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不一样的嘴
- 格式:docx
- 大小:20.99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嘴巴》简介本教案是为幼儿园小班学生设计的一堂科学课,主题为“有趣的嘴巴”。
本课程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手段,在幼儿园小班学生中培养科学思维,增强科学兴趣,促进幼儿园小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嘴巴的功能以及咀嚼食物的好处。
2.学生能够探究嘴巴中不同的感官器官。
3.学生能够理解食物的物理状态变化。
4.学生能够使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探究咀嚼与消化相关现象。
教学准备1.一些比较硬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苹果、梨子等。
2.线和盐,用于进行实验。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可以让学生张开嘴巴,感受一下嘴巴中的味道和口感。
并且询问学生,感觉嘴巴里面有什么样的器官。
老师可以逐一帮助学生找出嘴唇、舌头、牙齿、牙龈、口腔等部位。
同时,老师也可以介绍这些部位的功能。
第二步:咀嚼食物的作用老师可以展示一些硬质的食物,例如胡萝卜、苹果等,并让学生试着咀嚼。
接着,老师可以询问学生,这些食物咀嚼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
正确的回答是食物会变得越来越小,并且渐渐变成一种乳状液体。
接下来,老师可以解释说这是因为咀嚼可以使得大块食物变小,更易于消化。
第三步:口水的作用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口水的作用。
实验过程如下:1.在每个学生面前放置一盆水,然后老师让学生张开口,吞口水。
同时,老师也可以提醒学生,感觉一下嘴巴中的水分。
2.接下来,老师在每个学生面前放置一些线,然后让学生咀嚼这些线,直到味道完全消失。
3.随后,老师再次让学生吞口水,并规定时间间隔,比如5分钟后再次检查口腔中的线的味道的消失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口水可以溶解咀嚼过的食物和线,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消化食物。
第四步:暴饮暴食的后果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高糖、高脂的食品,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接着,老师可以叙述吃太多高热量的食品会导致肥胖,严重的话,还有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更健康的食品,以及适量饮食的重要性。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的嘴巴》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嘴巴形状和功能。
2.能够简单描述并分类动物的嘴巴形状和功能。
二、教学准备1.图片、模型等教具。
2.课件。
3.板书工具。
三、教学过程Ⅰ.引入1.通过幼儿园的游戏——“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来介绍不同动物的嘴巴。
2.教师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从中找出动物的嘴巴。
3.让孩子们说一下各种动物的嘴巴形状和功能。
Ⅱ.探究1.教师出示一些模型,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摸索等方式,发现不同动物的嘴巴形状和功能。
2.让孩子们自己分类不同动物的嘴巴形状和功能,教师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Ⅲ.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孩子们再次回忆分类的过程。
2.让孩子们自己总结一下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Ⅳ.拓展1.提供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练习分类。
2.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的食物,让孩子们根据不同的嘴巴形状和功能,说出哪些动物能吃这些食物。
四、教学反思1.优点本节课的引入操作设计的有趣,让孩子们很快的被吸引,从而积极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引导孩子们自己总结已经学到,这样既加深了印象,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不足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没有向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思维刺激,需要更多地思考教学内容的扩充和设计。
3.改进下节课可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学习需要,增加一些关于动物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孩子们的学习更加深入。
同时,需要根据班级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步骤,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小班科学教案我的嘴巴小班科学教案:我的嘴巴引言:我的嘴巴是我身体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部位,它不仅仅用来吃饭和说话,还有很多神奇的功能。
通过科学教案,我们可以让小班的孩子们了解嘴巴的结构、功能和保健方法,培养他们对身体健康的意识。
一、嘴巴的结构和功能:1.1 唇、牙齿和舌头嘴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上下唇、牙齿和舌头。
通过触摸和观察,小班的孩子们可以认识到这些部位的形状和位置。
老师可以借助模型或图片,引导孩子们逐个了解每个部位的功能。
1.2 吞咽和咀嚼嘴巴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吞咽和咀嚼食物。
在此环节,老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解释吞咽和咀嚼的概念,然后通过模拟咀嚼和吞咽的动作,引导孩子们理解食物是如何经过这个过程被消化利用的。
1.3 说话和嗅觉嘴巴还是我们说话的器官,舌头的运动和语言发音密切相关。
同时,嘴巴也参与了我们的味觉和嗅觉。
通过让孩子们尝试不同味道和气味的食物,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嘴巴对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性。
二、嘴巴的保健方法:2.1 刷牙和漱口嘴巴的保健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定期刷牙来保持口腔的清洁。
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教授他们如何使用牙刷和牙膏,并强调每天刷牙的重要性。
此外,漱口也是保持口腔健康的一种方法,可以减少细菌的滋生。
2.2 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嘴巴的健康至关重要。
老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健康的食物选择,如水果、蔬菜和牛奶等,以及垃圾食品对口腔健康的危害。
通过绘画或制作海报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保护他们的嘴巴。
2.3 避免坏习惯有些坏习惯会对嘴巴造成伤害,例如咬指甲或使用嘴巴打开瓶盖。
老师可以讲解这些坏习惯的危害,并给予学生鼓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如果学生有特殊的嘴部习惯(如吮吸拇指),老师可以鼓励他们戒掉这些习惯,并向家长提供相应的指导。
三、实践活动:3.1 制作模型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嘴巴的认识,可以组织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让他们动手制作嘴巴的模型。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嘴巴》(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有趣的嘴巴》。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嘴巴的构造、功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嘴巴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嘴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嘴巴的基本构造,认识到嘴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嘴巴模型、实物(如水果、蔬菜等)、图片、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实物,如苹果、香蕉等,让他们尝试用嘴巴去咬、品尝,引导幼儿关注嘴巴的作用。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分享自己用嘴巴的经历,激发他们对嘴巴的兴趣。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展示嘴巴模型,讲解嘴巴的基本构造,如嘴唇、舌头、牙齿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嘴巴的功能,如吃饭、说话、唱歌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嘴巴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嘴巴的构造和功能。
解答幼儿的疑问,巩固他们对嘴巴的认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嘴巴知识。
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嘴巴的画。
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嘴巴的细节,如牙齿、舌头等。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嘴巴》2. 内容:嘴巴的构造:嘴唇、舌头、牙齿等嘴巴的功能:吃饭、说话、唱歌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嘴巴的画,描述嘴巴的构造和功能。
2. 答案:嘴巴由嘴唇、舌头、牙齿等组成,功能有吃饭、说话、唱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嘴巴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尝试用嘴巴去咬、品尝,引导幼儿关注嘴巴的作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嘴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具体内容为第三节《有趣的嘴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嘴巴特点及其功能,培养幼儿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几种常见动物嘴巴的特点。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来认识生物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动物嘴巴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不同动物的嘴巴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动物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嘴巴特点,激发幼儿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上的动物,让幼儿说出这些动物的嘴巴特点。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用手触摸动物模型,亲自感受不同动物嘴巴的形状和特点。
(3)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嘴巴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3. 实践活动(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动物嘴巴。
(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动物模型,让幼儿根据嘴巴特点说出动物名字。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些动物的嘴巴是这样的?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嘴巴2. 板书内容:(1)动物嘴巴特点(2)嘴巴与生活习性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动物嘴巴,并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大象的嘴巴长长的,有两个尖尖的象牙,可以用来挖土和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嘴巴特点,但课堂时间有限,未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小嘴巴》科学教案:《我的小嘴巴》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对口腔的认知和保健意识,并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嘴巴。
教学内容:1. 口腔的组成和作用:舌头、牙齿、唾液等。
2. 嘴巴的作用:进食、言语、呼吸、表情等。
3. 嘴巴的保健:刷牙、注意饮食卫生等。
教学准备:1. 动画或图片展示口腔的部位和作用。
2. 牙刷、牙膏、模型牙齿等。
3. 与食物有关的图片或卡片。
教学步骤:1. 导入:观看口腔组成和作用的动画或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践活动1:让幼儿分组,用模型牙齿进行观察和讨论,了解牙齿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3. 讲解嘴巴的作用:进食、言语、呼吸、表情等,让幼儿观察自己和他人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嘴巴的情况。
4. 实践活动2:分发牙刷、牙膏,模仿刷牙动作,教导幼儿正确刷牙的方法。
5. 讲解嘴巴的保健:讨论如何保持口腔健康,例如注意饮食卫生、定期看牙医等。
6. 结束: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口腔保健。
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要充分。
准备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激发兴趣。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
幼儿通过观察牙齿的形状和使用牙刷的实践,能更好地理解口腔的构成和保健方法。
3. 让幼儿参与讨论和分享经验。
在讲解嘴巴的作用和保健方法时,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4. 创设合适的环境和氛围。
保持课堂秩序和纪律,结合实物、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材料,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堂内容。
5. 多角度的学习。
除了口腔的作用和保健,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舌头的味觉功能、口腔和食物的关系等。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可以帮助幼儿对口腔的认知有所提高,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小班科学活动:探索嘴巴的功能——有趣的嘴巴教案。
那么,今天我们的科学实验就是来探索嘴巴的功能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来了解咀嚼的过程:咀嚼是一个口腔肌肉的运动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将食物切碎,使其更容易被吞咽和消化。
而我们小朋友的牙齿现在才刚长出来,在咀嚼饭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要慢慢咀嚼和尝味食物。
如果吃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把食物咬进了喉咙,就会引发危险,所以小朋友们在咀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呀!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一下语言的进化:进食和用物品咀嚼的动作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基础,这也是嘴巴发音的前提条件。
我们小朋友通过在语言的教学中吐字清晰,把语句表达出来,是对发展判断和表达能力的有力证明。
我们来探索呼吸的神奇:人类的肺部是可以自主控制的,我们可以慢慢深呼吸,也可以快速浅呼吸。
不同强度和气流造成的阻力能够在肺部和呼吸系统中创造出不同的气体声音效果,这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息息相关。
我们来了解一下品尝的过程:舌头是感官器官,可以分辨食物的味道,从而为我们的口味增添色彩。
而嘴巴中的唾液是口感鲜美的重要因素,因为唾液能够溶解和分解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从而让食物的味道更加鲜美。
我们小班级的探索嘴巴的功能实验是非常有趣的,小朋友们也能进行多种创意实验进行。
通过这些探索,我们能够加深对嘴巴的认识和了解,对嘴巴功能和语言的发展也有更全面的认知。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嘴巴》教案标题:有趣的嘴巴教学目标:1. 了解嘴巴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了解嘴巴的主要功能。
2. 了解不同动物的嘴巴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
4.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嘴巴的结构和功能。
2. 探究不同动物的嘴巴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运用学过的知识,观察和解释不同动物的嘴巴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 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嘴巴。
2. 盐水、水杯、试管、漏斗、纸巾等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人的嘴巴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后展开讨论,回答的问题记录在板书上。
二、探究嘴巴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老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人的嘴巴,并逐一介绍嘴巴的各个部分。
2. 学生观察嘴巴的结构,并回答问题:“牙齿的作用是什么?舌头有什么作用?”老师适当解释,并与学生共同整理。
三、探究不同动物的嘴巴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动物的嘴巴的图片或实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2. 学生根据观察,回答问题:“不同动物的嘴巴有哪些不同?他们的嘴巴有什么作用?”3. 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不同动物的嘴巴的特点和功能。
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为:比较用嘴巴和用漏斗喝水的差异。
2. 通过实验,学生能观察到食物经过嘴巴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嘴巴的作用。
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嘴巴的功能和结构。
2. 学生回答问题:“嘴巴有什么作用?不同动物的嘴巴有什么不同?”3. 老师适当补充和引导,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老师利用课外材料或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动物嘴巴的知识。
2.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文章或参观动物园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嘴巴结构和功能。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November.2014Vol.29No.11讲座文章编号:1005-2224(2014)11-0834-03DOI :10.7504/ek2014110609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竺晓凡摘要: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 )是WHO 2008提出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的暂定分类。
此文阐述了儿童MDS 的分类系统和RCC 的诊断标准。
因75%的RCC 骨髓表现为低增生,诊断时需与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关键词: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儿童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hood .ZHU Xiao-fa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Institute of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s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ian ⁃jin 300020,ChinaAbstracts :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hood (RCC )is proposed by WHO 2008MDS tentativ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morphology.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ldren's MD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RCC.There are 75percent of the RCC cases characterized by low bone marrow hyperplasia ,so it is necessary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with children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Keywords :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hood (RCC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anemia ;child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hood ,RCC )是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WHO 2008分类对儿童MDS 提出的一个暂定的疾病类型,以RCC 的命名取代了WHO 2003MDS 分类中的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 )”[1-2]。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嘴巴》一、教学目标:1. 能够简单描述人类嘴巴的功能和作用。
2. 发展观察、比较、整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人类嘴巴的功能和作用。
2. 观察与比较不同动物的嘴巴。
三、教学溯源:通过儿童的日常生活,启发他们对嘴巴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嘴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进入儿童的日常生活,询问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嘴巴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学生们可以回答吃饭、说话、呼吸等。
2. 呈现新知识:老师展示一张关于人类嘴巴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说出人类的嘴巴有哪些特点。
3. 启发探究:老师给学生看一些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嘴巴,并让学生说出不同动物的嘴巴有哪些特点。
4. 实践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观察并记录该动物的嘴巴特点,并与其他组分享。
5. 整理总结:每个小组报告他们观察到的结果,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整理和总结,得出结论:不同动物的嘴巴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6. 拓展延伸: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特殊的嘴巴,如鸟喙、鱼嘴等,让学生猜测这些特殊的嘴巴有什么功能,并与他们观察到的嘴巴进行对比。
7. 小结归纳: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了解到嘴巴的作用和功能,并学会观察、比较、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嘴巴,激发了学生们对嘴巴的兴趣,并增强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课堂更加活跃。
另外,可以添加更多的拓展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小班科学:不一样的嘴
小班科学:不一样的嘴
活动目标
1、喜欢探究常见动物的嘴巴。
2、认识常见动物的嘴,能通过动物的嘴来辨认动物。
3、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动物的嘴进行简单的描述。
活动准备
1、公鸡、鸭子、小狗、兔子、小猫等图片以及以上动物嘴的图片,鱼、胡萝卜、蚯蚓、骨头的图片。
2、小动物头像。
(用鞋盒贴上小动物头像,再将嘴巴掏空,以便幼儿将食物放进动物嘴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的嘴巴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我们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呢?
——师:小动物的嘴巴跟我们人类的嘴巴是不是一样的呢?
二、认识不同的嘴。
——(逐一出示动物的图片)这是什么动物的嘴巴?它有什么特点?它喜欢吃什么?
——教师小结:公鸡的嘴巴是尖尖的,非常善于捉虫子;鸭子的嘴巴长又扁,爱吃水生的小动物和水草;小狗的嘴巴大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