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8.46 KB
- 文档页数:12
乡土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篇:乡土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自古以来,乡村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和传统文化的发源地。
乡土资源作为农村地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乡土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本次调查报告旨在提供有关乡土资源的全面了解。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乡土资源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对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农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1. 了解乡村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和居民访谈的方式,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
2. 数据搜集:通过查询相关文献、政府报告和调查报告等途径,收集有关乡土资源的各类数据。
四、乡土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乡土资源主要包括农田、水资源、林地、草地、矿产资源等。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以下为各类型乡土资源的分布情况:1. 农田:在调查的一百个农村样本中,有90%以上的农户从事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广泛分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
其中,粮食种植是主要的农田利用方式。
2. 水资源:水资源是乡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大部分乡村都有河流、湖泊和水井等水源。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污染问题,一些乡村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3. 林地:调查发现,乡村地区的林地分布广泛,包括天然林、人工造林和果木林等。
林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对于维持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乡土资源对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乡土资源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
农田提供了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水资源为农业灌溉和养殖业提供了保障,林地和草地则为农村旅游和木材加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乡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保持水域生态平衡,合理利用林地和草地可以有效预防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乡土资源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乡土资源对于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乡土资源调查报告乡土资源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乡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情况,我们进行了乡土资源调查,并在此报告中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阐述。
一、调查范围和方法我们的乡土资源调查范围为某区县内所有乡镇,包括自然景观、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矿产资源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采访的方式。
二、自然景观该地区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包括山峦、河流、湖泊、草原等。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自然景观已经退化,保护工作亟需加强。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严格控制开发建设,保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2.加强对自然景观的监管,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确保旅游活动不会对自然景观造成损害。
三、农业调查发现,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多种作物。
但是,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还有待改进。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农产品受到污染。
3.加强对农业产业链的研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
四、林业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由于过度采伐等原因,森林资源面临着退化和破坏。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1.严格控制伐木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
2.大力进行森林防火和生态修复工作。
3.加强对非法采伐和滥伐的打击力度。
五、畜牧业调查发现,该地区畜牧业发展较为落后,养殖方式和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1.加强对畜牧业的支持和扶持,提高养殖条件和养殖水平。
2.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防止发生动物瘟疫、食品安全等问题。
3.加强对畜牧业的监管,确保养殖行为合法、规范和安全。
六、渔业该地区渔业资源丰富,但是渔业产业发展总体较为落后。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1.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2.优化渔业生产方式,提高捕捞效率和渔业附加值。
2023年暑假学生乡土地理调查实践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意义乡土地理调查是指对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全面、综合、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的一种方法与手段。
通过乡土地理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自然地理条件,还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人口、民族、文化、历史等人文地理信息。
乡土地理调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进而加深对乡村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对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本次乡土地理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我们所在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实地探访和调查,收集地理信息和数据,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进而提高我们对乡村地理的理解和认识,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地理调查内容和方法1.自然地理调查内容(1)地形地貌: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了解该地区的地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
(2)气候情况:通过观测天气和收集气象数据,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气温、降水量等情况。
(3)水文地理:了解该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分布情况及其水资源的状况。
(4)土壤类型:通过采集土壤样品,了解该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等。
(5)生态环境: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样品,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
2.人文地理调查内容(1)人口状况:通过调查人口普查数据,了解该地区的人口规模、分布、人口增长率等情况。
(2)民族特征:了解该地区的主要民族分布情况、语言、风俗习惯等特征。
(3)文化遗产: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等。
(4)经济发展:了解该地区的主要产业、经济结构、就业情况等经济发展特点。
(5)乡村生活:了解该地区的农田分布、农产品生产、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等。
对于以上内容的调查,我们将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力求获得准确的地理信息和数据。
三、实地调查过程和结果呈现1.实地调查过程我们选择了位于中国的一个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
乡土地理调查报告黄冈师范学院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学校:黄冈师范学院班级:地理1003班调查人:王云川陶涛调查地点:黄冈师范学院一、调查目的校园,以校址为依托,以业缘关系(师生、同学)为基础,形成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载体。
校园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高度集中、日上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园的土地利用功能、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都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在校园展开土地利用与环境影响、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调查研究是此次调查报告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具体目的是:查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查清土地利用条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二、调查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为单位,查清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利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区域内土地利用条件、各利用类型及分布②各类用地的面积、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③土地利用分类及土地利用图编制④分析各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存在问题,指出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和反向三、调查地点黄冈师范学院新校区,新港二路、明珠大道、长河分别从学校的北、西、东通过。
校内有一个人工湖,教学楼主要有:主教、逸夫楼、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化生学院、化工学院、物科院,一个图书馆,一栋办公楼,两个食堂,两个供电房,十九栋学生宿舍。
现有校园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近51万平方米。
土地利用复杂。
四、调查报告黄冈师范学院草图①综合办公楼②樱花园③北区食堂④北区1--6栋⑤排球场⑥西面绿化带⑦主教广场⑧北区供电房⑨美术学院⑩北区7—9栋⑪图书馆○1⑫科技广场⑬未名湖⑭化生,化工,物科,新传学院⑮操场⑯南区10—12栋⑰西门南草坪⑱南区篮球场⑲南区食堂前草坪⑳南区食堂等生活设施21南区13—19栋22长河边农田通过上述图标和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可以发现我们学校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到很多方面,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搭配比例较合理;建筑物布局美观大方,配合一片片草坪,彰显了校园的美好风采。
——乡土地理调查报告学校:杏坛中学班级:初二(1)班指导老师:廖淑清老师组长:苏志聪成员: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一、调查目的更好地了解家乡经济情况,希望能用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为未来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能有更多的人更好的认识这真实的杏坛.希望人民以后能实施一些更好的措施来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给我们.二、调查方式实地调查上网查资料三、成员分工:前线工作者: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幕后工作者: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四、调查时间安排五、调查报告(一)、杏坛的概况杏坛镇位于顺德区西南,西江之滨,距广州区约50公里,香港80海里,澳门108公里。
境内为冲积平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水陆交通非常顺畅,杏坛镇距顺德港客运码头15公里,距货运码头17公里,客货运码头分别有快速喷射式客轮和集装箱货船直达香港。
邻近杏坛-7公里的勒流海关办事处为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提供方便。
镇区内公路四通八达,顺番公路横贯东西,百安公路纵穿南北,直通澳门、香港、佛山、广州等地。
新涌大桥、百丈大桥和七滘大桥的相继开通,使杏坛一改“孤岛”的历史,由古老的水乡变成水陆交通畅旺是广东省的工业卫星镇之一。
杏坛镇向来重视经济发展,坚持以工业立区,科技兴镇的宗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塑料包装、纺织制衣、五金家电、饲料及食品加工等五大区域性支柱产业,初步显示出产业聚集效应的优势,其中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有德冠包装公司、康宝电器、威和电器、东方罐头、昌宝电缆、金丰漂染、粤星饲料、恒业化工、华丽宝公司和盈通公司等企业,在我区乃至全国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杏坛近年经济发展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全镇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充分显示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武夷山乡土地理调研报告报告名称:武夷山乡土地理调研报告一、引言武夷山乡位于某省某市,地处某山脉之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乡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现状,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土地理调研,并撰写本报告,以期为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武夷山乡的土地利用现状;2. 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 提出合理的土地管理和保护建议。
三、调研内容1. 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数据,我们了解到武夷山乡的土地利用主要分为农田、林地、草地和其他用途。
其中,农田面积占比最大,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林地面积较大,以竹林为主,还有一部分为落叶松、柳杉等树种;草地主要用于养殖业和牧业;其他用途包括交通设施、工业用地等。
2. 土地利用问题和挑战(1)土地资源有限。
尽管武夷山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土地资源有限,若经过过度开发,将对生态环境和农田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土地利用不合理。
土地利用规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农田碎片化严重,林地退化较为严重,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3)土地利用冲突。
由于土地的多功能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土地利用冲突,如农田转向旅游地开发、林地转为工业用地等。
3. 土地管理和保护建议(1)加强土地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保护优质农田和生态功能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
加强农田土壤保护和农田水资源管理,推广科学耕作技术,提高农田生产力和质量。
(3)推动林地保护和恢复。
加强林地管护和保护,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鼓励林业发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4)实施合理土地利用政策。
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多元化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四、结论通过本次土地理调研,我们认识到武夷山乡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制定合理政策,并对农田、林地、草地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以推动武夷山乡乡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恩施乡土调查报告恩施乡土调查报告一、引言恩施,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充满着浓厚乡土文化的地方。
我对恩施进行了一次乡土调查,旨在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现状。
本报告将从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地理环境恩施地处于大别山区,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宜人。
这里的山水环境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恩施的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蔬菜等。
此外,恩施还以茶叶产业闻名,茶园遍布山间,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三、民俗文化恩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土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里的人们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土家族的“吊脚楼”和苗族的“芦笙舞”。
我在调查中发现,恩施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歌舞、戏曲等表演形式,这些都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四、经济发展恩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但近年来也逐渐发展起了旅游业。
恩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尤其是那些追求原生态、山水风光的人们。
恩施的农家乐也逐渐兴起,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农村体验。
此外,恩施还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茶叶加工、药材种植等,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教育与医疗恩施的教育事业逐渐发展,学校数量和教育资源有所增加。
但相对于一线城市,恩施的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
医疗方面,恩施的医疗资源相对较少,医院设备和医疗技术有待改善。
这是恩施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需要加强的领域。
六、社会发展恩施的社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
同时,恩施的社会治安相对较好,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
这也是恩施的一大优势,吸引了不少人来此定居。
七、结语通过对恩施的乡土调查,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恩施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恩施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希望这次调查能够为恩施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暑假学生乡土地理调查实践报告1. 引言乡土地理是一门研究乡村地理环境、人文特点和自然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的学科。
通过对乡村地理现象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可以了解乡村地理环境的特点和问题,为乡村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了解乡村地理问题,我在暑假期间选择了进行乡土地理调查实践。
2. 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乡土地理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地乡村地理环境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选择了一个乡村地理环境比较典型的村庄,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进行实践。
3. 调研地点选择我选择了位于河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县——郑州县作为调研地点。
郑州县的农业经济比较发达,同时也面临一些乡村地理问题,比如农田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这个地方比较符合我进行乡土地理调研的要求。
4. 调研过程和结果分析我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当地居民对乡村地理环境的认知和评价。
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对农田土地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的看法。
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当地的农田土地利用比较满意,但对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关注度不高。
接下来,我进行了实地观察。
通过观察当地的农田、水资源等方面,我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有部分农田因长期过度利用,导致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下降。
其次,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部分村庄的居民供水问题严重。
此外,一些污水处理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有效处理生活污水。
在调研过程中,我还采访了一些当地居民和村干部,了解他们对乡村地理环境问题的看法和期望。
大部分居民希望当地政府能加大对农田和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改善供水条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5. 调研结果总结和建议通过本次乡土地理调研,我认为郑州县农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善乡村地理环境,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田保护和土壤管理。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资源的保护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科学种植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同时,加强农田防护措施,降低农田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城换单位转移住房公积金流程
一、办理前准备
1.公积金转移条件确认
(1)确认目标单位是否位于同一城市
(2)检查目标单位是否允许公积金转移
2.收集所需材料
(1)个人身份证明文件
(2)原单位和目标单位的相关证明文件
二、提交转移申请
1.申请表填写
(1)获取并填写公积金转移申请表
(2)核对填写内容的准确性
2.递交申请材料
(1)将填好的申请表及相关文件递交至原单位公积金管理部门(2)确认递交时间和地点
三、原单位审核
1.材料审核
(1)原单位公积金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2)如有问题,通知补充或修改申请材料
2.审核结果通知
(1)原单位公积金管理部门通知申请人审核结果(2)如通过审核,进入下一步转移程序
四、目标单位办理
1.目标单位接收
(1)目标单位公积金管理部门接收转移申请
(2)确认接收时间和地点
2.转入程序
(1)目标单位公积金管理部门办理转入手续
(2)确认转入操作完成
五、转移确认
1.信息核对
(1)确认转移后的个人公积金信息
(2)核对转移后的缴存情况和账户信息
2.结果通知
(1)目标单位公积金管理部门通知申请人转移结果(2)确认转移手续办理完成。
武鸣县民俗特色旅游考察报告系(院):资环学院年级:2010级专业:地理科学姓名:苏椿雁学号:1014010133一、概述武鸣县是广西首府南宁市直辖县,区位优越,物产丰饶,山水秀丽,使武鸣的经济发展得天独厚,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较发达的县份之一。
县域总面积3366平方千米,64.8万人口,其中壮族人口约占86%。
武鸣县历史悠久,是壮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壮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壮语以武鸣壮话为标准音。
2009 年,武鸣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
本调查从民族特色的视角研究武鸣县“三月三”歌圩及其带动下的民俗旅游发展状况。
二、地理区位武鸣县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大明山以西,右江支流武鸣河流域,介于北纬22°59′58″~23°33′16″,东经107°49′26″~108°37′22″之间。
县城距南宁市区32千米,距钦州港、防城港和北海海港分别为138公里、210公里和241公里。
东与上林县、宾阳县交界,西邻平果县、隆安县,南靠南宁市兴宁区,北连马山县,是大西南陆路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武鸣境内有210国道及20323、20321省道、渝湛高速公路北往贵州、重庆、南到湛江港、北海港、防城港,地理区位较好。
三、引领壮文化特色“三月三”歌圩武鸣县是壮族文化的发源地,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中国壮语以武鸣音为标准音,双桥音为标准音点,因而被众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壮乡”。
壮族是古百越民族的后裔,以好歌、能歌著称。
壮乡素有“歌海”之称。
每逢农闲、节假日或婚丧嫁娶,壮族各地区都要举行对歌活动,壮族人称之为“歌圩”。
歌圩在武鸣县比较普遍,其中最为热闹的要数“三月三”歌圩。
如今,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武鸣县壮族群众都会身穿上节日盛装,云集一方,许多壮家姑娘、小伙儿甚至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在田间山坡上相互对唱山歌,或以歌定情,或以歌会友。
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祭祀祖先、招待亲友。
随着北盛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严重的水资源污染。
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就拿我们北盛的母亲河——捞刀河来说吧!捞刀河中有大量的水生生物,居民在河边洗衣服、洗菜,还有的居民甚至在河中洗澡。
但是,近年来,河边的塑料袋呀,泡沫呀,都“应有尽有”。
河面的水葫芦长得密密麻麻,还有的居民甚至于把装有化学物品的瓶子丢入河中。
这对我们的捞刀河是多大的伤害呀!且各地工厂排放的废水流入河流中,废水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要是一旦进人体,将对人体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呀!如果保护水资源能够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的话,那么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为此,我们决定对北盛镇内的居民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居民们对水资源污染的认识情况。
调查安排:1。
组员介绍:组长:曹灿副组长:伍磊、聂思思、曹勇组员:许威、张绍锋、刘彦君、张馨之、张丹、曹正、汪婷婷、聂萧2。
调查地点:浏阳市北盛镇边州村捞刀河一带3。
调查时间:202X年12月15日下午两点钟4。
调查过程:本组人员前往捞刀河进行调查,采访到了以下几个片段: 片段一:组员们来到捞刀河,见一老人,骑自行车驶来。
灿:“请问您,以前的捞刀河是怎样的?”老人:“以前哪!里可是一片生机、繁荣的景象。
而现在呀!久晴少雨,造成了干旱。
以前的水位那么高,那么汹涌澎湃,真象一条威龙,现在你看,河底的岩石都露出来了。
”磊:“请问造成这条河如此不堪的原因完全是由天气造成的吗?” 老人:“不!不!不!并不完全是由天气造成的。
还有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为原因。
比如,人们乱排放废水,使河水变得很浑浊。
还有许多家畜在水面上栖息。
并且这河中水葫芦,都是由于某些人不在合理时间内铲除它们,才导致了河面被覆盖。
唉!算了!算了!”灿:“那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呢?”老人:“只要国家有钱,在上游修坝,也许就行了吧?”片段二:组员们继续在河边往前走,偶然发现河的东边干旱无水,而西边水却比较深。
不远处来了一位大伯,组员们赶紧迎上去,想问个明白。
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报告文章标题: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报告
一、引言
1. 介绍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的背景和目的
2. 强调本次报告将重点介绍的内容
二、实践活动准备阶段
1. 确定实践地点和时间
2. 组织团队成员,分工合作
3. 提前进行相关资料和地理知识的学习
三、实践活动的实施
1. 实地考察乡土地理现象
a. 描述所选择的地理现象,如农田分布、水资源利用等
b. 记录环境因素对地理现象形成的影响
c. 分析地理现象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2. 数据采集和记录
a.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收集数据
b. 记录数据的过程和详细信息
c. 分析和解读所采集的数据
3. 与当地居民交流
a. 与居民交流他们对乡土地理现象的理解和经验
b. 了解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c. 将交流内容整理成报告的一部分
四、实践活动总结与启示
1. 总结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团队成员的体验
2. 强调乡土地理实践对提高地理知识和社会参与意识的重要性
3. 提出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可改进的地方,并给出建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你完成文章的撰写。
祝你写作顺利!。
——乡土地理调查报告学校:杏坛中学班级:初二〔1〕班指导老师:廖淑清老师组长:苏志聪成员: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一、调查目的更好地了解家乡经济情况,希望能用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为未来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能有更多的人更好的认识这真实的杏坛.希望人民以后能实施一些更好的措施来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给我们.二、调查方式实地调查上网查资料三、成员分工:前线工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幕后工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四、调查时间安排五、调查报告〔一〕、杏坛的概况杏坛镇位于顺德区西南,西江之滨,距广州区约50公里,香港80海里,澳门108公里。
境内为冲积平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水陆交通非常顺畅,杏坛镇距顺德港客运码头15公里,距货运码头17公里,客货运码头分别有快速喷射式客轮和集装箱货船直达香港。
邻近杏坛-7公里的勒流海关办事处为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提供方便。
镇区内公路四通八达,顺番公路横贯东西,百安公路纵穿南北,直通澳门、香港、佛山、广州等地。
新涌大桥、百丈大桥和七滘大桥的相继开通,使杏坛一改“孤岛”的历史,由古老的水乡变成水陆交通畅旺是广东省的工业卫星镇之一。
杏坛镇向来重视经济发展,坚持以工业立区,科技兴镇的宗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塑料包装、纺织制衣、五金家电、饲料及食品加工等五大区域性支柱产业,初步显示出产业聚集效应的优势,其中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有德冠包装公司、康宝电器、威和电器、东方罐头、昌宝电缆、金丰漂染、粤星饲料、恒业化工、华美宝公司和盈通公司等企业,在我区乃至全国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杏坛近年经济发展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全镇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充分显示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潮汕乡土地理调研报告第一篇:潮汕乡土地理调研报告潮汕乡土地理调研报告调查时间:2015年11月16日——12月11日调查地点:汕头××中学,揭阳××中学调查对象:七年级、八年级学生以及部分老师1.调查概况1.1调查背景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意味着学生更加注重把握地理分析的方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实践这一目标,值得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
1.2调查的具体目标本次调查以汕头、揭阳某中学为调查地点,从教师、学生、学校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利用调查问卷分析结果,结合教师座谈会有关信息,试图探析潮汕地区普通中学地理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效果。
1.21调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发展的规律;1.22调查地理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引导学生对本土地理事物的思考,分析,判断的作用1.23调查学生对学校所在地区生活环境的认识程度1.3对调查问卷的解释说明为了环保,本次调查充分运用了把多媒体设备,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以纸质形式出现的问卷,取而代之的是用Word文档在幻灯片上放映出来,让学生浏览,并分发一定数量的小纸张让学生写答案。
由于每个班人数在40人左右,我采用的是全面调查,海棠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和船埔中学七年级学生,最后统一交上来统计和分析数据。
其中,八年级参与问卷的有165位同学,有效的答卷为150份;七年级参与问卷的有350位同学,其中有效的为330份,都接近理想的有效样本数。
我同组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全面的分析,统计。
2.调查结果分析2.1课堂上基本上能够巧妙地结合身边的地理事物,以小见大,有助于学生形成地理概念,然后进一步理解,分析地理事物分布变化规律,这一方面做得较好。
农村土调研报告农村土调研报告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村土地利用情况和相关问题,以便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调研区域位于某县农村地区,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一、土地利用现状1. 农田利用:农村土地主要用于耕种和养殖业。
约80%的土地用于农田,包括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
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2.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工业用地。
农村居民用地占比约10%,主要用于住宅和农户种植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
公共设施用地占比约5%,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社区设施。
工业用地占比较小,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主要用于农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等产业。
二、土地问题1. 土地流转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流转问题日益突出。
有部分农田闲置不种植,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另外,土地流转的价格和流转方式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管理。
2. 土地整治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因素,部分农田存在水土流失、坡耕地退化等问题。
需要加强土地整治和保护,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3. 农村居民用地问题:由于农村居民用地较为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需要进行土地整合和规划,提高农村居民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三、建议和解决方案1. 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明确土地流转的价格和流转方式,鼓励土地流转的合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推进土地整治和保护:加强农田水土流失防治,修复坡耕地,加强农业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率。
加强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
3. 实施农村土地整合和规划: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置换等方式,进行农村居民用地的整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制定土地规划,明确农田、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程度。
总结: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乡村地理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和背景
本次乡村地理实践旨在深入了解乡村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对乡村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以及培养学生的实地调研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践地点和时间
实践地点:某乡村(地理坐标:xxxxxx)
实践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
1. 地理环境调研
我们首先对实践地点的地理环境进行了调研,包括地理位置、地貌地势、气候特点、土壤状况等方面。
通过采集实地数据和询问当地居民,我们了解到该地处于丘陵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2. 社会经济状况了解
我们通过走访当地农户、村干部和乡亲们,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我们了解到该乡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种植水稻、小麦和蔬菜等农作物,并且发展了养殖业。
同时,当地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了乡村旅游业,吸引了一定的外来游客。
3. 乡村问题分析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农民的种植方式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限制了农业产量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道路交通不便,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此外,乡村环境保护依然存在不足,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实践心得与收获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对乡村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关注乡村问题的发展和解决,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乡土印象调查报告2500字一、地理概况我的家乡孝南区陡岗镇地跨东径11350-11411、北纬3047’-319之间,位于长江以北,大别山、桐柏山脉以南,江汉平原东北部,区境东邻孝感城区,南连云梦和大悟,西靠云梦县,北接孝昌县。
镇区南距孝感市区里程14公里,有每15分钟一班的公汽到孝感城区,交通较为便利。
家乡地形东北高,西南低,以平原湖区为主,境内河流密布。
地貌主要分平原、丘岗两种类型。
平原湖区:分布在中部地区,占全镇面积的67.3%,海拔高度20-50米,相对高度0-30米,坡度在6度以下。
丘陵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海拔高度50-100米,相对高度10-30米,坡度为10度左右。
气候特征:家乡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14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25小时。
四季气候特点:春季常有冷空气南下,引发气温升降剧烈,变化较大,时有寒潮发生;春末夏初交替季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高温酷热时间长,6月下旬一7月上旬有“梅雨”发生,此时段易发生暴雨,引发洪涝渍害,多偏南风,并形成白天风速大、夜间风速小的"南洋”风,胞线也多在此季发生;秋季正常年份秋高气爽,多晴天,初秋有“寒露风”发生,深秋有一段温和的“小阳春”天气;冬季寒冷少雨,多偏北风,霜冻时间长。
二、农业生产及物产农作物:主要农作物有稻谷、棉花、小麦、大麦、蚕豌豆、油菜、花、芝麻、黄豆、绿豆、红薯、甘蔗、荸荠、莲藕、大蒜、蘑菇、蔬菜等。
动物资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鸟类,驯养鸟类以鸡、鸭、鹅、鹌鹑和鸽为主;另有喜鹊、布谷鸟、麻雀、斑鸠、猫头鹰、啄木鸟等野生鸟类二是兽类,驯养兽类以猪、牛、羊、驴、骡、猫、狗、免为主;野生兽类有毛狗、野免、黄鼠狼、老鼠、水獭等。
水产资源:常见的鱼类有60多种,分属13科,其中鲤科36种,鳅科、鲳科各3种;养殖鱼类以草、鲤、鲫、鲢、蛔、鳜鱼为主,特种水产主要有蟹、虾、螺、蚌、鲨、水禽住要指野鸭)。
乡土地理调查报告篇一:——以“正宁县小范围农业地域类型”为例正宁四中张峥嵘乡土地理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
内容包括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17世纪,夸美纽斯就曾强调地理学习必须从乡土地理开始。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并指出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为此高一级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以“正宁县农业地域类型”为主题的乡土地理调查,目的在于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家乡农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毅力,提高地理观察力,丰富地理知识,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
家乡正宁县位于西北地区东部,黄土高原腹地,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地形主要由北塬、四郎河川、南塬及一些山区组成。
受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和政策、生产习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形成了以北塬烤烟种植、四郎河川蔬菜种植和南塬苹果栽培为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北塬,俗称永正、榆林子、宫河塬,塬面宽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烟草生产。
据调查,北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大面积、规模化种植烟草,距今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北塬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烤烟生长期较长,每年农历二月育苗,四月栽培,六月收获,收获期将近两三个月,是最忙碌的季节。
烤烟不像其它农作物只收获一次,烤烟大约六天成熟一茬,需要收获八九茬,收获以后要进行烘烤、分拣,过程相当复杂,但是北塬人民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使正宁的烟草生产盛名远播,吸引了陕西、湖北等地客商前来订货。
目前北塬已经形成了以永正、榆林子为中心的烟草生产基地,正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郎河川位于南北二塬之间,因四郎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因为有四郎河充足方便的灌溉水源,一直以来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
据调查,代店、长口子村的菠菜、洋芋种植已初具规模,由政府牵头帮助农民引进农产品良种,使洋芋的产量比原来翻了一番,而且上市也提前了一个月,农民从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彭姚川、解川、罗川利用当地冬春季节充足的光照条件发展了反季节大棚蔬菜,打破了咸阳、白银蔬菜垄断当地冬春蔬菜市场的局面。
现在,四郎河川已经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的蔬菜生产。
近期政府又在全川铺设自流灌溉设施和修建贯穿全川的西长周四级公路,这些都会有力地推动四郎河川蔬菜基地的建设,造福全川人民。
南塬,俗称湫头、永和塬,塬面较窄,地势较高,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宜苹果栽培。
据调查,南塬苹果栽培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陕西引进树苗和技术,现在南塬苹果生产已经形成规模。
每当春季苹果花盛开的时节,整个塬都变成白色的了,苹果生产周期长,从春季开花到秋季收获需要将近七个月的时间。
从开花农民就开始忙碌起来,要摘花、喷药。
到收获季节要特别防范寒潮、霜冻,为此,我们对当地苹果收获季节的气温做了测量记录制成图表供农民参考。
在寒潮来临前要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在果园中点火放烟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起到保温作用。
南塬苹果具有个大、鲜红、皮嫩、糖分多的特点。
近年来又发展了无害化套袋技术,使本区的苹果更为走俏。
每年到苹果收获的季节都会吸引外地的客商前来抢购,苹果远销泰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农民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乡土地理包括的内容丰富多彩,本次调查仅从正宁县的农业生产活动入手,分析了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调查使我们对正宁县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现状、特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详实的认识,同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乡土地理调查能够增进学生对乡土环境,乡土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建设的情怀。
在调查过程中能够了解家乡的地理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培养学术正确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等为重要的是,现在的学生是未来家乡建设的直接参与着和决策者,因此,进行乡土地理调查,乡土地理教育,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与发展观。
20XX年5月15日篇二:黄冈师范学院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学校:黄冈师范学院班级:地理1003班调查人:王云川陶涛调查地点:黄冈师范学院一、调查目的校园,以校址为依托,以业缘关系(师生、同学)为基础,形成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载体。
校园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高度集中、日上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园的土地利用功能、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都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在校园展开土地利用与环境影响、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调查研究是此次调查报告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具体目的是:查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查清土地利用条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二、调查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为单位,查清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利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区域内土地利用条件、各利用类型及分布②各类用地的面积、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③土地利用分类及土地利用图编制④分析各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存在问题,指出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和反向三、调查地点黄冈师范学院新校区,新港二路、明珠大道、长河分别从学校的北、西、东通过。
校内有一个人工湖,教学楼主要有:主教、逸夫楼、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化生学院、化工学院、物科院,一个图书馆,一栋办公楼,两个食堂,两个供电房,十九栋学生宿舍。
现有校园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近51万平方米。
土地利用复杂。
四、调查报告黄冈师范学院草图①综合办公楼②樱花园③北区食堂④北区1--6栋⑤排球场⑥西面绿化带⑦主教广场⑧北区供电房⑨美术学院⑩北区7—9栋1 图书馆○科技广场未名湖化生,化工,物科,新传学院操场南区10—12栋西门南草坪南区篮球场南区食堂前草坪南区食堂等生活设施21 南区13—19栋22 长河边农田通过上述图标和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可以发现我们学校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到很多方面,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搭配比例较合理;建筑物布局美观大方,配合一片片草坪,彰显了校园的美好风采。
当然仔细分析也会发现一些不合理得地方:1. 以未名湖为界,西为教学区东为生活区,导致生活区用地紧张、拥挤,学生上课、生活不便。
2. 绿地主要分布在西面教学区,学生生活区缺乏绿化及娱乐场所。
3. 教学楼较少,学生上课拥挤。
4. 学生公寓16—19栋独立分布在一角,既不利于学生安全,也不便学习和上课。
5. 经过实地的考察发现,南区还存在石头泥土路,让学生很寒心6. 学生人数与生活区的供给不符,吃饭很拥挤!五、实习总结经过这次调查与实践,收获很大,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去做调查,还要学会在其中发现问题。
就这次调查发现的问题我们讨论通过了以下解决方案:1. 土地利用及建筑建设在规划时应该更多的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建设有使用的建筑而不是徒有其表耗资费事。
2. 学校布局应该选择集中型,而不是把有些公寓布局在那么偏远的地方。
3. 应该加强学生生活区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篇三:潮汕乡土地理调研报告潮汕乡土地理调研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6日——12月11日调查地点:汕头××中学,揭阳××中学调查对象:七年级、八年级学生以及部分老师1.调查概况调查背景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意味着学生更加注重把握地理分析的方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实践这一目标,值得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
调查的具体目标本次调查以汕头、揭阳某中学为调查地点,从教师、学生、学校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利用调查问卷分析结果,结合教师座谈会有关信息,试图探析潮汕地区普通中学地理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效果。
调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调查地理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引导学生对本土地理事物的思考,分析,判断的作用调查学生对学校所在地区生活环境的认识程度对调查问卷的解释说明为了环保,本次调查充分运用了把多媒体设备,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以纸质形式出现的问卷,取而代之的是用Word 文档在幻灯片上放映出来,让学生浏览,并分发一定数量的小纸张让学生写答案。
由于每个班人数在40人左右,我采用的是全面调查,海棠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和船埔中学七年级学生,最后统一交上来统计和分析数据。
其中,八年级参与问卷的有165位同学,有效的答卷为150份;七年级参与问卷的有350位同学,其中有效的为330份,都接近理想的有效样本数。
我同组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全面的分析,统计。
2.调查结果分析课堂上基本上能够巧妙地结合身边的地理事物,以小见大,有助于学生形成地理概念,然后进一步理解,分析地理事物分布变化规律,这一方面做得较好。
而且通过观摩有经验的教师的授课,能更直观地了解到教师具备这一种素质的重要性,譬如,当引出“自然资源”中的“物质与能量”之前,老师可以很自然地先让同学们写出你所认为的,具体的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种,然后等讲完概念再回头验证看同学们所认为的对不对。
这不仅引导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也令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培养了能举一反三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方法做得较好,能够引导学生对本土资源的认识、思考,如汕头是一个海滨城市,海鲜、海产品较为丰富,风能的开发利用也较为广泛(广澳那边的风力发电)。
再者,讲到自然资源的类型时,其中有一个是矿产资源,教师能够结合揭阳当地环境,提到黄沙那边的“稀土矿”,由于一些不良商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环境的破坏,灌输给同学们一个重要的理念——环保意识。
而且,令人较为满意的是,不管是汕头地区还是揭阳地区,对乡土地区,对乡土地理也越来越重视了,据了解,中考也会考查乡土地理知识,况且,学校也配备了广东地理这一辅助性教材,并且在平时上课时,也结合这本教材来教学。
不足的是,基本上只有那些经验较足的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新教师还不具备成熟的经验,相信通过经验积累,可以突破自己。
据调查数据显示,主要存在问题是,也有部分同学对广东的地理不感兴趣,觉得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有部分认为自己不是导游,没必要学习乡土地理,觉得浪费时间,不用考试,背诵太难等等消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