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树"小老树"林分改造
- 格式:pdf
- 大小:90.51 KB
- 文档页数:1
第十一章林分改造第十一章林分改造第一节林分改造的意义和对象一、林分改造的意义林分改造即对低价值的林分进行改造低价值林分——密度小、经济价值低劣或患有严重病虫害,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
低价值人工林:南方:杉木、马尾松等。
北方:杨树、榆树、水曲柳。
(未老先衰)即:“小老头林”或“小老树”杉木:中心产区的边缘地带,“小老头“林占总面积的30%杨树:成林面积的38.1%是“小老头”林南方:马、(常绿或落叶)栎类,次生林占很大的比重可见,低价值林分改造已成为中国森林经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林分改造——对在组成、林相、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质量次的林分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
使其转变为能生产大量优质木材和其它多种产品,并能发挥多种有益效能的优良林分。
二、林分改造的对象与要求1、灌丛→改乔林有特种经营目的,如做养蚕的柞树丛和用做编织的柳丛,采果用的沙棘的灌丛不须改造2、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地――改密林造林保存率低;放牧破坏的幼林;多次采伐后留下的近熟、成熟残林3、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改实生林杉木:多代萌生形成林分,生长衰退,甚至枯死。
4、“小老头”人工林――适地适树,变低产林为高产林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植株矮小、树干弯曲、萌条丛生、无明显主干——枯梢未老先衰症状5、生产力过低的林分――适地适树,变低产林为高产林混交不当,生境不适等使林分生产量太低6、遭受自然灾害的林分火灾、风灾、雪害、病虫害7、非目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无法通过抚育采伐来调整组成(缺目的树种)改低价值树种为高价值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8、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在林下缺少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
确定林分改造对策,还得考虑经济条件。
第二节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一、低价值人工林形成的原因低价值人工林——生长非常缓慢,生长势极衰弱的未老先衰的“小老头”林。
产生的原因:1、树种选择不当违背了造林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
2015年10月防 护 林 科 技O c t .,2015第10期(总145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10(S u m N o .145)文章编号:1005-5215(2015)10-0091-02收稿日期:2015-07-09作者简介:杜勇(1968-),男,辽宁阜蒙人,大专,工程师.浅析阜蒙县杨树低产林改造杜勇(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局,辽宁阜新123100)摘 要 阜蒙县现有杨树低质低产林面积23333h m 2,蓄积65万m 3㊂林分质量低下,大部分林地每h m 2的林木蓄积量不超过30m 3㊂这些低质低产林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营造,生态效益低,经济价值低,由于采伐指标的限制,这部分林分不能得到及时改造,严重浪费土地资源㊂为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分质量,落实林业改革政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做好杨树用材林低产林改造规划㊂关键词 杨树;低产林;改造中图分类号:S 792.1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10.032 实施杨树低产林改造,不仅是林木生长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用材林建设工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㊂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新,不仅会导致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降,病虫害发生概率上升,还会导致资源无效消耗㊂对杨树低产林进行更新改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实施杨树低产林改造,不仅能增强防护效能,确保地区粮食稳步增长,还能使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㊂这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㊂1 基本情况阜蒙县地处辽西北,科尔沁沙地南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㊂虽多年来坚持大力造林㊁退耕还林,但森林资源总量少,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森林生态功能小,林分质量差㊂森林覆盖率低,不足30%㊂中幼龄林多㊁成过熟林少,低产低质林多㊁高效丰产林少;杨树㊁油松人工纯林多㊁树种单一,混交林少㊂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42667h m 2,活立木总蓄积441万m 3㊂其中杨树面积86667h m 2,低产林小老树23333h m 2㊂每h m 2蓄积低于45m 3的低产林,大部分是六㊁七十年代埋干造林或通过自然萌生形成的㊂由于立地条件差,抚育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其成为残次的低产低质林分㊂保护现有森林,加速扩大新造林是我县林业长期的主要建设任务㊂经组织专人对阜蒙县杨树低产林现状进行调研,共调查了4个乡镇,杨树总面积14000h m 2㊂其中低产林3600h m 2,占调查杨树总面积的25.7%㊂所调查4个乡镇中杨树面积最少的是旧庙镇,有杨树2667h m 2,低产林小老树1200h m 2㊂其中低产林 树毛子 267h m 2,占10%㊂由此可知杨树小老树改造是全县各乡镇面临的普遍任务㊂这些小老树残次林的存在,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防风固沙㊁保持水土的作用,但面积大,低质低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地利用率,制约了林业生产快速发展㊂加快对这些残次林㊁小老树更新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的林业已成为阜蒙县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㊂2 杨树低产林改造规划2.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林业生态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按照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的要求,重点抓好杨树低产林改造工作㊂对西部重点乡镇的低质低效林进行重点改造,形成高效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实现林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丰收㊂2.2 基本原则2.2.1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杨树低产林改造要选在生态稳定㊁资源丰富的区域,生态脆弱和正在发挥生态效益的不能轻易改造㊂2.2.2 坚持成过熟林优先的原则 更新树木林龄必须达到21年以上㊂没有进入过熟期的林分,病虫害不严重的不列入采伐对象㊂2.2.3 坚持砍劣留优的原则 杨树低产林改造优先采伐 小老树 ㊁残次林和病腐林㊂2.2.4 坚持集中连片的原则 更新改造突出重点区域,必须相对集中㊂2.2.5坚持采造挂钩的原则对更新造林得力的地方,将多安排采伐计划;对砍造脱节的地方,将不安排采伐指标㊂3布局与任务从2010年开始,逐年改造㊂方式为皆伐改造㊂皆伐后次年完成人工更新,到2015年工程结束㊂将低质低产林改造成为优质高产林,将阜蒙县建设成为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木材㊂逐步建设完善的杨树用材林体系,确保农业稳产高产㊂根据全县杨树低产林改造总体要求,以西北部林业资源较多的于寺镇㊁太平乡㊁福兴地镇㊁旧庙镇㊁平安地镇㊁大五家子镇㊁王府镇㊁红帽子乡务欢池镇㊁阜新镇等10个乡镇为主,实施杨树低产林改造先期工程,计划平均每年改造0.07万h m2,工程建设期限为五年, 十二五 期间共完成杨树低产林改造面积0.3万h m2㊂建设和完善优质高效的杨树用材林体系,确保阜蒙县林业稳定发展㊂4改造对象经济效益已明显下降,已无培育前途,林龄在21年以上(重点倾向于小叶杨和小青杨等老品种杨树);平均每h m2保留株数450株以下;病虫害严重,经鉴定无培育价值的用材林㊂4.130m3h m-2以下的低产林㊂4.2防护效益低下的 小老树 低质林㊂4.3病虫危害严重的林分㊂4.4郁闭度0.2以下的疏林㊂5更新造林规划5.1改造标准杨树低产林改造的面积不小于原有面积㊂5.2整地规格清除伐根后,机械全面整地,深15~20c m㊂要求大坑栽植,坑的规格为60c mˑ60c mˑ60c m㊂5.3栽植方式栽植:株行距为3mˑ4m㊁3mˑ5m㊁3mˑ6 m㊂栽前灌足底水,立苗覆土㊁撒保水剂㊂土到半坑时再次灌满水,水沉后覆土踩实㊂5.3.1树种选择小美汉㊁鲁ˑ山等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树种㊂5.3.2苗木要求二根一干或一根一干的合格杨苗㊂苗木地径2c m以上,苗高2.0m以上,苗木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㊂使用的苗木必须具备苗木检疫症和苗木合格证,确保工程造林使用优质合格苗木㊂6效益分析6.1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结束后,森林防护作用增强,质量提高㊂可以明显减轻风沙危害,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成生态屏障㊂6.2经济效益工程结束后,可提高土地利用率㊂预计每年可增加木材产量5万m3,年增产值500万元㊂6.3综合评价通过以上三大效益的分析,杨树低产林改造工程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木材生产能力的民心工程㊂(上接第70页)3.3.2积极开发和借用 外脑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和保护等方面的公众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㊂深化与高校㊁科研院所㊁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将更多更具活力的创新理念融入 美丽杭州 实验区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㊂3.3.3强化社会参与的工作意识吸引民众广泛参与大力宣传和激励 最美现象 ㊁倡导和弘扬 最美精神 ,增强当地民众积极参与 美丽杭州 实验区建设的意识和能力㊂积极培育和发展环保公益组织,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淳安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性力量㊂参考文献:[1]周旭霞.2015杭州发展报告㊃经济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 2015[2]徐高福.千岛湖森林健康经营实证研究[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徐高福.以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千岛湖的思考[J].防护林科技,2013(3):1-3,44[4]江明霞,徐枫琳莉,徐高福.千岛湖水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3(4):44-47[5]高雷,彭新宇.草原生态补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 2012(6):168-172,181[6]徐键.论跨地区水生态补偿的法制协调机制 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为中心的思考[J].法学论坛,2012,27(4):43-5029防护林科技2015年。
浅谈杨树低产低效林的形成及改造技术一、杨树低产低效林的形成原因1、形成的生理基础。
近年来,东北地区年均降水量300mm 左右,年均蒸发量1800mm,沙地大部份是固定和半固定沙地,沙土厚度一般达几十米,沙土以中细沙为主,为低容水沙地,沙地保水保肥能力很低,0~150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2%~0.6%,全氮含量为0.02%~0.05%,全磷含量为0.01%~0.03%,土壤有效水含量为2.6%~3.6%。
杨树对土壤湿度和养分要求较高。
虽然科尔沁沙地上栽植的杨树树种大多是抗逆性较强的杨树树种,但由于降水量不足,再加上沙地养分缺乏,新栽植的杨树在幼苗期通过不间断地浇灌,尽管保证了成活,但后期由于沙地水分和养分的亏缺,将影响杨树根系的生长发育,以至于形成长成不成材的“小老树”,甚至逐渐枯萎死亡。
可以说,沙地水肥供应不足是地产低效林形成的生理基础,其中水分是最主要因素。
2、气候持续干旱是低产低效林形成的直接原因。
杨树无论是哪种品种,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喜水性、耗水性,其次是喜光性。
很多资料表明,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的条件下才能保障杨树生存和生长。
近10多年来通辽地区连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是形成低产低效林的主要原因。
1999—2010年全市年平均有效降水量只有210毫米,只有正常年份的一半,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7米,境内大多数河流已断流、湖泊干涸。
天然降水减少、地表水干涸导致林地土壤水分严重亏缺,甚至不足2%,因此造成了林木树梢枯干或半株死亡,甚至全株干枯。
3、造林密度不合理是低产低效林形成的重要原因。
造林密度和树木生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不是密度越大树木生长得越快、产量越高。
一般应遵循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
要想使林分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就要充分、适时的满足林木生长所需营养,确保单株林木具有适当的营养面积和空间。
因此,在考虑其综合条件的同时,可根据培育林木单株所需要营养面积来确定合理造林密度。
杨树“小老树”的改造技术南学松魏洪亮摘要:杨树“小老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和精细经营管理。
改造的技术主要是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采用良种、稀植、加强中耕等集约经营措施。
关键词:杨树;改造技术;小老树杨树是吉林省一个主要造林树种,尤以中、西部栽植较为普遍。
绝大部分生长良好,起到了防风固沙、护田增产的作用,并提供了部分生产、生活用材。
但是,由于营林技术等多方面原因,致使杨树片林中出现了大量生长停滞、树体老化、叶小而黄,缺乏生机的林木。
10年生以上林木年平均生长量低于0.5cm、高生长不足30cm。
“小老树”是从生态和生理上对这种林分的形象概括。
“小老树”的出现,严重降低了林木产量和防护效益,是林业生产中凾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小老树”的成因(一)立地条件选择不当,造成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20世纪五十年代,吉林省各国营机械林场和群众造林,杨树主栽品种是小叶杨、小青杨。
它们虽然具有抗寒、耐干旱瘠薄和适应性强的特点,但就其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来说,喜水、喜肥、喜光,要求土壤肥沃。
土壤过于干旱瘠薄,不利于正常生长。
只有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才能生长正常。
通过对比研究,立地条件过于瘠薄,是导致“小老树”出现的重要因素。
由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不能满足造林树种生态特性的要求,而使“地”和“树”的矛盾无法统一,导致人工林生长不良,成林无望。
(二)初植密度大,未能及时间伐,单株营养面积不足林木生长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营养面积,才能保证树冠和根系的生长发育。
杨树是阳性树种,必须根据它的生态、生理特性,立地条件、树种和管理水平来确定造林密度。
过去由于接受“立地条件越差,栽植密度应该越大”的错误理论,在干旱瘠薄地造林,采取“以密保活”的错误做法,株行距多为1m×1.5m、1m×1m。
由于初植密度过大,迟迟不间伐,以致长时期内单位面积林木过密,造成单株营养面积严重不足。
东峰镇树种优化和林分质量改造浅析东峰镇位于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一个适宜农林业发展的地方。
镇内的树木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不当,部分林分质量较差,需要进行优化和改造。
本文将对东峰镇树种优化和林分质量改造进行浅析。
一、树种优化1. 稀缺树种的引种东峰镇的树种种类较多,但其中一些树种由于数量不足或是灾害影响,已经出现了稀缺的情况。
这些树种可能是当地特有的珍贵树种,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树种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引进这些稀缺树种,加强其种植和保护,保证其种群的稳定和增长。
2. 适应性强的树种的推广在树种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
选择那些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速度快、木材质量好的树种,推广种植。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林分的质量,还能够增加木材的产量,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多样性树种的调整东峰镇的树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有些树种的数量过多,有些树种的数量过少,导致整体林分质量不均衡。
在树种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对树种进行调整,保持林分的多样性,但使各个树种的数量合理分布,提高整体林分的质量。
二、林分质量改造1. 清除病虫害树木在东峰镇的林分中,经常会出现病虫害树木的情况。
这些树木不仅影响了整体林分的质量,还可能会对周围的健康树木造成影响。
在林分质量改造的过程中,应该加大病虫害树木的清除力度,减少它们的对周围树木的危害。
2. 过密区域的稀疏在东峰镇的一些地方,林分的树木过于密集,导致了光照不足、空气不流通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树木的生长,还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在林分质量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过密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稀疏,增加树木的间距,提高整体林分的质量。
3. 防火道和植物剪除为了预防森林火灾,东峰镇的林分中需要建立防火道,并定期对这些防火道和周围的植物进行剪除。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还可以促进林分质量的提高,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杨树林分退化原因与改造措施分析作者:丁建刚来源:《南方农业·下》2022年第07期丁建刚.杨树林分退化原因与改造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22,16(14):-70.摘要为提高杨树林分质量,介绍改造更新杨树退化林分的必要性,分析导致林分退化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苗木因素等,并提出了加大科研力度,多元化实施改造措施;落实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改造方法;促进品种更新,针对性应用更新技术;完善综合管理,体系化构建区域环境;科学封林抚育,全方位促进生态稳定等退化林分改造更新措施。
关键词杨树;退化林分;改造;更新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14.022杨树生存能力较强,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杨树林不仅可有效改善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为多种动物提供生存环境,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杨树林常出现退化现象,导致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降低。
为改善退化林分,应全面分析退化诱因,制订和实施综合改造方案。
1 改造更新杨树退化林分的必要性杨树具有存活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低、环境适应性良好的特点,是常见防护林树种。
同时,杨树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生长速度较快,可满足多样化的木材需求。
在杨树生长过程中,土壤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社会活动等因素较易导致杨树林分退化。
杨树林分退化不仅影响林区经济效益,而且对生态平衡造成明显的消极影响。
受到综合因素影响,当前杨树林分退化问题日益严峻,为了优化生态環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应重视杨树林分退化问题[1]。
2 导致林分退化的常见因素自然环境较差是导致退化林分的核心因素;在选择树木品种时未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同样会影响杨树生长;人类活动、政策和管理措施等不科学也是导致杨树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部分树种抗病虫害能力较差,受到病虫害影响等也可能引起杨树林分退化。
2.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会对杨树生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环境因素和气候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混交改造杨树小老树的方法
杨树小老树,也就是Salix babylonica Mill,是一种圆幼枝、莹绿晶莹的品种,隐隐波动,色金光宝石般美丽地缠绕着世界各地的视线,是非常受欢迎的景观树种之一。
近日,修剪者正积极研究杨树小老树的混交改造方法,以尽可能提高该树种的品质和产量。
混交改造是将两种杨树小老树相互混合,并产生一种特殊品种的技术。
目的是
特殊组合杨树小老树的优良品质,减少不良品质,提高繁殖效率,以获得更优的新品种。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有:
第一步,自然繁殖--选择良好的自然杨树小老树苗放养,以获得良好的繁殖效果。
第二步,催芽诱导--利用特定浓度的碳源溶液,诱导早期发芽,让杨树小老树
苗迅速生长发育;
第三步,开花诱导--利用长日照条件,处理花期,采用光照技术给杨树小老树
花序控制开花时间,从而加快授粉,提高繁殖效率。
最后,采收和评价--采收那些较大的果实,用技术的手段对其进行归类和评价,以确定所要混交杨树小老树的品种。
自然选择总是最佳的,混交改造杨树小老树也不例外,它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更
新老树种,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提供给大家更加具有灵活性,更高水平的混交杨树小老树,以满足更多景观美化的需求。
从而促进今天的生态美化建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小叶杨造林技术作者:田吉宁由为宇刘炳友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总结并阐述了小叶杨主要造林技术,对进一步创优本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叶杨;造林技术;浅析一、造林地的选择小叶杨适应性强,在石砾土、贫瘠插沙土、重粘土等地方,虽能生长,但生长不良。
因此,造林时,需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好造林地。
适宜小叶杨的造林地有黄土丘陵沟谷、山间零星平地、沙丘脚低地、沿河漫滩、河岸溪边等,但以土质湿润、肥沃的地方或“四旁”为宜。
二、造林方法小叶杨主要采用植苗造林和插干造林,也可埋条造林。
1.植苗造林。
通常用1-2年生壮苗造林。
栽植时,要掌握根系舒展,切勿窝根,适当深埋,栽后踏实。
干旱多风的地区,造林前将苗木放流水中浸5-7日,可提高成活率。
苗木经过长途运输,失水较多,用水浸泡苗木,等苗干变成鲜绿色后,再进行栽植,也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近年来,风沙区小叶杨机械化造林有很大发展。
机械化造林可采用东方红-54拖拉机牵引两台或四台jf-30型植树机,造林密度1.5Ⅹ2.5米。
每台班的工作效率为人工造林的8-13倍。
机械造林的经验是:要提前细致整地,做到“三耕两靶一镇压”,即第一年秋深耕,第二年春耕靶后秋季再深耕一次,第三年春镇压后造林。
苗木高度1米许,地径大于0.5厘米,主根25-30厘米;过大苗木可截干和修剪枝、根。
同时还要做好作业前机械调整工作。
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
2.插干造林。
群众常选用1-2年生,粗2厘米左右的杨树枝干,截成长40-50厘米。
栽植坑40Ⅹ40Ⅹ40厘米。
造林时直接插入坑内,要掌握深埋、少露、砸实的原则,上端露出地面3-5厘米。
这种造林法在河滩地、沙土地上采用甚多。
有些地方曾采用水平阶压条造林,将枝条斜放在水平阶上,使梢头向外,由阶埂上铲土覆盖枝条,边覆土边踏实,覆土厚度20厘米左右。
河滩地上,可采用压条法,进行护岸,挂淤。
浅谈杨树混交林的应用韩兆伟【摘要】文章阐述了杨树混交林的优势,常用混交树种的特性及其混交造林技术,为杨树人工造林及低效林分改造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年(卷),期】2017(040)002【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杨树;混交树种;造林技术【作者】韩兆伟【作者单位】辽宁省杨树研究所,盖州11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5.2杨树是著名的速生树种,杨树在我国“三北”地区广泛应用于造林工程中,但在工程实施之初,由于相关的科技水平落后以及急功近利思想作祟等原因,栽植的杨树人工林以纯林为主,而且栽植较为密集,使得其存在林下小气候差、土壤贫瘠、树林抗病虫害能力弱、树木长成“小老树”等问题。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一线工作者与科研人员逐渐发现杨树与一些乔灌木的混交林能有效改善林内环境,改造“小老树”,改善杨树生长势。
目前已有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 var.mongolica)等树种广泛应用在与杨树的混交生产实践中,并总结了大量的技术经验。
1.1 林内小气候改善杨树纯林的林内结构往往比较单调,当在其中增加其他的乔灌木形成混交林时,由于不同树种的高度等生物学特征差异,使混交林能够形成比纯林更为丰富的林内垂直结构,形成小气候环境,提升相对湿度[1,2]。
而一些树木,如刺槐,还具有早期速生的特点,萌蘗力强,能使林分提前郁闭,小气候环境更早形成[3]。
在温度与光照方面,当外部光、热通过林冠时,发生再分配和能量转化,混交林郁闭度的增加和自身的生态循环调解,使林内温度差减小,光能利用率提高[4]。
1.2 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混交林林内结构与小气候的改善,以及其引入树种的自身特征都有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
首先,杨树纯林由于树干通直、树冠高,导致近地面处通风较强,不利于枯落物积累,当杨树与低矮的乔灌木混交时,近地面风力减弱,利于枯落物留存与水分蓄积,而林内小气候的不同也改变了枯落物的分解过程,为土壤带来更多养分,并增加孔隙度[4,5],提高土壤酶活性[6,7]。
东峰镇树种优化和林分质量改造浅析东峰镇位于我国南方,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茂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改善当地的森林资源,东峰镇积极开展了树种优化和林分质量改造工作。
本文将对这一工作进行浅析,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一些参考。
一、树种优化的必要性东峰镇的森林资源主要以杉木、松木、柚木等为主,但随着人们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过度砍伐已经导致了某些树种的严重减少。
由于树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进行树种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林分质量改造的重要性在东峰镇的森林中,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当的经营管理,林分质量普遍较低,树龄不均匀、树种混交程度低等问题比较突出。
这不仅影响了木材的质量和产量,也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进行林分质量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三、树种优化和林分质量改造的具体措施1.树种优化(1)优选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树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以提高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
(2)多样化树种结构。
通过合理的人工造林和树种间的调整,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抗灾能力和稳定性。
(3)加强对优良树种的培育和繁殖工作。
通过人工繁殖和选育,培育出更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木材树种,提高森林资源的品质和产量。
2.林分质量改造(1)疏伐和更新。
通过适度的疏伐和更新,使林木的树龄分布更加均匀,提高木材的品质和产量。
(2)加强林分管理。
对各类林分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调整树龄结构,提高林木的单产和总产,增加经济效益。
(3)改善林分环境。
通过改良土壤、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改善林分的生态环境。
四、树种优化和林分质量改造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东峰镇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6月防㊀护㊀林㊀科㊀技Juneꎬ2018第6期(总177期)ProtectionForestScienceandTechnologyNo.6(SumNo.177)文章编号:1005-5215(2018)06-0091-02㊀㊀收稿日期:2018-04-07㊀㊀作者简介:赵兴秋(1966-)ꎬ女ꎬ大学ꎬ高级工程师ꎬ现从事林业技术工作.国有义县林场杨树小老树的成因及改造措施赵兴秋(辽宁省锦州市国有义县林场ꎬ辽宁锦州121100)摘㊀要㊀国有义县林场位于大凌河㊁细河两岸ꎬ多年来造林树种为杨树ꎮ从1975年建场开始到现在ꎬ一些杨树品种不适合义县林场造林ꎬ逐渐形成小老树ꎬ严重影响林木生长ꎬ降低森林质量ꎬ影响林场的经济效益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ꎬ查找形成小老树原因ꎬ逐渐改造小老树ꎬ对提高森林质量意义重大ꎮ关键词㊀国有义县林场ꎻ小老树ꎻ成因ꎻ改造措施中图分类号:S792.11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8.06.039㊀㊀义县林场土壤质地适合营造杨树林ꎬ1975年建场以来ꎬ就一直营造杨树林ꎬ早期品种很多ꎬ通过实践ꎬ大多数树种近期形成小老树ꎬ几乎不生长ꎬ甚至负生长ꎬ乃至死亡ꎮ要想改造小老树ꎬ必须掌握形成小老树原因ꎬ了解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杨树品种的生物学特性ꎬ才能提高森林质量ꎮ1㊀杨树生物学特性杨树为强喜光树种ꎬ其喜光性在幼苗期就表现明显ꎬ如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都要强光照ꎬ对日照长短和光周期有严格的要求ꎬ把北方长周期的杨树移到周期短的南方则生长不良ꎬ对温度的适应能力ꎬ品种间差异很大ꎬ杨树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消耗高于其他树种ꎬ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也比较多ꎬ要求较肥沃的土壤条件ꎬ对土壤理化性质的适应范围较宽ꎬ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ꎮ杨树在一年内的生长时间比较长ꎬ春季发叶早ꎬ秋季落叶迟ꎮ2㊀形成小老树原因2.1㊀杨树的生物学特性每个树种都有自己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宜的生长条件ꎬ不同树种生长的状况不同ꎬ有的长势很好ꎬ能够正常生长发育ꎬ达到成熟林ꎬ能够正常采伐更新ꎬ有的不能正常生长发育ꎬ连年生长量极低ꎬ甚至负生长ꎬ不能成材ꎬ达不到经营目的ꎬ形成小老树ꎮ2.2㊀立地条件杨树生长发育与立地条件有直接关系ꎬ土壤条件好㊁水源充足ꎬ光照强ꎬ风沙小ꎬ有利于杨树正常生长发育ꎬ枝叶繁茂ꎬ如果土壤瘠薄ꎬ地下水位低ꎬ杨树没有充足水分和养分ꎬ干型矮小ꎬ弯曲ꎬ枝丫多ꎬ没有明显的主干ꎬ不能成材ꎬ形成小老树ꎮ2.3㊀气候条件林场地处辽宁锦州义县ꎬ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ꎬ这对个别树种和个别地块来说ꎬ就满足不了树木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ꎬ树木生长发育不良ꎬ林龄达到成熟林㊁过熟林ꎬ但是ꎬ树高㊁胸径没有达到采伐成材标准ꎬ达不到经营目的ꎬ形成小老树ꎮ特别近三年义县大旱ꎬ新植林由于干旱ꎬ影响林木正常生长发育ꎬ也形成小老树了ꎮ2.4㊀杨树品种选择造林选择品种要遵守适地适树原则ꎬ要根据立地条件㊁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ꎬ选择适宜造林树种ꎬ以前的北京杨㊁美ˑ青㊁八里庄㊁合作杨㊁锦县小钻杨ꎬ小ˑ黑杨等老品种ꎬ有的生长缓慢ꎬ甚至不适合生长ꎬ所以形成小老树ꎮ另外从2002年至现在ꎬ造林的树种多是107㊁108㊁127杨等新品种ꎬ通过实践ꎬ大多数杨树前3~4a长势最好ꎬ速度最快ꎬ可是后来就表现不好ꎬ127杨表现最明显ꎬ干型弯曲ꎬ没有明显的主干ꎬ枝丫多ꎬ树枝开张角度大ꎬ树干矮小ꎬ生长慢ꎬ长势极差ꎬ抗病虫害㊁抗冻性极差ꎬ逐渐形成小老树ꎮ2.5㊀造林密度造林密度直接影响树木生长ꎬ合理的造林密度ꎬ能促进林木生长ꎮ现有的林分多数是建场初期营造的ꎬ当时大部分是机械栽植ꎬ株行距多数为3mˑ1m㊁3mˑ2m㊁3mˑ3m㊁3mˑ4mꎬ有的林分密度较大ꎬ林木个体的生长和营养空间太小ꎬ不能满足林木生长所需的营养㊁光照㊁水分㊁肥力等因子ꎬ限制了林木正常生长ꎬ使林木树高㊁胸径达不到经营标准ꎬ形㊀成小老树ꎮ2.6㊀森林采伐限额受限林场70㊁80年代造林比较多ꎬ到现在都已经达到成熟林或过熟林ꎬ由于每年度采伐限额数量有限ꎬ远远满足不了需要采伐的成㊁过熟林ꎬ过熟林的林木几乎停止生长ꎬ得不到及时采伐更新ꎬ容易形成小老树ꎮ2.7㊀经营措施林分的经营管理措施也是形成小老树的原因之一ꎬ如果病虫害不及时防治ꎬ可能造成林木长势弱ꎬ不能正常生长ꎬ达不到经营目的ꎻ还有受某些因素影响ꎬ采伐不遵循«森林经营技术规程»ꎬ先采伐长势好的林木ꎬ把长势弱的林木留下ꎬ也就形成小老树ꎮ只造不管ꎬ经营措施不到位ꎬ水㊁肥严重缺失ꎬ形成小老树ꎮ3㊀小老树改造措施林场这些小老树ꎬ大部分超过采伐林龄ꎬ可是林木蓄积小ꎬ干型不整ꎬ达不到成林标准ꎬ所以ꎬ需要对小老树进行改造㊁更新ꎬ营造速生丰产的杨树林ꎮ3.1㊀准确掌握杨树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生物学特性ꎬ选择适宜杨树品种及适宜立地条件的林地造林ꎮ3.2㊀遵循适地适树要对造林地和选择的树种ꎬ进行全面的考察ꎬ使地尽其力ꎬ树得其所ꎬ使林木正常生长ꎮ3.3㊀改进造林密度改进以前的造林密度ꎬ增大林木个体的生存和营养空间ꎬ增加林木个体生长所需的光照㊁水分㊁肥力㊁温湿度等因子ꎬ促使林木速生丰产ꎮ现在林场常用的密度为3mˑ5m㊁3mˑ6m㊁2mˑ6mꎮ3.4㊀改善造林地小气候杨树强喜光ꎬ所以选择造林地必须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ꎬ可以用灌水㊁中耕㊁除草的方法改善林地小气候ꎬ增加林地温湿度ꎬ满足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ꎬ促进林木速生ꎮ3.5㊀改进采伐方式采伐林木时ꎮ必须优先采伐生长弱ꎬ干形不好ꎬ病虫害严重的林木ꎬ以免形成小老树ꎮ3.6㊀合理使用采伐限额在有限的采伐限额情况下ꎬ合理利用ꎬ遵循留优去劣的原则ꎬ减少形成小老树的概率ꎮ(上接第55页)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㊁不同植被的病虫害情况ꎬ提早做好准备ꎬ以预防为主ꎬ综合防治并用的方法ꎮ比如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很敏感ꎬ会朝着灯光的方向飞去ꎬ我们就可以采用高压灭虫灯来诱杀害虫ꎬ还有热处理㊁射线照射的方法ꎬ都很好用ꎮ可以通过害虫本身的特点ꎬ运用合理的方法ꎬ来减少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ꎮ例如ꎬ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有一种松毛虫是在树下过冬ꎬ可以在树干上扎塑料袋ꎬ防止松毛虫上树ꎬ变相地解决了松毛虫的隐患ꎮ植物自身都有一定的防御系统ꎬ可以对生长态势较差的植被ꎬ多浇水㊁多松土ꎬ采用人工的方法来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ꎮ每年春季ꎬ在我国东北等地ꎬ都会看到树木集体的 打吊针 ꎬ其实也是在给树木输送营养液ꎬ让树木快速恢复到健康的状态ꎮ另外还要注意树木秋冬季的修剪ꎬ都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ꎮ在病虫害发生之前ꎬ还可以利用杀虫剂涂抹茎㊁干ꎬ还可以把杀虫剂和水勾兑在一起ꎬ进行灌溉ꎬ这种办法对蚜虫㊁红蜘蛛特别的有效ꎮ2.4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城市园林ꎬ也是城市的一部分ꎬ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ꎬ城市重工业对城市大气㊁水的污染ꎬ还是日益加重ꎬ可以根据城市环境的整体特点ꎬ在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ꎬ构建植物群落ꎮ人工植物群落是指模仿自然植物群落栽植的ꎬ具有合理空间的植物群体ꎬ即园林生态体系ꎮ科学的植物群落ꎬ是相生相依ꎬ互相促进的关系ꎬ使城市绿化更为健康的发展ꎮ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观赏之用ꎬ还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ꎮ为了更好地解决园林病虫害问题ꎬ应该为城市绿化建立完整的档案ꎮ2.5㊀培养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加大各高校对园林绿化专业人才的培养ꎬ多做宣传ꎬ扩展生源ꎬ另外ꎬ园林单位工作人员ꎬ也要加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ꎬ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ꎬ多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ꎬ加大单位的培训和考核力度ꎬ促进园林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提升ꎮ参考文献:[1]卢希平.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ꎬ2015[2]任寒英.城市园林绿化中如何加强病虫害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ꎬ2015(20):116ꎬ155[3]随玉明.城市园林绿化中如何加强病虫害防治[J].北京农业ꎬ2014(8):2539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赵兴秋㊀国有义县林场杨树小老树的成因及改造措施。
混交改造杨树小老树的方法作者:贡倩,宋喜国,田旭,鲍亚志,武凤林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2期摘要:“小老树”生长势差、植株矮小、未老先衰,不能成林、成材。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改造。
改造“小老树”的方法有更换树种、加强土壤管理、调整密度、合理修枝等多种方法。
本文要介绍的是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几个简单而且更为有效的配混交树种来改造杨树小老树的办法。
关键词:杨树“小老树”;混交改造;配置树种方法中图分类号:S7-05 文献标识码:A在人工栽植的乔木林中,凡是生长势差、植株矮小、未老先衰,不能成林、成材的通称为“小老树”。
杨树“小老树”多在沙荒地形成。
沙荒地部分极度干旱、瘠薄的白干土、风积土和重盐碱土,不宜杨树生长。
形成小老树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瘠薄、缺乏水肥、造林密度大。
一般初植密度最密为2×3米,特别是土地瘠薄的地方更要求稀植。
还有不能及时的中耕抚育、人畜破坏,尤其在易板结的白干土上,必须注意抚育。
以往抚育要求是造林后逐年抚育,次数依次为3、2、1。
实践证明,这样的抚育次数是不行的,应当是3、2、1、1、1、1。
如果是立地条件不适合,还需要更换树种改造小老树。
如上原因,比较常规的改造方法是“隔行挖树,深耕修枝”。
即每隔一行或两行连根挖掉一行,然后用拖拉机深耕25厘米左右,并结合人工株间松土除草,同时进行合理的修枝,砍掉丛生被压的枝条。
杨树经过改造后,当年直径生长明显提高,树高成倍增长。
如在接近水源的地方,结合灌水效果更为显著。
改造“小老树”的方法有更换树种、加强土壤管理、调整密度、合理修枝等多种方法。
1 配樟子松混交改造杨树小老树曾有人在沙荒地栽植了大量的杨树。
在同一时间里,同一立地条件下,又栽植了几百株樟子松。
18年后发现樟子松树高、胸径均比杨树大一倍,单位面积蓄积是杨树的10倍。
这说明在沙荒地上不宜栽植杨树,应大力营造樟子松。
樟子松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水湿、耐盐碱的特性,并且适宜在沙质土上生长。
探讨杨树“小老树”的确定及改造方法
李成砺
【期刊名称】《新农村(黑龙江)》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笔者本文主要论述了杨树“小老树”的几种划分标准,及改造方法。
对加强林木管理避免“小老树”的形成进行简单论述。
【总页数】1页(P130-130)
【作者】李成砺
【作者单位】五大连池市和平镇林业工作站 164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吉林省杨树小老树的成因及改造措施的探讨
2.金秋梨小老树的改造方法
3.杨树小老树改造方法的调查分析
4.杨树“小老树”成因及预防改造探讨
5.国有义县林场杨树小老树的成因及改造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