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户外空间分析及优化-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15.17 KB
- 文档页数:2
绿化改造论文:老校区户外景观的改造探讨提纲:一、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背景和必要性二、老校区现有户外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三、老校区可行的绿化改造措施介绍四、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材料选择五、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后的效果评估一、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城市的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化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它在城市中的绿化表现尤为重要。
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不仅可以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形象,还可以为师生提供舒适愉悦的校园环境,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二、老校区现有户外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1. 内部景观存在单一化的问题。
2. 植被配置不合理,缺乏多样性。
3. 植树种植过于密集,影响生长发育。
4. 环境维护不及时,造成垃圾、积水等问题。
5. 环境设施老旧、损坏严重。
三、老校区可行的绿化改造措施介绍1. 摆放小型景观设施,如花坛、石头雕塑等,增加景观美感。
2. 应用三维覆盖,增加高度差,丰富景观层次感。
3. 选用不同颜色、质地、形态的植物,丰富景观多样性。
4. 适度改变植物种植密度,使植物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
5. 增加绿地面积,增强活动、休息和生活功能。
四、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材料选择1. 回收利用材料,如废旧木材、塑料瓶、轮胎等,降低造价。
2. 使用绿色建材,如石材、砖材等,有益于环保。
3. 适用于湿地、河岸等的生态材料,如土石块、茅草等。
4. 按照功能、形态、颜色等需求选择不同材质。
5. 选用经过严格检测认证的材料,保证质量和安全性。
五、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后的效果评估1. 根据实际品质表现,评估绿化效益,如空气质量、视觉体验等。
2. 统计使用人次,评估其受欢迎程度和用户满意度。
3. 监测植物生长情况,评估保水、保肥措施效果。
4. 监测硬景观材料状况,评估材料使用寿命。
5. 根据枯草改善效果等方面,评估环境治理效果。
相关案例:1. 北京玄武湖公园绿化改造: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将三条溪流接入玄武湖,增加了水体景观,引进了多种植物。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景观节点调查报告——不显山区块景观赏析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景观节点调查报告——不显山区块景观赏析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是一个集教育、休闲、康乐、体育、文化、艺术、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社区。
不显山区块景观以其独特的风景和环境构成了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显山区块景观的主要景观节点是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约
3.3公顷,是一座具有独特自然风光和优美人文景观的综
合性康乐公园。
公园内设有不同类型的景点,如水景、绿化、人文景观等,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游客需求。
南湖公园的水景美景令人叹为观止,湖水清澈可见底,湖边设有许多木橋,穿行其中,能够体验到自然的恬静美景。
另外,公园内的绿化也十分优美,许多种类的灌木、花卉,以及绿草如茵,点缀着湖边,使游人在其中放松心情,欣赏自然风光。
此外,公园内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如古代楼台、错落有致的花园等,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不显山区块景观的另一个重要节点是联通湖公园。
联通湖公园位于南湖公园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
2.3公顷,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康乐公园。
公园内设有许多休闲娱乐设施,如游乐场、棋牌室、公园游艇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联通湖公园的水景也极为优美,湖水清澈见底,湖面常年波光粼粼,两岸绿树繁茂,更显得热闹美丽。
此外,公园内的休闲娱乐设施也十分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让他们在这里放松心情,享受自在的时光。
总之,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不显山区块景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南湖校园的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基于景观偏好理论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作者:项青王永坤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摘要:校园环境从广义上分为物质环境及精神环境,本文将物质环境中的校园景观这一基本要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用非专家法的心理学模式中的Kaplan景观偏好理论及景观环境偏好矩阵设计调查问卷,以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大学校园环境现状调研,并通过数据统计及SPSS软件进行研究分析,试为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景观偏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景观;偏好矩阵中图分类号: G4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4-0109-04一、景观偏好理论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大学校园环境也称之为大学学校的环境,指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及成才的境况。
广义而言,校园环境可以分为:第一,物质环境,也称之为硬环境,包括校园景观、校园建筑、雕塑、绿化、文化体育设施等等。
第二,精神环境,也称之为软环境,包括学校风格、学术氛围、学风建设、文明行为水平、师生精神状况等等。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环境被视为大学的风骨,以大学校园为载体,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管理者及教师育人精神为导向,不断的改善物质条件、增加教育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及多样性。
优美宜人、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本身是一种高质高量、无形的教材和有形的教具,同时也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文化需求,提高学生校园活动层次。
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在校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及道德标准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1]景观偏好理论由Kaplan夫妇提出,本质上是一种评估,一种表示使用者对特定景观喜好程度的一种行为态度,这种喜好程度的差异性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其最终态度常常表现在选择行为的结果上。
事实上,对于景观偏好的研究,其实就是在探讨个体或者群体对于某种形式景观环境的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程度与态度,近而对这种表征性的结果加以评估的这样一种过程。
2019·12校园户外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服务于包括自习、交流、休憩、娱乐等多种活动。
现今的部分学校也很重视此类建设,“森林式校园”“花园式校园”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其中重要构成要素的户外休憩设施应该得到足够的认知与理解。
一、校园户外休憩设施的现状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作为校园空间的构成元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规划模式、维护模式、专业影响等,从而造成其在设计感、种类、造型、后期等方面的诸多不同。
(一)影响要素现今,新建成的大学校园大多有着统一明确的规划方式,整体布局、分期完成,效率高、效果好。
清晰的分区意识使得此类休憩设施能够更加倾向于区域的使用需求,辅助区域气氛的营造。
维护模式包含设施的更新与完善。
当今不少高校都将校园户外景观作为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设施的功能以及视觉效果的升级,能够显著提高学校户外景观的人性化与美观性。
各学校的专业方向也会影响此类设施,比如艺术类院校、林业景观类院校,其校园景观以及附属品都会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这与学校氛围和相应的学术理论是分不开的。
(二)现状说明部分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仍然采用普通城市户外休憩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感,在功能上也较为单一。
这些设施与场所之间互不相关,使用者缺乏主动休憩的需求,因此,这些座椅只具备必要性休憩行为的功能。
即使如此,此类设施的数量也不能被保障,一座难求是学生户外活动经常遇到的难题。
校园户外休憩座椅是良好的学习交流的载体,学生群体对其需求极其旺盛,在早晨、课前或者考试周等特殊时期往往会出现大规模的需求,所以许多学生不得不充分利用部分台阶和花坛挡土墙进行暂时性、亚舒适的休憩学习。
位置上,有些设施因为位置不合理鲜有使用者。
偏远、隐私性差、环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使用热情,白白浪费了资源。
在设施的维护、更新上,后期维护是保障设施功能完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性化的设施往往需要高频以及高投入的维护,而很多校园的户外休憩设施维护系统并不完善,部件老化、破损导致部分设施无法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
励志园调研(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12-01班姓名:张贺一)摘要: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认知研究初步认知景观设计、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了解调研对景观设计的作用。
此次调研对象是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励志园。
励志园位于矿大行健东路南侧,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公共教学区。
此园是一个适用于学习交流的场所,修建的目的是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学习文化交流,培养矿大学子坚韧的品格、胸怀远志的高尚情操,故取名为:“励志园”。
关键词:励志园;景观;空间;调研1 调研对象此次调研对象是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励志园。
励志园位于矿大行健东路南侧,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公共教学区。
此园是一个适用于学习交流的场所,修建的目的是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学习文化交流,培养矿大学子坚韧的品格、胸怀远志的高尚情操,故取名为:“励志园”。
然而其实际使用率较低,在校园中,只是一个单纯的比较私密的交流空间。
2 调研目的(1)通过调研,初步认识景观设计。
(2)对校园景观节点的认知研究,认知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掌握设计前期调查研究的方法,理解掌握调研分析对景观设计的作用、意义和应用方法3 调研成果3.1 场地使用现状(1)人流量:我们一共进行了两次的实地调研。
第一次是周六的上午,调研时仅仅只是偶遇几个参观的学生,离开时又遇到一对情侣。
除此之外,我们并未在励志园看到其他学习或者赏玩的人。
第二次是周四的傍晚时分,调研时看到几对情侣在励志园休息,在调研过程中不时会偶遇三两游人。
游人并不多,而且主要是一些私密活动。
(2)场地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场地的使用率并不高,而且一些地方的功能已经无法使用。
例如场地内的地灯,有好多地灯都已经被人为损坏,还被塞满了垃圾。
园内小路上长满了杂草。
茂密的灌木遮挡了路边供人休息的石凳。
(3)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有效地管理,二是同学们缺乏保护的意识。
从照片中不难发现,景观要素花草已经缺乏打理多时,已经干涉到道路的使用功能。
而且,休息的座椅长凳有的被掩埋有的已经破损。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35-0036-02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意象初步研究收稿日期:2010-08-22作者简介:王彤彤(1987-),女,江苏省新沂市规划局,江苏徐州 221400王彤彤摘 要: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意象采用图片辨认和认知地图的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总体可意象性高;整体意象是以图书馆为中心,以区域为主要的空间划分方式又与校园环路联系起来的整体,其中区域起主导作用,主要标志物和节点清晰,而道路和次要标志物相对模糊。
关键词:校园,空间意象,城市意象,构成要素中图分类号:T U 244.3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城市意象最早是由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利用意象空间对城市及其城市空间进行研究的方法。
林奇通过对波士顿、泽西城及洛杉矶三个城市的调查及其居民的问卷、意象图进行分析,找出居民所关注的共有主题,从而说明城市结构对居民的影响,并且归纳出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地标作为对城市意象起到关键作用的五个构成要素。
林奇的理论虽然被以后的许多学者广泛采用并发展,但其早期的研究方法却一直备受质疑———认知地图的方式易受个人绘图技巧的影响。
因此以后的很多学者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补充,如增加图片再认、因子定量分析方法等等。
本文将采用图片辨认和认知地图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空间意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湖校区的固定使用者,其中高年级学生10人,低年级学生10人,教师2人,校内商铺人员2人。
1 矿大南湖意象空间调查1)照片辨认方法。
在调查工作的准备阶段,从矿大南湖总平面图上采用网格法选取了40个点,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并拍摄照片,去除仍在施工中(如三食堂)以及尚未建设(如体育馆)的点,将余下的27张照片作为调查中使用的照片。
笔者将照片拿给受访者,要求受访者说出照片中景物的名称或景物在南湖校区中的大概方位,两个问题答对一个即认为该照片被辨认出。
浅谈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的宜人性作者:李振煜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7期校园空间无论那种模式,无论哪个场地、位置和地区,它都是对建筑及其空间之间的某种组织。
校园户外空间的存在,表现为交通、学习、娱乐和美学欣赏这样的功能和形式。
大学生除了学习,大部分表现为户外的交流。
因此大学校园的宜人性,需要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和总结。
一、现有环境分析曾经见过一所独立学院的教学楼,中厅是直到9层到了顶,成对称分布,中间有一个步行楼梯和电梯,每次上课或下课的时候,异常的拥挤。
电梯也运力紧张,令人有避而躲藏之感,特别是大楼的正门前方是一片广大的平坦的广场,水泥镶贴镜面大理石。
夏日感到光秃秃,热辣辣,得赶紧走掉。
加上前面是一排停驻的汽车,广场身兼多种功能。
大楼与广场之间缺乏一个过度的空间,比如说几跑的台阶,或者因为栏杆或扶垛的尺度适宜,充当板凳的角色,或者门口还有其他的几个的出口,进行分流,或让学生停驻交流。
可是没有,因此校园环境户外的交流、停留、亲切的场所感较差,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对于大学校园的这种场所引申的情感。
二、家的归宿感根据1981年美国研究者的调查,92%的学生都会在校园地图上标出一个他们视其为基地的一个建筑或者其他的空间。
因为他们都拥有一间办公室或是办公桌,本科生研究生都是如此。
正如人们所预料中的一样,学生们的基地通常是他们的专业的院系。
由于学生们经常在此上课、学习与导师见面,并参与系内的活动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个学生个人强烈的归属感,犹如回到了家的感觉,见到导师就如见家长,见到系部专业院系的教室、建筑就犹如回到了家,感同身受,这样的感情需要有一个良好户外活动、交流的氛围。
所以大多数学生,甚至是那些不属于任何建筑的学生如没有确定专业的人,也想有个地方每天能来。
考虑到这些离家遥远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规划的时候给学生一个“家”,这就是家的归宿感。
如何给学生一个“家”呢?简单的家,通常围绕的是一个建筑和前院或者前后院的组合,或者是与建筑相连的前廊等。
浅谈环境心理学在矿大南湖校区规划中的运用作者:李汀珅商宇航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3期校园规划不仅仅在于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师生的学习、工作流线。
现代的高校校园是多种教育形式并存,不同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相互碰撞交流的场所。
这一特点也为校园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优美且能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校园成为了设计的重点。
而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等研究在校园规划设计中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
环境心理学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心理学把环境和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并强调环境和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物质环境有力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同时人作为环境的塑造者和使用者,也会对所处的环境产生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并在长期的共生和演变中,或是改变环境适应自身,或是改变自身适应环境。
1. 环境心理学相关概念1.1 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
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知觉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知觉。
空间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储存、回忆和解码。
一个容易辨认的环境应有明显的路径、明确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
1.2 唤醒理论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平。
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情绪形式共同决定了情绪的状态。
周围环境的情感性质是个人与环境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和场所相联系的心境与记忆的主要因素,也影响个人当时的情绪、绩效。
1.3 领域性和控制感个人空间主要指的是人际距离,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关。
包括:亲密距离(范围为0~0.46m)、个人距离(0.46~1.22m)、社交距离(1.22~3.66m)和公共距离(>3.66m)。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调研报告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 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 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主要广场空间;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交往空间;户外学习区;环境与行为;公共交往空间;心理需求。
正文:一、主要广场空间每一个校园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起着举办集会、开办展览、举行演讲等作用,是学生交往交流的大型空间,对广场空间的合理设计是完善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主要手段。
1、信息图文中心前广场广场位于长安大学校园南部,在信息图文中心前正对大门于,2005年建成。
它以信息图文中心为底景,向南延续了主楼的南北中轴线,东西两侧被分为东西两个区。
在实地观测中,我们发现广场内的活动以穿行的机动车交通为主,少数步行的人群行色匆匆,很少有游赏、驻足、休息的活动。
广场作为通向西区、东区以及出入大门的枢纽。
另外,广场的建设已然使其成为校园的一个很有份量的重心。
但依据问卷的调查统计,东区的同学们普遍感觉从宿舍到新区教学楼的距离太远,有86.6%的同学希望步行从宿舍 5 min 能到教室,而实际上走到新区通常要用到15 min 之多。
93.3%的同学认为过多的礼仪性并不符合大学校园应有的性格特征。
可见,新区广场作为一个校园的功能区实体,在校园总体空间格局上的偏离直接影响了师生人群对该广场空间的使用,同时造成了心理上的空间断层。
2、明远楼间绿化广场明远楼绿化广场处于2005年落成的明远楼新教学楼群的围合之中。
设置该广场的初衷是为师生提供一处休闲绿化空间。
但在建成后的使用中,我们发现这个绿化广场常有冷清之感,学生、教师等人群在其中的自发性、休闲性活动并不多。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景观节点调查报告作者:杨璐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12期摘要: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取向,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必将致力于校园生态文化的构建。
21世纪的大学校园应具备现代化、多元化、生态化的校园环境特点,这也是评价一个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教学风貌的重要指标。
环境景观设计学作为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于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选取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内一处重要的景观节点——镜湖大讲堂进行实地调查,探索随着时代发展,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认知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调研分析对景观设计的作用、意义和应用方法。
关键词:矿大南湖;镜湖大讲堂;校园绿地景观节点;景观设计1校园整体状况介绍中国矿业大学位于徐州市南郊,位于云龙湖的小南湖南端,占地面积191hm2,建筑面积67万m2,绿化率为63.4%。
清流溪从校区中间穿过,长度约为2.5km。
原址多为荒地和零星的村落以及部分农业用地。
该校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7°14′,北纬34°12′,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4.2%,7月平均气温27%,极端高温40.6%,1月平均气温0℃,极端低温气温到达-18.9℃,年平均日照数为2445h,年蒸发量为1789.9mm,年降水量为847.9mm。
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0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180余人。
校园占地面积294.2hm2(文昌校区103.6hm2,南湖校区190.5hm2),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m2。
2环境景观总体概述校园的绿化景观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矿大南湖校区景观丰富,层次多样,在教职工和学生的日常工作学习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矿大主要景观节点有北门博物馆景观节点、东门景观节点、校友公园景观节点、公共教学景观节点、不显山景观节点、图书馆景观节点、镜湖音乐台景观节点、专业教学区景观节点、镜湖大讲堂景观节点等。
理论/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发展壮大的趋势,并伴随着城市发展,很多高校迁出城区新建校园。
而怎样的规划能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怎样的规划即突出了效率与秩序,又合理地继承了学校的文化及历史,这就涌现出很多关于校园规划的讨论。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规划形式是目前国内高校规划的代表形式之一,现就对其规划方式带来的利弊总结出对校园规划设计的一点思考。
1.中国矿业大学新校园规划中国矿业大学拥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于1978年迁址徐州,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由于学校自身发展需求,于2003年建设了矿大南湖校区,为20个学院3万余名学生提供教学生活服务[1]。
南湖校区的规划设计为典型的功能主义风格,把生活、学习和休闲等活动处理为相对分离、独立的元素。
这种规划思想从1933年《雅典宪章》开始即成为规划设计的主流思想之一,目前分区规划的概念在国内大学校园规划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
分区规划思想从解决交通、功能问题出发,将大学复杂的需求区分成若干主要的功能,然后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容纳不同功能分区[2]。
南湖校区的规划设计与大多数功能主义的设计方式类似,都有着较规整的形状,多利用轴线、对称等视觉手法。
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有着明确的功能区域划分,主要分为:行政办公区、学院区、教学区、生活区与体育运动区(图1)。
功能区域之间由道路、人造水系划分,图书馆位于教学区与学院区之间,与学校两个大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轴线关系。
这种以功能区划为出发点的规划模式拥有许多优点,功能区域的明确划分,有利于提高学习及生活的效率,高效的路网简洁的布局也给校园交通带来诸多便利,且便于管理,大轴线景观也凸显了学校气势。
2.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对校园明确的功能性区划确实带来了整洁的校园与学习生活的高效率,但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功能主义风格的校园是否缺乏人性化设计,是否存在着重物质而轻视精神文化的现象。
江苏建筑2013年第1期(总第153期)[收稿日期]2012-09-21[作者简介]孙柯,中国矿业大学,本科。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校园广场空间分析———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孙柯,刘茜,杨书伟(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提出空间句法理论指导校园设计的想法,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理论的分析,发现校园广场在设计规划时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必要的整改,以激活这些呆滞的空间。
[关键词]大学校园;广场;空间句法[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270(2013)01-0004-03Analysis on Campus Plaza Space Based on Space Syntax Theory———Taking Nanhu Campu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as ExampleSUN Ke LIU Qian YANG Shu-wei(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Abstract :To analyze the design of campus plaza based on the theory Space Syntax,we can propose an im -proved scheme and thus,activate these lifeless spaces.It tak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as an illustration,and uses Space Syntax to analyze the deep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plaza.Key words :campus analysis ;plaza ;spacesyntax图1镜湖沉广场图2北博物馆广场平面图1现象及问题中国的大学正在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的形象和竞争力,建造新校区已变得很普遍。
关于中国矿业大学校园环境及政策征集建议一、晚自习制度:能否滞留宿舍?晚自习能否留在宿舍?这是在同学中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根据学校相关制度,晚上九点半之前不能回到宿舍。
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赞同晚自习时间不能回宿舍的同学认为,晚自习待在宿舍学习效率很低,在宿舍里由于没有任何限制,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同学几乎没有任何学习效果。
反对晚自习时间强制留在宿舍的同学认为;晚自习时间应该由自己支配,有些人就是喜欢在宿舍学习而且效率很高。
另外,平时同学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可以利用晚上这段时间交流感情。
投票结果赞成:反对大约为1:1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宿舍养宠物。
进入大学之后,相比高中我们有了很大的自由,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也得到了很多培养,那么在宿舍养宠物是不是应该被同意呢?赞同在宿舍养宠物的同学认为,自己就是非常喜欢某些小动物,在宿舍饲养小动物可以陶冶情操,有助于保持心情愉快。
反对在宿舍饲养宠物的同学认为:一方面宿舍不是个人的住宿场所,每个人都是宿舍中的一份子,一个人在宿舍养宠物势必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另外,宿舍空间有限,养宠物很不方便,宠物也很不卫生,对宿舍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投票结果反对者占绝大多数。
三、促进餐厅“食全食美”,为剩饭单独设窗口。
餐厅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因为餐厅关系到大家生活中最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吃饭。
有同学发现餐厅中往往会有剩菜剩饭。
对此,有提议在餐厅专门设立剩饭剩菜窗口。
赞同者认为;为剩饭剩菜单独设窗口可以方便大家选购,让同学们对自己吃的饭菜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此举有利于合理安排饭菜价格。
反对者认为,在餐厅设立剩饭剩菜窗口会影响到餐厅秩序,很少会有人愿意专门去打剩饭剩菜,这样没有变质的剩饭剩菜将会被浪费掉。
四、路边修建长椅方便同学休息。
同学们都会觉得我们学校很大,所以有建议在公公教区,东门及北门附近安置长椅供大家休息。
赞同安置长椅的同学认为,安置长椅可以极大地方便同学们在学校的活动,体现出学校的人性化。
校园景观规划分析及优化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摘要:评价一个校园规划的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教学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大学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
每个人的大多数受教育机会都发生在户外,并与他所选修的课程关系不大,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她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基斯特1967年)关键词:
大学校园的绿色环境服务于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象征。
传统上,人们所见到的校园景观就是在绿地上建造楼房,或者将建筑设计理论落实在开阔场地上并加以装饰。
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干枯的感觉,与波光粼粼、绿树成荫的空间形成鲜明对比。
对无论是否游览过校园风景的人来说,学生们漫步于校园中的毕业照可使他们经常回忆其曾经漫步的校园小道,感受特殊的美学效果。
在原有基础上升华是好莱坞摄像师乔治.赫里尔的设计理念的另一种解释,“展现最好的,掩饰最差的,流出想象的空间”这也是校园景观应达到的目标,最主要的是,但不是唯一的。
我们将进一步解释校园景观产生的效应。
正如我们所说的,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遇见校园景观可能出现的问题。
更多更好地景观且能达到预期可知的、有价值的效果,是我们追求的明确目标。
更多校园景观的运用将提升高等院校的形象和价值,大学和学院能更有优势来吸引和留住教职工和学生,推进教育和研究项目,扩大毕业生和校友的资金筹集援助,展示环境设计的原则和理念,扩充现有艺术品,巩固校园作为一个社区设计所具有的价值。
对于校园景观规划的分析,本次课题主要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其中借鉴其它高校与之对比,分析其中的设计精髓以及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优化措施。
随着近几年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原本处于城市有限区域的高校,困于被周围各种行业重重包围,已经无法通过向周边扩展用地来获得新的校园建设,而面对快速增长的入学率,校园发展也迫不及待。
各高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例如,整体搬迁或者余地扩建。
本文研究的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就是选择了建设第二校园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建设相对独立的分校,使校园空间得到较大的扩展。
新校舍的迅速发展易引发校园景观建设走入设计盲区,短时间内找不到理想的设计方案,易导致校园景观的千篇一律,从而淡化了学校的人文历史,校园精神等重要因素。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作为新校区,在景观建筑设计以及规划上还是具有很好的先进性,不仅体现了“新”,而且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说,它所具有的校园精神还是有所体现的。
校园景观设计的好坏与否有着诸多因素,这不仅仅影响着校园的内涵,对于其实用性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当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理论的混乱,笔者在研究中国传统书院的景观形式和国内外现代高校校园景观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钱学森“山水城市”的概念,提出“景观化山水”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归纳出校园景观“天地人神”四方面的设计内容和方法:即天——注重运用天象等自然要素来设计校园景观,如光和影,万籁之声、色彩等;地——主要是校园地物景观规划设计,包括景观空间设计、道路广场设计、景观小品设计以及景观植物规划设计,其中对校
园景观空间的特性、形态、划分、意象、序列、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人——从主体人的精神心灵方面论述归属感设计、情感设计和共鸣设计等;神——作为一个特定校园场所的保护神,它承载着场地在时间上的传承和空间上的独特,是校园差异性的重要体现,在校吲景观设计方法上要充分考虑运用地域设计和传承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