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成像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弹性成像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通过对物体的表面进行振动激励,然后观察和分析其振动响应来获取物体的弹性参数和内部结构信息。
在工程、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评分标准则是评价弹性成像技术优劣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弹性成像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应包括成像分辨率。
成像分辨率是评价弹性成像技术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技术对目标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
分辨率越高,意味着技术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目标物体的细节结构,因此在评分标准中应当对成像分辨率有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其次,评分标准还应考虑成像准确度。
成像准确度是指弹性成像技术获取的弹性参数和内部结构信息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成像准确度直接影响着技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因此,评分标准中应当包括对成像准确度的评价要求,以确保技术能够准确地反映目标物体的弹性特性和内部结构信息。
此外,弹性成像评分标准还应考虑成像速度和实时性。
成像速度和实时性是评价弹性成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如医学诊断和工程结构监测等,需要对目标物体进行实时监测和成像,因此成像技术的速度和实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评分标准中应当包括对成像速度和实时性的评价要求,以确保技术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最后,弹性成像评分标准还应考虑成像成本和设备便携性。
成像成本和设备便携性是评价弹性成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经济性和便利性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成像技术的成本和设备的便携性往往会直接影响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范围。
因此,评分标准中应当包括对成像成本和设备便携性的评价要求,以确保技术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便利性。
综上所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应包括成像分辨率、成像准确度、成像速度和实时性、成像成本和设备便携性等多个方面的评价要求。
只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全面评价,才能够准确地评价弹性成像技术的优劣,并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弹性成像技术研究弹性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引言:生物医学工程是将工程技术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交叉学科,旨在提高医疗诊断、治疗和监测的技术水平。
弹性成像技术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物体的机械性质,提供了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成像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弹性成像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进展、应用范围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背景介绍:弹性成像是一种利用物体的机械性质对其进行成像的技术。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弹性成像技术逐渐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
与传统的成像技术相比,弹性成像具有非侵入性、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优势,能够提供对生物组织和器官的精确成像。
二、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1. 静态弹性成像静态弹性成像通过测量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来获得物体的机械性质。
常用的技术包括压痕测试和微弯曲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量化物体的硬度、弹性模量等机械参数,从而提供高分辨率的成像。
2. 动态弹性成像动态弹性成像通过测量物体在振动或波傅里叶变换下的机械响应来生成图像。
常用的技术包括声波弹性成像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和剪切波弹性成像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这些技术可以评估组织的弹性和可变性,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三、弹性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1. 癌症诊断弹性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肿瘤组织的机械性质来辅助癌症的早期诊断。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硬度存在差异,通过比较不同组织区域的弹性参数,可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2. 心血管疾病监测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世界范围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弹性成像可以评估心脏和血管的弹性变化,改善心肌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监测和治疗。
3. 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物质构建人工组织的方法。
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监测人工组织的机械性能,确保其与自然组织的相容性,并为组织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实验数据。
三分钟解析弹性成像早在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医生曾提到:“组织弹性的改变与病理有关”。
组织间的弹性差异远大于声阻抗的差异,应用这种显著的差异,我们可以对组织良恶性进行更精确的鉴别诊断。
目前超声弹性成像分为以下三种:1,应力式弹性成像(见图1)指应用外力(手动加压、心跳、呼吸、脉搏)作用于被检组织,观察被检组织的应变情况,并以红黄蓝等彩阶显示出不同的硬度分布,目前主要应用于浅表组织,已在中高端彩超设备中普及。
图 1:应力式弹性成像优势:实时、彩色的形变图,可有半定量评分及形变比值。
劣势:不是直观、量化反映弹性值,受人为影像大,应用范围局限。
2,点式剪切波弹性成像(见图2)探头发射推力脉冲波(纵波),作用于组织,引起组织形变并产生剪切波(横波),计算剪切波速度以换算组织硬度,应用范围为腹部、浅表。
图2:点式剪切波弹性成像优势:可以直接显示被检组织的硬度值、检查更直观、应用范围较广。
劣势:非实时、取样容积大小不可调、取样深度受限、参考值单一、无彩色图、测量重复性差。
3,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E-成像)(见图3)以马赫圆锥形式发射多组序列脉冲,通过连续多点快速动态聚焦作用于被检区域,并以极速成像平台高速捕获剪切波的传播过程及组织的形变信息,进而实时、全幅、全定量的显示组织质地信息(杨氏模量值Kpa),此技术为法国声科影像专利技术。
它创新的采用了叠波成像技术,使得传统超声的纵波与剪切波的横波实时同屏显示。
图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典型面包圈征)优势:实时全幅全定量显示,多参考值显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平均差),取样框、定量工具大小可调,应用不受限(腹部、浅表、腔内、容积),重复性好,可应用于全身上下各个器官的慢性病分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等。
总结:弹性成像的发展趋势正由外力按压一生理按压一点式剪切波一实时全幅剪切波、由外力式到声力式、由点到面不断提高其实用性与准确性。
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性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测量组织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程度,从而评估组织的弹性特性。
近年来,弹性成像技术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助于研究动物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疾病诊断、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本研究旨在利用弹性成像技术对动物大脑进行弹性特性评估,探讨大脑的机械特性与神经细胞分化状态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成年小鼠,体重约20g,雌雄不限。
2. 仪器设备:(1)Prospect T1小动物超高频超声系统:用于获取大脑的弹性成像数据。
(2)原子力显微镜(AFM):用于测量大脑组织的刚性。
(3)超声凝胶:用于超声成像过程中减少声波在动物体内的衰减。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处理:将小鼠置于俯卧位,头部剃毛,然后从 Lambda 到 Bregma 缝合点轻轻打开头骨,露出海马区域。
2. 超高频超声成像:(1)使用Prospect T1的B模式检查海马区的正确位置。
(2)将小鼠置于超声凝胶中,确保头部与超声探头紧密接触。
(3)将Prospect T1切换到ARF模式,获取剪切模量数据。
3. 原子力显微镜测量:(1)使用AFM对海马区进行扫描,获取大脑组织的刚性数据。
(2)将AFM与超声成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弹性成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段小鼠大脑的剪切模量。
(2)分析剪切模量与神经细胞分化状态之间的关系。
1. 实验过程中,小鼠的海马区在超声成像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性,剪切模量数据稳定。
2. 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剪切模量逐渐降低,表明大脑的柔软度增加。
3. 在不同年龄段小鼠的大脑组织中,剪切模量与神经细胞分化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剪切模量较高的区域,神经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剪切模量较低的区域,神经细胞分化程度较高。
五、讨论本研究利用弹性成像技术对小鼠大脑的弹性特性进行了评估,发现大脑的剪切模量与神经细胞分化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弹性成像的应用原理弹性成像技术简介弹性成像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或电磁波等方法对物体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成像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医学诊断、材料研究、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及其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
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弹性成像利用波的传播性质和物体的力学特性来进行成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观测或测量波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的变化,来推测物体的结构和性质。
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数学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生成物体的图像。
弹性成像的具体应用1.医学诊断–通过弹性成像技术,医生可以观察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帮助诊断疾病。
–弹性成像在癌症的早期检测和诊断中非常有用。
癌细胞通常具有不同的弹性特性,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所区别。
弹性成像可以帮助医生提前发现和区分癌细胞,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材料研究–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如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
这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非常重要。
–弹性成像能够实时监测材料的变形和损伤过程,可以提前发现材料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3.地质勘探–在地质勘探中,弹性成像可以帮助观测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性质。
–弹性成像可以检测地壳和岩石中的裂隙和断层,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地下资源的探测提供重要数据。
4.其他领域的应用–弹性成像还可以被用于材料制造和质量控制、非破坏性测试、生物力学研究等领域。
弹性成像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弹性成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发展趋势: - 共振频率显微成像:通过测量共振频率的变化,可以更详细地描绘材料的弹性性能,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 多模态成像:将多种成像技术进行组合,例如超声波成像和电磁波成像,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提高成像的准确性。
- 实时成像:将弹性成像与实时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实时成像,为医学手术和工程测量等实时应用提供支持。
结论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成像技术,它通过观察和测量波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的变化来推测物体的结构和性质。
磁共振弹性成像的应用原理1. 什么是磁共振弹性成像(MRE)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简称MRE)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用于评估组织的力学性质。
通过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和机械振动的原理,MRE可以提供组织的弹性成像,从而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介绍MRE的应用原理。
2. MRE的工作原理MRE的工作原理基于磁共振成像和机械振动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MRE的基本工作流程:1.振动源:在MRE中,通过外部的振动源对组织进行机械振动,产生微小的机械波。
2.传输波:机械波会通过传输波将振动信号传递到感兴趣的组织区域。
3.磁共振成像:同时,使用MRI技术对组织进行成像。
MRI技术可以采集组织内部的磁共振信号,生成高分辨率的影像。
4.相位编码:在MRE中,采集的磁共振信号会受到机械波的影响,导致相位发生变化。
通过相位编码的方式,可以测量出组织的位移信息。
5.弹性计算:根据位移场的测量值,可以计算出组织的弹性特性。
不同组织的弹性特性不同,通过MRE可以准确反映组织的硬度或者柔软程度。
6.可视化:将计算得到的弹性数据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分析组织的弹性分布情况。
MRE的工作原理简单解释就是通过机械振动产生的微小波动影响磁共振信号的相位,从而测量组织的位移,进而计算组织的弹性特性。
3. MRE的应用领域MRE作为一种新型的医学成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是MRE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肝脏疾病MRE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肝脏硬度是肝纤维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透过MRE可以非侵入性地测量肝脏的弹性,从而帮助医生评估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3.2 脑部疾病MRE在脑部疾病的评估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MRE测量脑组织的弹性,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脑部肿瘤、卒中等疾病。
研究显示,脑部疾病常常伴随着脑组织的硬度变化,MRE可以提供定量的弹性信息,为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弹性成像评分标准是指对弹性成像技术的评价标准,它主要用于评估材料的弹性性能和结构的变形情况。
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材料表征方法,通过对材料施加外部力或应变,观察材料的变形情况,从而得到材料的弹性参数和结构信息。
在工程领域和科学研究中,弹性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材料性能评估、缺陷检测、结构分析等方面。
弹性成像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被测材料的弹性参数进行评估、对材料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对成像技术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在对被测材料的弹性参数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硬度等参数,通过对材料施加不同的力或应变,观察材料的变形情况,从而得到材料的弹性参数。
在对材料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表面形貌、内部结构、缺陷情况等,通过成像技术得到材料的变形图像,从而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评估。
在对成像技术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成像的分辨率、灵敏度、重复性等指标,通过对标准样品的成像测试,评估成像技术的精度和稳定性。
弹性成像评分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是对被测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分析,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确定评分标准的指标和范围。
其次是对成像技术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分析,根据成像技术的特性和要求确定评分标准的指标和范围。
最后是对评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验证和修正,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对评分标准进行验证和修正,确保评分标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可以用于材料性能评估、缺陷检测、结构分析等方面。
例如,在材料性能评估中,可以通过对材料施加外部力或应变,观察材料的变形情况,从而得到材料的弹性参数和结构信息,评估材料的性能。
在缺陷检测中,可以通过成像技术对材料的表面形貌、内部结构、缺陷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定位材料的缺陷。
在结构分析中,可以通过成像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材料的结构特性和变形规律。
总的来说,弹性成像评分标准是对弹性成像技术的评价标准,它主要用于评估材料的弹性性能和结构的变形情况。
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1.弹性成像技术简介1.1 弹性成像技术的定义1.2 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1.3 弹性成像技术的分类1.4 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2.弹性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2.1 弹性成像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作用2.2 弹性成像技术在肿瘤分级与分期中的应用 2.3 弹性成像技术在肿瘤边缘识别中的应用2.4 弹性成像技术在肿瘤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3.弹性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3.1 弹性成像技术在心脏病诊断中的作用3.2 弹性成像技术在动脉硬化诊断中的应用3.3 弹性成像技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4.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4.1 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4.2 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病灶鉴别中的应用4.3 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5.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5.1 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评估中的作用 5.2 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硬化分级中的应用5.3 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肿瘤检测中的应用5.4 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移植手术中的应用6.弹性成像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6.1 弹性成像技术在骨科检测中的应用6.2 弹性成像技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6.3 弹性成像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7.结论附录:附件1、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数据表格附件2、弹性成像技术设备图片附录注释:1.弹性成像技术(Elastography): 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组织或器官进行应变分析来评估其弹性特征的成像技术。
2.肿瘤检测(Tumor Detection): 通过对组织或器官进行成像来检测肿瘤的存在与位置。
3.肿瘤分级与分期(Tumor Grading and Staging):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扩散程度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分布范围。
4.肿瘤边缘识别(Tumor Margin Identification): 通过成像技术帮助医生确定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界限。
5.肿瘤治疗效果评估(Tumor Treatment Response Evaluation): 通过成像技术评估肿瘤治疗后的缩小程度或消失程度。
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弹性成像评分标准是指在进行弹性成像测量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分的一套标准体系。
弹性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材料或生物组织的弹性特性。
在医学领域,弹性成像可以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在材料科学领域,弹性成像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一、图像质量。
评分标准的第一项是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评分标准中,可以包括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噪音水平等指标。
例如,清晰度可以通过图像的边缘清晰度和细节清晰度来评估;对比度可以通过图像的灰度范围和灰度分布来评估;噪音水平可以通过图像的信噪比和干扰程度来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学算法来进行定量化评估,从而得出图像质量的评分。
二、弹性参数。
评分标准的第二项是弹性参数。
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得到材料或生物组织的弹性参数,如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
评分标准可以包括弹性参数的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等指标。
例如,准确性可以通过与金标准或参考值的比较来评估;重复性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同一样本来评估;稳定性可以通过长时间跟踪测量同一样本来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来进行定量化评估,从而得出弹性参数的评分。
三、应用范围。
评分标准的第三项是应用范围。
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样本,如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等。
评分标准可以包括技术适用性、样本适用性、领域适用性等指标。
例如,技术适用性可以通过技术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来评估;样本适用性可以通过不同样本的测量结果来评估;领域适用性可以通过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来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和案例分析来进行定性评估,从而得出应用范围的评分。
四、标准化程度。
评分标准的第四项是标准化程度。
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来规范和指导实际应用。
评分标准可以包括技术标准、操作标准、数据标准等指标。
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弹性成像是一种用于评估材料弹性性能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材料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弹性成像评分时,需要考虑一系列标准,以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弹性成像评分的标准,以及在评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评分标准应包括对材料表面形貌的观察和分析。
评分者需要对材料的表面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其表面的平整程度、纹理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缺陷。
同时,评分者还需要对材料的弹性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材料的弯曲、拉伸、压缩等变形情况,以及变形的程度和均匀性。
其次,评分标准还应包括对材料弹性模量的测量和分析。
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弹性性能的重要参数,评分者需要通过合适的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弹性模量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评分者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其表面形貌、组织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材料的整体弹性性能。
此外,评分标准还应考虑对材料弹性性能的定量评价。
评分者需要将对材料表面形貌和弹性模量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转化为定量的评分指标,以便进行综合评分。
评分标准应包括对材料表面形貌的平整度、纹理特征、缺陷情况等方面的定量评价,以及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定量测量结果的评价。
最后,评分标准还应考虑评分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评分者需要在评分过程中严格遵守评分标准,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评分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评分者还需要对同一材料进行多次评分,以验证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评分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应包括对材料表面形貌和弹性模量的观察和分析,对材料弹性性能的定量评价,以及评分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评分者需要在评分过程中严格遵守评分标准,确保评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设计和材料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Elastography: ultrasonic estimation and imaging o f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issues弹性成像: 用超生的方法对组织的弹性参数进行估计的成像1.引言在对材料施加机械加力的情况下对其行为进行预测和理解,是现代工程实践的基础. 包括结构设计到固体推进剂火箭的设计。
在材料领域的开始阶段,通常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研究材料行为:对系统添加一个负载,直到系统失效,然后对失效机制就行分析,并以此来推断其失效前的行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用非破坏行的检测手段分析复杂材料系统的行为成为可能。
比如:x线分析法,声学行为,光弹性行为。
实验的结果对于理解材料行为以及发展用于预测更加复杂的材料系统行为的机械模型有很大的帮助。
与工程材料相比,生物组织的行为很不规范,因为它们是随时间和湿度变化的,而不是易于描述的机械解析表达式。
在活体上,由于新陈代谢的作用表现出某种机械属性,死亡之后就会立即改变。
甚至,这些属性会随着年龄,应变率,应变范围而改变。
为了简化组织的特性,当负载持续时间足够短,组织的粘性特性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组织可能假设成为完全弹性体。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的状态只是和当前负载有关系,在这种理想情况下,可用由81个刚度系数组成的矩阵来描述组织的行为。
因为想要获得这些刚度常量是一个非常挑战的过程,我们经常添加新的假设,从而用更加简化的方式来描述组织行为。
理解为了简化组织系统的机械模型而经常适用的假设是很重要的。
由于组织是一个分层的结构,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选取特定大小和比例的组织样品,使假设组织是正交异性成为可能。
从而描述组织行为所需的常量可减少至27个。
然后,通过更加严格的选取样品比例,是的样品中的微观结构是随意且一致分布的。
我们就可以假设样品是均匀且同性的,这样用12个常量就可以描述组织行为了。
然后,如果我们在选取样品的时候再仔细一点的话,就可以认为样品是各向同性的材料了。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技术,能够研究传统超声无法探测的肿瘤及扩散疾病成像,正处于观察研究阶段,可应用于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方面。
原理
临床医生通过触诊定性评价和诊断乳腺肿块,其基础是组织硬度或弹性与病变的组织病理密切相关。
组织的弹性依赖于其分子和微观结构,新的弹性成像技术提供了组织硬度的图像,也就是关于病变的组织特征的信息。
超声弹性成像是利用生物组织的弹性信息帮助疾病的诊断。
其基本原理为:根据各种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弹性系数大的,引起的应变比较小;反之,弹性系数较小的,相应的应变比较大。
也就是比较柔软的正常组织变形超过坚硬的肿瘤组织。
弹性系数小、受压后位移变化大的组织显示为红色,弹性系数大、受压后位移变化小的组织显示为蓝色,弹性系数中等的组织显示为绿色。
优点
生物组织的弹性(或硬度)与病灶的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它扩展了超声诊断理论的内涵和超声诊断范围,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能更生动地显示、定位病变及鉴别病变性质,使现代超声技术更为完善,被称为继A型、B型、D型、M型之后的E 型超声模式。
分类
超声弹性成像可大致分为: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及组织超声弹性成像两大类。
1)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是利用气囊、血压变化或者外部挤压来激励血管,估计血管的运动即位移,得到血管的应变分布,从而表征血管的弹性。
2)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多采用静态/准静态的组织激励方法。
利用探头或者一个探头-挤压板装置,沿着探头的纵向(轴向)压缩组织,给组织施加一个微小的应变。
根据各种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再加外力或交变振动后其应变也不同,收集被测体某时间段内的各个信号片段,利用复合互相关方法对压迫前后反射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估计组织内部不同位置的位移,从而计算出变形程度,再以灰阶或彩色编码成像。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能较有效地分辨不同硬度的物体,但所反映的并不是被测体的硬度绝对值,而是与周围组织相比较的硬度相对值。
临床应用
组织弹性成像可有效鉴别实质性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恶性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目前其主要应用于乳腺、前列腺、甲状腺等小器官,尤其在乳腺疾病方面研究更为深入,技术更加成熟。
此外,组织弹性成像还可应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局部心肌功能评价以、区别肢体静脉血栓(新鲜血栓、陈旧血栓与纤维化血栓)、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射频消融(RFA)引起的损害的检测与评估、对血管壁动脉硬化斑局部力学特性进行成像的技术、估计粥样斑块的组成成分、评价粥样斑块的易损性、估计血栓的硬度和形成时间,甚至观察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
5分法标准:1分:肿瘤整体发生变形,图像显示为绿色;2分:肿瘤大部分发生变形,小部分没有变形,图像显示绿色和蓝色的马赛克状;3分:肿瘤边界发生变形,中心部分没有变形,图像显示病灶中心为蓝色,病灶周边为绿色;4分:肿瘤全体没有变形,图像显示病灶整体为蓝色;5分:肿瘤整体和周边组织都没有变形,图像显示病灶和周边组织为蓝色。
临床上多以弹性成像评分4分以上考虑恶性,3分以下考虑为良性病变。
俞清等根据病灶区显示的不同颜色,将弹性图像表现分为6级:0 级:病灶区以红色或黄色为主,多见于囊性病变;Ⅰ级:病灶与周围组织呈均匀的绿色; Ⅱ级:病灶区蓝绿相间,以绿色为主; Ⅲ级:病灶区蓝绿相间,以蓝色为主,周边呈绿色; Ⅳ级:病灶区完全为蓝色覆盖; Ⅴ级:病灶区完全为蓝色覆盖,且病变周围的少部分组织也为蓝色。
良性实性肿块的硬度总体上较恶性病变为小,故良性肿块多为0~Ⅱ级,而恶性病变多为Ⅲ~Ⅴ级。
如用≤Ⅱ级作为判定良性实性肿块的标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89.5%;而用Ⅲ级以上作为判断恶性的标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