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306.57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中西医治疗哮喘常见的方法一、中医治疗哮喘:治疗咳喘,不仅要针对患者肺、脾、肾三脏虚弱的情况治疗,还应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可以事半功倍。
秋冬天寒,易发哮喘,中医主张在秋冬服用益气补阳的中药制剂治疗,结合中医穴位注射、敷贴等,常可达到临床治疗之显著效果。
而中医治疗方法的核心是以补气为中心、通过润肺、健脾、益肾进行整体性治疗,并在中医内部调理的基础上,通过激活人体自愈能力,实现原来以药治病到人药结合共同治病的转变。
二、西医治疗哮喘:1、哮喘的患者应该针对过敏原作脱敏治疗,可以减轻或减少哮喘发作。
治疗哮喘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舌下脱敏疗法,使呼吸道粘膜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控制过敏症状,到达脱敏治疗的目的。
2、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主要有控制发作药和缓解发作药,控制发作药就可以起到抗炎的作用,主要使用这种药是为了达到减少和避免哮喘发作的,这样才可以稳定肺部功能,而缓解发作药也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的,这种药一般都是在患者急性发作的时候使用的。
3、哮喘的患者建议用雾化平喘治疗,这样会好的快一点,最好选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这个药在这个方面的效果要好一点。
治疗哮喘期间患者一定要多喝开水,否则那些痰排不出来,可以适当的口服一点化痰的药,如盐酸氨溴索片效果不错的。
治疗哮喘的药物种类一类是治本的药物,主要指激素类气雾剂。
由于气雾剂的喷射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气道,局部作用强,因此效果明显。
这类药物是通过抑制气道黏膜炎症预防哮喘发作,对哮喘的治疗十分有用。
第二类就是治标的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
包括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等,另外还有口服激素、静脉注射激素等药物。
由于不少人对治疗哮喘常用药物类固醇有误解及恐惧,不含类固醇的长效吸入气管舒张剂成分哮喘药,近年的使用量愈来愈高。
这些所涉药物的确为临床常用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哮喘,但科学系统用药就能明显改善哮喘症状,减缓肺功能恶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目前单纯的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科近期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疗效较为理想,现总结分析如下,期望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疗效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表现为胸闷、咳嗽、咳痰和阵发性气急等等,近年来由于粉尘、油烟、空气污染等诱发因素日益显著,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往往不能形成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将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问题。
而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疗效,而经过对比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持久,对于防止支气管哮喘再次发作具有显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04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有关支气管哮喘诊断和严重度分级标准,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24岁到65岁,病程6年到26年,其中重度患者15例,中、轻度患者45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23岁到62岁,病程7年到23年,其中重度患者14例,中、轻度患者2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做好抗感染、抗炎,化痰、解痉,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具体地: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氨茶碱,给予吸氧和吸入喘乐宁等等。
观察组:除给予上述西医常规治疗外,给予中药汤剂:炙麻黄9g,北杏10g,僵蚕12g,莱菔子15g,紫苏子15g,地龙12g,桔梗10g,浙贝12g,陈皮6g,法夏12g,百部12g,甘草69g,治疗以化痰平喘为主,偏热者清热宣肺,偏寒者温肺散寒,剂量应酌情加减。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哮喘呢?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在临床上以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表现特点。
哮喘病因不明,但科学研究显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哮喘患者呼吸系统受到影响,以致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
哮喘患者起病通常较急,短期内发作较快,病程较长,病情可自行减轻,也可服用平喘药物减轻。
哮喘患者可诱发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气肿等并发症,这些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
当前临床上对哮喘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案,中医与西医治疗都是经常使用的方法,现本文就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一、哮喘的发病原因哮喘的发病因素主要常见以下几种:(1)遗传因素:支气管哮喘有家族性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哮喘发作。
患者哮喘的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的概率也越大。
(2)免疫异常:体内特异性细胞平衡破环,导致疾病发作。
(3)过敏原:包括药物及食物、室内外过敏原、职业性变应原等。
常见的过敏原有尘螨、宠物毛屑、蟑螂粪便、花粉、真菌等,以及阿司匹林等非皮质激素类的抗炎药和牛奶、鱼虾蟹、蛋类等食物。
由过敏原诱发的哮喘大部分都是过敏性哮喘,常常伴随着过敏性鼻炎和婴幼儿湿疹等疾病。
(4)促发因素:常见的有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
二、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常规哮喘的不同时期中西医治疗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锻炼等方式增强自身抵抗力是哮喘治疗的关键。
同时,注意减少感冒或呼吸道感染。
避免接触易诱发哮喘的环境因素,防止接触花粉、动物毛发等过敏性物质。
此外,戒烟和戒酒对于哮喘控制也至关重要。
在药物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使用多种药物,如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白三烯调节剂、色甘酸钠等。
氨茶碱和缓释茶碱是常用的茶碱类药物,可应用于轻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持续治疗方案。
对于重度哮喘患者,一般采取静脉给药的方式。
阿司匹林哮喘、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运动性哮喘等患者的治疗中,时常使用孟鲁司特和扎鲁司特等白三烯调节剂。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目前,西医药物在哮喘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病人对西医药物治疗不够满意,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转向中医药治疗。
在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一、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中医的辨证方法,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哮喘分为外感型、内伤型和两虚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型哮喘以寒邪或湿邪侵袭肺而导致,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通常采用祛邪解表的方法,如草菅茯苓汤、小柴胡汤等来驱除寒湿之邪。
内伤型哮喘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内因导致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多痰、喘促等症状。
中医治疗内伤型哮喘通常采用调理脾肺的方法,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汤等来调节脾肺功能。
两虚型哮喘是指肺脾两虚导致的气虚不足,表现为气短、疲倦等症状。
中医治疗两虚型哮喘主要以补益肺脾为主,如补肺汤、补中益气汤等。
二、穴位治疗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机,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肺俞、胸鄂、百会等。
通过插针或针刺疏通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肺气,促进气机流通,缓解喘息。
艾灸通常选择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位,通过燃烧艾条的温热刺激,渗透到穴位以达到温通气机的效果。
三、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炎、祛痰、平喘作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防风、麻黄、薏苡仁、南星等。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配伍使用这些草药,制成剂量合适的方剂,以期达到平喘、祛痰的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趋势,通过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理脾肺、化痰平喘等方法来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而西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舒张支气管等方式来缓解哮喘症状。
59特别关注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王元平 (梓潼县黎雅镇中心卫生院,四川绵阳 621000)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日趋升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
因此,需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从而强化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哮喘基本概述1.1 哮喘基本概念在临床中,哮喘也叫作支气管哮喘,属于异质性疾病,典型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患者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呈现出气道高反应性,若得不到及时诊治,随着病程的逐渐延长,会改变患者气道结构。
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气促、喘息、咳嗽及胸闷等,患者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部分患者通过相应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1.2 哮喘分类1.2.1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后,降低了呼气流量,在接触变应原后刺激患者呼吸道,倘若治疗不当也会导致急性发作现象。
在发作的过程中,患者疾病程度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内出现症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相关医务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疾病情况,并及时实施治疗。
患者急性发作时的病情可分为4级,包括危重、重度、中度、轻度。
1.2.2 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虽然没有频繁性发作哮喘,但是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喘息症状,伴随肺功能降低。
1.2.3 临床缓解期哮喘通过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可完全消失,而且患者肺功能可逐渐恢复至发作之前的水平,维持时间通常为1年。
2哮喘的发病原因2.1 遗传因素哮喘具有多基因遗传特性,在基因的相互作用下,患者产生哮喘的风险性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遗传因素不是哮喘的决定因素。
基因异常现象引发哮喘疾病,危害较大。
2.2 肥胖对于哮喘疾病患者而言,肥胖属于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发生率较男性更高。
肥胖因素改变了患者呼吸系统机械特性,释放出诸多炎性介质,降低了患者免疫功能。
患者内分泌、神经调节等方面存在缺陷也是导致哮喘的重要原因。
2.3 接触过敏原哮喘具有季节性特点,在豚草、花粉等影响下产生过敏现象,从而诱发哮喘疾病。
环境中存在诸多过敏原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持续性症状。
中西医结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分析评估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在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改善预后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收治的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护理)、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护理),各33例,对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比较。
结果:研究组咳痰积分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将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并在改善症状方面起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预后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疾病出现可能与气道变态反应、炎症反应等有关[1]。
清晨、夜间易发作,患者会有喘息、胸闷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需要为该疾病患者探究出一套科学的护理方案[2]。
鉴于此,本次纳入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实施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接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29~74(54.89±7.49)岁,性别:男、女:23/10。
研究组:28~74(53.81±7.09)岁,性别:男、女:22/1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西医护理:(1)环境护理:保证室温在23℃到25 ℃,湿度在50%到70%,确保病室空气通畅。
避免室内放置刺激性或者可引起尘埃飞扬的物品,例如:羽毛枕头等等,将全部可以引起哮喘发作的过敏原消除。
(2)吸氧护理:哮喘发作根据医嘱为患者吸氧2L/min到4 L/min。
对于高碳酸血症患者把吸氧剂量设置为1 L/min到2 L/min。
并确保吸氧过程中患者气道通畅与湿化。
(3)饮食护理:按照患者病情、体质量等创建针对性饮食食谱,告知患者饮食以低盐、低脂肪、粗纤维等食物为主,食物应确保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海鲜、刺激性、辛辣食物。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体会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肺系疾病,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严重者不能平卧。
哮指声响,喘指气息,临床上哮常兼喘。
近年来,世界各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在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由1990年的0.91%上升到2000年的1.50%,增加了64.84%[1],在美国,每年新增26000多例哮喘患儿[2]。
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近年来,中医学在哮喘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我院运用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中医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方面,根据儿童哮喘临床发病特点,外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据流行病学调查,小儿时期因上感而诱发哮喘者约占80%~90%。
内因主要指小儿的体质因素,中医认为哮喘患儿多有痰湿内蕴,痰伏于肺的夙根,这同现代医学研究中认为气道的高反应性是导致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的认识是一致的。
一些发病较早的患儿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有的有家族过敏史。
另外,饮食不当、情志劳倦也是诱发小儿哮喘的重要因素。
2 中医辨证与治疗体会中医治疗小儿哮喘主要是分期分证论治。
临证时要注意分清寒热,辨别虚实,判断轻重险逆,对于一些久发不已或哮发急剧、张口抬肩、面色青灰、肢厥身冷的危重症,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2.1 热喘: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痰鸣、口渴、面红、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
治疗原则:辛凉解热,宣肺定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常用药:麻黄、生石膏宜肺清热,杏仁、葶苈子、桑白皮泻肺降逆,苏子化痰,生甘草调和诸药。
喘急者加地龙、胆南星涤痰平喘;痰多者,加天竺黄、竹沥豁痰降气;热重者加虎杖、栀子清热解毒;便秘者,加全瓜蒌、大黄降逆通腑。
方意:炙麻黄平喘力大,杏仁润肺止咳,可助麻黄平喘,生甘草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生石膏清泻肺热,生津止渴,与麻黄合用,既能宣肺平喘,又能解热止渴,本方疗效高低,全在于生石膏及炙麻黄用量之比,使生石膏:麻黄=4-10:1,必须辛寒大于辛温,治疗肺炎时,不宜过汗伤津,麻黄应取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