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用生物数学
- 格式:pdf
- 大小:937.74 KB
- 文档页数:4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研究摘要:医用高等数是医学院校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其在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阐述了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做法。
关键词:医用高等数学、医学数学教学、数学建模1 引言数学思维及方法渗透到医学科学中,使得许多定性问题能够定量研究并推动医学科学突破狭隘经验的束缚,向着定量、精确、可计算、可预测、可控制的方向发展,并由此派生出生物医学工程、数量遗传学、药代动力学、计量诊断学、计量治疗学、定量生理学等边缘学科。
但是,目前传统医学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严重与医学实际相脱节,大多数医用高等数学课程学时少、任务重、内容单调,与计算机技术脱节,学生在繁琐的计算中,对数学失去兴趣,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太深奥与自己专业没有多少联系,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2、医用高等数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不仅要掌握其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用,要具备将其作为一项技能与辅助工具解决实际医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算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建模就是在医用高等数学和医学实践之间建立起桥梁,使得医用高等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并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医用高等数学兴趣,数学模型经历了医学问题数学抽象、数学方法解答、回归医学实践并修订,从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是十分必要的:(1)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兴趣,使数学建模医学问题定量解决,而医用高等数学是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扎实的高等数学的功底是搞好数学建模的基础,从而促进高等数学的学习;(2)通过数学建模增强医科生应用所学高等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而巩固高等数学知识。
(3)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建模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关键是将医学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对于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不止只有一个正确的数学模型,而同一个抽象模型又可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以数学模型为中心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引入及应用
数学模型是一种描述和解释现实世界问题的工具,它通过建立数学方程、图形和关系来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和预测结果。
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模型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研究基因遗传过程时,可以建立一套数学模型,用数学方程和图形描述基因的遗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传递与变异过程。
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领域充满了各种复杂的问题,例如药物代谢、疾病传播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
通过引入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使他们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能力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模型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索医学领域的新发现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发现和技术,例如基因工程、脑神经科学等。
这些领域都需要数学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结果。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和应用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新的发现和技术,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模型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引入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深入探索医学领域的新发现和技术。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将数学与医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数学建模在生物和医学科学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是一种利用数学知识和技巧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和预测的方法。
它在生物和医学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生态学等领域。
数学建模技术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和医学现象背后的机理和规律,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新药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1. 数学建模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生物体行为和表型的关系的学科。
基因组学整合了多种生物学和计算机学科,利用数学建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组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例如,利用网络分析技术可以模拟基因调控网络的结构和特征,预测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的动态变化,进而探索生物体疾病和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和机理。
2. 数学建模在药理学中的应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代谢和副作用的学科。
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药物分子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信号传递的调控机制以及整个生物体的代谢水平等。
利用数学建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不同药物在不同剂量下对生物体的影响,并且了解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剂量的调节。
3. 数学建模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物种的数量和密度、生境和环境条件、种间依存关系等。
利用数学建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不同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物种数量和相互作用的变化趋势,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耐受性,以及探索环境保护和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总之,数学建模在生物和医学科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为我们深化对生物和医学现象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同时也为生物和医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挑战。
我们期待数学建模在生物和医学科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数学模型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探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学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它不仅为我们理解生命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还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生物医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涉及到从细胞、组织到器官、个体等多个层次的生命活动。
数学模型的引入,使得我们能够将这些复杂的生命过程用简洁、定量的方式来描述和分析。
比如说,在药物研发中,数学模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ADME)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模拟。
通过建立这些模型,研究人员可以预测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从而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抗癌药物为例,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
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如何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浓度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模拟不同的给药策略,如单次大剂量给药或多次小剂量给药,我们可以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肿瘤的治愈率。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数学模型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例如,对于传染病的传播,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疾病的流行趋势,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
像在新冠疫情期间,数学学家们建立了多种数学模型来模拟病毒的传播。
这些模型考虑了人口流动、社交距离、防护措施等因素对传播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模型的分析,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如限制人员聚集、加强社交距离措施、推进疫苗接种等,以控制疫情的蔓延。
在神经科学领域,数学模型同样大放异彩。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神经元的放电模式、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可以研究大脑在学习、记忆和认知过程中的活动规律。
这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数学模型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也有应用。
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压力变化和血管壁的受力情况。
数学建模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物医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也不断扩展和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建模技术逐渐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本文将从生物医学研究的不同领域,简要介绍数学建模技术的应用案例和效果。
一、生物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影像学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建模技术在生物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建模技术能够帮助研究者对医学图像进行分类和分析。
这种分类和分析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和诊断疾病,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更好和更及时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研究者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深度学习方法来对病理图像进行分析和分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和诊断疾病,并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成功率。
二、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关于基因结构、功能和演化的研究领域。
现代基因组学需要大量的数学模型和计算作支撑。
数学建模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基因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
同时,数学建模技术还可以帮助研究者为疾病的预测、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方法。
例如,研究者使用了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数学模型来对特定基因进行模拟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理解基因的功能和演化规律。
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理学现象的学科。
在神经科学领域,数学建模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这些进展在发展神经科学的同时,也为疾病治疗和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和方法。
例如,研究者在神经科学领域中使用了复杂网络模型来对神经元的相互作用进行建模。
这种建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神经元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神经系统的编码、解码机制。
这对于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以及神经系统生理学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数学建模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并得到了一系列成果。
数学模型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学模型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学模型通过对复杂生物系统的理解和描述,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系统的行为和生理过程,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模型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药代动力学、病毒扩散的预测、人体运动分析、神经科学、心脏病学等等,促进了不同领域的合作与交叉,给医学和生态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二、数学模型的实践药代动力学是数学模型在生物医学中的一项研究。
药代动力学旨在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数学模型通过考虑多种因素(如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等)对药物在生物系统内的转移进行建模。
通过计算和模拟这些过程,我们可以了解药物到达目标组织的时间、血药浓度,从而设计出合理的用药方案,减轻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在病毒扩散预测领域,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疾病的传播趋势,有助于疾病控制和预防。
例如,在2014年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中,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使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病毒的扩散趋势和控制方法。
这项工作在病情的控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运动分析是数学模型在生物医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人体运动过程可以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不同运动疾病的发生原因。
数学模型可用于对肌肉、骨骼与其他生理系统的机制进行建模,从而评估运动员或病人的运动能力,减少运动损伤,并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等。
神经科学和心脏病学也是数学模型应用的重要领域。
神经科学通过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建模,研究人体行为和意识状态。
数学模型可用于模拟神经元的活动过程,进而帮助了解不同神经元病变的原因。
心脏病学方面,数学模型可用于研究心脏的生理过程和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法。
例如,心脏起搏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心脏的本质,从而为病人选择最优的起搏器治疗方案。
三、数学模型的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学建模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药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药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数学建模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强调了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接着分析了医药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方法。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数学建模思想对医药高等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在医药教育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提供参考,并为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数学建模,医药,高等数学教学,思想融入,方法,案例分析,促进作用,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药领域与数学建模的结合是当前科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药研究对于数据的量化和分析要求越来越高,而数学建模恰恰提供了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医药领域中的复杂问题,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优化临床试验设计,提高药物研发效率等。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药高等数学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随着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培养一批懂医学、懂数学、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医药教育的重要目标。
探讨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药高等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医药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医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数、段落等。
以下是关于研究意义的内容:数学建模是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的一种方法。
在医药领域,数学建模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分析药物的药效、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问题,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药高等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药行业对数学建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培养具备数学建模能力的医药人才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工程、物理、社会科学等。
而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数学建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一、数学建模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1.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图像处理是一种将数字图像匹配到数学模型的方法。
它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生物医学研究等方面。
比如在神经影像学中,研究者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将脑部图像转化为数学模型,再通过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这样就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脑部疾病的程度和影响,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2.药物研发药物研发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而数学建模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预测药物的药效、剂量和毒性,加速新药的研发过程。
比如,研究者可以将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药理学特性建模,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评估其对生物学系统的影响。
3.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一种研究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将生物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基因组、蛋白质及代谢途径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来分析肿瘤细胞的遗传变异和代谢特征,从而了解癌症的发病机制和疾病预测等方面的信息。
二、数学建模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应用1.仿生学仿生学是一种研究通过仿生方法设计和仿制生物系列的方法。
生物仿制可以实现更高效和可靠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
例如,仿生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模拟人体器官的功能和动力学,以便有效地设计和开发人工器官、生物传感器和药物释放系统等。
2.医疗器械和系统设计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器械和系统设计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心脏起搏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器件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和测试医疗器械和系统,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三、数学建模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挑战数学建模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需要解决一些剩余和困难的问题。
数学建模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数学建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生物医学工程师更好地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预测人体的反应以及设计和优化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
数学建模的基本理念是将真实世界中复杂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生物医学工程中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需要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将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提供定量的预测和分析。
以下介绍数学建模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几个重要应用领域。
1. 心脏病理学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心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并预测和控制心脏疾病的发展。
例如,数学建模可以通过计算空间和时间中的电信号传递过程,预测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还可以预测心脏细胞破裂、心肌梗塞等问题。
2. 生物成像生物成像是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提供了查看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非侵入性方法。
有时生物成像需要分析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大量图像处理和数学建模技术的支持。
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都需要利用数学建模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以产生清晰的、可视化的图像。
3. 生物电子学生物电子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中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它旨在将电气工程和生物学结合起来,研究人体电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
其中一个应用领域是脑机接口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释大脑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对动作和行为的控制。
该技术可以帮助那些由于神经障碍或脊髓损伤无法行动的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4. 生物力学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机械结构和运动学的一门学科。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预测人体运动和受力情况。
例如,一些生物医学工程师利用生物力学模型,评估头盔的防护能力、人体关节的承受力、肌肉和骨骼的变形情况等。
这些预测可以帮助制造商改进设备的设计和材料,以减少运动损伤和保护运动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在生物医学工程中至关重要。
数学建模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对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数学建模在该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学建模是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过程。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数学建模可以用来预测、分析和解决一系列疾病的问题,包括流行病传播、基因表达、药物疗效和癌症治疗等等。
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数学建模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上个世纪,数学家就开始探索如何应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物医学问题。
例如,生物医学领域中最常见的模型就是流行病学模型。
流行病学模型基于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可以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最近,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算法的发展,数学建模在生物医学的应用也变得越发复杂和精细。
一、基因表达模型基因表达模型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模型之一。
它可以用来描述基因在生物体中的表达情况,是解决多种疾病基因调控机制的有效工具。
基因表达模型通常用微阵列等技术获取,这些技术可以用来生成数百万行数据。
数学建模将这些数据转化为能够预测基因表达的算法和方程式。
基因表达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基因表达情况的变化,并且可以识别造成这些变化的基因及其调节因子。
二、癌症治疗模型癌症治疗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哪种治疗方法最有效,以及如何调整治疗方法以便提高治疗疗效。
癌症治疗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它可以模拟癌症的生长和扩散过程。
癌症治疗模型基于肿瘤的生长动力学和治疗响应,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副作用。
例如,模型可以预测放疗和化疗的功效、哪些癌细胞会对某些治疗方法产生反应,以及使用哪些药物能够最有效地减少癌细胞的数量等。
通过癌症治疗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提高治疗疗效,最终可以帮助癌症患者更好地治疗该疾病。
三、药物疗效模型药物疗效模型旨在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从而确定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
药物疗效模型基于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和临床数据,可以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方式以及药物与其靶标分子的相互作用。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用生物数学
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倡
曾照芳1 安琳2
(1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2装备部重庆军代局门诊部,重庆 400012)
摘 要:学习医用生物数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相关的医
学实际问题。
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本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医用生物数学;数学建模;融入;实践
一、医用生物数学课程概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改革,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首要选择。
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直是相关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医用生物数学”是利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数量关系的边缘学科,是从数量上研究现代医学中的普遍性、深刻性、客观规律性的一门应用学科。
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不断深化,以及数学对各门学科特别是生命科学越来越广泛的深入和渗透,医用生物数学已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门新颖的交叉学科课程和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无论是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还是医学生用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医用生物数学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开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除讲授必要的经典高等数学理论外,还讲授了应用数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如概率论、线性代数理论、模糊数学理论、医学决策分析等。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又结合临床实际增添了临床计量诊断、临床药物动力学、临床流行病学和计量病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讲授。
二、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用生物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的应用,生命科学已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并已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分析,相应的研究和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的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的问题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模型予以定量化。
例如,可利用能反映疾病流行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因素的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揭示疾病的发病机理、流行过程及发展趋势的规律,辅助诊断疾病和评价治疗效果;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和模拟RNA二级结构,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药物动力学中利用一室、二室模型研究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用生物数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布、代谢及排泄的过程及其与药理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等;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兴分支如细胞动力学、数理诊断及临床决策分析等不断在医学领域中涌现。
数学建模是将社会生产实践、经济领域、医学领域、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适当的简化、抽象,形成数学公式、方程、函数表达式或几何问题等,它体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医学实际问题和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的开展可整体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素质,面对一个医学实际问题,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若想把握其本质,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将其转变成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同时,不同的实际问题,在同一知识水平下可以建立相同或相似的数学模型来解决,这需要学生在建模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充分发挥联想的能力。
同时在将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过程中,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用生物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在基本概念的讲述中灌输数学建模思想
医用生物数学课程以生命科学中各种数量变化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为医学中的定量化提供必要的数学手段,并从理论上和数值上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生命现象内部隐藏的数量规律性,解释、预测某些疾病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提供防治措施。
在引入微分方程的概念时,先提出以下问题:
列车在平直的线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制动时列车获得的加速度为-0.4m/s2,问开始制动后多长时间列车才能停住?列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路程?
这是学生在中学学习过的内容,通过简单的引导,利用微分很快就得出了路程、时间、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式:
t=0时,s=0,v=dsdt=20,d2sdt2=-0.4。
通过逐步求解,得出列车开始制动50s后才能停住,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500m。
解答完实例,教师指出这是两个不同“阶”的微分方程,并给出微分方程的概念(联系着自变量、未知函数及它的导数或微分的关系式)。
同时又指出这也是两个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获得很深的印象。
2.在各章应用问题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在本课程“微分方程及应用”这一章中专门设置了“医学中的数学模型”的内容,介绍肿瘤的生长模型(指数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药物动力学模型(多次快速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口服给药),流行病学模型(无移除类的简单模型、有移除类的流行病模型)等。
从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到求解模型,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模型1 设某种流行病通过一封闭性团体N个成人之间的接触而感染传播,假定是无移除的情形且开始时团体中只有一个感染者,要求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的易感人数。
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建立了这种情形下的简单的流行病学数学模型———一个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
dy
dt=-ky(N-y),
式中,y是时间t时的易感人数,k是感染率。
把开始时团体中只有一个感染者这个条件视为初始条件:当t=0时,y=N-1。
通过求通解并代入初始条件,得出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的易感人数为。
y=N(N-1)
N-1+ekN t
模型2 假定某群体的近交系数(指一个体所具有的两个相同的基因来自共同祖先的概率,或是近亲结婚所生子女中从共同祖先获得一对相同基因的概率,它反映了近亲交配的程度)为F,求隐性基因的纯合子(aa)出现的频率R。
通过分析,建立的数学模型为
R=q2+FPq q2=1+P q F(式中P和q为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
这个模型反映出:F和P原值越大,R值越大;q值越小,R值越小。
这说明在近亲交配中,孩子获得来自共同祖先的相同基因的概率增加了,即隐藏于亲代的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增加了。
这个实例说明近亲交配产生患有各种遗传病的后代的概率会增加,学生们受到很深的教育。
在“线性代数”、“概率论”、“临床计量诊断”、“医学决策分析”等各章的应用教学中,诸如案例“种群的基因变异和基因遗传”、“疾病传播预测”、“医院的选址”等,都用建立的相应数学模型来求解,使数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学生今后的医学专业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医用生物数学课程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意识。
3.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原则
教学的中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通过数学建模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学生是在大一开设医用生物数学课程,对医学各学科的内容了解不够广泛和深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概念入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教材内容适当取舍、把握数学建模思想嵌入的时机这几个原则。
所选的案例模型,既要简单、直观,尽可能结合医学实际问题,还应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之中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在医学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在医用生物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取得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数学建模初步体现了数学应用的实践性,在建模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渴望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医学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需要反复应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把握实际问题的本质,将其转变成数学问题,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
建模的方法灵活多样,寻找模型的最优解没有统一标准,这需要学生在建模时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虽然我们只是教给学生一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用生物数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些基本的建模思想、建模方法,但是学生受益匪浅。
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中,我们学生的数学建模获得重庆赛区金奖、银奖各一项,全国银奖一项。
在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没有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情况下,医用生物数学课程作为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其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把数学建模思想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把数学建模意识作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坚持下去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曾照芳,蓝荣.医用生物数学[M].2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韩新焕.建模思想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5):486-488.
[3]张军.数学建模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8(3):44-46.
[4]杨天赋,孙卫红.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渗透[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6):72-75.[5]刘国良,陈志华.医学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必要性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