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第三章抽样检验(XXXX)(1)
- 格式:pptx
- 大小:373.10 KB
- 文档页数:30
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与实务1. 引言抽样检验是统计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用于从一个总体中提取样本,并基于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
通过抽样检验,我们可以判断总体参数的真实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实务操作。
2. 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2.1 总体和样本在进行抽样检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总体是我们想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选择的一部分观察值。
通过从总体中提取样本,我们可以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研究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2.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抽样检验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我们首先提出一个关于总体参数的假设,称为原假设(H0)。
然后我们从总体中提取样本,根据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以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2.3 抽样分布抽样分布是指从总体中不断抽取样本并计算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抽样分布包括正态分布、t分布和F分布等。
在抽样检验中,我们通常需要基于抽样分布来计算统计量的临界值,以进行假设检验。
3. 抽样检验的步骤进行抽样检验时,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下面是抽样检验的一般步骤:3.1 第一步:提出假设在进行抽样检验之前,我们需要确定要检验的假设。
一般来说,研究者会提出一个关于总体参数的假设,称为原假设(H0)。
通常原假设是表示没有差异、没有效应或没有关联的假设。
3.2 第二步:选择统计量选择一个合适的统计量对样本数据进行计算,以用于检验假设。
常见的统计量有均值、比例、方差等。
3.3 第三步:确定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是我们在进行假设检验时所需的一个临界值,通常用α表示。
常见的显著性水平有0.05和0.01等。
3.4 第四步:计算统计量的临界值根据显著性水平和抽样分布的特征,计算统计量的临界值。
这个临界值将用于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3.5 第五步:计算统计量的取值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统计量的取值,并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抽样检验)第三章抽样检验第三章抽样检验大纲要求和内容提要壹、基本概念1、掌握抽样检验、计数检验、计量检验、单位产品、(检验)批、不合格、不合格品、批质量、过程平均、接收质量限及极限质量的概念1.1抽样检验(p130)——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从壹批或壹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的检查,根据样本检验结果判定壹批产品或壹个过程是否能够被接收。
1.2计数检验(pp.130-131)——包括计件和计点抽样检验。
计件抽样检验——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不合格产品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和否。
计点抽样检验——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产品包含的不合格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和否。
1.3计量检验(p131)——通过被检样本中的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且和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和否。
1.4单位产品(p131)——为实施抽样检验需要而划分的基本产品单位。
……在抽样标准中定义为可单独描述和考察的事物。
……1.5(检验)批(p131)——提交检验的壹批产品,亦为检验对象而汇集的壹批产品。
——它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和同种类(尺寸、特性、成分等),且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
——又分为孤立批和连续批:孤立批——指脱离已生产或汇集的批而不属于当前检验批系列的批;连批批——指待检批可利用最近已检批所提供质量信息的连续提交检验批。
1.6批量(p131)——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常用N表示。
1.7不合格(p132)——单位产品的任壹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
常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将其由重到轻分类为A、B、C类不合格。
1.8不合格品(p132)——具有壹个或壹个之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对应于不合格分类而为A、B、C类不合格品。
1.9批质量(p132)——单个提交检验批产品的质量。
由于质量特性值——计数值、计量值的属性不同而对之表示方法有别。
a.计数值有:i)批不合格品率(计件)——批的不合格品数D除以批量N:P=D/N,ii)批不合格品百分数(计件)100piii)批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计点):批的不合格数D除以批量N:u=D/N b.计量值有:i)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性的平均值;ii)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性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
第一章质量管理理论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必须履行的(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要求可以由相关方提出”;2质量的内涵:经济性、广义性(产品、过程、体系)、时效性、相对性3产品的四种类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4质量特性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包括“性能、适用性(使用要求与满足程度)、可信性(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安全性、环保、经济、美学。
服务特性“可靠性、相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软件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适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质量的适用性是建立在质量特性基础上5质量概念的发展: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广义性质量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是前提/组织是保证/领导是关键/控制是手段. 7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作业/战术/战略-基层(技术、人际)、中层(人际、概念)、高层(概念)8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质量目标:组织在质量方面追求的目的9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发布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包括“供方的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需求”控制图-休哈顿;PDCA-戴明环;因果图-石川馨;10戴明观点:1.效率低下的主因是公司的管理系统而非员工;2.停止依靠检验来保证质量;3.结束依靠价格选供应商;4.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5.持续改进/6建立改进的长期目标11朱兰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12石川馨:认为日本的TQC包括“1.所有部门参与质量管理;2.全员参加质量管理;3.以质量为中心,同时推进成本管理”。
内容“1.质量第一2.面向消费者3.下道工序是顾客4.用数据说话5.尊重人的经营6.技能管理”13全面质量管理:1.以全面质量为中心2.建立质量体系是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3.将质量概念扩充为全部管理目标。
方针目标由总方针、目标、措施构成14方针目标管理:1.强调系统管理2.强调重点管理3.注重措施管理4.注重自我管理。
(1)t分布:设x1,x2,…,x n是来自正态总体N(μ,σ2)的一个样本,则有:~N(μ,),对样本均值施行标准化变换,则有:~N(0,1),当用样本标准s代替上式中的总体标准差σ,则上式u变量改为t变量,标准正态分布N(0,1)也随之改为“自由度为n-1的t分布”,记为t (n-1),即:~t(n-1).(2)χ2分布:自由度为n—1的χ2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正半轴上呈偏态分布。
(3)F分布:设有两个独立的正态总体N(μ1,σ2)和N(μ2,σ2),它们的方差相等.又设x1,x2,…,x n是来自N(μ1,σ2)的一个样本;y1,y2,…,y m是来自N(μ2,σ2)的一个样本,两个样本相互独立。
它们的样本方差比的分布是自由度为n—1和m—1的F分布,其中n-1称为分子自由度或第1自由度;m—1称为分母自由度或第2自由度。
F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正半轴上呈偏态分布.考点17:参数估计重点等级:※参数主要是指:①分布中的未知参数,如二项分布b(1,p)中的p,正态分布N(μ,σ2)中的μ,σ2或σ;②分布的均值E(X)、方差Var(X)等未知特征数;③其他未知参数,如某事件的概率P(A)等。
上述未知参数都需要根据样本和参数的统计含义选择适宜的统计量并作出估计。
参数估计有两种基本形式:点估计与区间估计.考点18:点估计重点等级:※※※※1.点估计优良性标准无偏性是表示估计量优良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只要有可能,应该尽可能选用无偏估计量,或近似无偏估计量。
有效性是判定估计量优良性的另一个标准。
2.求点估计的方法--矩法估计由于均值与方差在统计学中统称为矩,总体均值与总体方差属于总体矩,样本均值与样本方差属于样本矩.获得未知参数的点估计的方法称为矩法估计。
矩法估计简单而实用,所获得的估计量通常(尽管不总是如此)也有较好的性质。
但是应该注意到矩法估计不一定总是最有效的,而且有时估计也不唯一.3.正态总体参数的估计①正态均值μ无偏估计有两个,一个是样本均值,另一个是样本中位数;②正态方差σ2的无偏估计常用的只有一个,就是样本方差S2,即;③正态标准差σ的无偏估计也有两个,一个是对样本极差R=x(n)-x(1)进行修偏而得,另一个是对样本标准差s进行修偏而得,具体是:,。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 )检验是通过测量被验样本中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整批产品的接受与否。
A:计件抽样
B:计点抽样
C:计数抽样
D:计量抽样
E:
答案:D
解析:
2、抽样检验的检验批由N 个( )组成
A:部分产品
B:单位产品
C:样本
D:样本量
E:
答案:B
3、在对铸件进行检验时,根据样本中包含的不合格铸件数和根据样本中包含的不合格砂眼数判断产品批是否接收的判定方式属于( )检验
A:计点和计量
B:计件和计点
C:计数和计量
D:计数和序冠。
·检验:ISO9000:2000下的定义:通过看看和判定,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全数检验:即百分之百检验,一般在以下情况下适用〔1〕检验是非破坏性的;〔2〕检验的工程少,数量少,费用少;〔3〕妨碍产品质量的重要特性工程;〔4〕珍贵的、高精度或重型的产品;〔5〕能够应用自动化检验方法的产品和零部件。
·抽样检验:确实是基本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部份进行检验,并据此判定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
本教材抽检检验与抽样验收是同一概念。
·抽样检验适用的范围:1、破坏性检查验收;2、测量对象是连续体〔流程性材料〕;3、产品数量多;4、盼看节约单位检验费用和时刻。
·通过抽样检验判为合格的批,不等于批中每个产品都合格。
通过抽样检验判为不合格的批,不等于批中全部产品都不合格,合格批只是答应含有不超过规定限量的不合格品,而被拒收的不合格批,只是不合格品超过限量,其中大局部可能仍然是合格品。
第一节全然概念一、名词术语1、抽样检验按产品的质量特性不同分为两大类:计件检验:将单位产品简单地分成合格品或计数抽样检验不合格品抽样检验计点检验:只是统计出单位产品中不合格数的检验计量抽样检验:按照给定的产品技术标准,将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用连续尺度量出其具体数值的抽样检验。
例:检验一批轴的平均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和检验一批轴里包含的不合格品数的要紧区不在于:A、检验资料性质不同B、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C、抽取样本个数不同2、单位产品:为了实施抽样检验而划分的单位体或单位量:包括自然划分和人为划分。
一台电视机与钢水、布匹等划分单位体的区不。
3、检验批:它是作为检验对象而聚拢起来的一批产品:应由生产条件、生产时刻全然相同,同型号、同等级、同种类〔尺寸、特性、成分等〕的单位产品数组成。
它能够和投产批,销售批,运输批相同或不同。
4、批量: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用N表示。
5、不合格:单位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
质量工程师考试指导:抽样检验一.抽样检验方法标准的应用(一)基本概念1.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指从批量为N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单位产品组成样本,然后对样本中的所有单位产品按产品质量特性逐个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判断产品批合格与否的过程。
2.单位产品:构成产品总体的基本单位。
3.样本大小: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量,一般用n表示。
4.单位产品的质量表示方法:计数、计量5.不合格和不合格品(1)不合格: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偏离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即不符合规定的。
按单位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可分为A类不合格、B类不合格和C类不合格。
(2)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按不合格的重轻程度可划分为A类不合格品、B类不合格品、C类不合格品。
6.检查批及批量(1)检查批:为实施抽样检查回汇集起来的单位产品,简称批。
(2)批量:批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即提交检查的一批产品中所包含单位产品的总数,以N表示。
(二) 常用的计数抽样标准GB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282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1.GB2828-87的应用(1)使用原则a.在生产稳定的条件下b.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不适用于孤立批(2)基本思想a. 由抽样次数为一次,二次,五次,检查严格度为正常,加严,放宽及特宽组成共12张抽样方案表(G B2828表3-表14)b.合格质量水平AQL: 认为可接受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过程平均值.c.检查水平ILd.(N, n , c)N--批量n-- 样本c--合格判定数(3)检索方法a.由N及规定的IL确定出样本大小字码CLb.由规定的抽样方案类型,检查严格度确定所要采用的抽样方案表c.由N,IL,CL,AQL检索出相应的抽样方案d.同行原则(4)判定原则其中Re=Ac+1 Ac: 合格判定数 Re:不合格判定数(5)示例例1 N=1000 IL=I AQL=0.40查出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由表2 查出CL=G,由G和AQL=0.40 在表3中查出抽样方案为n=32, Ac=0, Re=1抽样方案为:32[0,1]例2 N=500 IL=Ⅱ AQL值: A类不合格=0.65 B类不合格=2.5,查出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由表2查CL=H由H和AQL=0.65 在表3中查出抽样方案n=80,Ac=1,Re=2由H和AQL=2.5 在表3中查出抽样方案n=50,Ac=3,Re=4则抽样方案为:A类 80[1, 2] B类 50[3, 4]用A类不合格n=80划一处理,样本大小为J则A类80[1, 2] B类80[5,6](6)当AQL小于或等于10的合格质量水平数值时,可以是每百单位不合格品数,也可以是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当AQL大于10时仅表示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中级)》名师讲义第三章抽样检验上第一节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一、抽样检验1.概念抽样检验是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一个样本可包含多件产品,一个产品称为一个样品)进行的检验,根据样本检验的结果判定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是否可以被接收。
2.特点检验对象是一批产品,根据抽样结果应用统计原理推断产品的接收与否。
不过,经检验的接收批中仍可能包含不合格品,不接收批中当然也包含合格品。
3.适用情况(1)破坏性检验,如产品的寿命试验等可靠性试验、材料的疲劳试验、零件的强度检验等;(2)批量很大,全数检验工作量很大的产品检验,如螺钉、销钉、垫圈和电阻等;(3)测量对象是散装或流程性材料,如煤炭、矿石、水泥、钢水,整卷钢板的检验等;(4)其他不适于使用全数检验或全数检验不经济的场合。
4.分类(1)按检验特性值的属性分类①计数抽样检验计数抽样检验又包括计件抽样检验和计点抽样检验,计件抽样检验是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不合格产品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而计点抽样检验是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产品包含的不合格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②计量抽样检验计量抽样检验是通过测量被检样本中的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2)按抽样次数(抽取样本的个数)分类①一次抽样检验从检验批中只抽取一个样本(可包含多件产品)就对该批产品做出是否接收的判断。
②二次抽样检验二次抽样检验是一次抽样检验的延伸,它要求对一批产品抽取至多两个样本即做出批接收与否的结论,当第一个样本不能判定批接收与否时,再抽取第二个样本,然后由两个样本的结果来确定批是否被接收。
③多次抽样检验多次抽样检验是二次抽样检验的进一步推广,例如五次抽样,则允许最多抽取5个样本才最终确定批是否接收。
④序贯抽样检验不限制抽样次数,每次抽取一个单位产品,直至按规则做出是否接收批的判断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