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29
引言: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核心课程,不仅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于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有机化学期末考试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
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的科学,它是化学中的一个基础学科。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才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官能团的识别、反应机理的理解、有机合成的方法以及实验技巧的掌握。
正文:一、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分类原子序数、原子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2.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性质与应用3.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可溶性、稳定性等常见性质的了解分子结构与分子性质之间的关系立体化学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二、官能团的识别1.碳氢骨架的分析碳氢键的存在与性质确定碳氢骨架的方法和技巧2.基本官能团的识别与命名羧酸、酰氯、醇等常见官能团的特点与命名规则3.官能团的性质及反应官能团的反应特点和常见反应类型官能团转化的方法和策略三、反应机理的理解1.电子云移动的基本原理σ键和π键的形成电子云的迁移与共轭体系的形成2.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类型亲电加成、亲核取代、消除等常见反应机理的解析四、有机合成的方法1.重要有机反应的原理双键开裂、醇酸转化、取代反应等重要反应的机理不寻常反应和高产率合成的策略2.重要有机合成试剂的应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如格氏试剂、芳香族试剂等针对具体官能团的选择性试剂的应用五、实验技巧的掌握1.有机合成实验技术的基本原则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的方法2.常见有机实验操作的掌握蒸馏、萃取、洗涤等有机实验中常见操作方法反应装置的选择和使用技巧总结:有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化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syl)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试剂的分类与试剂的酸碱性1、自由(游离)基引发剂叫链引发。
如:在自由基反应中能够产生自由基的试剂叫自由基引发剂(free radical initiator),产生自由基的过程Cl2 hv 或高温均裂2Cl Br2 hv 或高温均裂2Br Cl2、Br2 是自由基引发剂,此外,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硫酸铵等也是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
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就可引发反应,使反应进行下去。
2、亲电试剂简单地说,对电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就叫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gent)。
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 轨道或d 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H 、Cl 、Br 、RCH2 、CH3CO 、NO2 、SO3H、SO3、BF3、AlCl3 等,都是亲电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酸(Lewis acid),因此,路易斯酸就是亲电试剂或亲电试剂的催化剂。
3、亲核试剂--对电子没有亲合力,但对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叫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
--------亲核试剂一般是带负电荷的试剂或是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OH 、HS 、CN 、NH2 、RCH2 、RO 、RS 、PhO 、RCOO 、X 、H2O、ROH、ROR、NH3、RNH2 等,都是亲核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给出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碱(Lewis base),因此,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
4、试剂的分类标准在离子型反应中,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是一对对立的矛盾。
如:CH3ONa + CH3Br→CH3OCH3 + NaBr 的反应中,Na 和CH3 是亲电试剂,而CH3O 和Br 是亲核试剂。
这个反应究竟是亲反应还是亲核反应呢?一般规定,是以在反应是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为判断标准。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全)-大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如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等。
在大学有机化学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我们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有机化合物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它们可以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
有机化合物还可以含有氧、氮、硫等元素。
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我们需要了解有机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反应类型。
例如,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分子。
消除反应是指一个分子中的一个键被破坏,同时形成两个新的键。
取代反应是指一个分子中的一个原子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
这些反应类型在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构建新的有机化合物。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高级概念和理论。
例如,共轭体系是指一个分子中的π电子云分布在不同的平面上。
这种体系在药物研发中非常常见,因为它们可以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高级的合成方法和技术,如催化反应、高通量筛选等。
我们需要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来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和结果,例如产物的颜色、形态等。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并且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
大学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领域。
在学习这门学科时,我们需要掌握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并且进行相关的实验来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大学有机化学这门课程。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
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
1、俗名及缩写:要求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甘醇、甘油、石炭酸、蚁酸、水杨醛、水杨酸、氯仿、草酸、苦味酸、肉桂酸、苯酐、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巴豆醛、葡萄糖、果糖等。
还应熟悉一些常见的缩写及商品名称所代表的化合物,如:RNA、DNA、阿司匹林、福尔马林、尼古丁等。
2、习惯命名法: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
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4、次序规则:次序规则是各种取代基按照优先顺序排列的规则(1)原子: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前面,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
几种常见原子的优先次序为:I>Br>Cl>S>P>O>N>C>H(2)饱和基团: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类推。
常见的烃基优先次序为:(CH3)3C->(CH3)2CH->CH3CH2->CH3- (3)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
不饱和烃基的优先次序为: -C≡CH>-CH=CH2>(CH3)2CH-次序规则主要应用于烷烃的系统命名和烯烃中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如果在主链上连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则取代基按照“次序规则”一次列出,优先基团后列出。
按照次序规则,烷基的优先次序为:叔丁基>异丁基>异丙基>丁基>丙基>乙基>甲基。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
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
1、俗名及缩写:要求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甘醇、甘油、石炭酸、蚁酸、水杨醛、水杨酸、氯仿、草酸、苦味酸、肉桂酸、苯酐、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巴豆醛、葡萄糖、果糖等。
还应熟悉一些常见的缩写及商品名称所代表的化合物,如:RNA、DNA、阿司匹林、福尔马林、尼古丁等。
2、习惯命名法: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
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4、次序规则:次序规则是各种取代基按照优先顺序排列的规则(1)原子: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前面,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
几种常见原子的优先次序为:I>Br>Cl>S>P>O>N>C>H(2)饱和基团: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类推。
常见的烃基优先次序为:(CH3)3C->(CH3)2CH->CH3CH2->CH3- (3)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
不饱和烃基的优先次序为: -C≡CH>-CH=CH2>(CH3)2CH-次序规则主要应用于烷烃的系统命名和烯烃中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如果在主链上连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则取代基按照“次序规则”一次列出,优先基团后列出。
按照次序规则,烷基的优先次序为:叔丁基>异丁基>异丙基 >丁基>丙基>乙基>甲基。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1、俗名及缩写:要求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甘醇、甘油、石炭酸、蚁酸、水杨醛、水杨酸、氯仿、草酸、苦味酸、肉桂酸、苯酐、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巴豆醛、葡萄糖、果糖等.还应熟悉一些常见的缩写及商品名称所代表的化合物,如:RNA、DNA、阿司匹林、福尔马林、尼古丁等.2、习惯命名法: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4、次序规则:次序规则是各种取代基按照优先顺序排列的规则1原子: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前面,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几种常见原子的优先次序为:I>Br>Cl>S>P>O>N>C>H2饱和基团: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类推.常见的烃基优先次序为:CH33C->CH32CH->CH3CH2->C H3-3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不饱和烃基的优先次序为: -C≡CH>-CH=CH2>CH32CH-次序规则主要应用于烷烃的系统命名和烯烃中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如果在主链上连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则取代基按照“次序规则”一次列出,优先基团后列出.按照次序规则,烷基的优先次序为:叔丁基>异丁基>异丙基 >丁基>丙基>乙基>甲基.(1)、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Z、E表示.按照“次序规则”比较两对基团的优先顺序,较优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Z型,反之为E型.必须注意,顺、反和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顺式的不一定是Z型,反式的不一定是E型.例如:CH3-CH2BrC=C 反式,Z型H CH2-CH3CH3-CH2CH3C=C 反式,E型H CH2-CH3脂环化合物也存在顺反异构体,两个取代基在环平面的同侧为顺式,反之为反式.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关键是确定母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卤素和硝基与其它官能团并存时,把卤素和硝基作为取代基,其它官能团为母体.②当双键与羟基、羰基、羧基并存时,不以烯烃为母体,而是以醇、醛、酮、羧酸为母体.③当羟基与羰基并存时,以醛、酮为母体.④当羰基与羧基并存时,以羧酸为母体.⑤当双键与三键并存时,应选择既含有双键又含有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给双键或三键以尽可能低的数字,如果双键与三键的位次数相同,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编号.官能团的优先顺序:-COOH羧基>-SO3H磺酸基 > -COOR酯基>-COX卤基甲酰基 > -CONH2氨基甲酰基 > -CN 氰基> -CHO醛基> -CO- 羰基> -OH醇羟基> -OH 酚羟基 >-SH 巯基> -NH2氨基 > -O- 醚基> 双键 > 叁键4、杂环化合物的命名由于大部分杂环母核是由外文名称音译而来,所以,一般采用音译法.要注意取代基的编号.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1、加成反应:根据反应历程不同分为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和游离基加成.(1)、亲电加成: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进行的加成反应.要求掌握不对称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时所遵循的马氏规则,即试剂中带正电核的部分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而负性部分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烯烃加卤素、卤化氢、硫酸、次卤酸、水,炔烃加卤素、卤化氢、水以及共轭双烯的1,2和1,4加成都是亲电加成反应.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时,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2、亲核加成:由亲核试剂进攻而进行的加成反应.要掌握亲核试剂的概念、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简单加成及加成─消除、不同结构的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及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羰基化合物与氰氢酸、亚硫酸氢钠、醇、格氏试剂、氨及氨衍生物的加成都是亲核加成反应. 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为:HCHO>CH3CHO>RCHO>C6H5CHO>CH3COCH3>RCOCH3>C6H5COCH3>C6H5COC6H53、自由基加成:由自由基引发而进行的加成反应.烯烃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与溴化氢进行的加成是自由基加成.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进行自由基加成时得到反马氏规则的产物,即氢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加成反应除上述三种类型之外,还有不饱和烃的催化氢化,共轭二烯的双烯合成等.2、消除反应从一个化合物分子中脱去较小分子如H2O、HX、NH3而形成双键或三键的反应叫消除反应.卤代烃脱卤化氢和醇脱水是重要的消除反应.1、卤代烃脱卤化氢:卤代烃的消除反应是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不同结构的卤代烃进行消除反应的活性顺序为:三级>二级>一级.要掌握卤代烃进行消除反应时所遵循的查依采夫规则,当卤代烃中不只含有一个β碳时,消除时脱去含氢少的β碳上的氢原子,或者说总是生成双键碳上连有烃基较多的烯烃,亦即仲卤代烷和伯卤代烷发生消去反应时, 主要生成双键上连接烃基最多的烯烃.要注意,卤代烃的消除和水解是竞争反应.2、醇的消除:醇的消除反应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消除方向也遵循查依采夫规则.要掌握不同结构的醇进行消除反应的活性顺序:叔醇>仲醇>伯醇.3、取代反应根据反应历程的不同可分为亲电取代、亲核取代、游离基取代.⑴、亲电取代:由于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引发的取代反应称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上的卤化、硝化、磺化、付氏烷基化和酰基化以及重氮盐的偶合反应等,都是亲电取代反应,萘环和芳香杂环上也能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要注意苯环上有致钝基团时不能进行付氏反应,苯环上进行烷基化时会发生异构化现象.掌握萘环上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规律,第一个取代基主要进入α位,第二个取代基是进入同环还是异环由原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决定.掌握五员、六员芳香杂环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以及它们与苯环比较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差异,呋喃、噻吩、吡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比苯大,而吡啶比苯小.⑵、亲核取代由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称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的水解、醇解、氰解、氨解,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醚键的断裂,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等都是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可按两种历程进行,单分子历程SN 1和双分子历程SN2,伯卤代烃易按SN2历程反应,叔卤代烃一般按SN1历程反应,仲卤代烃则两者兼而有之.要在理解反应历程的基础上掌握不同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SN1反应支链越多活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SN2反应支链越多,反应活性越弱,反应速率越慢.如:下列化合物按SN1历程反应的活性由大到小排序为:CH33CI > CH33CBr > CH32CHBr. 要注意,在碱性条件下卤代烃的取代和消除是互相竞争的反应,叔卤代烃容易发生消除,伯卤代烃易发生取代,强极性溶剂如水有利于取代,而弱极性溶剂如醇和强碱如醇钠有利于消除,高温有利于消除.⑶、自由基取代:由自由基的引发而进行的取代称自由基取代.烷烃的卤代,烯烃和烷基苯的α卤代是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光照或过氧化物存在.自由基的稳定性和中心碳原子上所连的烷基数目有关,烷基越多,稳定性越大.自由基的稳定次序为:三级>二级>一级>·CH34、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种类型.⑴、氧化反应烯、炔、芳烃侧链以及醇、酚、醛、酮等都易发生氧化反应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氧气空气、臭氧以及托伦试剂、斐林试剂、次卤酸钠等.掌握氧化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臭氧氧化可用来推测烯烃的结构,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氧化可用来鉴别醛和酮等.⑵、还原反应 不饱和烃的催化氢化、醛、酮、羧酸及酯还原为醇,硝基苯还原为苯胺等都是还原反应.要掌握几种常用的还原剂,如H 2/Ni 、 Na+C 2H 5OH 、Fe+HCl 、NaBH 4、、 、LiAlH 4、异丙醇/异丙醇铝等,注意后面三种是提供负氢离子的还原剂,只对羰基选择加氢,与双键、三键不发生作用.还要掌握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的两种方法,注意,进行克莱门森还原时反应物分子中不能存在对酸敏感的基团,如醇羟基、双键等,用伍尔夫─吉日聂尔还原及黄鸣龙改进法时,反应物分子中不能带有对碱敏感的基团,如卤素等.5、缩合反应 主要包括羟醛缩合和酯缩合.1羟醛缩合 含有α氢的醛在稀碱条件下生成β—羟基醛,此化合物不稳定受热容易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因此,此反应常用来增长碳链制备α、β不饱和醛.要求掌握羟醛缩合的反应条件.2克莱森酯缩合 含有α氢的酯在强碱条件下发生克莱森酯缩合,两分子酯之间脱去一分子醇生成β酮酸酯.要掌握反应条件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乙酰乙酸乙酯就是通过此反应制备的.除了上述五种类型的反应之外,还要求掌握重氮化反应、芳香重氮盐的取代反应、脱羧反应等,注意反应条件、产物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及合成方法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各类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增长和缩短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熟练掌握苯进行付氏烷基化、酰基化、炔化物的烃化、羟醛缩合、格氏试剂法等都可以增长碳链;炔化物的烃化、格氏试剂法及芳香重氮盐等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非常广泛.1、炔化物的烃化具有炔氢的炔烃与氨基钠作用得炔钠,炔钠与伯卤代烃反应得到烷基取代得炔烃.此反应可增长碳链,制备高级炔烃.2、格氏试剂法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极为广泛,它与环氧乙烷、醛、酮、酯反应可用来制备不同结构的醇等.这些反应既可增长碳链,又可形成所需的官能团.3、重氮盐取代法芳香重氮盐的重氮基可被氢原子、卤素、羟基、氰基取代,由于苯环上原有取代基定位效应的影响而使某些基团不能直接引入苯环时,可采用重氮盐取代的方法.要注意被不同基团取代时的反应条件.四、有机化学的知识点1、两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使新进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邻位和对位邻位和对位异构体之和大于60%;同时一般使苯环活化卤素等例外.例如—O-,—NCH32,—NH2,—OH,OCH3,—NHCOCH3,—OCOCH3,—R,—XCl,Br ,I,—C6H5等.间位定位基:使新进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间位间位异构体大于40%;同时使苯环钝化.例如—NCH33,—NO2,—CN,—SO3H,—CHO,—COCH3,—COOH,—COOCH3,—CO NH2,—NH3等.2、两类电子基:吸电子基:使电子云密度减小的基团,如-COOH,-COOR,-NO2,-X,-HSO3,-CHO,-CO-R等.供电子基:使电子云密度增大的基团,如-R,-OH,-OR,-NH2,-NHCOR等.3、相同C原子有机物的熔沸点: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对称性越高,熔点越高,如下列化合物沸点由低到高排列为:正戊烷 < 3,3-二甲基戊烷 < 2-甲基己烷 <正庚烷 < 2-甲基庚烷.五、有机化合物的鉴别烯烃、二烯、炔烃及三、四元的脂环烃: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腿色含有炔氢的炔烃: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或炔化亚铜红色沉淀.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醇: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酚或烯醇类化合物: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羰基化合物: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鉴别甲基酮和具—CH—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CH3OH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仲方法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2.用NaNO2+HCl: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糖: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葡萄糖能使溴水腿色,而果糖不能.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总结5篇大学有机化学期末总结篇1忙碌又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了,担任x年级音乐课有一个学期了,我一直都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教学理念,从美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追求美、并创造美。
我细细的回顾一下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喜忧参半,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我这学期的工作做以总结:一、思想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思想政治上,时刻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以校为家。
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
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
二、教学方面本学期,我担任x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
由学生于年龄小,又是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爱玩还是他们这时的天性,所以我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让他们尽量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并且爱上音乐,让音乐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学习环节听、唱、演。
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
现将其总结如下:1、用心倾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用耳去听,我们的音乐课更要如此。
_版的教材上也刚好安排了欣赏这一部分,意旨就在于让学生初步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所以,在上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在听之前会提出问题,如在听这部分音乐的时候,小朋友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么样的,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听。
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则主张赏识教育,只要学生能够说,并且符合音乐的情境,哪怕是一个音,我都会赞扬他们,并且鼓励他们再加油。
所以学生在上欣赏的时候,课堂纪律很活跃,也爱回答问题。
2、尽情歌唱这里我所说的尽情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歌唱。
小学x年级学生不宜过多的给学生讲歌唱的方法和练声,如果方法讲太多,小孩子学习起来反而会厌烦唱歌,所以,我每次都是要求学生用听的声音、最自然的声音去唱歌就是最棒的。
第1 章 绪 论 1.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的定义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了解)3.共价键的特性和属性。
注意: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和分子的对称性有关。
4.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1)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分为均裂和异裂,根据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方式不同,可把有机反应机理分为:游离基反应、离子型反应和协同反应等 3 大类。
5.有机反应中“离子型”反应根据反应试剂类型不同,分为亲电反应与亲核反应两类:(1) 亲电试剂与亲电反应:由缺电子的试剂进攻部分负电荷的碳原子而发生的,这类十分需要电子的试剂称为亲电试剂。
如含有 H +、Cl +、Br +、NO 2+、RN 2+、R 3C +等正离子的试剂。
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反应称为亲电反应。
(2) 亲核试剂和亲核反应:由能供给电子的试剂进攻具有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而发生的,这类能供给电子的试剂称亲核试剂,如 H 2O、ROH、OH -、RO -、Br -、NH 3、RNH 2、CN -等。
由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反应称为亲核反应。
注意:有机反应中,加成反应分为亲电加成(烯烃与卤素的反应)、亲核加成(羰基与氰氢酸、水、醇、格氏试剂、氨的衍生物之间的反应)、自由基加成(如:不对称与 HBr 在过氧化物存在下的反应属于自由基加成,遵循反马氏规则)三类。
第 2 章 烷烃和环烷烃一、烷烃的命名:1.掌握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2.碳原子的分类(伯、仲、叔、季)与常见烷基的结构和名称(P 48)3.顺序规则 —— 主要烷基的优先次序: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二、烷烃的结构(了解)三、烷烃的构象异构(属于立体异构)乙烷中最典型的 2 种构象是交叉式(稳定构象)和重叠式,用 Newman 投影式和锯架式表示。
丁烷的 4 种典型构象及其稳定顺序:对位交叉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全重叠式。
四、烷烃的化学性质(掌握)烷烃卤代反应的机制——游离基(自由基)反应,分链引发、链增长与链终止是的 3 个阶段;烷烃卤代反应的取向主要由自由基稳定性次序来决定。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全)-大学有机化学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有机化学老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下大学有机化学的复习总结。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有机化学并不可怕,只要你用心去学,一定会有所收获。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一、基础知识1.1 烷基和烯基烷基和烯基是有机化学的基础,它们是构成有机分子的基本单元。
烷基是由碳、氢和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组成的链状烃基,常见的烷基有甲烷、乙烷、丙烷等。
烯基是由碳、氢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支链状烃基,常见的烯基有乙烯、丙烯等。
1.2 烃的取代反应烃的取代反应是指在烃分子中加入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原子团的过程。
例如,将一个氢原子加到甲烷分子中,就可以得到甲基甲烷(CH3)。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CH3 + H2 → CH3CH21.3 羟基和胺的反应羟基和胺的反应是指羟基与胺分子中的氨基反应生成酰胺的过程。
这个反应在医药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制备青霉素等抗生素。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NH2 + OH -> NH2OHNH2OH + RCOOR' -> RCOOR' + NH3 + H2O二、官能团及其性质2.1 羧酸和酚的性质羧酸和酚都是含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它们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等。
羧酸和酚还可以通过缩合反应形成醚类化合物。
例如,苯酚可以与甲醛缩合生成环氧树脂。
2.2 醛和酮的性质醛和酮都是含有羰基(C=O)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它们都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醛和酮还可以通过缩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例如,甲醛可以与苯酚缩合生成酚醛树脂。
三、合成路线设计3.1 基本合成路线设计方法合成路线设计是有机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基本的合成路线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产物;选择合适的原料;设计反应条件;优化合成路线;进行实验验证。
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充分考虑原料的来源、价格、易得性等因素。
第一章 绪论路易斯结构式=电子式,凯库勒结构是才是结构试,莫忘了形式电荷(最外层电子数-成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数)。
共振结构:可用于解释产物的种类数目,反应机理等。
(写的时候再通晓三原则的基础上配凑即可)第二章 烷烃自由基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烷烃基的卤代反应一般用溴,选择性最强与几个非氢基团相衔接,就叫几号碳。
级数越高的碳上的氢越容易反应。
第三章 环烷烃1. 自由基取代反应 : 环烷烃与烷烃相似Br 2H Br300℃++Br光照或者高温2. 加成反应(1) 镍催化加热开环加氢(2) 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直接开环加溴 (3) 与氯气反应三氯化铁催化开环加氯 (4) 直接与氢卤酸反应开环加成(5)H 2SO 4CH C CH 3CH 3CH 3CH 3H 2OCH C 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OSO 3H OH可用于上羟基第四章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1. 催化加氢,顺式加成R CH CH R'+ H 2催化剂R CH 2CH 2R'H 2/Pt0.1 Mpa H 3CCH 3H HH 3C CH 3立体化学:顺式加氢为主2. 亲电加成,遵从马氏规则,反式加成C C alkeneH-XC H C X HI>HBr>HClX-XC X CX Cl 2>Br 2>I 2H-OSO 3HC H C OSO 3H H 2OC H COH H-OH H + (H 3PO 4)C H C OH X 2+H 2OC X COH3. 马氏规则:正电荷首先去进攻带负电的部位,因此马氏规则中正电荷具体进攻哪个位置由该位置的负电性决定。
纵然是反马氏规则的反映也是要遵循此规律的。
4. RCH CH 2BH 3(RCH 2CH 2)3BH 2O 2, NaOHRCH CH 2HOHHCH 3(1) BH3•THF(2) H 2O 2, NaOHCH 3H H OH反马氏规则,顺式加成产物反马氏规则,顺式加成5. 氧化反应● 用碱性或中性的KMnO4 冷溶液,才能双键变二醇,条件很苛刻● 用酸性KMnO4溶液,双键变二羰基,氢变羟基(实则醛变羧酸),其余不变● 臭氧氧化同上,有还原剂才可出现醛基6.反马氏加成与过氧化物效应,注意:只有HBr 有过氧化物效应,HCl 和HI 没有过氧化物效应7. 酸性及金属炔化物的生成R CCH +Ag(NH 3)2+R C CAg R C CH +Cu(NH 3)2+R CCCuH + NaNH 2+ NH 3Na8. 炔的三种催化加氢方式:● 氢加金属催化剂一步到位到饱和● 氢加lindlar 催化剂(Pd/BaSO 4)顺式到稀 ● 氢加Na 液氨催化剂,反式到稀9.炔去一个氢是非常好的亲核反应试剂第五章 芳香烃1. 虽然质量不咋地,但是也能发生亲核反应。
2. 卤代反应Br 2+FeBr 3BrH Br+3.特殊卤代反应之碘代反应4.硝化反应H2SO4 (浓)30 ~ 40 o CHNO3 (浓)NO295% yield+温度写加热也可5.磺化反应+ H2SO480 ︒C> 100 ︒CSO3HCH3CH3H2SO4SO3HCl2/FeCH3SO3HCl H+, H2O150 o CCH3Cl起保护作用6.苯胺类化合物的主要制备方法Ar HHNO3 (浓)H2SO4 (浓)Ar NO2Ar NH2Fe or Sn /HCl(还原)7.H2SO4H+, H2O300 o CSO3HNaOHSO3NaNaOHONa OH磺化反应又一大作用8.酰基化反应AlCl3Zn(Hg),HClOClO上有吸电子基团则不发生。
9.Vilsmeier-Haack 反应+NH3CCH3OPOCl3, DMF OHH体现出来共振式的作用了10.+HCHO+HClZnCl 2Cl氯甲基化11.苯环的少量氧化反应KMnO4or K2CrO7O2 / V2O5400 o COOO12.N Br OOC +hCH 2CH 3CH 3Br H 第二个反应产物相当于一个载体13. 几个氧化反应:KMnO 4 , H 2SO 4CO 2HK 2Cr 2O 7 , H 2SO 4or CH 3CH 2CH 3CH 2Cl成酸CH 3NO 2CH(OAc )2NO 2CH OO 2NCrO 3 + Ac 2OH 2O成醛MnO 2 , H 2SO 4CH3CH 2CH 3CHO CCH 3O MnO 2 , H 2SO 4成醛酮14. 伯奇还原Na / NH 3(液)C 2H 5OH 供电子基位置不还原,吸电子基位置还原15.NH 2NHR NR 2OHNHCROROCRO RArX (F,Cl,Br,I)O 氮开头除非有+O 都是邻对位,卤原子16.NO 2NR 3C N CF3CCl 3SO 3HCHOCRO COOHCORO C 开头除了烷烃基均为间位17. 反映最终在那个位置进行,考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定位规则,而是空间位阻,前者定大范围,后者定具体位置。
18. HNO 3 / H 2SO 4HNO 3 / Ac 2O Br 2 / FeO OOO 2NNO 2BrCOOHOAlCl 3一般在对位,低温在间位19.反应一般在9、10位进行,或者是1、4位进行第六章对映异构1.一个分子若有对称面或对称中心或者对称轴(分子内部),则该分子为对称分子,无手性,无旋光性。
一个分子无任何对称因素,则它与自身镜像不能重叠,有手性,有旋光性。
仅有简单对称轴而不具有其它对称因素的分子为非对称分子,它和镜像不能重合,有手性,有旋光性。
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不一定都有手性。
不含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不一定不具有手性2.α=lc[α]l表示旋光管的长度单位分米,c表示溶液浓度单位克每毫升3.对于Fischer 投影式(a)横:最小的取代基在横向上(b)顺:除去最小取代基后,其他三个基团和取代基从大到小,呈顺时针排列则对应的为 S 构型(c)竖:最小的取代基在竖向上(d)顺:除去最小取代基后,其他三个基团和取代基从大到小,呈顺时针排列则对应的为 R 构型4.旋转角度a,交换次数b,设l=b+a/90,若l为奇数,则异构;反之则不异构5.外消旋体(一堆对映异构的分子);内消旋体(一个分子有对称面和手性分子)第七章卤代烃1.卤代烃的一些基础化学反应2.R X+ Mg无水乙醚RMgX一种怕活泼氢的近乎于完美的亲核试剂,Grignard 试剂3.SN1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外消旋化。
因为SN1取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先生成碳正离子,是一个平面,而进攻的负电荷有可能从平面的上方或者是下方进攻,概率是相同的,互为外消旋体。
4.SN2反应机制的特点:双分子反应,速率与卤代烷及亲核试剂浓度。
反应一步完成(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同时进行。
反应过程伴有“构型发生转化”(Walden 翻转)。
5.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性● 无支链的伯卤代烷与强亲核试剂(如 X 、OH 、RO 等)作用,主要起SN2反应。
在强碱条件下则倾向于发生E2反应。
● 仲卤代烷和β-碳原子上有支链的伯卤代烷不利于SN2,而有利于E2。
(考虑的是空间位阻的原因)。
(酸性SN2)●叔卤代烷:一般倾向于单分子反应. 无强碱存在时(纯水或者乙醇),主要发生SN1。
有强碱性试剂存在时,主要发生E1.总的来看,强碱消除,强极性取代。
伯二叔一仲E2。
不过弄清楚SN1,SN2,E1,E2的原理图,之后再看空间位阻的因素更加方便。
第八章 醇和酚1. 几种氧化反应(1) 过渡金属氧化剂氧化H 3COHC 2H 5H 3COHC 2H 51) KMnO 4, HO2) H 3O +O (74%)KMnO4(H+),K2CrO4(H+),Cr2O3(H+)都是此类型(2) 温和的氧化剂(仅将羟基氧化到醛基或羰基,不氧化醛基与双键三键)CH 3(CH 2)5CH 2OHCrO 3/Py 2CH 3(CH 2)5CHO1°醛CH 2Cl 2MeMe OH MeMeO 2°酮CrO 3/Py 2CH 2Cl 2OHPCCH O 1°醛OMe Me OHPCCOMeMe O2°酮(3) 有机氧化试剂氧化Swern 氧化OH1°醛HO S O ClCl O O(DMSO)Dess-Martin 氧化O O OH Et EtMe MeOI O AcO OAcOAc O O O Et EtMe Me2°酮总结一下,首选PCC 、酸性高锰酸钾因为熟悉。
2. 取代反应,外加试剂的精髓在于将差的离去基团变为好的离去基团,H+、ZnCl2都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3.R-OHLucas 试剂R-Cl室温:Lucas + 叔醇 立即分层 室温:Lucas + 仲醇 数分钟后分层 Lucas + 伯醇:加热才反应浓盐酸 + 无水ZnCl2(只用浓盐酸也可以实现变羟基为氯原子)4. 仲醇底物: SN1过程浓 HCl H 3CCH 3CH 3OHZnCl 2H 3CCH 3CH 3Cl因为发生SN1过程,所以有一个重排。
5. 与SOCl2反应:制备伯、仲氯代物的首选方法R OHSOCl 2R ClR = 1°或2°烷基PyNPy =大位阻底物H 3C CH 3CH 3CH 2OH1°SOCl 2H 3C CH 3CH 3CH 2Cl+H 3CClCH 3CH 2CH 31°3°(2%)(98%)甲基迁移 6. 与PBr3反应:制备溴代物的首选方法H 3CCH 3OH PBr 3H 3CCH 3Br 醚CH 3OH PBr 3CH 3Br醚+ H 3PO 3+ H 3PO 37. 与对甲苯磺酰氯(TsCl)反应:H 3CS Cl O OR OH H 3CS O OOPy(TsO R)(TsCl)R 将羟基OH 转化为好的离去基团OTs8. 醇的脱水反应:β-消除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的分子内脱水反应:H 3C OHHH 3C OH 2- H 2OCH 3HH 2O CH 3αββ'- H 3O +主要生成热力学稳定产物,因此H 3CCH 3H 3C CH 3OHHH 3CCH 3H 3C CH 3OH 2- H 2OH 3CCH 3H 3C CH 3[1,2]-CH 3迁移H 3CCH 3CH 3CH 3CH 3CH 3CH 3HCH 3CH 3CH 3(29%)- H2°3°H 3CCH 3CH 3CH 3H H 3CCH 3CH 3CH 3(71%)ab- H● 脱水与亲核取代的竞争,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2C 2H 5OHH 2SO 4C 2H 5OC 2H 5140°CC 2H 5OHH 2SO 4170°CH HHH分子间脱水分子内脱水9. 邻二醇的特殊反应Pinacol 重排高碘酸或四乙酸铅作用下的邻二醇氧化断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