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55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中医历来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两大部分。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
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化。
我国历代医学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八法”。
八法是针对八纲辨证以及方药的主要作用而概括出来的基本治疗方法(治疗大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实践的需要,现代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早已超出“八法”的范围。
本章仅介绍属于临床上常用且具有共性的。
第一节防治原则防治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与气血、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的治疗总则。
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病变过程有轻重缓急,不同的时间、地点与个体对病情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的本质以治之,即“治病求本”;根据体内邪正斗争所产生的虚实变化,以“扶正祛邪”;按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用以“调整阴阳”;按脏腑、气血失调的病机,来调理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按发病的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的病人,来“三因制宜”。
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就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
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必须从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着手: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有关,亦与外邪侵入密切相关;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外邪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注重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情志刺激可致正气内虚,易招致外邪而致病。
故平时注意调摄精神,保持精神愉快,使气机调畅,气血和平,以利于健康;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可以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适当进行药物的预防及人工免疫也是防病和提高正气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