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麸中_葡聚糖的提取及其分子量分布测定
- 格式:pdf
- 大小:166.68 KB
- 文档页数:4
燕麦中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的提取燕麦是世界八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围北方各省重要的小杂粮作物.燕麦〔oats〕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医学研究证明,常吃燕麦有降血脂,降血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所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许可在商标或广告上宣传燕麦的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的作用.国内外科学研究认为,燕麦的保健功能主要归功于燕麦中可溶性燕麦纤维——β-葡聚糖.它是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种可溶性膳食纤维(SDF), 这种可溶成分在燕麦麸中的含量远高于燕麦胚乳,在燕麦麸中为6.6%~11.3%.在去皮的燕麦粉中为3.0%~5.4%.燕麦麸中的β—葡聚糖含量在4%~10%之间,且可溶部分占65%~90%.由于目前国内对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研究不多.大量的燕麦麸仅作为饲料用,经济效益不高.因此积极开展对燕麦麸的深加工利用,进行β—葡聚糖的提取和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如果将过去认为是废物的燕麦麸进行深加工利用,对开发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1 实验方法1.1 原料的预处理1.1.1可溶性膳食纤维物质(β-葡聚糖)的富集提取燕麦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或β-葡聚糖,关键是要明确β-葡聚糖位于燕麦籽粒中的部位.国外Wood and Fulcher.《燕麦,化学和工艺》中表明β-葡聚糖主要存在于胚乳细胞壁中,在次糊粉层中大量浓缩.这就说明可以对燕麦经过研磨,将富集可溶性膳食纤维物质(β-葡聚糖)的麸皮分离出来.但在除去胚乳时必须小心防止次糊粉层的胚乳细胞壁过多地随面粉分离出去.1.1.2 研磨燕麦粉燕麦→清理→研磨→燕麦麸皮用布勒试验磨粉机装置对燕麦进行研磨,制成60%的燕麦粉和40%的燕麦麸皮,麸皮中富集β-葡聚糖.1.2 燕麦麸中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燕麦麸→粉碎→过筛(60目)→加水搅拌提取(调pH9.0,70℃)→离心收集上清液→去蛋白(搅拌下调pH至4.5并静置)→离心收集上清液→醇析(调pH至7.0,80%酒精沉淀)→离心收集沉淀,干燥→β—葡聚糖粗品提取后的物质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故可以用乙醇进行醇析.1.3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定测方法实验中使用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1.4 β-葡聚糖的测定方法:50mg试样中加入1m180%酒精润湿,之后再加入20m1醋酸钠缓冲液(pH5.5),沸水浴溶解;取出后50水浴中恒温10min,加入40Uβ—葡聚糖酶反应1h;冷却到室温,定容至100m1,取0.1m1(两份),加入0.2Uβ—葡萄糖苦酶,50℃反应10min;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含量,推算β—葡聚糖含量,由此求得葡聚糖纯度.2 实验结果分析2.1 各因素对β—葡聚糖提取率的影响2.1.1 粉碎粒度对提取率的影响麸皮粒度对提取率有一定的影响,粒度越大,大部分β—葡聚糖尚被颗粒所包裹,不能被提取出来;但粒度太小,澄清困难,粗品中淀粉含量多,色泽不佳.故选择其粒度为40~60目.2.1.2 料水比对提取率影响根据液固萃取基本理论,增大提取液的量将有利于溶质的溶出.但过大的液固比对实际生产过程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不仅增加水的消耗及后续的浓缩成本,而且容易导致加工过程中溶质的丢失.本实验研究60℃,pH9.0,提取时间1h条件下,料水比在1:9—1:21之间提取情况.料液比1:91:121:151:20得率3.13.33.43.52.1.3 提取温度对提取率影响液固比,pH,提取时间分别固定为15,7.0,1h,研究提取温度的变化对提取率影响.温度40506070得率1.52.53.24.22.1.4 pH对提取率和色泽的影响在50℃下提取1h,液固比为15的条件下研究pH对提取率影响一般在稀碱条件下进行提取,这是由β—葡聚糖本身的碱溶性质决定的.随着pH的升高,提取率也增加,同时提取液颜色也逐渐加深. 选择PH值为9.02.1.5 蛋白的去除麸皮中存在大量蛋白会造成制品纯度不高,选择等电点沉淀法去除蛋白.在搅拌下调pH至4.5并静置,用离心法去除沉淀.2.2 粗品的纯化2.2.1 淀粉的检测准确称取NSP样品0.1g,加水定容至100ml,取一滴于白瓷扳上,加碘液1滴,如碘液不显蓝色,表明样品中不含淀粉,可直接进行纯化.若碘液呈显蓝色,则表明混有淀粉,需进行纯化预处理.2.2.2 纯化的预处理由于在热水浸提过程中,随着淀粉在提取液中的糊化,导致它和多糖一起提取出来,因此有必要在制备过程中用酶法除去淀粉.淀粉的去除效果以碘液与提取液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变化作为评判标准,颜色越浅表示淀粉残余含量越低,若无颜色变化,即可认为淀粉已水解完全.将提取液用O.1mol/L Na0H调pH至5.5~6.O,于恒温水浴上加热至92℃,加lml α-淀粉酶溶液恒温酶解,并经常搅拌,酶解过程中淀粉检测,直至没有蓝色为止.二,β-葡聚糖的功能性1,β一葡聚糖降血糖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用含5%燕麦可溶性膳食纤维饲料喂养的实验组大鼠,其血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对照组的68.9%.该结果与国外文献相关报道一致.该结果表明:NSP是莜麦中降低血糖的主要有效成份之一,它能使高血糖大鼠体内血糖明显降低.该结果也为阐明莜麦血糖指数最低的原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由于莜麦中所含的NSP是富强粉的9.0倍,大量NSP的存在而使得莜麦粉的血糖指数很低oNSP降低血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NSP的存在增加了胃内容物的粘滞性,使得胃排空延迟,从而防止了爱后血糖急剧上升,同时可镕性膳食纤维进人小肠,又使小肠内不搅水层加厚而降低了糖的吸收,因此阳P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2 β一葡聚糖降血脂作用β一葡聚糖对高血脂人群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作用. 可以用四种代谢机制来解释这一作用结果:(1)这种可溶性淀粉在肠道内与胆酸结合,使循环至肝的胆酸量减少.这样,可促使胆固醇分解胆酸,来满足内源代谢和循环的需要.只有一小部分胆固醇与胆酸结合随粪便一起排外,所以,经粪便排除并不是降低胆固醇的主要原因.(2)可溶性淀粉在肠内微生物菌丛的作用下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乙酸,丙酸和丁酸.这些SCFAs经过门静脉被吸收,通过抑制HMG—CoA(胆固醇生物分解作用的限速酶)的活力,可以阻止肝胆固醇的合成,提高LDL—C的分解作用.但是,据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只有SCFAs之丙酸有作用.(3)可溶性淀粉可以减缓胃的排空,这样可以减少由于多食引起的血中胰岛素的提高.这一作用可以减少通过HMG—COA合成肝胆固醇.(4)燕麦可溶性淀粉可提高肠道内粘度,从而抑制膳食中脂肪的吸收,其中包括胆固醇.当粘度增加后,食物含有过量的水,从而减缓了其运动速度.植物蛋白质提取的三种protocols1. TCA/丙酮法:(1)取4g果肉,用液氮在研钵中将其研磨成粉。
113-126.[25]Cho Y,Chrispeels M J.Serine-O-galactosyl linkagesin glycopeptides from carrot cell walls[J].Phytochemistry,1976,15:165-169.[26]Chrums S C,Stephen A M.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hydrolysis products from the gum ofAcacia elata A[J].Cunn.Carbohydr Res,1972,21:91-98.[27]Chrums S C,Merrifield E H,Stephen A M.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 of two polysaccharide componentsfrom the gum of Acacia mabellae[J].Carbohydr Res,1978,63:337-341.[28]Chrums S C,Merrifield E H,Stephen A M.Smith deg-radation of gum exudates from some prosopis specis[J].1981,90:261-267.[29]Cartier N,Chambat G,Joseleau J P.An arabinogalactanfrom the culture medium of Rubus fruticosus cellsin suspension[J].Carbohydr.Res,1987,168:275-283.[30]Dondain G,Phillips G O.The regulatory journey ofgum Arabic[J].Foods food ingredients journal ofJapan.1999,179:38-56.[31]村信一郎.総合多糖類科学[M].講談社,1974.201-205.[32]Karacsonyi S,Patoprsty V,Kubackova M.Structuralstudy on arabinogalactan-proteins from Picea abiesL Karst[J].Carbohydr Res,1998,271-279.[33]Classen B,Witthohn K,Blaschek W.Characterizationof an arabinogalactan-protein isolated from pressedjuice of Echinacea purpurea by precipitation withtheβ-glucosyl Yariv reagent[J].Carbohydrate Res,2000,327:497-504.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提取及其分子量分布测定管 骁1,姚惠源1,周素梅2(1.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036)(2. 湖南常德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德 415001)摘 要:以燕麦麸为原料进行了提取β-葡聚糖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产品在组成及性质上的不同,并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它们的分子量分布。
高纯度燕麦β-葡聚糖测定方法研究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饮食结构反而愈不均衡。
因此具有显著降血脂、降血糖及维持肠道微生物生态环境功能的燕麦葡聚糖[1~4]的需求市场明显增大,而高纯度的燕麦葡聚糖因其功效更为显著,其需求更为明显。
但目前国内外对于高纯度燕麦葡聚糖的检测并无统一标准,这极其不利于高纯度燕麦葡聚糖的研究发展。
目前,谷物麸中β-葡聚糖的测定[4~7]主要是采用AOAC995.16酶法,该方法应用于测定高纯度燕麦葡聚糖的原理虽然相同,但是由于含量的增加,产品的分子量不同,对于酶解的用量,水解的时间等条件有所不同,因此,本文着重研究酶解测定高纯度葡聚糖时的作用条件,并通过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进行判断方法的准确性。
1 材料1.1试剂与待测样70%纯度燕麦β-葡聚糖: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试剂盒:Megazyme ;K-BGLU1.2主要仪器设备移液枪:Tomos;L1160471恒温水浴锅:上海申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W201B漩涡混合振荡器:上海琪特分析一起有限公司;XW-80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UV-6300PC2 实验方法2.1测定步骤准确称量约10mg70%纯度燕麦β-葡聚糖样品到试管内,确保全部样品完全落入试管。
用0.2ml乙醇(50%v/v)湿润样品,加磷酸钠缓冲液(4.0ml,20mM,Ph6.5)并且用振荡器振荡。
然后,马上将试管放入开水中,保持一分钟。
用振荡器振荡样品,保持在开水中2分钟,再次振荡。
把含有样品的试管放入40℃水中,保持5分钟。
加地衣多糖酶试剂(0.2ml),振荡。
放入40℃水浴中分解2小时,并不时振荡。
加醋酸钠缓冲溶液(50ml,200mM,Ph4.0),用振荡器振荡样品。
将试样降到室温。
准确用移液枪在三个测定试管中添加0.1ml的已经过地衣多糖酶酶解的高纯度燕麦β-葡聚糖样品。
加β-葡萄糖苷酶试剂0.1ml到三个测定试管中的两个,第三个作为空白,添加0.1ml50mM醋酸钠缓冲液。
张 民,白 鑫,边东哲,赵思思(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摘 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燕麦多糖的提取条件,并采用Sephadex G-75色谱柱对燕麦多糖进行了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燕麦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结果表明,燕麦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15h,提取3次,该条件下燕麦多糖得率为10192±0103g/100g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燕麦多糖是由分子量为400~600k Da 和150k Da 两部分组成的。
关键词:燕麦多糖,提取,分子量Study on extracti on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 on of oat polysaccharideZHANG M i n ,BA I X i n ,B IAN D ong -zhe,ZHAO S i -si(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B i otechnol ogy,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 ogy,Tianjin 300457,China )Ab s trac t:The e xtra c ting p a ram e te rs of oa t p o lys a c c ha rid e from oa t b ra n w e re s tud ie d w ith the m e thod of s ing l e fa c to r e xp e ri m e n t a nd o rthog ona l e xp e ri m e n ts 1A fte r p u ri fie d w ith S ep ha d e x G -75c h rom a tog rap h i c c o l um n,the m o l e c u la r w e i g h t d i s trib u ti on of oa t p o l ys a c c ha rid e w a s d e te r m ine d b y HPLC 1The re s u lts s how e d tha t the b e s t e xtra c ting p a ram e te rs w e re 60℃,3ti m e s,115h p e r ti m e s a nd 10ti m e s (v /w )of s o lve n t,a nd the yi e l d of oa t p o lys a c c ha rid e us i ng the s e p a ram e te rs w a s 10192±0103g /100g 1HPLC d e te r m ina tion s how e d tha t the re w e re t w o p a rts of oa t p o l ys a c c ha rid e w hos e m o l e c u l a r w e ig h ts w e re 400~600kD a a nd 150kD a,re sp e c tive l y 1Key wo rd s:oa t p o l ys a c c ha rid e;e xtra c tion;m o l e c u l a r w e i g h t中图分类号:TS245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306(2010)02-0218-03收稿日期:2009-04-07作者简介:张民(1972-),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化学与保健食品。
燕麦中β-葡聚糖的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段中华;乔有明;朱海梅;王振群
【期刊名称】《农产品加工·学刊》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阐述了燕麦中β-葡聚糖的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对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酶测定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刚果红分光光度比色法)的研究,以及对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高效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研究.
【总页数】4页(P76-78,81)
【作者】段中华;乔有明;朱海梅;王振群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青海,西宁,8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7.3
【相关文献】
1.裸燕麦中β-葡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J], 王燕;牛瑞明;李志会
2.聚异丁烯高活性端基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J], 袁洪福;贺瑜玲;褚小立;王京;陆婉珍;齐泮仑;西晓丽
3.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燕麦β-葡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J], 李靖;王春光
4.燕麦β-葡聚糖含量不同测定方法的适用性和相关性比较 [J], 刘廷竹;董云;常晓
燕;刘宇红
5.裸燕麦籽粒和主要燕麦产品中β-葡聚糖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J], 李庆华;南金生;王跃飞;安江红;张文静;王鑫;杜伟;韩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3-126.[25]Cho Y,Chrispeels M J.Serine-O-galactosyl linkagesin glycopeptides from carrot cell walls[J].Phytochemistry,1976,15:165-169.[26]Chrums S C,Stephen A M.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hydrolysis products from the gum ofAcacia elata A[J].Cunn.Carbohydr Res,1972,21:91-98.[27]Chrums S C,Merrifield E H,Stephen A M.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 of two polysaccharide componentsfrom the gum of Acacia mabellae[J].Carbohydr Res,1978,63:337-341.[28]Chrums S C,Merrifield E H,Stephen A M.Smith deg-radation of gum exudates from some prosopis specis[J].1981,90:261-267.[29]Cartier N,Chambat G,Joseleau J P.An arabinogalactanfrom the culture medium of Rubus fruticosus cellsin suspension[J].Carbohydr.Res,1987,168:275-283.[30]Dondain G,Phillips G O.The regulatory journey ofgum Arabic[J].Foods food ingredients journal ofJapan.1999,179:38-56.[31]村信一郎.総合多糖類科学[M].講談社,1974.201-205.[32]Karacsonyi S,Patoprsty V,Kubackova M.Structuralstudy on arabinogalactan-proteins from Picea abiesL Karst[J].Carbohydr Res,1998,271-279.[33]Classen B,Witthohn K,Blaschek W.Characterizationof an arabinogalactan-protein isolated from pressedjuice of Echinacea purpurea by precipitation withtheβ-glucosyl Yariv reagent[J].Carbohydrate Res,2000,327:497-504.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提取及其分子量分布测定管 骁1,姚惠源1,周素梅2(1.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036)(2. 湖南常德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德 415001)摘 要:以燕麦麸为原料进行了提取β-葡聚糖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产品在组成及性质上的不同,并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它们的分子量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得到的β-葡聚糖产品纯度可达到80%,其它主要杂质为蛋白质,且β-葡聚糖分子可能是以与蛋白质分子结合的状态存在。
较高温度(65℃和95℃)下提取的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分布范围较窄,在2.4×106左右;而较低温度(40℃)下得到的β-葡聚糖分子分布范围宽,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为3.4×105。
碱性环境下提取β-葡聚糖不会造成其分子降解。
关键词:燕麦麸;β-葡聚糖;提取;分子量分布Abstract: β-glucan was extracted from oat bran. The preparation prodnced 80%β-glucan and some protein. Gel filtrationchromatography suggested thatβ-glucans extracted in different extraction conditions had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and some protein might be bonded toβ-glucans. β-glucans extracted at higher temperature (65℃and 95℃) had very high averagemolecular weights, about 2.4×106, and their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were rather limited β-glucan extracted at lowertemperature (40℃) had relatively low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s, about 3.4×105, its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wereextensive.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also showedβ-glucan molecules could not be hydrolyzed in alkalescent condition.Key words:oat bran;β-glucans;extraction;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中图分类号:TS2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3)07-0040-04收稿日期:2002-11-05作者简介:管骁(197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粮食深加工与功能食品的开发。
燕麦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从植物分类学上来说,它属于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籽粒营养价值丰富而全面,尤其是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谷物类作物中均最高,另外还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因此被誉为是谷类食品中最好的全价食品之一[1]。
中医认为:燕麦味苦、性干,可治虚汗,能预防多种疾病。
现代医学界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或动物实验,也证实了经常食用燕麦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由高血脂症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等[2]。
近些年来国内外又有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燕麦的降血脂功效主要归因于其中所含的一种活性多糖-β-葡聚糖。
尽管目前对β-葡聚糖具体的降血脂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但一致认为与其粘度性质有很大的关系[3]。
β-葡聚糖在人体肠道内形成较高的粘性环境,从而有助于血液胆固醇、血脂水平的降低。
我们知道,高聚物所产生的粘度性质除了与分子结构和浓度有关外,还和分子量的大小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β-葡聚糖分子大小的分布直接关系着它的粘度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β-葡聚糖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分布在燕麦籽粒的糊粉层和亚糊粉层中,通过现代加工技术,在燕麦麸中得到富集。
本文拟就燕麦麸作为原料,讨论了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对所得β-葡聚糖的分子量分布所造成的影响,为下一步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燕麦麸 山西大同燕麦加工厂提供;苯酚 化学纯,江苏宜兴化工厂;NaOH化学纯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耐高温α-淀粉酶 无锡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食用酒精(体积分数为95%) 无锡玉麟酒厂;凝胶材料Sepharose4B Sweden Pharmacia公司;Dextran系列标样(T-70,T-500,T-2000) Swe-den Pharmacia公司。
1.2 主要仪器LXJ-Ⅱ型离心沉淀机 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722光栅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凝胶色谱柱1.6×100cm 上海华美化学仪器厂;HL-2S恒流泵 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BSZ-100自动部分收集器 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
1.3 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燕麦麸→加水(碱)搅拌提取→离心收集上清液→ 等电点法去蛋白→ 酶法去淀粉→60%乙醇沉淀→离心收集沉淀→干燥→β-葡聚糖粗品(燕麦胶)1.4 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4.1 凝胶过滤色谱柱的校准用DextranT-70,T-500,T-2000(分子量分别为7万,50万,200万)三个标准分子量对色谱柱进行校准,以求得相对分子质量标准曲线。
1.4.2 上柱样品的制备分别溶解分子量标样和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β-葡聚糖,高速离心得上清液。
控制上清液浓度在0.2%左右,即为上柱样品。
1.4.3 色谱分离条件色谱柱尺寸为1.6×100cm;洗脱液为纯水(含0.02% NaN3);洗脱速度约为15ml/h;上样量为1ml;每管收集3ml洗脱液。
1.5 分析方法β-葡聚糖纯度鉴定 参照McCleary andGlennie-Holmes(1985)[4]。
总糖测定 苯酚-硫酸法(A490nm)。
蛋白质测定 凯氏定氮(固体样) 280nm处紫外吸收(洗脱液)。
特性粘度测定 参照文献[5]。
2 结果与讨论2.1 β-葡聚糖的提取提取工艺条件的改变(提取温度、提取液pH等)对最终得到的β-葡聚糖产品的得率、组成和分子量的大小均有影响。
表1列出了不同提取温度和pH条件下得到的产品相关指标。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上述提取工艺得到的β-葡聚糖产品纯度可达到70%~81%,其它主要杂质为蛋白质。
特性粘度是反映β-葡聚糖分子量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同提取温度下得到的β-葡聚糖特性粘度变化很大,但对pH的改变所受影响不大。
由此表1 不同提取条件得到的β-葡聚糖产品相关指标提取条件β-葡聚糖纯度蛋白质含量特性粘度温度(℃)pH(%)(%)100ml/g1407.0726.13.12957.0814.310.73657.0784.79.94659.0745.29.456511.0695.910.1试验号我们不难推测提取温度和pH对最终产品的分子量的分布存在着不同的影响。
于是进一步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分别对各个提取条件下的产物的具体分子量进行了测定。
2.2 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测定2.2.1 凝胶过滤色谱柱的校准Sepharose 4B凝胶的线性葡聚糖最适分段分离范围在104~5×106,在这个范围内,各种线性多糖的洗脱体积与其分子量之间呈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