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条件下的人脸检测与识别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定人群人脸检测与识别现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脸检测与识别已成为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
特定人群人脸检测与识别在安检、人脸支付、智能监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显著提高了准确性和鲁棒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定人群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在特定人群人脸检测中,主要挑战是针对某一特定群体进行有效的人脸检测,如年龄、性别、种族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其中最著名的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人脸检测算法。
首先,利用深度学习进行人脸检测的第一步是构建一个高效的人脸检测网络。
通常,这个网络由多个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组成。
它能够自动学习具备区分人脸和非人脸特征的模型参数。
此外,为了提高检测效果,研究人员还引入了一些技术,如多尺度检测、联合检测和密集采样等。
其次,在特定人群人脸检测中,还需要面对不同种族、性别的差异。
这要求我们构建一个具有多样性和泛化能力的模型。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策略,如对数据集进行均衡采样、引入数据增强技术和训练具有较大容量的深度神经网络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提高检测准确率,还能减少对训练数据的依赖性。
在人脸识别方面,深度学习同样有着显著的应用。
传统的人脸识别方法通常基于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如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
然而,这些方法通常依赖于手工设计的特征,对于光照、遮挡和姿态等变化较为敏感。
与之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能够从原始图像中学习到更加鲁棒的特征表示。
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它能够自动学习特征表示,并提取出具有较高区分度的特征。
此外,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还能够克服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人脸姿态、光照、表情和遮挡等。
通过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获取更加丰富和鲁棒的人脸特征表示,从而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人脸检测和识别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的崛起,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
这项技术以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实用性,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的原理、应用、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激发对领域的兴趣和思考。
我们将首先介绍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其核心技术、算法以及工作流程。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这项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安防监控、身份认证、人机交互等。
然后,我们将回顾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背后的技术革新和市场驱动因素。
我们将讨论这项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如数据隐私、算法公正性、技术安全性等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对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
我们也希望这篇文章能激发读者对领域的兴趣,促进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人脸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人脸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关键任务,它涉及从输入的图像或视频流中自动找出人脸的位置。
人脸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图像预处理:这是人脸检测的第一步,包括灰度化、去噪、归一化等操作。
这些预处理步骤可以消除图像中的干扰因素,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人脸检测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出能代表人脸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能是像素值、边缘、纹理、形状等。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Haar特征、LBP(Local Binary Patterns)特征、HOG(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s)特征等。
分类器设计:在提取了特征之后,需要设计一个分类器来区分人脸和非人脸区域。
常用的分类器有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人脸检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性能。
人脸识别与特征提取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对人脸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完成人脸识别和特征提取。
本文将从人脸识别的定义、应用场景、特征提取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脸识别的定义与应用场景人脸识别是一种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比对、验证身份的技术,常用于安全控制、人机交互、社交娱乐等领域。
在安全控制方面,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门禁系统,实现智能进出管理,提高安全性。
在人机交互方面,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的解锁,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解锁操作。
在社交娱乐方面,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人脸变换、滤镜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娱乐体验。
二、人脸特征提取技术人脸识别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特征提取,即通过算法对人脸图像进行分析,提取出能够代表人脸特征的信息。
常用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局部二值模式(LBP)等。
1. 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方法,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投影到低维度的空间中,使得投影后的数据具有最大的方差。
在人脸识别中,通过将人脸图像进行降维,利用投影后的低维特征进行识别。
然而,PCA方法对噪声和光照变化较为敏感,可能导致识别准确率下降。
2. 线性判别分析(LDA)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监督学习方法,通过找到最佳的投影方向,使得同一类别的样本尽量接近,不同类别的样本尽量远离。
在人脸识别中,LDA可以通过构建类别内离散度矩阵和类别间散度矩阵,找到最佳的投影方向,从而提取出最能代表人脸特征的信息。
3. 局部二值模式(LBP)局部二值模式是一种基于纹理特征的描述方法,通过对像素点及其邻域的灰度值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编码,得到一个二进制数值,用来表示该像素点的特征。
在人脸识别中,LBP可以通过对人脸图像的局部纹理进行描述,将每个像素点的局部纹理特征提取出来,作为人脸特征的一部分。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要求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分析人脸上的特征来识别和鉴别个体身份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安全监控、手机解锁、支付验证、人机交互等。
然而,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特殊性,其应用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包括技术可靠性、隐私保护、合法合规等方面。
首先,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要求技术可靠性。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项身份认证技术,必须具备高准确率和高可靠性的特点,以确保鉴别结果的正确性。
应用中必须做到低误识别率和低拒识率,避免因误识别导致的安全问题或用户体验问题。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需具备反欺骗能力,能有效防止利用照片、视频或面具等方式进行的欺骗行为。
其次,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要求保护用户隐私。
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时,必须确保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
首先,人脸数据应严格加密存储,防止泄露或被滥用。
其次,在人脸识别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确保无法反向推导出原始人脸数据,以保护用户的隐私。
此外,还应明确规定人脸数据的使用范围和目的,并获得用户的明示同意。
再次,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要求合法合规。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隐私保护政策,并且要接受政府监管。
在特定场景下,如公共区域监控、边境过境等,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应该符合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需要。
此外,还应制定相应的使用规范,明确权责和违规处理办法,以确保人脸识别技术的合法合规使用。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和便捷性。
人脸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解锁、支付验证等,需要满足快速、方便、无感知的要求,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大规模场景的应用中,如人群管理、人员通行等,还需要考虑识别速度和扩展性,以支持高并发、高效率的人脸识别需求。
总而言之,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需要满足技术可靠性、隐私保护、合法合规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前提下,人脸识别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脸识别技术解析原理、应用和挑战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算法分析和识别人脸图像来进行识别和验证的技术。
它基于人脸特征的独特性,通过比对已有的人脸数据库,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识别和验证的功能。
本文将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挑战进行深入解析。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图像采集、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三个步骤。
1. 图像采集:人脸识别技术首先需要对人脸进行采集。
采集通常通过摄像头、视频监控等设备进行,将人脸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步骤。
通过算法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提取出人脸的特征点、轮廓、纹理等特征信息。
3. 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将提取到的特征信息与已有的人脸模板进行比对的过程。
通过比对算法,计算人脸之间的相似度,从而实现人脸的识别和验证。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安全监控: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安全监控系统中,通过对人脸进行实时比对和识别,实现安全管理和预警功能。
2. 身份验证: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身份验证领域,如手机解锁、门禁系统等,通过比对人脸信息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3. 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金融领域,如银行的取款机、支付系统等,通过人脸识别来确认用户的身份,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4. 营销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营销分析中,通过分析人脸特征,了解受众群体的年龄、性别等信息,为企业的市场调研和精准营销提供依据。
三、人脸识别技术的挑战尽管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环境光线影响:光线条件的改变会对人脸图像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影响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姿态变化:人脸识别技术通常基于正脸进行识别,对于姿态变化较大的人脸图像,如侧脸、仰头等,识别效果会有所下降。
3. 多样性人种和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在面对多样性的人种和年龄时,可能会出现模糊、错误匹配等问题。
人脸识别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金融支付、身份认证等领域。
然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人脸识别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挑战一:光线条件限制人脸识别技术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容易受到环境光线的干扰,导致识别准确率下降。
尤其是在强光、阴暗或背光等特殊环境下,识别效果明显受到限制。
解决方案:1. 优化摄像设备:使用具有较高曝光范围和特殊光学镜头的摄像设备,增强对不同光线环境下的适应性。
2. 引入红外技术:利用红外光源辅助识别,可以在低光环境中采集更清晰的人脸图像。
3. 多角度采集:通过多角度、多方向的人脸图像采集,提高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识别准确率。
二、挑战二:复杂背景干扰人脸识别技术在复杂背景下的识别效果容易受到噪声、阴影和其他物体的干扰。
尤其是在拥挤的公共场所或人群密集的区域,人脸定位和识别更加困难。
解决方案:1. 背景差分技术:通过检测并剔除图像中的背景信息,突出人脸部分,从而提高人脸检测和识别的准确性。
2. 精细人脸定位算法:针对复杂背景下的人脸定位问题,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提高人脸检测的鲁棒性和精度。
3. 多摄像头联合识别:在人群密集区域,通过将多个摄像头进行联合,实现对多个角度的人脸图像采集和识别,提高整体识别准确率。
三、挑战三:年龄、表情变化人脸识别技术对于人脸年龄和表情的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在长时间跨度的数据比对时,容易受到年龄和表情变化的影响,导致识别准确率下降。
解决方案:1. 数据库更新:定期更新人脸数据库,加入不同年龄段和表情状态的人脸图像,提高识别模型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2. 面部特征提取:在识别模型中引入面部特征提取技术,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面部表情分析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情感分析和表情分类,从而减少年龄和表情变化带来的干扰。
四、挑战四:隐私和安全问题人脸识别技术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
图像处理中的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是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脸检测的原理、人脸特征提取和人脸识别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脸检测的原理人脸检测是指在一张图像中自动识别和定位人脸的过程。
人脸检测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图像获取:从摄像头、相机等设备中获取图像。
2.图像的预处理:通过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等方法将图像转化为可处理的形式。
3.特征提取:通过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图像中的人脸特征。
4.分类和判断:使用分类器来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并进行位置定位。
常用的人脸检测算法包括Haar特征检测、Viola-Jones算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等。
二、人脸特征提取人脸特征提取是指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具有辨识性的特征。
常用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1.几何特征:通过测量人脸图像中的一些几何特征,如眼睛、鼻子和嘴巴的位置、尺寸等来描述人脸。
2.颜色特征:利用人脸图像中的皮肤色彩信息来进行人脸特征提取,例如HSV颜色空间中的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等。
3.纹理特征:通过分析人脸图像的纹理特征,比如灰度共生矩阵、Gabor滤波器等,来描述人脸。
4.基于矩阵的特征:将人脸图像转化为矩阵形式,如图像的小波变换矩阵、离散余弦变换等,然后提取矩阵特征。
5.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等,从图像中学习特征表示,然后进行人脸识别。
三、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是指在给定一张人脸图像时,通过比对已知人脸特征库中的人脸特征来确定图像中的人脸身份。
人脸识别技术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特征匹配:将图像中提取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比对,通过计算特征的相似度来判断人脸的身份。
常用的特征匹配算法有欧氏距离、相似性度量等。
2.统计学模型: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如主成分分析(PCA)模型、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等,对人脸进行建模和识别。
人脸识别概述及识别的基本方法与流程论坛里面经常有人问关于识别,特别是关于人脸识别的一些事情,今天特吧人脸识别的基本概念,以及大概步骤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对人脸识别有一个综合的认识。
(信息整理收集于网上)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是一种依据人的面部特征(如统计或几何特征等),自动进行身份鉴别蝗一种技术,它综合运用了数字图像/视频处理、模式识别等多种技术。
1、人脸识别技术概念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是一种依据人的面部特征(如统计或几何特征等),自动进行身份鉴别蝗一种技术,它综合运用了数字图像/视频处理、模式识别等多种技术。
广义上的人脸识虽指对人体脸部的识别,特指脸部眼、鼻、口以及面颊等部位的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又称为面像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又称为面像识别、人像识别、相貌识别、面孔识别、面部识别等。
这些叫法的含义有细微的差别,特定意义上的人脸识别一般依据视频中活体人脸进行身份识别,比如门禁等应用,而面像识别、人像识别则强调的是像,以确定人像图片中人物的身份为主,比如照片、画像比对等应用。
人脸识别主要依据人脸上的特征,依据那些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对于同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度量。
由于人脸变化复杂,因此特征表述和特征提取十分困难。
诸多因素使人脸识别成为一项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2、人脸识别技术三个主要环节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实现人脸自动提取采集,从摄像机视野或图片内的复杂背景图像中自动提取人的面部图像。
确认检测目标的人脸属性。
人脸确认(Face Verification):将某人面像与指定人员面像进行一对一的比对,根据其相似程度(一般以是否达到或超过某一量化的可信度指标/阀值为依据)来判断二者是否是同一人。
人脸鉴别(Face Identification):将某人面像与数据库中的多人的人脸进行比对(有时也称“一对多”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来鉴定此人身份,或找到其中最相似的人脸,并按相似程度的大小输出检索结果。
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在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下,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安全领域、智能手机解锁、人脸支付等众多场景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基于人脸具有独特的生物特征这一基本前提。
每个人的面部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于指纹或虹膜等生物特征需要接触或靠近才能获取,人脸识别技术通过监测和分析面部特征来辨识个体身份。
1.面部检测首先,人脸识别系统需要进行面部检测,即从图像或视频中定位出面部区域。
面部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基于模板匹配、基于特征分析、基于颜色分割等。
2.特征提取在面部检测后,人脸识别系统需要提取面部特征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比对。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小波变换等。
3.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环节,通过比对提取到的特征与已有的人脸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匹配,以确定身份。
常见的匹配算法包括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和支持向量机等。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安全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警务、边防、机场等场景。
通过与公安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或者潜在威胁。
2.智能手机如今,智能手机已普及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解锁上的应用,提高了手机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用户只需通过面部识别即可快速解锁手机,无需输入密码或指纹。
3.人脸支付人脸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用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完成支付,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4.身份验证人脸识别技术在身份验证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中,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准确识别用户身份,并防止身份欺骗。
5.教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学生考勤、门禁管理等功能,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场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不仅在安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开始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应用场景?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照图像或视频中人脸的特征信息,识别出特定的人脸或找到相同的人脸的技术。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基于三个技术原理: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和人脸识别。
1. 人脸检测人脸检测是识别系统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图片或视频中的不同物体分类,找出其中人脸的位置和大小,并将其他非人脸的物体排除在外。
此技术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人脸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将人脸与背景进行分离,并分析处理得到人脸的特征点。
2. 人脸特征提取人脸识别系统的第二步是对人脸进行特征提取,获取人脸特征点,其中包括脸部上的各种几何信息、纹理特征和灰度等信息。
常用的人脸特征提取技术包括主分量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局部二值模式(LBP)、基于特征的模板匹配等。
3. 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指在检测到人脸并提取了人脸特征之后,通过模式匹配、分类、聚类等技术手段对人脸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人脸的身份。
这种识别可以基于特征匹配、人脸比对、模板匹配、神经网络等方法实现。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人脸识别技术在广大安防领域应用广泛,包括:身份认证、门禁控制、安全监控、抓捕犯罪等。
除此之外,人脸识别技术在其他领域也逐渐被应用。
1. 移动支付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移动支付。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消费者只需要进行面部扫描,即可完成支付,极大地提高了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 智能家居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也有所应用。
例如智能门锁,只有验证通过的人脸才能开启,大大提高了家居的安全性。
3. 公共交通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例如公交车车厢内的人流量统计、识别黑车司机等。
特殊条件下的人脸检测与识别
作者:王晶晶刘蓉侯雨静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16期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在当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能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
比如:雾霾天气、角度偏移等。
通过对比Seetaface方法和YouTu方法在这两种情况下对人脸的检测,以及对比YouTu方法和Facenet方法在人脸识别过程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人脸检测与识别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雾霾天气;角度偏移;Seetaface方法;YouTu方法;Facenet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6-0177-02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恶劣天气、偏移角度、面部表情、面部遮挡等外在条件的影响,人脸识别的应用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含有雾霾的天气,人脸与摄像头存在较大角度的偏差等。
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的发展,就是要在现有正脸检测与识别的技术上,尽可能地解决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 含有雾霾情况下的人脸检测与识别
在最近的几年中,雾霾这个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对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对于人脸识别技术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雾霾会影响摄像头在拍摄人脸的过程中取得的画质,直接关系到对人脸的采样与识别,本文提出的几种人脸识别算法均对雾化图像提出了一定的改进。
1.1Seetaface方法
Seetaface方法[1-3]在处理雾霾情况下的人脸检测与五官定位结果准确率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随着雾霾的程度不断加深,Seetaface方法的人脸检测率不断降低。
1.2YouTu方法
YouTu方法[4-5]在处理雾霾情况下的人脸检测与五官定位结果准确率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YouTu算法对雾霾的处理情况不是很好,即使在轻度雾霾的情况下,都无法检测与定位人脸。
1.3雾霾条件下人脸检测结果对比
本节主要对比了Seetaface方法、YouTu方法在雾霾情况下对人脸的识别与提取情况。
经过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Seetaface方法雾霾条件下人脸识别与处理的情况良好,而YouTu方法则稍有欠缺。
2 含有角度偏移较大情况下的人脸检测与识别
2.1 Seetaface方法
Seetaface方法在处理角度偏移情况下的人脸检测与五官定位结果准确率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偏移角度的逐渐加大,检测准确率逐渐降低。
2.2 YouTu方法
YouTu方法在处理角度偏移情况下的人脸检测与五官定位结果准确率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Youtu方法在在处理含有一定偏移角度的人脸识别问题上完成的十分出色。
2.3 面部角度偏移的人脸检测结果对比
本节通过对比Seetaface方法和YouTu方法对发生一定角度偏移情况下的人脸检测与识别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Seetaface方法在发生稍有偏移时可以完成人脸分割与检测;在发生严重偏移时,无法进行人脸的分割及检测。
而YouTu方法则不然,其无论在人脸发生稍有偏移和偏移略大时对人脸的分割及五官的检测完成的均十分出色。
3 人脸相似度对比
3.1YouTu方法
YouTu方法在处理人脸识别验证的问题上的结果如图5所示。
YouTu方法在面对人脸识别问题上是用分值来表现两张图像的相似度的,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相似度越高。
可以看出,分值的表现力基本足够,YouTu方法对人脸识别与对比的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
3.2 Facenet方法
Facenet方法[6-7]在处理人脸识别对比问题上与YouTu方法不同,上文已经介绍过,他是用最大近邻法进行人脸识别验证的。
故其对相似人脸的描述方法是用距离表示的,距离越近表示相似度越强。
如图6所示。
3.3人脸相似度对比结果
对于人脸识别与验证这一部分而言,属于整套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所在。
在以上两种方法的对比中,Facenet方法和YouTu方法虽然使用的方法不同,表示方式不一样,但是对人脸识别与验证的结果完成的较为出色。
4 本文小结
本章针对雾霾天气、人脸角度偏移等问题对人脸检测与特征点定位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对比综合了Seetaface方法和YouTu方法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情况。
同时介绍了YouTu方法和Facenet方法在人脸识别情况。
通过比对三种算法分别在雾霾天气、人脸角度偏移情况下的人脸检测与五官定位情况的准确率结果显示,Seetaface方法在雾霾天气和下效果较为理想;而人脸角度偏移处理效果较好的则是YouTu方法。
同时,在人脸识别与验证方面,本章通过对比Facenet方法和YouTu方法对人脸识别验证的处理结果,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对人脸识别验证完成的均十分出色。
参考文献:
[1] Jie Zhang, Shiguang Shan, Meina Kan, Xilin Chen. Coarse-to-Fine Auto-Encoder Networks (CFAN) for Real-Time Face Alignment[J]. ECCV 2014.
[2] Xin Liu, Meina Kan, Wanglong Wu, Shiguang Shan, Xilin Chen. VIPLFaceNet: An Open Source Deep Face Recognition SDK[J]. Frontier of Computer Science.
[3] Shengye Yan, Shiguang Shan, Xilin Chen, Wen Gao. Locally Assembled Binary (LAB) Feature for Fast and Accurate Face Detection[J]. IEEE Computer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2008, Anchorage, Alaska,U.S.A, Jun. 2008.
[4] A.J. Grove, D. Schuurmans. Boosting in the Limit: Maximizing the Margin of Learned Ensembles[J]. Proceeding of the Fifteen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98.
[5] L.G. Valiant. A Theory of the Learnable[J].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27(11):1134-1142, November 1984.
[6] K.Q. Weinberger, J. Blitzer, and L. K. Saul. Distance metriclearning for large margin 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cation[J].MIT Press,2006.
[7] Y. Bengio, J. Louradour, R. Collobert, and J. Weston. Curriculum learning[J]. New York, NY, USA,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