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人生没有顶峰
- 格式:pptx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5
励志名人访谈录_成功人士访谈节目记录3——80岁创业励志人物褚时健访谈录褚时健说,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跑来问我,“为啥事总做不成?”我说,你们想简单了,总想找现成、找运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我80多岁,还在摸爬滚打。
从打造红塔集团,到被判无期徒刑,“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曾跌至谷底。
但他2002年保外就医,74岁携妻种橙,让世上多了一种叫“褚橙”的水果,也让自己再次成为传奇。
为何这位生于1928年的老人能“触底反弹”,走出一条令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V字型”人生道路?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云南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的褚橙果园,专访86岁高龄的褚时健。
他将心中“想说给青年的话”一一道出。
“我历经几十年,在进入七八十岁时,就有点耐心了”记者:很多人最好奇的是,您74岁时决定种橙子,橙子要好几年才挂果。
您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更快速见成效的事?褚时健:现在社会上太多人这么想,都想找条直路走。
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
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很多希望都破灭了。
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
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很多;当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
记者:现在不少年轻人有种浮躁的心态,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情。
您怎么看?褚时健: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
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非常羡慕。
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一生就得了!”笑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把事情想得很简单。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
他是性子急了,目标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
我对他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记者:您创业就从来不急吗?褚时健:我们开始时,眼前是一棵这么高的小树伸手在膝盖的高度比划,还有满山红土。
褚时健: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19年第04期曾有人评价我是这个国家里最具有争议的人之一,我的人生的确起起落落,不过,活到今天,我觉得一切都是经历,都是财富,没有那些得到,没有那些打击,就没有今天的褚时健。
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
我希望我的人生都体现在当下,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
——褚时健1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云南省黎县青龙区禄丰乡矣则村(今华宁县青龙镇)。
褚时健的少年时代历经坎坷。
1942年正值抗战最艰苦的时期,14岁的褚时健家中连遭变故,爷爷和叔叔相继去世,父亲也在一次做生意的途中遭遇日军飞机轰炸,不但受到重伤,生意也血本无归。
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和长子褚时健的身上,而他也第一次展露出了做生意的天分。
褚时健开始帮助母亲做家务,并接手了家里的酒坊生意。
在无常面前,钻研技术是他最擅长的“作战”方式——同样酿一斤酒,他能比同行少用半斤玉米,品质还更好。
命运对褚时健来说是残酷的。
1958年起,褚时健辗转于云南山区里的农场进行勞动改造。
但他并没有消极悲观,而是努力地种菜、开荒、养猪。
1963年,褚时健被任命为新平县曼蚌糖厂的副厂长。
这是一个连年亏损,发不起职工工资,每年都需要靠财政补贴才能勉强维持运营的工厂。
褚时健发现,糖厂亏损的一大问题是燃料成本太高,他大胆地使用甘蔗渣替换煤,直接让燃料成本降低了85%。
改进了生产技术之后,甘蔗出糖率增加了三分之一。
这下,曼蚌糖厂在当年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8万元的利润。
回忆起这段岁月,褚时健说:“不是我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而是我善于学习,从小就这样。
我一直有一种意识,那就是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
”这些糖厂积累的经验,在日后帮他成就了“一代中国烟王”的传奇。
1979年,他成为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厂长。
厂里当时的情况很糟糕,褚时健曾这样形容当时的卷烟厂:员工软、散、懒;车间跑、冒、滴、露。
褚时健重新整顿工厂,落实了责任制,为保证原料品质,直接从烟农手上进货。
褚橙们的启示站在2013年末,可以确定地说,褚橙及其运营机构本来生活,不仅是2013年生鲜农产品营销的成功典范,也是2013年消费品营销的创新成功案例。
鉴于柳桃、潘苹果都出自本来生活,本文就以褚橙为代表,总结本来生活的生鲜营销给本土农产品带去哪些启示。
启示1:品牌化手法。
大品类,小品牌;大产地,小企业。
这两大现象,是中国农产品多年未解的结。
以至于除了走产地或品类垄断的路,就没有办法打出农产品品牌;如凤山铁观音,赣南脐橙等,都是借助政府、资本等力量试图垄断品类或产地资源——这条路已经证明,并不顺利,也没有摆脱大宗品类贸易的老路。
褚时健为十年培育辛苦养成的甜橙命名为云冠橙,但是,从2012--2013年的市场现实看,如果没有本来生活的褚橙营销,即使有褚时健做背书,云冠橙的风靡度,也不会是现在的势头。
本来生活将褚橙做成了一个品类品牌,并进而沿着这个路径,用名人姓氏为品类品种命名,从其传播历程看,这个“点子”(ideal)带有意外收获的性质:当本来生活通过2012年的“小名”赋值营销试验,发现了名人的市场影响力,这才有了2013年褚橙们的疯狂轰炸。
2013年褚橙柳桃现象,扭转了品类、产地对品牌的束缚,可以说,褚橙们的最大启示就在于,提示了农产品营销的第一张入场券,不是政府、也不是垄断,而是品牌化。
这个品牌化,不仅是命名、设计、视觉,还包括品牌内涵、产品内涵、营销推广、媒体造势等一系列手法,这些都是消费品营销里“品牌化”(Branding)基本内涵。
没有品牌化的产品,就不能真正地消费品化,也就是说,产品的消费者编码系统没有完成,这样的产品在市场里很难有大的起色。
启示2:销售渠道。
本土农产品的第二个短板是销售渠道。
过去的农产品之所以难以做出品牌,与销售渠道掌握在批发商手里有直接关系。
当水果批发商成为生产者大宗货量的出口的时候,从零售价到成本之间的毛利,大部分必须被批发商(通常还不止一层)与零售商占有,生产者只能变成“卖炭翁”,能不被市场价格波动搞到亏损,就已经万幸,哪里有利润去支持做品牌?即使注册一个商标,也不过是个品名而已。
褚时健85岁卖橙的传奇故事褚时健和马静芬认为人不能活在过去烟王褚时健85岁种橙子成亿万富翁橘子、橙子、柚子当季的这个冬季,昔日的烟草大王褚时健种的“褚橙”成了北京、成都、厦门等地最红的水果:褚橙卖断了货的消息不断;王石(微博) 等企业家也纷纷关注并点评褚橙,甚至称之为“励志橙”。
褚时健,这位中国烟草业昔日的风云人物,如何在75岁的高龄回到云南哀牢山种起了橙子,十年的种橙生涯经历了什么?褚橙成为今冬最红水果是因为它的口味?还是背后的一对八旬高龄老人不服输的精神……上周,本报记者来到了褚时健的橙园,和褚时健一起生活了三天,探寻褚橙背后的故事。
■白天转果园晚上向孙女传授种橙心得11月的清晨云南有些寒意,哀牢山上的云雾忽近忽远,刚才还是眼前一片崇山峻岭,转过身去发现自己又在一片浓雾之中。
习惯早起的褚时健穿了一件短袖,外面套了一件毛线背心,早早就在厨房忙活起来了。
因为嘎洒日照太强,褚时健被晒得黑黑的,不管晴天下雨,都习惯了戴一副墨镜。
这栋山顶的三层黄色小楼,既是褚时健果业公司的所在地,也是他们在山上的安身之所,小楼四周则是2000多亩的果园,这是他75岁再度创业的心血。
这个曾经的烟草大王倾其所有,把自己的命运同这些果树拴在了一起。
早饭是鸡汤面。
面是挂面,鸡汤是老伴在农家乐请客剩下打包回来的。
虽然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烟王,现在又是人们眼中的橙子大王,褚时健夫妇节俭惯了,就连饭桌上的鸡骨头都要打包回来给自家的小狗吃。
这两天孙女和侄女一家子回来,褚老夫妇特别高兴,带着大家回了果园。
等着年轻人都起床了,便招呼吃早饭。
褚时健话不多,因为糖尿病的缘故腿脚也不是特别好,但他给每个人盛面、浇汤,还反复叮嘱有辣子、盐巴、酸菜。
小黄楼的院子里,总是放着一筐新鲜的橙子。
这几天橙子成熟,来访的客人也多了。
若是熟人,褚时健便陪着说会儿话,唠唠家常。
若是生客,橙子自取,褚时健就去忙自己的事情。
小黄楼门口蹲着两只石狮子远眺前方,似乎在暗示着主人不同寻常的人生。
褚时健的故事500字摘要:一、褚时健的生平简介二、褚时健的创新之路三、褚时健的坚韧精神四、褚时健的影响和启示正文:褚时健,原名褚遂良,出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的企业家、创业家。
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中国企业界的典范。
褚时健的生平简介褚时健的成长历程颇具代表性。
他从一个小商贩起步,逐渐发展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担任上海一家食品厂的总经理。
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努力,他使这家企业跻身全国知名企业之列。
随后,他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食品品牌——“褚时健食品”,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褚时健的创新之路褚时健的成功离不开创新。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以消费者为导向,不断研发新产品。
在他的领导下,企业成功推出了众多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如果汁、饮料、糖果等。
此外,他还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通过广告宣传和赞助活动,提升了企业形象和产品知名度。
褚时健的坚韧精神褚时健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遭遇过多次困境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
即使在市场环境不利、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他也从未放弃,而是积极寻求突破。
他的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成为了他成功的关键。
褚时健的影响和启示褚时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不仅让人感叹,更让人深思。
他的一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道理: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念,追求卓越。
总之,褚时健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奋斗、创新和坚韧精神的传奇。
永不言败——致敬改革开放传奇人物褚时健——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一.传奇人生1.回顾一生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农村家庭。
15岁丧父后,他跟母亲撑起了全家的生计。
51岁的时候,褚时健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将这个快要倒闭的烟厂带到了全国第一的位置,并且成立了云南红塔山集团。
65岁时,褚时健被检举贪污受贿,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71岁时他被判无期徒刑。
本以为褚时健的人生会以惨淡收场,没想到他74岁的时候,因为糖尿病被保外就医,被限制行动期间,他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反而与妻子在哀牢山种起了橙子。
85岁,褚时健再次出山,“褚橙”从云南红到北京,也创造了新的传奇。
2.实行“包干制”,让玉溪卷烟厂起死回生褚时健说自己能有这样的成绩就是动脑子、拼命干的结果。
他是最早实行“包干制”的企业家之一(工资、奖金与产量挂钩的分配法),这种做法与以往的平均主义不同,改变了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结果,因此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既然我们设备不如人、规模不如人、市场不如人,职工的技术也不如人,我们的干劲就必须比别人强。
市场给予的机会是短暂的,只有拼命才能抓住。
”3.“重视技术、利益共享”,晚年种橙秉持工匠精神保外就医后颐养天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褚时健选择了一个新的领域再次创业。
当时褚老手里的现金不到300万,向老朋友借了500万以后,包下哀牢山上的2400亩荒地,和68岁的老伴儿马静芬进山种橙子。
一般来说,橙子从种下去再到挂果需要个六年的时间。
种出好橙子可不容易,在等待橙子成熟的这段时间里,褚时健不顾身体状况,挂着胰岛素输液瓶就去山里查看果苗。
每次遇到问题,他就不停的翻书查资料,床头上与果树种植相关的书,摞了厚厚的一沓,这让他比许多农业技术人员还要专业。
二.素材积累1.直面挫折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作文素材:褚时健的言行事迹2019年3月5日,曾经的“烟草大王”、云南冰糖橙品牌“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享年91岁,走完了他“属牛”的一生。
这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值得我们铭记。
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褚老的言论和事例,作为素材。
下面是寨主整理的跟褚老有关的作文素材。
(一)褚老言论1.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这是褚时健一生的概括,也是褚橙的广告宣传语。
)2.我的一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不谈什么后悔、无悔,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
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
(褚时健)3. 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件事情做好,尽好自己的每一个责任,就不白白过这一生。
不要去想太多死亡的事情,它来或不来,谁也控制不了。
(褚时健)4. 我们是经历过活了今天就没有明天的人,过去如何、将来如何都不重要,现在、目前,就是一辈子。
做人的魅力在于,你是否是真实的自己。
(褚时健)5. 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
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
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褚时健)6.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他从顶峰跌落谷底之后的反弹力。
(这句话经常用来评价褚老,并非褚老所言,原始出处是南非总统曼德兰: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快乐地经历风雨,笑对人生。
)(二)跟褚老有关的事例1.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21岁参加游击队,27岁成为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31岁时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女下农场劳改。
“文革”结束后,1979年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
经过18年的努力,玉溪卷烟厂成为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红塔集团,褚时健也成为中国烟草大王。
1999年,71岁的褚时健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妻女早在3年前入狱,女儿在狱中自杀。
褚时健:没有终点的人生褚时健是企业家心中的企业家,王石、柳传志都对他倍加推崇。
“80多岁了,心还是不甘。
”逆转命运之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褚时健曾是“亚洲烟王”,让一家曾经财政平平的地方烟厂做到了年纳税超过两百亿人民币,一条生产线贡献的税额几乎是一个贫困省的全年纳税额,并且在中国市场很不客气地把曾经被英美烟草占据的大部分份额重新拿了回来;但是他却在企业最精彩之时锒铛入狱,人生归零;到走出监狱时,已是古稀之年。
按中国人的常理,他应该就此退隐,打发晚年。
但他偏偏还创业,而且在短短十年后,竟然把自己种的橙做到了“中国最好吃”,“中国最畅销”,5000多亩的橙子,未到采摘期已经被订购一空,从采摘第一枚橙到最后一枚,采摘季结束,当年的销售季也同时结束。
而橙子在市面上的零售价,几乎是同类橙子的3-4倍!80多岁的老人,不想输给时间,更不想输给所谓的命运。
褚时健的老伴马静芬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
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说法。
”从“红塔山”到“褚橙”,作为罕见的、身陷囹圄之后还能以古稀之年东山再起的企业家,通过电商和媒体的演绎,他变成了一个励志符号,他跌宕悲辛的人生也被省去了晦暗不明的部分,成了最佳的心灵鸡汤。
当上“橙王”决非易事开始种植褚橙的时候,褚时健还是保外就医,遭遇牢狱之灾、丧女之痛,种种打击并没有摧毁褚时健。
在他身上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企业家的素质:直面残酷现实并且击败它。
选择种植“褚橙”,源于褚时健当时了解到美国新奇士,他说:新奇士的外观漂亮,口感不行,价格却卖得很贵。
一个有利条件是,橙子是他老家云南华宁县的传统作物。
他后来常告诉员工,现在还不能得意,如果哪天橙子的外表、口感都超过了新奇士,那才是真正地牛。
褚时健说:“干什么都要争第一!”褚时健非常舍得投入,果园修了足球场大小的水池,用于果林灌溉,引水工程大概花了几百万元,有机肥料厂、冷库、鲜果厂大概花了900万元。
80岁老人褚时健创业成功靠的是什么励志故事定位:要种最好吃的橙子开始种植褚橙的时候,褚时健还是保外就医,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遭遇牢狱之灾、丧女之痛,种种打击并没有摧毁褚时健。
在他身上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企业家的素质:直面残酷现实并且击败它。
选择种植“褚橙”,源于褚时健当时了解到美国新奇士,他说:新奇士的外观漂亮,口感不行,价格却卖得很贵。
一个有利条件是,橙子是他老家云南华宁县的传统作物。
他后来常告诉员工,现在还不能得意,如果哪天橙子的外表、口感都超过了新奇士,那才是真正的牛。
褚时健说:“干什么都要争第一!”有个细节是,坐车的时候他喜欢车开得很快,别人都有点头晕了,他还很兴奋。
80多岁的老人,不想输给时间,更不想输给所谓的命运。
褚时健老伴马静芬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
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
”资源:人脉架起创业路几年前,记者曾经两次前往位于云南新平县嘎洒的褚时健果园。
记者估算了一下2002 ~2009年总成本是4000多万元。
褚时健非常舍得投入,果园修了足球场大小的水池,用于果林灌溉,引水工程大概花了几百万元,有机肥料厂、冷酷、鲜果厂大概花了900万元。
另外还有土地流转费用、修路等费用。
每年人工费用是200多万元。
这些钱是褚时健找他原来的部属和朋友借的。
对于70多岁的人出狱孑然一身, 4000多万元创业资本从何而来?褚时健曾经梳理了在红塔集团时的人和事,由于之前他的声誉很高,尽管被判入狱但对他的信誉没并未受啥影响,反而是曾经的部属和朋友们纷纷解囊支持,让褚老如愿以偿实现创业梦。
时隔六年,橙子上市,褚时健再次利用人脉资源,实现褚橙顺利销售。
根据记者2009年的采访数据,当年全国烟草系统就要帮他消耗1千吨左右,红河集团的厂长是褚时健的弟子,前几年,每年红河集团就帮他消费400吨,当时产量也才1千多吨管理:以身作则深入一线不过,这不是“褚橙”做起来的关键原因。
褚时健:年轻人创业“别着急”作者: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年第03期人物档案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79年10月,任玉溪卷烟厂厂长。
1995年2月,一封匿名检举信指控时任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贪污受贿。
1997年,带着把破落的地方小厂打造成利税近千亿元的亚洲第一烟草企业的荣耀,和被判无期徒刑的身份,黯然离开执掌18年的红塔。
1999年1月9日,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
2002年春节,办理保外就医,从此在哀牢山中包荒地种橙,84岁再次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的大赢家。
王石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跌落谷底之后的反弹力。
褚时健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
因为褚时健把一个看上去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了,而且这种成功是可示范、可借鉴、可学习的。
他就在这里,他就在做,做得很辉煌,他可以给世人提供借鉴。
”从打造红塔集团,到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改判有期徒刑17年,“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曾跌至谷底。
2002年,他保外就医,74岁的他携妻种橙,让世上多了一种叫“褚橙”的水果,也让自己再次成为传奇。
为何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还能“触底反弹”,走出一条令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V字形”人生道路?笔者在云南玉溪褚橙果园,专访褚时健。
“经历几十年,七八十岁才有点耐心了”很多人最好奇的是,褚时健74岁时决定种橙子,橙子要好几年才挂果。
为什么不选择其他速见成效的事?但褚时健却说:“现在社会上太多人这么想,都想找条直路走。
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都不会是一条直线。
”褚时健说:“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很多希望破灭了。
尤其是我40多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
希望越大,失望越多。
”现在不少年轻人有种浮躁的心态,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情。
社会纪实系列pps: Zou1935手动换页E-mail文化传播网有人问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你最尊敬的企业家是谁?王石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不是全球巨富巴菲特、比尔.盖茨或李嘉诚,也不是房地产界的某位成功人士,而是一个老人,一个跌倒过并且跌得很惨的人。
他的名字叫褚时健。
生于1928年的褚时健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
1955年27岁的褚时健担任了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
31岁时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子和唯一的女儿下农场参加劳动改造。
文革结束后,1979年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出任厂长。
当时的玉溪卷烟厂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破烂小厂。
那年他51岁!扛下了这份重任。
经过褚时健和他的团队经过18年的努力,把当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中国的名牌企业:红塔山集团。
褚时健也成为中国烟草大王。
成为了地方财政的支柱,18年的时间共为国家创税收991亿。
而就在褚时健红透全中国,走到人生巅峰时,在1999年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改判有期徒刑17年),那年的褚时健已经71岁。
当从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国企红人,执政了18年的红塔集团的全国风云人物一下子变成阶下囚,这个人生的打击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接下来的打击对一个老人才是致命的,妻子和女儿早在三年前已经先行入狱,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
三年后,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在狱中几次晕倒,后被保外就医。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后,褚时健上了哀劳山种田,后来他承包了2400亩的荒地种橙子。
那年他74岁。
王石感慨地说:我得知他保外就医后,就专程到云南山区探访他。
他居然承包了2400亩山地种橙子,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是75岁的老人了,你想像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着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6年后挂果是什么情景。
所以王石说:人生最大的震憾在哀劳山上!是穿着破圆领衫,戴着大墨镜,戴着草帽,兴致勃勃的谈论6年后橙子挂果的75岁褚时健。
业界Industry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是一蹶不振,还是从头再来,褚时健给出了答案。
靠天吃饭?89岁的楮时健说不!“断臂疗伤”的取舍、突破自我的心 态、不忘初心的坚持,才是新的褚橙 精神。
文I李瀛寰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褚橙——互联网的“励志橙”,早已成为爆款产品。
褚时健 传奇的创业历程,褚橙所折射的励志精神更是激励 人心。
2016年冬,“本来生活2016年褚橙第五季全面 升级发布会”举办当天的清晨,褚时健亲自带领大家 参观橙园。
他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与褚老的对话结束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他为何 如此重视这次参观,实在是因为有话要说。
他希望通 过媒体以及经销商,给更多的消费者传递一种声 音——今年的褚橙将不负众望!能看出老人心里的那一份急迫,这份急迫就好像 亏欠了别人什么,一定要用自己的心力去还的那种感 觉。
这是褚时健对褚橙品质的追求,对褚橙品牌的执 着。
而这背后,其实更是褚时健“与天斗”的褚橙新精 神,更是改变传统农业种植“靠天吃饭”的探索与突 破。
而这样的探索与突破,却来自一个89岁的老人。
“决绝”才能与天斗2002年,75岁的褚时健二次创业,包垦了哀牢山 2400亩荒山种植冰糖橙。
2012年,褚时健种橙的第十个年头,褚橙首次大 规模进入北京市场,从此开始了褚橙传奇。
产品优质 口感和蕴含的励志故事,让“励志橙”成为爆款。
很多 人感慨,吃的不是橙子是人生。
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是 一蹶不振,还是从头再来,褚时健给出了答案。
说实话,再有精神,如果没有产品品质的支撑,并 不能长久打动人心。
一直到2015年,褚橙都运作良好。
但2015年的 几场大雨,使得褚橙品质下降,网民吐槽很多。
雨水多少,日照长短,都会影响农产品的生长和 品质。
这时,用一个“传统农业不得不靠天吃饭”这样 的理由,也许可以搪塞很多事情。
当前中国与种植有 关的农产品都在继续这一传统发展路径。
但褚时健良心不安,不安之下,他的做法显得决 绝,先是发文道歉,随后“砍树37000棵,减产2000 吨,减收两三千万,如果换成别人,恐怕没这个魄 力。
褚实建的故事他曾是中国烟草大王,当年的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全国优秀企业家。
却在1999年年过七旬时,因贪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不出意外的话,他可能要把牢底坐穿,人生再无希望。
而他的妻子、外甥均被收审,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
一时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个人就是褚时健。
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参加过游击队,扛枪打过仗。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玉溪地委机关工作,随后娶妻生女,过上了幸福生活。
谁曾想30岁那年,他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农场改造。
1963年,他被调到曼蚌糖厂。
通过钻研技术、优化生产和管理,让连年亏损的糖厂第一次实现了盈利,并且效益越来越好。
这段工厂经历也为他下一步的人生起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这一年他被调任玉溪卷烟厂厂长。
当时的玉溪卷烟厂已经历20年的发展,但长期政企不分、机构臃肿,导致生产力低下。
褚时健又发挥出了钻研技术的特长。
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很快将烟厂扭亏为盈。
并打造出了红塔山、阿诗玛、红梅等知名品牌。
仅仅十几年时间,让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成了中国烟草业的领头羊。
并打败英美烟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当时的褚时健有多牛?在万科的年营收只有20亿的时候,他带领的烟厂利税就做到了300多亿。
在烟草市场占有率达到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
然而就在他走向人生巅峰,被各种荣誉和光环包围之时。
却被举报贪污受贿,猛然跌落神坛,狼铛入狱。
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处事件获得减刑,并于2002年保外就医,而对抗疾病和落寞最好的方式就是做点事情,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然而周围的亲友大多反对理由只有一个,年龄。
都七十多岁的人了,整天离不开胰岛素,还折腾什么?而在他看来,所谓寿命其实是未知数,如果闲下来,自己会变得更严重。
这时有烟厂高薪聘请他当顾问,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他从不走回头路。
荣耀也好,不堪也罢,过去了就是过去了,绝不留恋。
思来想去,他想起了弟弟探监时带给自己的冰糖橙,云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水果积累糖分。
作文素材 2015-12-19“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千里之后,又当如何?褚时健1 褚时健说,他还在牢房时,已经开始一遍遍用脚丈量每株果树的距离。
2 烟草把褚时健推上了事业的顶峰,同时又把褚时健打入人生炼狱!种橙,让84岁的他在云南玉溪——他曾缔造烟草帝国的大本营,成了亿万富翁。
他曾被称为烟草大王,他把玉溪烟厂由无名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
1999年他因贪污受贿被判无期,75岁他保外就医开始种橙子,84岁,他再次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的亿万富翁,成就了又一个传奇。
3 褚时健作为一位资深企业家,王石为他经历的88个岁月中总结出三点“企业家精神”:精耕细作、勤奋、尊严和独立。
“褚厂长身上没有很多深奥的东西,也就是就是中国传统精耕细作的特点。
他种烟是精耕细作,种橙子也是精耕细作。
他身上有着中国最传统的工匠精神。
我们现在没有了。
我们一定是用洋设备、洋方法,甚至不惜投机取巧。
”“从褚时健少年时代如何做烧酒来看,别人10斤能做出3斤来,他能做出3斤半,为什么?每两个小时起来加火,因为他勤奋。
很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勤奋。
”“褚厂长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就是他保持了尊严,这恰好是我们中国人现在真正需要的东西。
我们企业家、工商阶层最需要的东西就是尊严。
怎么独立、怎么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正是因为他保持着尊严,即使受到挫折,犯错之后也能恰当对待自己、对待社会。
实际上,他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想帮他,但是他要证明自己,自己独立去做。
”4 王石说,他最佩服的人,是褚时健。
他的人生才是大起大落。
牛逼哄哄的企业家,一夕之间跌了下去,坐了牢。
从监狱里出来,褚时健已经70多岁了。
他决定重新创业。
王石去云南看望他。
褚时健的满头白发与创业的豪情,在那一刻触动了王石,“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
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