里可不先讲解,可以先听听学生自己的看法,一般他们都会往设计方向说,那么下来你可以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评说,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听了同学们的看法呢!我首先先将你们所说到的简单的进行总结,比如某位同学刚说了的这个问题,说了这么多,那我自己对这个专业也有自己的一点看法,不管准不准确,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你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有所帮助。
接下来就开始介绍本专业分为两个方向,施工方向和设计方向。
重点介绍这两个方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于设计方向来说,在软件方面要学会cad、3dmax、vr、ps、草图大师等软件。
手绘效果图,即设计表现技法也是不可缺少的,理论课我们要掌握的课程比如说人体工程学、室内色彩学、环境心理学、室内风水学、三大构成、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等。
而在实践部分,cad的手工制图规范和电脑绘图的操作,3d效果图的制作和后期的渲染以及ps对效果图的调整等,都是我们学设计方向所要掌握的。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室内装饰材料与工艺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本教案主要针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对室内装饰材料与工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室内装饰材料的特性、分类以及选择原则。
2. 掌握常见室内装饰材料的工艺处理方法。
3. 学会室内装饰材料的施工计划编制和质量控制。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室内装饰材料的特性与分类1.1 木质材料的特性与应用1.2 金属材料的特性与应用1.3 塑料材料的特性与应用1.4 石材材料的特性与应用1.5 玻璃材料的特性与应用1.6 纺织材料的特性与应用2. 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原则2.1 美学需求与功能需求的平衡2.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考量2.3 经济性与耐久性的权衡2.4 安全性与舒适性的综合考虑3. 常见室内装饰材料的工艺处理方法3.1 木质材料的切割、拼接和上光3.2 金属材料的锻造、焊接和喷涂3.3 塑料材料的热成型和模具压制3.4 石材材料的切割、打磨和拼接3.5 玻璃材料的切割、打磨和贴膜3.6 纺织材料的裁剪、缝制和绷装4. 室内装饰材料的施工计划编制和质量控制 4.1 施工图纸的解读和审查4.2 材料预算和采购计划的制定4.3 施工流程与进度控制4.4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5. 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培养5.1 分工合作与信息共享5.2 创新设计与工艺改进5.3 案例分析与思考讨论三、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1. 教学方法1.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等方式,介绍室内装饰材料与工艺的相关知识。
1.2 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室内装饰材料的处理和施工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1.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学术讨论,提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时安排2.1 第一周:室内装饰材料的特性与分类(4学时)2.2 第二周: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原则(4学时)2.3 第三周:常见室内装饰材料的工艺处理方法(8学时)2.4 第四周:室内装饰材料的施工计划编制和质量控制(6学时)2.5 第五周: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培养(4学时)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室内装饰材料与工艺》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3. 实验器材:木工工具、电动工具、保护用品等4. 实验材料:木板、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石材材料、玻璃材料、纺织材料等5. 案例分析:团队合作项目案例、装饰施工实例等五、教学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2.培养学生对于建筑装饰材料的美学认知和审美能力,提高其对于装饰效果的评价和选择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建筑装饰材料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引导其正确使用和合理选择材料。
二、教学内容1.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建筑装饰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内外墙面、地面、天花板等部位的装修和保护的材料。
根据材料的来源和性质,建筑装饰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
天然材料包括石材、木材、竹材等,人造材料包括陶瓷、玻璃、金属、塑料等。
2.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特性和应用(1)石材:石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酸碱、耐腐蚀等特性。
石材可以用于室内外墙面、地面、柱面等部位的装饰,如大理石、花岗岩等。
(2)陶瓷:陶瓷是一种常见的人造建筑装饰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酸碱、防火等特性。
陶瓷可以用于室内外墙面、地面、天花板的装饰,如瓷砖、陶瓷马赛克等。
(3)玻璃:玻璃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采光性和装饰性。
玻璃可以用于窗户、门、隔断等部位的装饰,如平板玻璃、钢化玻璃等。
(4)金属:金属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防火等特性。
金属可以用于室内外墙面、地面、天花板的装饰,如不锈钢、铝塑板等。
(5)塑料:塑料是一种常见的人造建筑装饰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酸碱、防火等特性。
塑料可以用于室内外墙面、地面、天花板的装饰,如PVC地板、塑料壁纸等。
3.建筑装饰材料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装饰材料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时,应优先选择环保、节能、可再生的材料,如竹材、石材等。
同时,要合理利用和回收建筑装饰材料,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课程教学教案(2012 – 2013 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授课系部: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授课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班级: 12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班任课教师:罗浩桓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本学期授课总学时48教学目标《建筑装饰材料》讲述了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成分、原料及生产工艺、技术性质、应用、材料试验等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
本课程共分为14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建筑装饰石材、建筑装饰石膏、建筑装饰水泥、建筑装饰混凝土与砂浆、建筑装饰陶瓷、建筑装饰玻璃、建筑装饰木材制品、建筑装饰涂料、建筑装饰塑料、建筑装饰金属材料、建筑装饰纤维织物与制品、建筑装饰绝热、吸声材料、建筑装饰胶粘剂。
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建筑装饰材料》共分为14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建筑装饰石材、建筑装饰石膏、建筑装饰水泥、建筑装饰混凝土与砂浆、建筑装饰陶瓷、建筑装饰玻璃、建筑装饰木材制品、建筑装饰涂料、建筑装饰塑料、建筑装饰金属材料、建筑装饰纤维织物与制品、建筑装饰绝热、吸声材料、建筑装饰胶粘剂。
本课程采用了最新技术标准,在内容上,既介绍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功能和应用,又代表性地介绍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装饰材料检测与选购方面,加入了大量的应用案例与实用技术,并增加了常见装饰材料检测试验,实用性强、适用面宽。
学情分析《建筑装饰材料》讲述了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成分、原料及生产工艺、技术性质、应用、材料试验等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
本课程采用了最新技术标准,在内容上,既介绍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功能和应用,又代表性地介绍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装饰材料检测与选购方面,加入了大量的应用案例与实用技术,并增加了常见装饰材料检测试验,实用性强、适用面宽。
教学环境分析建筑材料实训室2-106授课计划教学计划规定总学时数48理论学时30本学期安排学时数48理论学时30 实践学时18 实践学时18周次讲授内容(章、节、题目)学时数备注1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 32 第二章建筑装饰石材 33 第三章建筑装饰石膏及其制品 34 第四章建筑装饰水泥 35 第五章建筑装饰混凝土与砂浆 36 第六章建筑装饰陶瓷 37 第七章建筑装饰玻璃 38 第八章建筑装饰木材制品 39 第九章建筑装饰涂料 310 第十章建筑装饰塑料 311 第十一章建筑装饰金属材料 312 第十二章建筑装饰纤维织物与制品 313 第十三章建筑装饰绝热、吸热材料 314 第十四章建筑装饰胶粘剂 315-16 实训 6合计48学时教案(总第1-3学时)授课题目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授课学时 3 课型讲授□讨论□习题□复习□其它:教学目标主要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能、材料的耐久性以及有关参数、性能指标和计算公式等,通过对材料基本性能的了解与掌握,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1、材料的物性参数计算。
2、材料的力学性能。
教学难点1、材料的物性参数计算。
2、材料的力学性能。
教具、课件 PPT,图纸,教材教学过程备注1-3学时: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1.1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1.1 材料的基本物性参数1.1.1.1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内部不含任何孔隙),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密度,以ρ表示。
其计算式为: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的固体物质的真实体积。
1.1.1.2 表观密度重点:1、材料的物性参数计算。
2、材料的力学性能。
难点:1、材料的物性参数计算。
2、材料的力学性能。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其计算式为:表观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内部孔隙在内的体积。
对外形规则的材料,其几何体积即为表观体积;对外形不规则的材料,可用排水法测定。
一般所指的表观密度,是以干燥状态下的测定值为准。
1.1.1.3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旧称松散容重),是指散状(粉状、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即颗粒之间的空隙)所具有的质量。
其计算式为: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见表1.1。
表1.1 常用建筑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00m V ρ=0''m V ρ=积密度和孔隙率1.1.1.4 密实度与孔隙率(1) 密实度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也就是固体物质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以D表示。
其计算式为:0 0100%V DV ρρ==⨯(2) 孔隙率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以P 表示。
其计算式为:材料的总体积是由该材料的固体物质与其所包含的孔隙所组成的。
建筑材料的许多性能如强度、吸水性、耐久性、导热性等均与材料的孔隙有关。
孔隙按其尺寸大小又可分为微孔、细孔和大孔。
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孔隙率见表1.1。
1.1.1.5 填充率与空隙率 (1) 填充率填充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内,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以D ′表示。
其计算式为:00001(1)100%V V VPV V ρρ-==-=-⨯1P D +=0100%V D V ρρ''==⨯'(2) 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以P ′表示。
其计算式为:填充率与空隙率的关系为: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状材料的颗粒之间相互填充的致密程度。
1.1.2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1.2.1 亲水性与憎水性润湿是水在材料表面被吸附的过程,材料被水润湿的程度可用润湿角θ表示,如图1.1所示。
一般认为,润湿角θ≤90°(如图1.1(a )所示)的材料为亲水性材料。
反之,θ>90°时,表明该材料不能被水润湿,称为憎水性材料(如图1.1(b )所示)。
00000001(1)100%V V V P V V ρρ''-'==-=-⨯''1P D ''+=图1.1 材料的润湿示意图 (a)亲水性材料;(b )憎水性材料 1.1.2.2 吸水性与吸湿性 (1) 吸水性材料在浸水状态下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吸水性的大小,以吸水率表示,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①质量吸水率 材料吸水达饱和时,其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时质量的百分率,可表示为:②体积吸水率 是指材料体积内被水充实的体积。
即材料吸水达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体积占干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率,可按下式计算:100%m m W m -=⨯干湿质干00V 1100%=100%V V m m W ρ-=⨯⨯⨯水干湿体水(2) 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
吸湿性的大小可用含水率表示。
材料所含水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含水率,可用下式计算:1.1.2.3 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
一般材料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会减弱其内部的结合力,强度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
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Softening coefficient 表示,可按下式计算: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有如下的关系:1W W W ρρρ=∙=∙体质质水100%m m W m -=⨯干含含干K f f =饱软干1.1.2.4 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或不透水性),可用渗透系数K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表示。
材料的透水性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即在一定时间内,透水材料试件的水量与试件的断面积 及水头差(液压)成正比,与试件的厚度成反比。
可用下式表示:1.1.2.5 抗冻性抗冻性是材料抵抗冻融循环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
对结构材料,主要指保持强度的能力,并以抗冻标号来表示。
抗冻标号是用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最不利状态),经冻融循环作用,强度损失和质量损失均不超过规定值时,所能抵抗的最多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记作F25、F50、F100、F150等。
W K 100%h h W K At d Ath==⨯或材料抗冻性的高低决定于材料的吸水饱和程度和材料对结冰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压力的抵抗能力。
抗冻性常作为考查材料耐久性的一个指标。
材料的强度愈高,耐水性愈好,其抗冻性愈好。
1.1.3 材料的热工性质 1.1.3.1 导热性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
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导热系数(λ)表示。
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厚度为1m 的材料,当其相对两侧表面的温度差为1K 时,经单位面积(1m2)单位时间(1s )所通过的热量。
材料的导热系数除与其本身的性质、结构、密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含水率及环境温度等有关。
1.1.3.2 比热容材料加热或冷却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量。
热容量的大小用比热容(也称热容量系数,简称比热)表示,比热容表示1g 材料,温度升高1K 时所吸收21()Q At T T δλ=-可用下式表示:()δλ12T T At Q -=的热量,或降低1K 时放出的热量。
材料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和比热,可用下式计算:比热是反映材料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常见建筑材料的热工指标见表1.2。
材料 导热系数(W/(m·K )) 比热容(J/(g·K )) 钢材 58 0.48 铜材 370 0.38 花岗岩 3.49 0.92 混凝土1.510.84 烧结普通砖 0.8 0.88 松木 0.17~0.36 2.72 泡沫塑料 0.03 1.30 冰 2.20 2.05 水 0.6 4.19 密闭空气 0.0231.0021()Q cm T T =-21()Qc m T T =-1.1.3.3 材料的保温隔热性在建筑工程中常把1/λ称为材料的热阻,用R表示。
Thermal Resistance导热系数和热阻都是评定建筑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重要指标。
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其热阻越大,则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常将λ≤0.175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声能穿透材料和被材料消耗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声性,用吸声系数α(吸收声功率与入射声功率之比)表示。
吸声系数α越大,材料的吸声性越好。
吸声系数与声音的频率和入射方向有关。
通常使用的六个频率为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
一般将上述6个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α≥0.20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最常用的吸声材料大多为多孔材料。
影响材料吸声效果的主要因素有:(1) 材料的孔隙率和体积密度(2) 材料的孔隙特征(3) 材料的厚度1.1.4.2 隔声性(1) 隔空气声透射声功率与入射声功率的比值称为声透射系数,用τ表示,该值越大则材料的隔声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