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错题本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149.01 KB
- 文档页数:1
定额市鞍钢阳光实验学校《化学三年经典错题本》高三二轮之有机化学答题规范☞易错题查找【易错题】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1)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2)B→C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F和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能与溴单质反应b.能与金属钠反应c.1 mol G最多能和3 mol氢气反应d.分子式是C9H7O3(6)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苯环、属于酯类的有________种。
【答案】(1)CH3CHO (2分)(2)取代反应(2分)(3)(2分)(4)(2分)(5)a、b (2分)(6)3 (2分)☞查缺行动【知识补缺】1、应用反应中的特殊条件进行推断(1)NaOH水溶液——发生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
(2)NaOH醇溶液,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3)浓H2SO4,加热——发生醇消去、酯化、成醚、苯环的硝化反应等。
(4)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发生烯、炔的加成反应,酚的取代反应。
(5)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
(6)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7)稀H2SO4——发生酯的水解,淀粉的水解。
(8)H2、催化剂——发生烯烃(或炔烃)的加成,芳香烃的加成,醛还原成醇的反应。
2.应用特征现象进行推断(1)使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或“—C≡C—”。
(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C≡C—”、“—CHO”或是苯的同系物。
(3)遇FeCl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溴水产生白色沉淀,表示物质中含有酚羟基。
(4)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
化学错题本整理范例初三一、题目将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进行分类:空气、氧气、水、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糖水。
1. 错误答案混合物:空气、二氧化碳;纯净物:氧气、水、高锰酸钾、糖水;单质:水;化合物:氧气、高锰酸钾、二氧化碳;氧化物:高锰酸钾。
2. 错误分析我这错得可有点乱套了呢。
首先把二氧化碳当成混合物就大错特错啦,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然后把水当成单质也是晕头转向啦,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
把氧气当成化合物也是没搞清楚概念,氧气就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是单质。
还有啊,把高锰酸钾当成氧化物简直是糊涂,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高锰酸钾有三种元素呢。
至于把糖水当成纯净物,这是忽略了糖水里有糖和水两种物质,是混合物。
3. 正确答案混合物:空气、糖水;纯净物:氧气、水、高锰酸钾、二氧化碳;单质:氧气;化合物:水、高锰酸钾、二氧化碳;氧化物:水、二氧化碳。
4. 知识点总结混合物就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像空气里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糖水有糖和水。
纯净物就只有一种物质。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像氧气只有氧元素。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像水是氢和氧元素组成的。
氧化物是化合物里特殊的一种,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像水和二氧化碳。
这几个概念一定要分清楚,不能再像这次一样稀里糊涂的啦。
二、题目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1. 错误答案2H_2O = 2H_2↑+ O_2↑(这个反应条件是通电,不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2KMnO_4=K_2MnO_4+MnO_2+O_2↑(这个方程式少写了反应条件加热);CaCO_3+HCl = CaCl_2+H_2O+CO_2↑(这个是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不是制取氧气的)2. 错误分析我这是完全没走心啊。
第一个反应是电解水制氧气,在实验室里咱不用这个方法制取氧气,而且还张冠李戴地写在这里。
2013广东中考化学错题本2.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 .用活性炭检验软、硬水 B .用食醋除铁锈 C .用小苏打片治疗胃酸过多 D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铁粉可以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B .保持干燥、外加保护层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C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都是玻璃仪器D .我国研制出吸附能力超强的“碳海绵”(见右上图),它很轻、可用于吸附油污 13.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 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 .t 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 .t 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 .t 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14.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BCD改 进 后 实 验燃烧条件CuOCO碱液CO 还原氧化铜测定氧气含量 水止水夹检验气密性 目的防止燃烧产物 污染空气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不用酒精灯点燃, 使测定结果更精确现象更明显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0分。
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5.(4分)氮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
根据信息,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为 ;碳海绵 桃花蕊min/间时0气体质量gt 1t 27 N氮 14.0152+7氮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氮的化合价为,该物质的水溶液pH 7(填“>”、“<”或“=”)。
17.(4分)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黄铁矿(FeS2)等。
若用黄铁矿炼铁会产生形成酸雨的有害气体;CO在高温时与赤铁矿反应的方程式为,炼得的生铁合金中含2%—4.3%的是。
18.(5分)下图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填图的编号),B图表示氧气(填物质名称),B 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绝密★启用前高中化学错题本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H2SO4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Al ⑤NaHSO4 ⑥AlCl3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⑤D.全部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B.金属原子只有还原性C.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氧化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3.金属钠放在水中浮在水面上,放在煤油中沉在油层下,煤油的密度是0.8g•cm﹣3,推测钠的密度(g•cm﹣3)()A.大于1.0g•cm﹣3B.小于0.8g•cm﹣3C.介于0.8~1.0g•cm﹣3之间D.不能确定4.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完全正确的是()化学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A 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钠与水生成的气体托举钠浮在水面上B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C 氯水呈黄绿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黄绿色物质D 铁在氯气中点燃,剧烈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产物为棕褐色小颗粒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A.A B.B C.C D.D 5.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Fe2(SO4)3溶液和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H2S═FeS+2H+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2I﹣+H2O2+2H+═I2+O2↑+2H2OC.硫酸氢铵溶液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SO42﹣+Ba2++OH﹣=BaSO4↓+H2OD.草酸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6.向一定量的Mg2+、NH4+、Al3+混合溶液中加入Na2O2的量与生成沉淀和气体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Mg2+、NH4+、Al3+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2 B.2:2:1 C.1:2:2 D.9:2:47.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通入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初三九年级考试共性化学-共性错题本知识点1 基本实验操作1. 【原题】[班级得分率:0.3276]2. 【推题】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NaOH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3. 【推题】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C. 稀释浓硫酸D. 给液体加热4. 【推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连接仪器B. 倾倒液体C. 过滤D. 量取液体知识点2 原子与离子的转化关系5. 【原题】[班级得分率:0.6379]6. 【推题】Fe、Fe2+、Fe3+三种粒子中肯定不同的是()A.核电荷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荷数7. 【推题】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核;③化学性质;④相对原子质量;⑤微粒的电性。
A.③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⑤8. 【推题】S2--与S相比,不相同的是()A.化学性质B.电子层数C.中子数D.元素种类知识点3 爱护水资源9. 【原题】[班级得分率:0.6379]10. 【推题】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 ( Water Cooperation),我国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下列措施或做法正确的是A.环保部门仅对超标排污企业进行罚款处理了事B.建设但不运转污水处理厂C.生产、生活废水直接排放D.大力进行节水宣传并付诸行动11. 【推题】很多省市施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发挥价格机制对用水需求的调节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B.大力开采地下水,供给生产和生活用水C.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节水意识D.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12. 【推题】联合国确定 2018 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Nature for water(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
初三数理化错题本 (化学)试卷考试总分:9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50分)1.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B.白糖C.食盐D.食醋2. 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灯泡发光B.风力发电C.自热火锅D.太阳能供热3. 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碳酸钙B.氯化钠乙醇C.干冰甲烷D.铁氨气4. 下列有关过滤与蒸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馏能够降低水的硬度B.蒸馏时温度计有两个作用:一是测量温度,二是搅拌液体C.过滤时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蒸馏时水变为蒸气,是化学变化D.日常生活中的自来水是经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多道工序净化制成的5. 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C.乳酸分子中含有个原子D.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人要实,火要虚”是指架空可燃物能使其充分燃烧C.水能隔绝空气,可燃物在水中不可能燃烧D.如图是“禁止烟火”的图标7. 根据下图所示物质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多喝橘子汁B.将酚酞溶液滴入牛奶中,溶液变红色C.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肥皂水止痒D.厨房清洁剂与厕所清洁剂可混合使用8.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时,甲一定是饱和溶液B.时,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给两支试管加热至,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时,将两支试管溶液制成饱和溶液,则它们的质量:甲乙PLA ()C 3H 6O 39012pH 10C ∘10g 1210C ∘10C ∘30C ∘30C ∘>9. 时,向一盛有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 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B.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10. 已知:,说法错误的是( )A.的名称是“银”B.中的化合价为C.生成物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 11. 现有①维生素 ②浓硫酸 ③甲烷 ④金刚石 ⑤二氧化氮 ⑥氯化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20XX中考化学错题本:原
子的结构
20XX年中考临近,为初三学生整理《20XX中考化学错题本》,方便考生查缺补漏。
整理:20XX中考化学错题本
易错点:原子结构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在原子中存在如下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例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易错透视:对知识把握不准,不能确定原子的构成而错选A;没有想到有的氢原子没有中子而漏选B;原子、离子知识相混淆,认为核外电子数得失了,没有看清该题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而错选C;认为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等于而漏选D。
解析: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只有质子,即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故A正确,B错误;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C正确,D不正确。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易错点:煤的干馏就是将煤置于隔绝空气的密闭炼焦炉内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有机物逐渐分解,得到气态的焦炉气、液态的煤焦油和固态的焦炭,挥发性的产物中有许多重要化学品并获得重要应用。
石油的分馏就是利用原油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的沸点不同这一性质,使沸点低的先气化,沸点高的后气化,这样经过连续加热和冷凝,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蒸馏产物。
因此煤的干馏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属于化学变化。
例1 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有()A.石油蒸馏B.煤干馏C.干冰升华D.煤燃烧错因会诊对石油蒸馏的实质不明白,从而误认为石油蒸馏是物理变化;错选C是对干冰升华的过程不了解而造成的。
解析石油蒸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的分离,是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是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物理变化;煤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分解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进行计算了,主要是配平时出现的一些错误,避免出错的方法是写好化学方程式后,一定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2.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不正确,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没有代入计算。
3.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直接应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上,避免出错应牢记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纯物质的质量计算,因此计算时应根据质量分数和杂质的量求出纯净物的质量,把体积乘以密度换算成质量,才能进行计算。
4.审题不清、不会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形、计算格式不准确、单位错误等等,避免出错的方法平时加强训练,严格按解题格式进行,要学会审题、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看懂图形所表示的含义。
化学实验现象要牢记易错点:同学们常将描述现象与得出的结论相混淆。
在观察现象时往往只考虑变化后的现象,不考虑变化时的现象和变化前的现象,描述现象时往往以结论代替现象。
现象是能看到、能感觉到的,而生成的物质是什么,是看不到的。
[例1]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错因会诊]对现象和结论不能区分乱猜答案而错选B、C、D。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错题本 (化学)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吸热反应一定要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C.浓硫酸溶于水时共价健断裂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放热反应D.焰色反应有能量变化,所以焰色反应是化学反应2. 当1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①N2(g)+3H2(g)⇌2NH3(g)ΔH=−92.4kJ/mol②N2(g)+3H2(g)⇌2NH3(g)ΔH=−46.2kJ/mol③NH3(g)⇌12N2(g)+32H2(g)ΔH=+46.2kJ/mol④2NH3(g)⇌N2(g)+3H2g)ΔH=−92.4kJ/mol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全部3.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B(g)+C(s),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C.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一定无影响4. 在25∘C1.01×105Pa时,1gCH4(g)燃烧时生成CO2气体与液态H2O,放出55.6kJ的热量.则CH4的燃烧热为()A.−55.6kJ⋅mol−1B.+55.6kJ⋅mol−1C.−889.6kJ⋅mol−1D.−444.8kJ⋅mol−15. 已知:2H2(g)+O2(g)=2H2O(g)ΔH1H2(g)+Cl2(g)=2HCl(g)ΔH24HCl(g)+O2(g)=2Cl2(g)+2H2O(g)ΔH3N2(g)+3H2(g)⇌2NH3(g)ΔH42NH3(g)+3Cl2(g)=N2(g)+6HCl(g)ΔH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A.ΔH1>0,ΔH2>0B.ΔH3>0,ΔH4>0C.ΔH2=ΔH4+ΔH5D.ΔH3=ΔH1−2ΔH26. 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其中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A.①④B.②③⑤C.①③D.①②④7. 一个容积固定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2NH3,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②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③N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④容器的压强不再改变;⑤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③④8.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1,则含4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B.已知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则氢气燃烧热为241.8kJ⋅mol−1C.已知2C(s)+2O2(g)=2CO2(g)ΔH=a,2C(g)=2CO(g)ΔH=b,则a>bD.已知P(白磷,s)=P(红磷,s)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9.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10. 天然气可催化重整制备合成气(CO、H2),其有关反应如下:①CH4(g)+CO2(g)=2CO(g)+2H2(g)ΔH1;②CH4(g)=C(s)+2H2(g)ΔH2=+75kJ⋅mol−1O2(g)=CO(g)ΔH3=−111kJ⋅mol−1;④C(s)+O2(g)=CO2(g)ΔH4=③C(s)+12−394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②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B.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1C.若3molC(s)燃烧生成1molCO(g)和2molCO2(g),则损失的热量为111kJD.在上述反应①中,ΔH1=−247kJ⋅mol−111. t∘C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B.t∘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D.前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 mol⋅L−1⋅min12. 反应2AB(g)=C(g)+3D(g)反应后体系中物质的总能量升高,则该反应的ΔH、ΔS、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A.ΔH<0,ΔS>0,低温B.ΔH<0ΔS<0,低温C.ΔH>0,ΔS>0,高温D.ΔH>0,ΔS<0,高温13. 可逆反应2NO2(g)N2O4(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O4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N2O4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③用NO2、N2O4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⑤B.②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14. 100mL6mol⋅L−1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固体B.醋酸钠固体C.硫酸钾固体D.硝酸钠固体15. 将固体NH4Br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NH4Br(s)=NH3(g)+HBr(g)2HBr(g)⇌H2(g)+Br2(g),2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测知c(H2)为0.5mol/L,c(HBr)为4mol/L则v(NH3)为()A.0.5mol/(L⋅min)B.2.0mol/(L⋅min)C.2.5mol/(L⋅min)D.5.0mol/(L⋅min)16. 将CO2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转化为甲醇是变废为宝的好办法,一定条件下,每转化44kgCO2放出的热量为49000kJ,CO2转化为甲醇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此条件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0∼3min内,用CO2和H2来表达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均为0.5mol/(L⋅min)B.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4O(g)+H2O(g)ΔH=−49kJ/molC.此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753×1.25/(0.75×0.75)D.降低温度,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能为0.817.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新制饱和氯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合成氨工业使用高压以提高氨的产量C.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D.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18. 已知:t′C下的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c 2(Y)c2(Z)⋅c2(W),有关该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变大B.增大压强,W(g)物质的量分数变大C.升温,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则正反应放热D.增大X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9. 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 2B(g)⇌4C(?)+2D(?),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4(C)c2(D)c3(A)c2(B)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增加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20. 已知N2(g)+3H2(g)⇌2NH3(g)ΔH=−92kJ/mol,在某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分子的部分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不能提高一段时间内NH3的产率B.图①→②过程吸热,图②→③过程放热C.N2在反应过程中三键均发生断裂D.反应过程中存在−NH−、−NH2等中间产物21. 已知某反应aA(g)+bB(g)⇌cC(g)ΔH=Q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T1和T2 )及压强(P1和P2 )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a+b>c,Q>0B.T1>T2,P1<P2,a+b<c,Q>0C.T1<T2,P1>P2,a+b<c,Q>0D.T1<T2,P1>P2,a+b>c,Q<022. 已知可逆反应:H2(g)+I2(g)≥2H(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若某温度时,2L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的物质的量各1mol,平衡时生成的HI为1.6mol,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4molH2和4molI2蒸气,则达到新平衡时生成HI的物质的量为()A.1.6molB.4.8molC.6.4molD.8mol23. 在一定温度下,只改变反应物中n(SO2)对反应2SO2(g)+O2(g)⇌2SO3(g)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点均为平衡点,且b点时SO2的转化率最大B.b点时SO2与O2的物质的之比约为2:1C.a、b、c三点平衡常数:K b>K c>K aD.a、b、c三点反应速率大小为:v b>v c>v a24.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0。
定额市鞍钢阳光实验学校《化学三年经典错题本》高三二轮之元素及其化合物☞易错题查找A.图①表示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沉淀质量变化B.图②表示250C时,用0.01mol·L-1盐酸滴定20ml0.01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人酸体积的变化C.图③表示向Na2CO3稀溶液中滴入稀HCl,产生气体的量随加人盐酸量的变化关系D.图④中曲线表示合成氨反应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查缺行动【知识补缺】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理论结合方式在解题过程中,元素及化合物类试题如遇到困难,多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得到答案。
2、解题过程中突破口(1)特殊颜色①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②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③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④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与溴蒸气(红棕色)⑤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OH)2] ——→空气红褐色[Fe(OH)3](2)特殊性质很多物质表现出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具有一些特征反应,或在反应中能产生特殊现象,①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铵盐:NH4HCO3、(NH4)2CO3、NH4HSO3、(NH4)2SO3、NH4HS、(NH4)2S等NH 4HCO 3————→ΔNH 3↑+CO 2↑+H 2O 硝酸盐:Cu(NO 3)2、AgNO 32Cu(NO 3)2————→Δ2CuO+4NO 2↑+O 2↑ ②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单质:Na 、F 2等化合物:Na 2O 2、Mg 3N 2、Al 2S 3、CaC 2等强烈双水解的物质:Al 3+与CO 2-3 (HCO -3 )、S 2-(HS -)、AlO -2等(3)特殊转化个关系:无机物之间有一些重要的衍变关系,在物质之间按照一定规律反应时,会形成一定的特征的转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