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司坦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复核验证实验-精品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HPLC法测定羧甲司坦无糖口服溶液中羧甲司坦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HPLC法测定羧甲司坦无糖口服溶液中羧甲司坦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摘要】目的建立羧甲司坦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测的方法。
方法采用HPLC 法,以C18柱(4.6 mm 150 mm,5 m)为色谱柱,以0.68%磷酸二氢钾和0.05%己烷磺酸钠(pH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 nm。
结果羧甲司坦在0.44~1.3 mg mL-1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 5%,RSD为1.1%(n=9),最低检测限为8.27 ng,各杂质峰与主峰达到基线分离。
结论本法简便、专属性及重现性好,可用于羧甲司坦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关键词】羧甲司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关物质 羧甲司坦为半胱氨酸的巯基取代衍生物,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裁了该品种(含糖型),采用茚三酮显色比色法测定其含量[1],也有文献报道采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法[2]和柱前衍生荧光检测法[3]与反离子对色谱法[4]测定其含量和有关物质。
本文采用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法测定羧甲司坦的含量和有关物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和重现性好。
1 仪器与试药 美国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ChemStation System 工作站。
羧甲司坦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无糖型,批号:051101、051102、051103,规格:0.2 g/10 mL,由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提供),己烷磺酸钠(分析纯,由Pure Chemical Analysis Co.,Ltd.提供),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三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张婧娴;黎向阳;谢芳;刘渊漪;金文野;马艳平【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18(030)009【摘要】目的对我院三种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控制菌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附录通则\"1105、1106和1107\"中的相关规定,采用平皿法和直接接种法分别进行三种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法的相关实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在菌落计数试验中的回收率为62%~150%,符合药典相关规定.在针对控制菌的试验中,各试验组皆检出控制菌.结论常规的平皿法和直接接种法分别适用于三种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总页数】4页(P68-71)【作者】张婧娴;黎向阳;谢芳;刘渊漪;金文野;马艳平【作者单位】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52;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52;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52;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52;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52;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相关文献】1.15种维药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J], 郝娟;常婧;王毅2.三种具有抑菌成分的外用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J], 施敏;管敏;周琴妹3.浅析关于三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J], 孟晓丹4.三种制霉素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J], 张聪聪; 程龙; 毛腾霄5.20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及应用 [J], 金文丽;王艳;隆旭红;刘光斌;谢静;董玉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羧甲司坦制剂的含量周远华;方海顺;苏广海;李薇【期刊名称】《中国药品标准》【年(卷),期】2017(18)4【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羧甲司坦片、口服溶液和颗粒剂含量测定的RP-HPLC法.方法:以0.1%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经RP-C18色谱柱洗脱,240 nm波长处测定,通过外标法计算样品的含量.结果:在本文建立的实验条件下,羧甲司坦浓度(c)在0.101 8~2.035 0 mg·mL-1范围与峰面积(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 =523.12c +3.222 2,r=0.999 9),羧甲司坦的定量限为1.0×10-5mg.羧甲司坦片剂的重复性为0.5%,回收率为100.9%(RSD=0.5%,n=3×3);口服溶液剂的重复性为0.2%,回收率为101.4%(RSD=0.6%,n=3×3);颗粒剂的重复性为1.0%,回收率为100.2%(RSD=0.4%,n=3×3).结论:本实验建立的HPLC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不同的羧甲司坦制剂的含量.【总页数】7页(P264-270)【作者】周远华;方海顺;苏广海;李薇【作者单位】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广州510160;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广州510160;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广州510160;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广州510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1.2【相关文献】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羧甲司坦颗粒剂中羧甲司坦的含量 [J], 陈秀琳;许永鹏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固体发酵产物三种人参皂苷含量 [J], 王睿;邱智东;石薇;赵红迪;董雪莲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双黄连制剂中三种指标成分含量 [J], 水彦芳;魏玉辉;王晓华;武新安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三种丹参酮含量 [J], 曾敬其;李卓玥;赵燕妮;陈向明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酚AS-PH反应液中三种组分的含量 [J], 邢伶;王瑞菲;唐晓婵;王艳;岳涛;冯维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康唑胶囊规格:0.1g微生物检查的方法验证单位名称:氟康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实验1. 样品:氟康唑胶囊(0.1g)由,批号:1101012. 验证用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 (CMCC (F) 98001)。
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3.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100226;改良马丁培养基,批号:100610;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100622;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100603胆盐乳糖培养基,批号:1003172;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批号:100708;以上均由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生产。
4.方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有关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试验。
5.具体操作方法5.1菌液制备:(1)取经32.5±2.5℃培养18~24h,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营养肉汤培养物1ml+9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稀释至10-4~10-6,细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
(2)取经25.5±2.5℃培养18~24小时的白色念珠菌改良马丁培养基的液体培养物1ml+9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稀释至10-6,细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
5.2 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适量至100ml成1:10的供试液,低速离心(500r/min)3分钟,取上清液为供试液(1),再取供试液(1)2ml 用缓冲液稀释成20ml,为1:100的供试液(2)。
5.3 回收率测定:(1)试验组:a. 细菌薄膜过滤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取1:10的供试液(1)1ml,每膜用300ml缓冲液(每次约100ml)冲洗,冲洗最后一次结束时加入50~100 cfu /ml试验菌株,菌面朝上放入琼脂培养基平皿中,置规定温度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见表1。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 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小组二00五年三月++==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1.目的: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即确认++==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实施。
3.测试环境条件要求:所有检查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度的水平单向流空气区域内隔离系统内进行,其全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能防止微生物污染。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已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并符合要求。
4.内容:4.1.所用供试品为我公司综合制剂车间生产的片重0.36克规格的+===片,批号为050301 050302 050303 。
4.2.初步判断++==片无抑菌性,可直接用常规法进行实验。
4.3.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过程4.3.1.菌种及菌液4.3.1.1.菌种: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黑曲霉[CMCC(F)98 003]4.3.1.2. 对菌种的要求: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本试验所用以上各菌株传代次数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第 3 代;金黄色葡萄球菌,第 3 代;枯草芽孢杆菌,第 3 代;白色念珠菌,第 2 代;黑曲霉,第 4 代。
4.3.1.3. 菌液的制备:4.3.1.3.1. 取经30~35℃培养18~24小时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营养琼脂培养物,用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一般步骤1.样品及确定验证项目样品要求:不含菌或少量菌验证项目:根据药品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一般必作);控制菌检查如为中药制剂必须查标准,根据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控制菌检查项目。
特殊的如滴眼剂、用于烧伤、严重创伤等应根据制剂通则项下要求及微生物限度标准来确定。
2. 确定供试液制备方法3. 方法选择预试验(1)目的:确定样品对试验菌有无抑菌活性及计数验证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方法。
(2)查资料,根据样品的功能、主治及所含成分等确定方法选择预试验方案。
(3)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各试验菌计数验证方法控制菌验证方法4. 验证试验:选择3个批号样品进行3次独立实验,证明方法的有效性;5. 据验证结果优化试验条件,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SOP。
6. 写出验证资料。
示教内容11.5.上午:菌液制备方法:一. 新鲜浓菌液制备(要求学员练习操作的内容)新鲜浓菌液接种:细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厌氧梭菌)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培养基:营养肉汤3-5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3-5ml接种及培养:1.分别取各试验菌半个--1个菌落分别接种营养肉汤(充分研匀、摇匀),36±1℃培养16-18小时。
2.生孢梭菌新鲜培养物取0.1ml接种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临用前排氧)36±1℃培养18-24小时。
霉菌及酵母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3-5m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斜面1.取白色念珠菌的菌落接种改良马丁培养基23-28℃培养24小时(可用36±1℃培养18-24)。
2.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沾取黑曲霉孢子接种改良马丁琼脂培养(红字为示教内容基,培养5-7天待培养物黑色孢子生长(全部变黑,已制备好斜面培养物示教)加入5-10ml0.9%氯化钠溶液,小心振挡洗脱表面的黑色孢子1-2次,吸出洗脱液(注意不要触到菌丝体)即为孢子悬液。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2014年1月15日方 案 审 批1方案起草2方案会签 3方案批准 4方案实施目录1. 概述2. 仪器设备3. 供试液的制备4.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5. 控制菌检查6. 验证品种项目表1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概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真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真菌、酵母菌的培养温度为25~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6±1)℃。
检验结果的报告以1g、1ml、10g、10ml为单位报告。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两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三倍量供试品。
2 仪器设备2.1 YXQ-LS-30SII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2.2 双人净化工作台2.3 150A型培养箱2.4 HH.B11-500型培养箱2.5 202-2型干燥箱2.6 微波炉2.7 架盘天平2.8 YJA-电动匀浆仪3 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征与生物学特征,可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供试液制备若需要用水浴加热时,温度不应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固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供试液。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检品名称:批号:实验日期:年月日~ 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1、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有关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菌种: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 094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 黑曲霉菌CMCC(F)98 0033、菌液的制备3.1.取经35℃培养18~24小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营养肉汤培养物1m,加9ml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10-5~10-7,菌落数约10~100cfu/ml,作活菌计数备用。
3.2. 取经25℃培养24~48小时的白色念珠菌的改良马丁培养基1ml加9ml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10-5~10-6,菌落数约50~100cfu/ml,作活菌计数备用。
3.3. 取经25℃培养一周的黑曲霉的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物,加3~5ml生理盐水洗下霉菌孢子,吸取出菌液,取1ml加9ml生理盐水,逐管10倍稀释至10-5,菌落数约50~100cfu/ml,作活菌计数备用。
4.供试液的制备取本品10g,加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至100ml,混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1:10供试液。
5.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XIJ)中计数方法的验证方法进行实验。
5.1.常规法分别取供试液1ml加入平皿,同时分别加入50~100cfu/ml制备好的五种菌液(沙门菌除外)各1ml。
每种菌各平行制备两皿。
置规定温度培养、观察。
实验结果见表1,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可按该方法进行细菌的计数;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可按该方法进行霉菌及酵母菌的计数。
5.2回收率计算:(1)试验组:按上述各方法分别取供试液与50~100cfu/ml试验菌液1ml,同时加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培养24~72小时,观察结果。
羧甲司坦片制剂工艺的研究
陈庆东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09(21)11
【摘要】目的研究羧甲司坦片中粘合剂聚维酮30最佳使用浓度;辐料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最佳使用量.方法以羧甲司坦片溶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以羧甲基淀粉钠使用量(A)、十二烷基硫酸钠使用量(B)、聚堆嗣30浓度(C)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实验,所制定的因素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来安排试验,最后确定制剂工艺.结果各因素对羧甲司坦溶出度的影响大小分别B>C>A.结论最佳工艺条件应为A2B3C2,即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使用量6%,十二烷基硫酸钠使用量0.15%.聚维酮30浓度7.5%.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陈庆东
【作者单位】福建省力菲克药业有限公司,龙岩,364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0.4
【相关文献】
1.现代中药制剂工艺优化及中试放大平台建设研究——以江苏省中医研究院为例[J], 韩关绥;季锡中
2.藏药七味螃蟹甲颗粒制剂工艺实验研究 [J], 益西拉姆;杨春艳;罗珍
3.朴金凝胶的制剂工艺研究 [J], 唐家琪;崔春利;刘航;蔡熙雯;田王琪;孙彬涛;王妍;尹嘉泰
4.中药咀嚼片制剂工艺的研究进展 [J], 初曦卓;孙小丽;杨语;孙静莹;万军;仲瑞雪;冯光富
5.速释羧甲司坦片的工艺研究 [J], 卢丹;尤孝庆;许美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试验报告一、目的: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二、内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测定(即:对五株阳性对照实菌株的回收逐一进行验证)。
三、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F)44102】、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菌【CMCC(F)98003】。
四、方法: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法();综合法()。
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实验。
五、方法验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测定,进行三次独立实验,每次平行实验回收率为70%以上。
六、实验:(1)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2)供试品对照组取1m供试液注入平皿中,立即倾入营养琼脂培养基,做两个平板,按平板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落数。
(3)试验组平皿法计数,取供试品10g(ml),加入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1:10),作为供试液。
取1ml供试液、1ml 试验菌液(50~100cfu/ml)分别注入平皿中,立即倾入营养琼脂培养基,每株菌做两个平板,按平板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落数。
1(4)稀释剂对照组试验时,可用相应的稀释剂替代供试品,加入1ml试验菌(50~100cfu/ml),立即倾入营养琼脂培养基,每株菌做两个平板,按平板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落数。
七、结论:通过方法学验证实验证明,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法();综合法(),对5株阳性代表菌株回收率均为70%以上。
该方法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复核人:试验人:试验记录(1)批号:验证日期:2试验记录(1)号:验证日期:年月日批号:验证日期:年月日验记录(3)批Array号:验证日期:年月日8。
羧甲司坦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复核验证实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羧甲司坦片,批号20110401
1.2 验证用菌种
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1.3试验用培养基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以上培养基均由中检所提供。
1.4方法中国药典有关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试验。
1.4.1 菌液制备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新鲜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于23~28℃培养24小时,分别取上述培养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稀释至每毫升含菌落数约为50~100cfu/ml,备用。
取黑曲霉新鲜斜面培养物,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5ml,将孢子洗下,吸取菌液1ml至一个无菌比色管中,加适量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与标准比浊管比浊,取比浊后菌悬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稀释至每毫升含菌落数约为50~100cfu/ml,备用。
1.4.2供试液的制备
取本品10g,加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振摇,作为1:10的供试液。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试验
1.4.
2.1实验组
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薄膜过滤法:取1:10的供试液,500转/分离心3分钟,取全部上清液混合后,采用薄膜过滤法过滤,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300ml,每次冲洗量为100ml,并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分别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各1ml。
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按规定条件培养。
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取1:10供试液1ml,分别加入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1ml,立即倾注相应琼脂培养基,按规定条件培养,计霉菌及酵母菌数。
1.4.
2.2菌液组
取稀释好的各菌液1ml,分别加入平皿中,加入相应培养基,置规定条件培养,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1.4.
2.3供试品对照组按试验组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因其本底菌数干扰加菌回收,所以试验前先对本底经行了灭菌,经测定本底数为零。
1.4.
2.4稀释剂对照组取稀释剂供试液,按试验组方法测定其菌数。
1.4.3试验组菌回收率三次验证结果见(表1、表2、表3)
1.5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1.5.1菌种
阳性菌:大肠埃希菌;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5.2试验方法
1.5.
2.1试验组
取1:10的供试液10ml,加胆盐乳糖培养基100ml,再加阳性对照菌大肠埃希菌菌液1ml,摇匀,置35~37℃培养18~24小时。
大肠埃希菌浓度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验证。
1.5.
2.2阴性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另取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加入1ml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验证),置35~37℃培养18~24小时。
三次结果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