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税收救济法
- 格式:ppt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6
综合作业(四)一、名词解释1、税收代位权:当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券,或者放弃到期债权,对国家税款造成损害时,税务机关作为代表国家的“债权人”享有代位权2、税务检查: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等,对纳税人、扣缴税款人履行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代收代收代缴税款义务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的活动。
3、税务争议:指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在征税和纳税过程中关于征纳税、税收行政处罚、税收行政执行措施等方面而产生的分歧4、纳税人:税法规定的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二、选择题1、下列偷税行为构成偷税罪(24 )。
A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B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C在帐簿上多列支出,少列收入的;D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2、下列选项中,属于偶然所得的是(12)A 买福利彩票获得的100万元B 参加市人民政府组织的某有奖征集活动获得的1万元奖金C 买六合彩所得的5000元D 赌博所获得的2000元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的是(23)A 王某在某歌厅进行小提琴表演所获得的1000元B 李四替张三参加英语四级考试所获得的2000元C 甲替乙刻录淫秽光盘所得的3000元D黄某介绍袁某购买朱某的二手汽车,从朱某处所获得的介绍费500元4、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现行的800元正式提高至(4)。
A 1300元 B 1400元C 1500元D 1600元5、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的是(3)A 甲在市财政局工作,年终获得奖金6000元B 乙开的小超市每月获得的营业收入5000元C 丙为某机关职工培训业务知识所获得的1万元D丁出租房屋给何某使用一个月所获得800元6、王某因拒不履行纳税义务,被税务机关强制执行措施。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强制执行的范围之内的是(123)A 王某有一辆价值20万元的“别克”轿车B 王某收藏的一件价值10元的明代瓷器C 王某用以装饰客厅的一对玉狮子D 王某家的一台价值4000元的电视机7、纳税人偷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缴未缴或少缴税款的期限是(4 )。
《税法》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税法概述一、税法的特征有哪些?(1) 强制性。
税收是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2) 无偿性。
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3) 固定性。
主要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等。
因此,税法就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利用税收工具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税法可以分为几类?1.按税法内容分类,可以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处罚法、税收救济法和税务行政法。
税收实体法是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程序法是税收实体法的对称,是指以国家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税法,是规定国家征税权行使程序和纳税人纳税义务履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处罚法是对税收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救济法是有关税收救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务行政法是规定国家税务行政组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2.按税法效力分类,可以将税法分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等。
税收法律是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税收分配活动的基本制度。
税收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其职权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授权,依据《宪法》和税收法律,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税收活动的实施规定或办法。
税收规章是指国家税收管理职能部门、地方政府根据其职权和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授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规范性税收文件。
3.按税法地位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税收通则法和税收单行法。
税收通则法是指对税法中的共性问题加以规范,对具体税法具有约束力,在税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的税法。
税收单行法是指就某一类纳税人、某一类征税对象或某一类税收问题单独设立的税收法律、税收法规或税收规章。
现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政策汇总解析为了鼓励纳税人进行公益、救济性捐赠,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减轻负担,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为使广大纳税人进一步了解我国公益慈善捐赠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将历年来我国出台的有关公益救济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
一、公益性捐赠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1.一般性税收规定:按12%比例税前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所谓公益性捐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五十二条的规定,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公益性社会团体,应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一)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三)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四)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五)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六)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七)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八)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九)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捐赠行为应税范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非公益性的捐赠,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二是纳税人未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直接向受捐人进行的捐赠,不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三是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比例的公益性捐赠,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特殊税收规定:允许100%全额扣除除了按照12%的扣除比例税前列支公益性捐赠外,针对特定事项的捐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如企业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向玉树地震灾区的捐赠、支持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等特定事项的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