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苏计(退化林分改造工程成本)
- 格式:pdf
- 大小:59.58 KB
- 文档页数:2
林规发〔〕号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2016·北京目录附表:人工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22)飞播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4)封山(沙)育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7)附表D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52)本指标规范用词说明 (62)附加说明 (63)附录:《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条文说明 (64)造林区域范围县名单 (72)《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案列 (8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可行,确保各类防护林造林质量和成效,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部署2014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建函〔2014〕34号),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修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工程建设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造林费用投资指标,以及沙障、围栏、整地、浇水、地膜、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费用投资指标。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造林工程建设中造林和管护期间的投资估算。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的投资估算。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投资估算。
第六条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在条文说明中释义。
第七条退化林修复、迹地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更新改造等造林部分的投资估算可参照本标准。
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第八条投资估算指标体系由造林区域、造林方式、防护林二级林种和造林模式构成。
一、造林区域分区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的规定,划分为寒温带区、中温带区、暖温带区、亚热带区、热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高寒区9个区。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林业局关于下达退化林修复工程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19.12.31•【字号】陕发改投资〔2019〕1709号•【施行日期】201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林业局关于下达退化林修复工程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宝鸡、咸阳、渭南、延安市发展改革委、林业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关于下达退化林修复工程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9〕1755号)精神,经研究,现将退化林修复工程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你们(详见附表),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本次下达退化林修复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3500万元,退化林修复7万亩。
本次计划已安排到具体项目,请在收文后10个工作日内转发下达,并将下达文件抄送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
各县(市、区)在接到计划10个工作日内,将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认真填报项目投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开工和竣工等进度节点时限、项目(法人)单位及项目责任人、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及监管责任人等信息,切实提高数据填报质量。
二、严格项目实施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进行建设,严禁将中央预算内投资截留、挤占或挪用,项目建设所需资金要确保足额及时到位。
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如确需调整,须按程序报批。
退化林修复工程属于国家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属于约束性指标,其中央预算内投资不能用于其他投资方向。
要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地方投资,防范加重地方债务风险,防止地方政府以项目建设名义盲目举债,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
三、加强项目监管各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林草局要严格落实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监管的主体责任。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2016·北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 (2)第三章技术经济指标 (4)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17)第五章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20)第六章附则 (21)附表:附表A 人工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22)附表B 飞播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4)附表C 封山(沙)育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7)附表D 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52)本指标规范用词说明 (62)附加说明 (63)附录:《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条文说明 (64)造林区域范围县名单 (72)《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案列 (8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可行,确保各类防护林造林质量和成效,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部署2014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建函〔2014〕34号),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修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工程建设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造林费用投资指标,以及沙障、围栏、整地、浇水、地膜、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费用投资指标。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造林工程建设中造林和管护期间的投资估算。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的投资估算。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投资估算。
第六条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在条文说明中释义。
第七条退化林修复、迹地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更新改造等造林部分的投资估算可参照本标准。
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第八条投资估算指标体系由造林区域、造林方式、防护林二级林种和造林模式构成。
一、造林区域分区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的规定,划分为寒温带区、中温带区、暖温带区、亚热带区、热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高寒区9个区。
退化林分修改实施方案退化林分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导致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的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退化林分的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改善退化林分的状况,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修改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林分,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修改实施方案。
针对因过度砍伐、滥伐等人为活动导致的退化林分,我们应当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限制砍伐数量和频率,推行可持续利用的林业经营模式,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于因自然灾害、土地退化等自然因素引起的退化林分,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植被修复等措施,促进植被生长,加速土壤恢复,重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修改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资源条件。
不同地区的退化林分问题存在差异,因此修改实施方案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确定最适合的修改方法和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人力,确保修改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修改实施方案的执行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都应当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修改实施方案的落实。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为修改实施方案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科研机构应当加强技术研究和支持,为修改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推动退化林分修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总之,退化林分修改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全面推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修改方案,才能有效改善退化林分的状况,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退化林分的修改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营造美丽的自然环境。
L i n y e y u a n y i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土地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比如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目前我国的林区退化现象比较严重,林业生态系统正遭受着很大冲击,因此,做好退化林分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但是退化林分修复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作,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对策。
以下本文将针对现阶段我国退化林分的基本情况和导致林分退化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修复建议,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一、目前我国退化林现状分析最近几年我国森林土地资源呈现出下降趋势,有数据显示,现阶段每年林业退化速度在经过治理后虽然有所缓解,但是整体退化速度仍然还在5%左右,土地沙漠化现象非常明显,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中在造成林区退化的原因当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因素都是由于受到自然灾害所以前你的,另外少部分因素是由于一些林区农户对于森林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影响了退化林分修复质量。
此外,我国各个地区所表现出来的林分退化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尤以陕北地区较严重,相比较而言,沿海地带出现此类情况的几率要少很多。
总而言之,我国退化林分修复工作当前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预期林区保护效果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二、导致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1、自然灾害方面的原因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导致林分退化的首要原因,以陕北地区为例,其常年处于干燥气候状态下,当地环境并不利于林业的发展,所以很多自然生长的林木资源都在逐渐退化,再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林业管理规划,导致整个林业生态系统都呈现出弱势。
再者,我国一些雷电频发地区的林木生长也存在很大制约,尤其是雷雨、大风多发的春季,苗木资源会大面积遭到风力破坏,甚至被雷电击中而直接死亡。
类似上述自然灾害,人为虽然可以提前采取一定措施预防,但是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控因素,并不能完全避免,且当林区面积较大的时候,其防控难度更高。
土地复垦工程成本分析方案1. 研究背景土地复垦工程是指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对荒废土地进行改造和利用的一种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方式。
在中国,土地复垦工程已经成为政府重点推动的项目,旨在提高农田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然而,土地复垦工程的成本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土地复垦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地面整治、水源改造、农作物种植等环节,因此成本的控制和分析对于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
2. 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土地复垦工程成本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成本构成和分布规律,为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提高土地复垦工程效益、降低成本的决策依据。
3. 研究内容本研究拟采取以下方法:(1)成本构成分析:对土地复垦工程的成本进行细致分解,明确各环节的费用,比如土地整治费用、水源改造费用、种植费用等。
(2)成本分布规律分析:通过对各环节成本的比较,找出各环节成本在整体成本中的分布规律,明确重点成本环节。
(3)成本控制建议:提出降低土地复垦工程成本的建议和措施,如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管理与监督等。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对土地复垦工程各环节的成本情况、比例和分布等内容,以了解实际项目中的成本情况。
(2)实地调研:选择若干土地复垦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各项成本支出情况,并采集相关数据。
(3)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各环节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成本支出的规律和特点。
5. 预期结果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我们希望可以得到以下预期结果:(1)明确土地复垦工程各环节的成本情况,包括土地整治费用、水源改造费用、种植费用等。
(2)找出各环节成本在整体成本中的分布规律,确定重点成本环节。
(3)提出降低土地复垦工程成本的建议和措施,为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6. 参考文献【1】刘永兴, 王志刚. 土地复垦技术与经济学. 科学出版社, 2017.【2】彭涛, 张卓然. 土地资源利用与复垦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8.【3】杨德智, 陈鑫鑫. 土地复垦工程项目管理实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7. 计划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步骤:(1)设计问卷和实地调研:6月-7月(2)数据收集和整理:8月-9月(3)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10月-11月(4)撰写论文和报告:12月-1月上述为本研究的总体方案,希望能为土地复垦工程的成本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