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
- 格式:ppt
- 大小:391.50 KB
- 文档页数:38
新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的审题作文辅导1108 2017新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教学目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教学重点:审题立意的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1. 讲评08年全国2卷作文。
作文题目:海龟和老鹰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
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
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根据此发表议论,自拟题材。
(1)第一段划线的同学读。
(2)教师总结: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损失;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
据此,考生可以分别从海龟、老鹰、好心人的角度立意。
如果能从海龟和老鹰,好心人和海龟或老鹰的关系角度考虑,立意就会更为深刻,谈论的范畴就会更为宽广,比如从好心人和海龟的关系谈遵循自然规律;从海龟的生活和好心人的角度谈学校教育,谈家庭教育;从老鹰和海龟的关系角度谈机智和审时度势、综合把握信息的问题,等等。
2.归纳:审题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 3.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 4.辨是非(从情感倾向入手) 5.求异同6.寻互补3.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全国例1:《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
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
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寓言类材料审题立意必须注意这几点!【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
”小鸟拍拍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
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
小鸟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
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命题方向】健康生活: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审题】限制性:(1)寓言类材料,不可停留表面就动物说动物,要透过文字表面深入其意义空间,结合现实,发掘其蕴含的深刻主题。
(2)故事核心内容:动物们通过努力改变了土地。
核心要素:“动物们”、“努力”、“土地”。
即使“点”上立意也要注意三个要素的内在关联,不可孤立地谈某一角度。
(3)“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强调不可脱离材料作文。
开放性:(1)2018广州二模作文是寓言故事类新材料作文题,可以对材料进行多元理解、多角度切入。
(2)材料涉及的行为主体丰富多样,故事情节也较为完整曲折,可在不忽略各要素关系的前提下,就其中一点或两点立意,也可综合立意。
(3)“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指向文体选择,散文和议论文文体较为合适。
【解题】2018广州二模作文是寓言故事类新材料作文题,综合新材料作文命题要求和寓言故事的文体要求,综合考查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谋篇行文等表达能力。
《蜗牛爬泰山》材料作文分析一、题目解读《蜗牛爬泰山》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蜗牛想要爬上泰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引发我们对于目标、毅力、成功与失败等方面的思考。
在这篇作文中,我们需要分析这个故事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二、故事内容梳理1. 蜗牛的设定:故事中的蜗牛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动物,它的速度远远不能与其他动物相比。
这使得蜗牛在面对高山时,显得非常无助和无奈。
2. 蜗牛的目标:蜗牛想要爬上泰山,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然而,蜗牛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3. 蜗牛的努力:虽然蜗牛的速度很慢,但它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相反,它每天都在努力地爬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速度。
4. 蜗牛的坚持:在爬泰山的过程中,蜗牛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然而,它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继续前进。
5. 蜗牛的成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蜗牛终于成功地爬上了泰山。
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蜗牛始终坚持到了最后。
三、主题分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主题:1. 目标的重要性:故事中的蜗牛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爬上泰山。
虽然这个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蜗牛并没有放弃。
这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我们的人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有了目标,我们才能有方向,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2. 毅力的力量: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蜗牛付出了很多努力。
尽管它的速度快不了别人,但它却用自己的毅力和坚持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告诉我们,毅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只有拥有毅力,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屈不挠,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3. 成功的定义:在很多人眼中,成功可能意味着名利双收,地位显赫。
然而,从蜗牛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另一种定义——那就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成功可能没有那么耀眼夺目,但却是真实的、有价值的。
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不要被外界的标签所束缚。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答案)一、寓言故事类第一组3..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
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
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4.. 一个巴格达商人在山谷中匆匆赶路,没有星月,夜黑如漆。
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别忙着赶路,俯身拾几块石头带走吧,明天你一定会既惊喜又懊悔。
”商人一时搞不清这是神谕还是魔咒,思忖再三,随意拣了几块又继续赶路。
天亮了,商人发现他拣拾的是价值连城的宝石。
5..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第二组6..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
”乙说:“用火烧。
”丙说:“撒上石灰。
”丁说:“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都试一下。
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
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7..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8.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干任何事情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咱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寓言类材料的作文题目,这可有点头疼。
就像走进一个神秘的小森林,得自己找路,还得找对路。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出了一个寓言类材料的作文题,那材料说的是一只小猴子,看到满树的桃子,兴奋得不行,就拼命往上爬,结果爬到一半,看到旁边的苹果好像更诱人,又去够苹果,最后啥也没得到。
拿到这个材料,我一开始那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就盯着那几句话,反复看,心里琢磨着:这小猴子到底咋回事啊?这到底想说啥呀?后来我静下心来,一点点分析。
我想啊,这小猴子不就是有点贪心嘛,啥都想要,结果啥都没抓住。
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太贪心,得有个明确的目标,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想到这,我好像有点思路了。
但这还不够,我又开始琢磨,那怎么把这个道理跟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呢?我就想到了自己。
有段时间,我又想参加绘画比赛,又想在运动会上拿名次,还想在数学竞赛里出风头。
结果呢,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哪个也没弄好。
就跟那小猴子似的,看到啥都觉得好,都想去抓,最后啥成果也没有。
我还想到了我一个同学,他学习的时候,一会儿想学语文,一会儿又去弄数学,英语单词还没背几个,又跑去做物理题。
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
再想想社会上,也有好多这样的例子。
有些人看到别人做生意赚钱了,自己也跟风去做,做了一半,发现另一个行业好像更赚钱,又转行,最后把自己折腾得够呛,钱也没赚到。
这么一分析,我发现这个寓言材料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的道理可真深刻。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
审题的时候,不能光看表面,得往深了想,想想这背后反映的人性、社会现象。
要把这个寓言里的角色和情节,跟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它想说啥,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内容的作文。
通过这次经历,我算是明白了,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就像是解谜。
得有耐心,得细心,还得能联想,把那看似简单的小故事,变成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材料作文分类审题训练——寓言故事型(高三)一、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
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提示:1、可以论证盲目空想者的一事无成。
2、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
3、可以论证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
二、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由迷茫到彻悟这是一则禅宗故事。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
”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
”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
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1、可以论证学业、事业都需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
2、可以论证成功的道路欲速则不达。
3、可以论证为师者应如何启迪学生战胜自我。
三、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决定胜负的铜钱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
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第一轮复习:寓言类材料作文【作文类说】寓言即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类材料作文就是以寓言为核心材料的作文类型。
寓言往往言简意丰,具有隐喻性和启发性,对于寓言类材料作文而言,深入理解寓言、精准提炼寓意、充分联系生活是准确立意的关键。
寓言类材料作文由来已久,曾在以往的高考试卷中多次出现,比如2012年语文高考天津卷的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
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考生可以在深入解读材料中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结合命题人在试题材料第二段给出的启发语,提取寓意,明确立意方向。
【推荐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作文题)春天的郊外,花桃、果桃竞相绽放,游人如织。
果桃羡慕地对花桃说:“同是桃花,你花朵硕繁,娇艳无比,而我的花朵却浅浅淡淡,无人问津,真是惭愧啊!”花桃枝叶低沉:“可是你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我只会消散在风中……”看花人停下脚步,认真说道:“无论如何,你们都对得起这个春天!”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以此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1.试题材料分层解读:“春天的郊外,花桃、果桃竞相绽放,游人如织。
”为材料第一层,主要是情景再现,为这则寓言故事提供了背景。
“果桃羡慕地对花桃说:‘同是桃花,你花朵硕繁,娇艳无比,而我的花朵却浅浅淡淡,无人问津,真是惭愧啊!’花桃枝叶低沉:‘可是你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我只会消散在风中……’”为材料第二层,主要内容是寓言故事中花桃和果桃两个角色的对话,再现了花桃与果桃羡慕对方、否定自己、陷入痛苦的状态。
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作者:张文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3期寓言类材料作文一直都是高考最亲睐的内容,2009年的《兔子学习游泳》、2010年《猫捉老鼠》、2012年的《船主和船员的故事》都可归类为寓言类作文材料。
寓言类材料作文也属新材料作文的范畴,与其他新材料作文一样,这没有固定的话题,需要考生在写作之前审清材料内容,确定立意角度,然后作文。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但换个角度看,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和写作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同一则材料有更多不同角度的理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这样不仅避免了作文立意的千篇一律,更能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掌握该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寓言本身具有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说明道理。
学生对此类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时,不能仅盯材料,应该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明确喻理,然后进行立意。
2012年新课标卷的作文材料,其实就是生活和社会的浓缩版本。
审题时只要考生能把材料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立意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船员堵上漏洞只是举手之劳,却挽救了船主儿子的生命。
现实社会中,扶起摔倒的老人对大部分人来说也只是举手之劳,也有可能挽救一条即将逝去的生命。
这样类比,把材料立意为“做好事有时只是举手之劳”不就顺理成章了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生活不仅是我们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审题、立意的源泉。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决不能“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审题时做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选准角度,小处切入寓言类新材料作文一般都会包含几个“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言行反映一定的主题,而这些主题又各不相同。
例如2009年作文材料《兔子学习游泳》,从兔子的角度可立意为“发挥特长”,“扬长避短”,从野鸭角度可立意为“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