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大量附图
- 格式:ppt
- 大小:17.11 MB
- 文档页数:160
装配式混凝⼟结构技术⼀认识装配结构⼀)、装配式混凝⼟结构由预制混凝⼟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式装配⽽成的混凝⼟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结构、全装配混凝⼟结构等。
在建筑⼯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1、装配式建筑具有⼯业化⽔平⾼。
2、便于冬期施⼯。
3、减少施⼯现场湿作业量。
4、减少材料消耗。
5、减少⼯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
6、它有利于实现提⾼建筑质量、提⾼⽣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的。
三)、装配式建筑的缺点:1、造价⾼,PC成品价格⾼,增加运输保管成本,混凝⼟⽤量增加,PC构件安装费⽤增加等导致同样建筑装配式⽐现浇造价⾼15%左右。
2、刚度低,不能⽤于建筑底部加强部位。
3、整体性差,抗震性能不如现浇。
4、接缝难处理,易渗漏。
5、开洞开槽难。
6、定位、放线、标⾼、留洞等技术要求⾼。
⼆、装配式结构建筑设计的要点1、策划、⽅案阶段做好两个密切配合在装配式建筑⽅案设计阶段,应协调建设、设计、制作、施⼯各⽅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之间的配合。
2、模数化、标准化、⼯业化要求A、我国建筑模数协调统⼀标准[GBJ 2-86]的数列遵守国际的规定。
数列以 M=100 为基本模数值,向上为扩⼤模数2M 、3M数列,向下为分模数(M/2、M/5、M/10)数列,级差均匀,数字间协调性能⽐较好。
现⾏主要模数协调国家标准(与住宅相关)Ø GBJ2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Ø GBJ101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Ø GB/T 5824 建筑门窗洞⼝尺⼨系列Ø GB/T11228 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Ø GB/T11977 住宅卫⽣间功能和尺⼨系列Ø GBJ6 ⼚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Ø 《⼯业化住宅尺⼨协调标准》Ø 《装配式整体卫⽣间应⽤技术规程》B、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楼梯、阳台、隔墙、空调板、管道井等配套构件、室内装修材料宜采⽤⼯业化、标准3、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平⾯设计A建筑宜选⽤⼤开间、⼤进深的平⾯布置,装配式结构的平⾯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 平⾯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质量、刚度分布宜均匀;不应采⽤严重不规则的平⾯布置;2 平⾯长度不宜过长(图6.1.5),长宽⽐(L/B)宜按表6.1.5采⽤;图6.1.5 建筑平⾯⽰例3 平⾯突出部分的长度l不宜过⼤、宽度b不宜过⼩(图6.1.5),l/B max、l/b宜按表6.1.5采⽤;4 平⾯不宜采⽤⾓部重叠或细腰形平⾯布置。
施⼯必看!装配式结构施⼯及吊装⼯艺图⽂详解(纯⼲货)来源:鞍⼭重型矿⼭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的连年增长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装配式建筑⾏业本⾝是⼀个需要⼤量技术⽀持和规模化效应的⾏业,⽆论是设计还是设备制造亦或者⽣产安装,都需要成熟的技术做⽀撑。
本⽂将以图⽂形式介绍装配式结构施⼯及吊装⼯艺,供⾏业参考。
PC技术简介由墙板、叠合楼板、楼梯及阳台等混凝⼟预制构件组成,在施⼯现场拼装后,采⽤墙板间竖向连接缝现浇、上下墙板间主要竖向受⼒钢筋灌浆套筒连接以及楼⾯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的⼀种结构形式。
整体式即通过节点现浇使预制装配结构建筑在抗震、承载受⼒⽅⾯的性能等同于现浇结构,即和现浇结构相同的整体性,称之为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
▲ PC施⼯演⽰图▲ PC竖向连接⽅式采⽤灌浆套筒连接▲约束边缘柱采⽤现浇混凝⼟,将各部分预制墙体连接成⼀个整体▲叠合板节点做法▲楼梯节点做法现场规划布置运输路线应在正式运输前制订,并实际考察该运输路线的路况、是否限⾏、限⾼、限重。
运输道路应平整,少坑洼。
现场运输道路应平整坚实,以防⽌车辆摇晃时引致构件碰撞、扭曲和变形。
运输车辆进⼊施⼯现场的道路,应满⾜PC构件的运输要求。
吊车选型应考虑最重墙板的重量,预制墙板临时堆放场地需在吊车作业范围内,且应在吊车⼀侧避免在吊车⼯盲区作业。
临时存放区域应与其他⼯种作业区之间设置隔离带或做成封闭式存放区域,尽量避免吊装过程中在其他⼯种⼯作区内经过,影响其他⼯种正常⼯作。
应该设置警⽰牌及标识牌,与其他⼯种要有安全作业距离。
PC构件运输过程中,车上应设有专⽤架,且需有可靠的稳定构件措施;车辆启动应慢,车速应匀,转弯错车时要减速,并且应留意稳定构件措施的状态,需要时在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进⾏加固;PC外墙板/内墙板可采⽤竖⽴⽅式运输,PC叠合楼板、PC阳台板、PC楼梯可采⽤平放⽅式运输。
▲墙板运输⽰意图▲叠合板运输⽰意图▲楼梯运输⽰意图▲阳台板运输⽰意图卸车前需检查墙板专⽤横梁吊具是否存在缺陷,是否有开裂,腐蚀严重等问题,且需检查墙板预埋吊环是否存在起吊问题起吊过程中保证墙板垂直起吊,可采⽤吊运钢梁均衡起吊,防⽌PC构件起吊时单点起吊引起构件变形,并满⾜吊环设计时⾓度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采用现场施工的方式,即从搭设脚手架、支设模板、绑扎钢筋到混凝土的浇筑,大部分工作都在施工现场由人工来完成。
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施工现场混乱,建筑材料消耗量大,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多,对周围的环境有较大影响。
而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为基础的现场施工生产方式正日益受到挑战,而近年来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
与普通现浇结构的现场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施工具有施工方便、工程进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构件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点。
装配式过去主要在工业建筑中应用较多,但近年来开始在民用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中采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装配式建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4.1 装配式建筑14.1.1 装配式建筑的定义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一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或定义。
从狭义上理解和定义,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部品、部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在通常情况下,建筑技术角度的装配式建筑,一般都按照狭义上来理解和定义。
从广义上理解和定义,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
工业化建造方式主要是指在房屋建造全过程中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建造方式。
工业化建造方式应具有鲜明的工业化特征,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技术、组织管理、信息资源等)在生产方式上都能充分体现专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14.1.2 装配式建筑的系统构成按照系统工程理论,可将装配式建筑看作一个由若干子系统集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主体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修系统、机电设备系统四大系统,如图14.1所示。
图14.1 装配式建筑系统构成与分类图框1)主体结构系统主体结构系统按照建筑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建筑和各种组合结构。
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中应用量最大、涉及建筑类型最多的结构体系,包括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等。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概念3.1.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整体的结构,如图3-1-1所示。
它结合了现浇整体式和预制装配式两者的优点,既节省模板、降低工程费用,又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在现代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虽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建造方式与现浇混凝土有所不同,但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主要方法还是参考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其性能需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基本等同。
图3-1-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如何保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基本等同?从结构整体分析上来讲,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采用与现浇结构相同的分析方法。
在构造方面,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规定,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采取措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高层建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还需要符合以下规定:(1)当设置地下室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2)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宜采用现浇混凝土;(3)框架结构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4)当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框架结构的首层柱采用预制混凝土时,应采取可靠的措施;(5)结构转换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实际工程中,为保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构件间的连接一般采用湿法连接,楼板采用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钢筋接头采用Ⅰ级接头,如图3-1-2所示。
图3-1-2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湿法连接3.1.2 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不满足装配整体式要求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抗侧力体系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或全部通过干式节点进行连接,没有或者有较少的现浇混凝土,楼板一般采用全预制楼板。
干法连接就是在施工现场无须浇筑混凝土,全部预制构件、预埋件、连接件都在工厂预制,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实现连接,如图3-1-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