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市历史沿革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6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明清时期河南商业城镇的个案考察 *许檀内容提要:周口是清代河南著名商镇之一。
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收集的一批商人会馆碑刻资料,对清代周口商业的发展脉络、流通概况分别进行了考察,并尝试对其商业规模进行估算。
考察显示,周口的兴起约在康熙年间,清代中叶达到鼎盛,成为河南东部与江南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枢纽。
其时,山陕、安徽、江西、湖广、福建等各地商人在周口建有会馆10余座。
道光年间全镇商人商号数量至少超过千家,年经营额估计可达500万 - 600万两。
关键词:周口会馆抽厘经营额由于资料的匮乏,古代商业城镇研究中商业规模的估算十分困难。
而对中等商业城镇1的研究,困难就更为突出。
因为这些城镇一则非国家税关之所在,无税收档案可资查阅;二则非通都大邑之所在,地方文献(如府志、州县志等)大多语焉不详,很少能有较为具体翔实的记载。
不过,明清两代各省商人大多会在经商地点建立会馆,这些会馆的创建、增修都是由各帮商人集资而成,并多镌诸贞珉以冀永久。
从而为我们保留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商业资料。
笔者从1991年开始,陆续对山东、河南、江西等数省的几十个县、市的商人会馆遗存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了一批清代商人会馆的碑刻资料。
本文主要利用在周口调查时收集的部分碑刻,2并参考相关的方志、档案资料,对清代河南商业重镇周口进行个案考察。
(一)周口(今周口市)是清代河南著名商业城镇之一,位于河南省东部。
明代属开封府商水县,清代属陈州府,为商水、淮宁(今淮阳县)、西华三县所分辖。
贾鲁河自西北而来与沙河、颍河在此交汇,穿镇而过,形成三岔河口。
沙河以南属商水,沙河以北属淮宁,贾鲁河以西则属西华县所辖。
周口,又名周家口,明代称周家店。
明末,周口已是从江淮至开封水路交通线上商船停泊的一个码头。
隆庆年间刊行的商书《天下水陆路程》从淮安至开封的水路路程中记有“周家店”,这条水路由淮安经洪泽湖入淮河→经凤阳府、寿州至正阳关纳税后入颍河→溯颍河西北行,经颖上、阜阳、太和等县入河南界→再130里至周家店→从周家店转贾鲁河北上45里抵西华县城→再北行160里至朱仙镇→在朱仙镇起车,陆路40里至开封。
河南周口迄今发觉的裴李岗、仰韶文化初探1977年发觉的距今8000连年的裴李岗文化和1921年发觉的距今5000连年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期考古的重大发觉。
半个世纪以来新的考古材料证明,这两种文化在黄河中下游地域有着普遍的散布,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进展。
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浸淤,豫东周口市部份地域堆积着很厚的淤沙,许多古文化遗址被淤沙所覆盖。
又由于那个地址文物工作起步较晚,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挖掘少之又少。
长期以来,人们对那个地域的古代文化面貌了解得很少,对那个地址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了解得更少。
笔者依照最近几年来的考古发觉,并参考已发表的部份遗址调查或挖掘简报,对周口市目前已发觉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熟悉仅供有爱好者参考。
一、周口市古代的地理环境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黄淮平原。
现辖商水、扶沟、西华、沈丘、鹿邑、淮阳、郸城、太康、项城、川汇区8县一市一区。
北与开封、商丘相接,西连许昌、漯河,南邻驻马店,东与安徽省交界。
那个地址四季分明,土质肥沃,物产丰硕,地形平坦。
沙颍河、涡惠河、涡阜河、洪汝河四大水系由西北流向东南,其他小河流纵横交织,是原始人类生活和居住的理想之地。
闻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如此说过“在五亿七万万年前至十九亿年震旦纪期间,中国境内绝大部份是海的情形下,就再现了大片的淮阳古陆”。
那个地址除发觉属于数万至数万万年前的鸵鸟蛋、古象牙,鹿角等众多古生物化石外,截至目前共发觉新石器时期遗址130处。
二、裴李岗文化裴李岗文化1977年因发觉于新郑裴李岗而得名,是目前中原地域发觉最先的新石器时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左右。
其散布范围在黄河南岸的豫中、豫西一带。
在周口市的项城、商水、扶沟、西华、太康也有发觉。
扶沟的前闸遗址位于扶沟县城东北30千米处前闸村东的高台地上。
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可分上、中、下三层,别离属于西周、仰韶和裴李岗文化。
村民在此取土时曾发觉人骨、夹砂陶壶、陶罐、石磨盘等物,应是墓中随葬品。
河南各市县名称的由来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
河南现有127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省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秦汉,二是隋唐,三是近现代。
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
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
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
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
命名的规律如下: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
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
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为阴”,故名。
汝南县,得名于县城在汝水(今汝河)之南。
还有内黄县,汉高帝九年(前198年)置县时,因当时习惯上以黄河以南为外,以北为内,黄河以南有外黄县,此地遂取名内黄县。
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周口市区位条件周口市区位条件介绍周口,古属陈国。
相传伏羲氏将都城定都宛丘。
而后炎帝在伏羲旧墟上建都,改名为“陈”,取旧都之意。
在境内发现的平梁台古城遗址,将周口的建城史上推至4600多年以前,是中国最早的古城址之一。
明清时期,周家口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周口地处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1/5000-1/7000。
海拔高度为35.5-64.3米。
大致以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为界,线西海拔高度为50—64.3米。
周口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季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
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 ℃;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3 ℃。
全年平均气温15.0 ℃。
周口市现辖1个市辖区:川汇区,1个县级市:项城市,8个县: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953172人。
2006年6月底全市本地人口共有1084姓,人口数量最多的18个姓氏依次为:王、张、李、刘、赵、陈、杨、郭、孙、朱、马、周、高、徐、韩、吴、梁、胡;周口市是华夏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起源于周口以及历史郡望在周口的姓氏达130多个。
周口市共有回、满、蒙古等33个少数民族,16.6万多人,少数民族人口居河南省第二位,其中回族人口15.8万,回族人口居河南省第一位。
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6个,千人以上的乡镇40个(含回族镇3个),民族聚居村130个。
交通设施方面。
漯阜铁路,是连接京广铁路与京九铁路的一条标准轨距的地方铁路,由河南、安徽两省共同投资修建。
西起河南省漯河,经周口、项城、沈丘、安徽省界首、太和至阜阳北站,全长222千米。
郑合高铁(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高速铁路),又称郑合客运专线,是我省规划的“米”字型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路规划全长约520公里,其中我省境内全长约260公里,我市境内约130公里,途径扶沟县、西华县、川汇区、淮阳县、项城市、沈丘县等县市区进入安徽省境内。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临安徽阜阳,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商丘市接壤。
全市国土面积11959平方公里,总人口1091万人。
辖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郸城县、淮阳县、沈丘县和项城市、川汇区10个县市区。
周口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
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农氏播种五谷,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
周口古属陈国,《诗经。
陈风》赫然在目。
战国末期,为楚都所在地,史称郢陈。
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在此建立张楚政权。
两汉时期,陈为皇子领地,繁荣昌盛,富甲一方。
魏晋以来,以淮阳为中心历次设郡置府。
周口历史上英杰辈出。
老子(李耳)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经》流芳千古。
还有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现代民族英雄吉鸿昌、历史名人袁世凯等名人巨擘。
1949年,设淮阳专区,1965年设周口专区。
2000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周口地区设立地级周口市。
周口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交织成网,四通八达。
有国道、省道19条,其中311国道横穿东西,106国道纵贯南北。
有县乡公路265条,通车里程4742公里。
漯(河)至阜(阳)铁路与京广、京九线相接,客运和货运列车沟通全国各地,开通有至广州、北京的直达列车。
漯阜铁路电气化双线升级改造全面启动,改造完成后并入国家铁路路网,将成为带动周口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东可直达宁沪杭,西与京珠高速相连,可直达郑州国际机场。
南(南京)洛(洛阳)、永(永城)登(登封)、大(大庆)广(广州)、周(周口)商(商丘)四条高速公路呈“井”字型贯穿全市,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453公里,居全省第二位。
沙颍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河道,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入淮河、汇长江。
沙颍河航运可直达南京、上海。
周口基础设施完备。
图文传真、无线寻呼、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齐备。
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开通有周口市人民政府网、周口信息港、中华龙都网、明珠网等网站,建立了网上周口宣传平台。
周口市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周口市?市内历史上多以淮阳为中心建制,1965年成立周口专员公署后,驻周口镇(今川汇区)。
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淮阳,古为宛丘,太昊之墟,据传,神农所都之地。
夏为豫州之域,殷为虞遂封地,厉(今鹿邑东)系活动中心。
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周首封十大诸侯国之一。
春秋仍为陈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9年楚灭陈,以陈为县。
前278年楚顷襄王徙都于此,为"郢陈",称"西楚"。
[1]?秦统一全国后,置陈郡,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陈定都,国号"张楚"。
西汉初为淮阳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属豫州刺史部。
三国魏置陈郡,属豫州。
西晋初沿旧制,武帝合陈郡于梁国,惠帝复置陈郡仍属豫州。
南朝宋初属南豫州南梁郡,后置陈郡和南顿郡,均治项县(今沈丘槐店)。
南齐仍置陈、南顿二郡,南顿郡移治南顿。
北魏置陈郡、南顿郡和汝阳郡。
武定元年(543年)侨置丹阳郡和秣陵县。
丹阳郡属北扬州,州、郡均治项县(今沈丘槐店)。
北齐百姓不附侯景改北扬州为信州,置陈郡属信州,州、郡均治项县(今淮阳县城),又置淮阳郡,治阳夏(今太康),淮阳郡、丹阳郡亦属信州。
北周改信州为陈州。
周口市隋初为淮阳郡,属豫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陈州和沈州,属豫州。
大业八年(612年)复置淮阳郡,治宛丘,统宛丘、太康、扶乐、西华等10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陈州,武德四年(621年)置北陈州,治扶沟,复置沈州,统项城、颍东2县。
五代仍。
宋宣和元年(1119 年)置淮宁府,统宛丘、西华、商水、南顿、项城5县,属京西北路。
南宋置陈州,仍统5县,属南京路。
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
明万历十年(1582年),陈州、商水、项城、沈丘、西华、扶沟、太康6县1州属开封府,鹿邑县(包括今郸城县东北的一部分)属归德府。
清初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升陈州为直隶州,仍统4县,属河南布政使司。
周口的周氏家族和周口的来历
明末年间我十一世祖周世恭从山东省金乡县牌坊林,携带楣、棋二子迁居陈州商邑齐家口,在西沙河摆渡为生。
冬季结冰,众人等两岸立市成集,周家渡口声言四方。
建桥后演变为周家口,现名扬全国之周口,就是从周家渡口逐渐演变而来,迄今已四百余年。
周家人丁万余,分布在周口、商水、西华、项城、沈丘、淮阳、上蔡、商城等地。
清代前期,我十二世祖周一德(元帅)领兵平苗蛮,路经周家渡口,扎营野外,来家看望族兄,随送官灯一对,以表后世纪念。
从此周家渡口名声大振,这为我周口一代周氏族人增添了光彩。
后来,周世恭的重孙周诚在京城居官,遭奸臣陷害,满门犯斩,世恭之嗣,外逃避难,后查明无罪有功,皇上给予平反,圣铸银头,铁打圣旨,平反昭雪,忠臣名扬。
九七年春在周口一带周世恭后代为其立碑时山东金乡县老家来人题写碑上对联为“洪洞迁出文王后金乡祖有德,周囗安下岐山周世代永昌盛”的碑联。
因山东金乡在给周一德元帅建纪念馆时去山西洪洞看过洪洞县志和周氏家谱并
在北京档案局查过元帅档案。
关于清末周宰相家族是从商水县白寺镇周庄村迁大桑树底下入商城县城西北近郊的河缝桥,附近的谋害坟是周宰相的祖坟。
(注:供稿人提供的原件如此)
供稿供家谱人:周口开发区孙嘴村周运动
手机:139****2282
商水县白寺镇周庄周书德
手机:135****4105
周书德原在商水县武装部工作,后下去任武装部长、政协负责人等职,现退休。
河南省周口市历史演讲稿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自古以来,周口就是河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民俗风情。
今天,我将从周口市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发展成就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
首先,让我们来看周口市的历史沿革。
周口市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在秦、汉、唐等朝代,周口都曾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和商业重镇。
特别是在唐代,周口更是繁华一时,成为了当时河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着历史的变迁,周口市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为了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其次,我们来谈谈周口市的文化传承。
周口市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
其中,龙湾古镇、鹿邑县的陶瓷艺术、太康县的木版年画等都是周口市的独特文化符号。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仅丰富了周口市的文化内涵,也为周口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最后,让我们来看周口市的发展成就。
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周口市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在交通、旅游、农业等领域,周口市的发展成就更是斐然。
例如,周口市的交通发达,已经成为了连接豫、鄂、鲁、皖四省的交通枢纽;周口的旅游业也日益兴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此外,周口市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了河南省的农业大市。
总的来说,周口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和丰富的文化传承,更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周口市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共同期待周口市的繁荣发展,为这座古老城市的未来加油!。
河南周口市历史沿革
周口历史悠久,古属陈楚,睡始祖都于宛丘(今淮阳),上古时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华夏先驱,九州对迹”之美誉。
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史载明清时期“通衢五省,人杂八方,商贾云集,南北之声不绝于耳”,素有中国“小武汉”之盛名。
周口地区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周口,又名周家口,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之处。
在明朝初年,它还只是附近农民交换农副产品的集镇;而到了明永乐年间,由于淮河、沙河和颍河漕运的开通,集镇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扩展到沙河南岸,为了方便物资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开辟了一个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摆渡,因而称之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
最繁盛时期的周家口镇仅街道就有116条,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专门行业,如筢子街就是卖竹器的,麻线街是专门卖麻袋的,打铜街是专门做铜盆等铜器的,而且平均每两条街都要建造一个庙宇。
虽然整个周家口镇有116条街道,但它的商业主要还是靠转运贸易发达起来的,这些转运贸易主要在河南东部和江南之间进行,其输出的商品以陈州、开封二府所产农副产品为主,输入则以江南所产绸布、杂货为主。
杨子山说,有人形容周家口当时商业的繁华程度用“商旅奔
驰”四个字,非常贴切。
那么当时周家口商业的规模到底达到了何种程度?杨子山说,南开大学的许檀教授曾经以周家口山陕会馆道光十八年的两块碑为依据,按照修建山陕会馆从商人中“千厘抽一”集资的原则,推算出在周家口的山陕商人中仅有名号可考者,就有坐贾164家,行商320家,合计484家。
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熊廷弼经过当时的周家口时,曾写过一首叫做《过周家口》的诗,其中有句云:“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
”意即周家口的繁盛晚上像南京城的浦口一样灯火通明,白天像汉口一样千帆云集。
“由此可见当时的繁华程度。
”周家口真正的兴盛时期还是在清朝。
乾隆年间,周家口已经开辟16个渡口,最繁盛时本地居民达到了四五万人,而流动人口则达到了数十万人,它也赢得了“南皮都”和“小汉口”的美誉,成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这块古老圣地、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
人类始祖太昊付羲氏都宛丘(今淮阳县),作八卦,结网置,教民渔猎;中国女神女娲氏都西华,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化育万物;炎帝神农始都陈(今淮阳县)、尝百草,艺五谷,教民稼穑,开创中国种植、养殖的新纪元;古代先哲,世界100名人之首的道家鼻祖老子(名李耳),生在苦县(今鹿邑县),西出涵谷,著五千言《道德经》,流
传千古,经纬华夏,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在陈城(今淮阳)建立“张楚”中国第一个农民政权;中国杰出易学家陈抟亦生在鹿邑县;包拯下陈州赈灾,引出过一段有名的故事;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洪宪皇帝袁世凯生在今项城市;著名的抗日将领吉鸿昌生在扶沟县;陈、李、谢等十多个姓氏的祖根源于周口。
历史的长河,灿烂的文化在周口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里是中国古文化旅游的重点区域。
“三皇”之首伏羲氏的陵寝太昊陵,占地870亩,五门相照,殿宇琉金,巍峨壮观;伏羲仰观俯察,作八卦的画卦台,亭栏溢彩、古柏苍翠;付羲始作八卦的圣物白龟1984年从画卦台畔千年灵地重现;距今4600多年的宛丘故城遗址平粮台,是我国日前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
孔子陈蔡绝粮,平淡艰辛的纪念地弦歌台,修葺一新,湖中建坛,红莲映日,碧荷接天;老子故里太清宫,仿长安皇宫建造,九龙井,“先天太后之赞”碑依存;老子修道成仙,飘然升天老君台,高坛建筑,庄重古朴;“三皇”之一女娲氏之都城,西华女娲城环境优美已成为商贸游览胜地;扶沟吉鸿昌纪念馆记载着英雄不朽的业绩流传万古;周口市关帝庙,保存完好,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刻、美术、冶炼等工艺荟萃的古建筑群;袁世凯故居,典雅别致,颇具中原近代民居情调;南顿故城建设精美,具有古城风貌;
淮阳剪枝公园,松柏造型奇异,飞禽、走兽、亭、塔、阁、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淮阳环城湖比西湖大一倍的16000亩水面,蒲苇葱郁,荷花飘香,碧波荡舟,戏水采莲,垂钓烧烤,乐趣无穷。
周口市新建的“中华五千年”旅游景区,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仿长城建筑,把中华楼、长城各关按1:1的比例建设镶嵌其中,玉雕、石雕、泥塑历代君王将相、文人圣贤一万多尊,分堂设立“长城”之内。
2000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立地级周口市。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川汇区。
(2)周口市设立川汇区,以原县级周口市的行政区域为川汇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老街。
(3)周口市辖原周口地区的商水县、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西华县、扶沟县、沈丘县、郸城县和新设立的川汇区。
原周口地区的项城市由河南省直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周口市总人口9741283人;川汇区323738扶沟县666779西华县820319商水县1093686沈丘县1079278郸城县1151994淮阳县1229357太康县1254680鹿邑县1068984项城市1052468(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2005年,周口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川汇区撤销蔬菜乡、南郊乡、搬口乡,分别设立相应街道办事处(城东、
城南、城北、搬口4个街道)。
项城市撤销秣陵镇、老城乡,设立新的秣陵镇,秣陵镇政府驻北关居委会。
2005年11月16日,原属于太康县的4个行政村(张集乡陈老家村、陈小庄、太康寺村、中营子村)和原属于鹿邑县的2个行政村(辛集乡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四通镇新增土地8平方千米、人口10000多人。
周口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较多。
古陈州淮阳县完好地保存着华夏始祖伏羲氏的陵墓和殿堂,有伏羲推阴阳、占祸福的画卦台,孔子陈蔡绝粮的弦歌台,包公陈州放粮的平粮台等"七台八景"。
西华县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的遗址。
中国第一位哲学家、道教鼻祖老子是鹿邑县人,县境内保存着太清官、老君台、九步井等文物古迹。
周口市地理环境优越,平川千里,一望无垠,土层深厚肥沃。
沙颍河、涡惠河、西淝河、洪汝河等淮河支流蜿蜒区内,为全市农林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周口市农业发展一马当先,粮、棉总产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分别占全省的1/6和1/4,是闻名全国的粮棉大区。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烟叶等。
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等,现已成为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小麦、棉花、槐山羊皮、生猪、黄牛等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林业发展
形势喜人,是闻名全国的平原绿化先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