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入学率变化看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

从入学率变化看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

从入学率变化看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

压迫与抗争 中国女性生存状态演变与女性意识的发展

“东方女性与宗教文化”论文 略论中国女性生存状态演变与女性意 识的发展 作者:董诗莹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法语系 年级:08级 学号:08317023 日期:2010年5月2日

摘要:纵观中国历史,女性地位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描述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新旧民主主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时期不同时代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女性意识的发展,从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出发,分析了中国女性生存状态演变与女性意识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历史原因。 关键字: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生存状态女性意识反抗解放 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再至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女性意识的发展也不断演变。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及其低下,社会充满了恐惧与威胁,人们经常因为各种原因死亡,导致人口数量锐减,而人口数量对于一个氏族的生存尤为重要。于是人们一方面想办法让自己活下去,另一方面则把希望寄托于生出更多的孩子来,这使女性受到人们的崇拜,这应该是中国古代女性最值得骄傲的时期-----母系氏族时期。然而封建私有制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她们的命运,而且这一改变就是两千多年。 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的封建时期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对后世影响之深,流传之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从女性的地位来看,却是一段苦难的历史。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也有过短暂的提高,但是女子的附庸地位却没有乘此契机而崛起。 封建社会在前期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转变以及西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等因素影响下,男子已完完全全占统治地位。在封建“家长制”的制约下,几千年来,广大妇女在婚姻家庭中承受着礼和法的重重束缚。妇女的角色被定位在家中,在生活中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角色。她们的需要被剥夺,她们只为别人而活着。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所说:“母亲被牢牢固定于家庭,固定于社会,她遵守法律和习俗。”【1】 妇女在男权的统治下逐渐退出了国家政治经济领域,没落到家庭领域的最底层,从而导致女性作为社会人身份的缺失。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其道德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从三纲就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是专门服务于男性的,旨在加强男子的权力。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 实现男女平等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实现男女平等 [摘要]影响女性的男女平等意识强弱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本文从妇女的文化地位即受教育水平情况对于女性男女平等意识强弱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中国女性受教育的现状,以及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从而增强女性的男女平等意识,实现男女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女性受教育水平男女平等意识 有这样一部影片,叫《不要和陌生人讲话》。讲述了一个受到丈夫的反复殴打,生活痛苦不堪的女性,在多次忍气吞声后,终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了自己的人生权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讲述女性在遭受到丈夫的家庭暴力时,倾向于忍辱负重。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社会性别意识中的男女平等意识包括什么方面的内容。建立反映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体系是当今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任务之一。男女平等意识主要体现在:首先,它不再是以男性的眼光或男性的标准作为探索、解析、阐释男女平等的依据,而是强调女性的经验,强调女性的立场和女性视角,男女平等不是女性男性化。其次,它不否认两性间可能存在的深刻差异,“但它不假定这些差异就能说明妇女处于普遍明显的不平等和从属地位。相反,它坚持探索,不平等和从属的历史是怎样在妇女的认知和感情能力上,甚至在其身体体能上留下痕迹的。”也就是说基于此,它不再把差异看成是女人弱点的依据,而看成是可能形成妇女力量的源泉。 既然女性受教育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女性男女平等意识的程度,那么中国女性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情况如何呢? 数据表明,10年来,中国女性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两性受教育年限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女性平均上学年数1990年为4.7年,2000年为6.1年,两性上学念书的差距由1.9年减少到1.5年。城镇女性上学年数的均值为8.7年,比男性少1年,随着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青年男女享有教育资源的差距明显缩小,30岁以下女性的平均上学年数,城镇为10.4年,仅比男性少0.3年,农村为7.0年,与农民的差距从农村总体的1.7年降到了0.9年。女性享有的继续教育机会增多。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中,有26.8%的人最高学历是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的,比男性高2.2个百分点。有13.5%的女性近3年来参加了某类培训或进修,40岁以下城镇女性参加培训的比例达26.1%,城镇女性参加的培训以进修和专业职业培训为主,共占72.2%,农村女性参加的培训以实用技术为主,占61.5%。在接受过进修或培训的女性中,有31.6%是自费参加的,其中城镇女性为41.6%,比城镇男性高4.7个百分点,培训经费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农村女性为36.2%,比男性高6.7个百分点。培训费用由国际项目提供的,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 摘要: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文章以丁玲的两部作品为例,来浅析其中所包含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 自阶级社会以来,女性就沦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宗法制将女性归诫成无思想的机器,从思想、伦理道德、身体等沦为男性的附庸。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在此,笔者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阐述了作为开一代先锋的女性主义作家丁玲,是怎样抛开了历史、社会给女性身上实价的重负,在时代的漩涡里表现女性意识的。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差异, “奠定了女性作为独特的文化群体的类的本质, 而这一本质又是女性作为一个相异于男性的性别

主体的历史性出场所必须的”。性别差异性决定了女性对人生、爱情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的方式,潜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底部,用躁动而紊乱的,自述、自剖、自白、自辩相杂糅的语调和句式。表达人物无名的反叛,情绪和苦闷心理。《日记》中的“我”(主人公莎菲)被摆到了一个对周围的事物具有评判之权的中心位置上,“我”的笑、哭、喜、怒,成了小说叙述的焦点,衡量事物价值的尺度。在这种叙事格局中,女性的观点和立场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1.大胆的“性爱”意识 众所周知,性爱意识是女性意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是几千年来父权制文化所竭力压抑的对象。性爱,在道家,是滋养补阴的养生之道;在儒家,是传宗接代之手段,都是指男人而言,女性,只是男人养生货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工具们,当然是不能有意识的,倘若有了性意识,也要玩弄男人一把,这女人是端端不得好死的,潘金莲的命运已足以说明。 丁玲打破了传统女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身体欲望的禁忌。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仿佛成为女性欲望的化身,她渴望爱情,渴望男性的拥抱和爱怃。第一次见到凌吉士就被他的美貌所吸引,渴求凌吉士“那两个鲜红的、

我国高等教育行业概况及发展环境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行业概况及发展环境分析 目录 第一章高等教育行业概况 (2) 第一节高等教育行业界定 (2) 第二节高等教育行业细分领域分析 (3) 一、普通高等教育............................................. 3. 二、成人高等教育............................................ 4. 三、民办高等教育.............................................. 5. 第三节高等教育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6)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地位的变化 (6) 二、2015年继续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7) 三、教育投资进一步加大 (8) 四、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高 (11) 第二章2014年高等教育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 3第一节高等教育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 一、国外经济环境分析........................................ 1.3 二、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1.3 三、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1.3 第二节高等教育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4) 一、重点政策汇总 (14) 二、重点政策分析 (24) 三、政策未来发展趋势 (25) 第三节热点事件透视 (26) 一、行业重大事件汇总 (26)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摘要]中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 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男女不平等;现状;原因;对策 [Abstract] Nowadays, China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gap of the sex in every field is reducing constantly, but the phenomen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still exists.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bout China,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explored countermeasures which w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men and women tending to be equ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a;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目录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男女平等也仅是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为平等而已,这并不表示他们已实现了完全的男女平等。那么,作为东方国家代表之一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又做地如何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虽然中国在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一)男女平等的含义 回望历史,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如,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应当指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1]。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而不应该存在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2]等。1975年第一次世妇会《墨西哥宣言》对“男女平等”所下的定义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1985年第二次世妇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则进一步强调人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以便参与国

女权主义影响下当代社会女性形象的变化

女权主义影响下当代社会女性形象的变化 摘要女性的生存状况, 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 全、习俗与观念等多方面,本文主要从生理形象、教育形象、政治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五个方面来探讨女性形象的新变化。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形象,变化 一、女性形象的研究角度 (一)女性形象的表现 《中国妇女》杂志人物通讯专栏的文容大都涉及女性的年龄、学业程度、政治身份、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感人事迹,这些内容所相对应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生理形象、教育形象、政治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1]。 生理形象:在社会学的研究里,女性生理形象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会折射出当时我国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女人不再只是为男性家族繁衍后代、作为生育的工具,女人有权利选择是否生育。中年妇女形象所占比例的变化最大。1995-2000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积极鼓励创业和招商引资,正值事业黄金年代的中年妇女在各个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全力拼搏,在各行各业的战斗一线取得了突出成就。因此,中年妇女成为了《中国妇女》塑造女性角色形象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快随前进的脚步,中年妇女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表。 教育形象:衡量一个社会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是这个社会总体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也是评定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当然,缩影到社会中的细胞一一人,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他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在评定一个人形象的时候,受教育水平是不可缺少的参考系数。中学和中学以下教育程度的女性随着时代的变化,成平稳下降的趋势;大专和本科教育程度的女性,呈现出快速上涨的状态;本科以上教育程度的女性形象总体在上升。可见,当代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形象不断往好的方面发展,已经取代了传统和俗语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荒谬的说法,在时代不断变迁的情况下,不论谁都要提高自己的学历,为自己积累知识量,在女权主义的发展影响下,社会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才能和学历。进入到21世纪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时期的女性纷纷步入学堂,通过文化教育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社会也给予女性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广大女性自身的文化素质也在提高,中国社会女性整体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也越来越高。 政治形象:女性参政议政被视为提高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在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成为国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女性参政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妇女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全体妇女分享一个国家政治权力的基本前提和依据。女性走上政府机关领导岗位,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享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后所反映的女性形象中,由于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政治风云变换也体现在女性形象的变迁上。女性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了满足,于是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经济生活。但目前的对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女性在高层领导职位中与男性的差异。 职业形象:女性职业角色是我们分析女性形象的重要方面,这对于了解女性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事教师职业的女性人物在四个阶段是平缓上升的,在文

论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

学年论文 浅析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朱珊珊 班级 B中文111 学号 1111101104 指导教师柳应明 完成日期二○一四年七月

浅析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因其本身的女性性别身份以及她潜在的女性中心意识,表现出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女性写作立场和女性话语方式,突显出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既不同于传统男性作家的性别观念,也不同于现代女权主义作家的性别叙事。可以说,王安忆的女性叙事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构出了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角色,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独特的女性主义色彩。 关键词:王安忆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On the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s of Wang Anyi Abstract: In the novel of Wang Anyi, because the female gender identity of its own and her potential female consciousness, showing different from male writers and female writing and female discourse, highlighting the female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 value, reflect a kind of distinctive female consciousness. Gender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ale writers, gender narrative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modern feminist writers. Can say, the female narrative of Wang Anyi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construct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emale character, showed some degree of unique feminist color. Key words: Wang Anyi’s fiction; The image of women ;female consciousness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全解

华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 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办学形式:业余 年级:2014级2班 班别:校内 姓名:钟敏贤 学号:32号 论文题目: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的现 状与思考

评语: 评分: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一、我国女性就业现状及表现分析 (5)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5) (二)职业选择范围狭窄 (5) (三)职业待遇不平等 (5) 二、我国女性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6) (一)我国经济利益关系影响 (6) (二)传统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思想 (6) (三)女性自身的因素 (7) (四)国家法律的薄弱 (8) 三、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应对策 (8)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政府干预力度 (8) (二)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机构 (9)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9) (四)合理设置适合女性专业,增强女性就业砝码 (9) (五)提升素质,加强女性就业竞争的基础条件 (9)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女性从业是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的保障,而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是实现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基础。做好女性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妇女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体现在性别差异上便是女性“就业难”问题相当突出。现实生活中,受性别歧视影响,妇女就业的平等权利难以保障,就业机会及福利待遇不公是女性面临的最大经济困扰。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对于女性劳动者来说,身体因素、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甚至是性别,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要解决中国女性就业的难题,不能仅从某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多方面入手,抓住主要矛盾,例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制定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将从女性就业现状、就业歧视原因、消除就业歧视等多方面讨论女性就业歧视中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每年的学生总数和毛入学率

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其政策分析 郑春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宣传部,广东广州 510420 内容提要:本文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数量变化情况,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历程及其政策加以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政策 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数量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较上年均有一定的增长,体现在几个方面的数量增长上,即高等学校数,高等教育本专科、研究生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量、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等。 (一)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比上年增加41所,成人高等学校413所,比上年减少3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5个,其中高等学校479个,科研机构316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全国招收研究生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增长5.20%;其中博士生5.80万人,硕士生36.06万人。在学研究生119.50万人,比上年增加9.03万人,增长8.17%;其中博士生22.25万人,硕士生97.25万人。毕业研究生31.18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增长21.84%;其中博士生4.14万人,硕士生27.04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65.92万人,比上年增加19.87万人;在校生1884.90万人,

《浅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模板

浅谈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写作提纲 引言,主要介绍丁玲生平及创作历程,约500字。 一、丁玲女性意识的产生,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约2000字。 (一)自小的文学天赋与革命活动家的理想 (二)对重男轻女思想的反叛 (三)早年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四)多部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流露 二、女性“人”的意识觉醒时期,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约2000字。 (一)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当时的知识分子都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二)《梦珂》是丁玲第一次对社会中歧视女性这一现象发出抗议 (三)超越男权的独立的女性意识 (四)《莎菲女士的日记》里莎菲的女性意识 三、“革命+恋爱”的新女性时期 比较《韦护》、《一九零三上海春》、《母亲》中的变化,展现积极投身革命寻求出路的新女性形象。 四、延安时期的女性解放 用《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我在霞村的时候》来论证,其达到趋于成熟富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女性形象。 结语

摘要:丁玲是个颇有个性的女作家,她独有的女性意识突出地体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即是以此为着眼点,将她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莎菲女士时代”、“命时代”、“延安时代”,并结合不同阶段的作品对其小说创作做一个梳理和评价。随着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丁玲人生的心路历程,还可以深切地领会到其创作中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历变,从而揭示她不同创作阶段的不同创作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试图探讨丁玲女性主义意识形成的原因、重新解读丁玲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本、探讨丁玲小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和女性意识的冲撞等问题,以探究丁玲作为早期的女性作家对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作用。 关键词:丁玲女性意识“莎菲”时代

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局限

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局限 ——《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对比研究 摘要:《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两部著名的经典长篇小说,并且都以描写女性的命运为重要内容。通过这两部小说,研究女性对于自身价值的发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重要意义。《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代表的女性,在爱情和生活中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灵魂的自由。《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对自己的爱情执着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虽然,她们都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对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探索具有同样深刻的意义。本文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对《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尼娜》进行比较分析。两部书中的女性都走了一条反抗旧的、腐朽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争取理想、爱情和个性解放的道路。她们大胆的追求爱情与人格的独立,反对封建势力下对女性的禁锢同样执着、热烈。文章从黛玉的恋爱与奴婢的反抗中,我们看到了与传统女性迥异的独立自主的人格的凸显,尽管在当时的条件下,这还只是一种朦胧的追求,但毕竟代表了一种新的观点,她们争求着平等,渴望着自由。而安娜不仅艳丽迷人,雍容优雅,而且表里和谐,还以其精神的美而具有魅力。她真挚、单纯、自然、善良,同时又有旺盛的生命力,炽热的感情和一个“复杂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在卡列宁那儿安娜得到的只是形式上的虚无的婚姻。安娜生活在不幸的婚姻中,她追求新的爱情,正是要求平等的一种追求。平等意识的觉醒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女性的解放首先应从精神层面上展开,只有当一个女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的时候,识到自己与男性一样应该而且可以平等地分享这个世界的时候,才有可能建立一种新的两性伦理关系,女性解放才有可能。 关键词:女性意识;平等;自由

论日本女性意识变化.

论日本女性意识变化 对于一位女性来说,她的权利意识,婚姻意识,家庭意识的变化对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起很大的决定作用。对日本女性来说,她除了有与其他民族相同的意识特征外,还有随日本历史变化和随时代变化的独特的意识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几千年来受中国女训影响,随着儒家思想的兴盛以及封建家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日本女训在近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普及。对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儒家女性观的吸收和借鉴是日本女训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在封建社会,男权思想的确立使得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权利得不到保障,虽然明治维新以后受西方的影响,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基本上变化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女性是日本男权社会的经济附庸,没有自己的财产意识。在男权社会中,日本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缘的关系,依附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女子在出嫁前没有财产,出嫁后作为妻媳也无私有财产,甚至女子从娘家带去的财产的所有权也被剥夺了。有时女性甚至沦为男性买卖的对象,有卖为奴婢、卖为妻妾、卖为童养媳、卖为娼妓,陷入最悲惨的境地,这都是因为女性在经济上不能独立造成的。泯灭女性的经济权力,令其成为男子的性奴隶与生育工具,已成为封建宗法约束女性的有力武器。 二、女性被排除在日本政治之外,没有自己的政治意识。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乾坤正位”便成为规范男女的理论基础。“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男主内,女主外……这种分工模式给两性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男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增长了…才干?,那些成功者制造了自己的…历史?,成为财富与权力,妻妇与奴隶的拥有者,而生活于其中的妇女不得不屈从于男人为自己设就的生活范围和既定的角色,将自己的职分降到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从而形成了妇女无权的隐忍的经历,形成了认为妇女是无能的短见的偏见,从而妇女本身也就成了无史的沉默的群体。” 妇女被禁锢在家中,服役于人,料理家务,就是连统治阶级的皇后也属被禁之列。不仅如此,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全文

篇一:《2016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事实和数据说话,展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自信与自省 这次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实现了两个“首次”,这是中国首次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对世界高等教教育发展和改革来讲,这都是一个创举,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系列质量报告的研制目的 系列质量报告积极回应了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战略部署;积极回应了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提高质量”的战略主题;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和公众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热烈关切。 系列质量报告由四本报告组成,即1本总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和3本专题报告,分别是《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 四本质量报告的内容,紧紧呼应“十三五”阶段高等教育“提高、争创、优化、转型”四大主要任务,即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新任务新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以社会需求适应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办学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五大标准维度,力图全面回答、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状况;《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以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大视角,展示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现状、问题与出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大数据”精准监测新建本科学校的“三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培养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实现情况;《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以“两突出”(突出学校办学定位的地方性、突出人才培养类型的应用型)为标准,全面客观深度展现近170所经过合格评估过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 二、系列质量报告的主要特点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评估中心着手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研制探索工作。这次公开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是由教育部评估中心会同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教科院、合肥学院等高水平专家团队精心研制而成。 一是充分体现和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系列质量报告参考了4000多位评估认证专家的质量评估报告、700多所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

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

丁玲女性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 [提要]:女性题材小说在丁玲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丁玲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本文对丁玲女性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作论述。一方面综合评述丁玲创作的女性形象特点;另一方面,根据丁玲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从审美对象、性格基调、女性身份、隐忍精神等四个方面对其女性形象变化作出论述。 [关健词]:丁玲女性形象特点变化 [正文]: “丁玲是个擅长写女性的因写女性而赢得了声誉的女作家”,从其创作来看,女性题材占据重要的位置,她塑造了许多充满青春活力、敢于向传统挑战、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又带着某种感伤色彩的女性形象。在她布置的舞台上,女性是不容替代的主角,始终处于叙述的中心位置。她笔下的女性典型丰富多样,有知识女性的爱情生活与事业彷徨,有乡下妇女朦胧的个性觉醒与抗争,有忍辱负重为抗日献身的革命女性,有解放新天地的劳动女性等。她的女性题材小说的创作为世界文学奉献了一系列女性的典型形象。 回顾丁玲的创作历程,她的女性题材小说的创作有几次明显的分期:第一阶段,丁玲初涉文坛——《梦珂》(作于1927)、《莎菲女士的日记》(1927)、《阿毛姑娘》等,这些收录在短篇小说集《黑暗中》的作品,是丁玲早年的代表作,其中大多有一个具有较高的现代教养与反封建意识、在自我意识中觉醒、有敏锐感受性的“新女性”。第二阶段,中篇《1930年春上海》(作于1930)开始,丁玲创作主题逐步转换,丁玲由笔下的主人公——小知识分子女性表达开始走向大众的愿望,这在《田家冲》(1931年)里初露端倪,《水》(社会型题材)标志着她创作的风格转变。第三阶段,丁玲来到延安,《我在霞村的日子》(1941)、《在医院中》(1941)将女性观察的视角伸向革命阵营内部,塑造了与时代相关联,积极献身革命的女性形象。第四阶段,丁玲开始“文艺服从政治”的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中的女性(黑妮)显露着她早期女性思想的痕迹,1979年新的女性形象《杜晚香》横空出世,续接了她中断的女性题材的创作。

受教育程度、收入与初婚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受教育程度、收入与初婚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本文研究主题:分析个人受教育程度、收入与初婚年龄的定量关系。研 究方法:利用CGSS2008相关数据,运用stata12.1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最 后得出研究结果:受教育程度、收入与初婚年龄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收 入越高,初婚年龄越大;并且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对男女两性初婚年龄影响的程度 不同,对于女性的影响要大于男性。 关键词:初婚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 一、研究背景 1.研究意义。初婚是家庭生命周期成形的起点,其行为模式的变化,特别是初婚 年龄的变化,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和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研究初婚年龄 的影响因素,看似简单的相关却可能发现一些隐藏在背后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例如 教育程度对于初婚年龄的影响,收入对于初婚年龄的影响,同样的因素对男女两 性是否产生不同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初婚年龄反映了一个社会中婚 姻和家庭的变迁,而且会对国家的人口再生产有巨大影响,研究其影响因素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本文主要对影响初婚年龄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将运用CGSS2008的数据,通过对个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这两个因素为指标 的分析,研究初婚年龄与个人所处的地位是否有相关关系,并分析是否具有性别 差异。研究假设:初婚年龄与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具有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关 系具有性别差异。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与变量。本研究使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的数据。样本覆盖了中国内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量为6000个。得到有 效样本量为4760个。该调查收集了大量关于受访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教育经历、 职业经历与婚姻经历的信息。 (1)因变量:初婚年龄。这里采用CGSS中,第一次结婚者会直接采集其第 一次结婚的时间点减去出生年份。而非第一次结婚者会对采集其第一次结婚的年 份减去出生年份。(2)个人收入:为使数据成正态分布,收入取了收入对数。(3)受教育水平:我们将教育水平操作化为研究对象最高学历在正式制度下的 年期。(4)控制变量:性别。 2.研究方法。本文数据采用stata1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变量进行描 述分析,然后用相关分析计算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后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初婚年龄与各个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 三、受教育程度、收入与初婚年龄的相关分析 1.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1)变量平均值、方差、最值初婚年龄、受教育 程度、收入的描述性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在CGSS2008中平均初婚 年龄为23.8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40年。平均年收入为14313.23元。(2) 受教育年限与初婚年龄的散点图及拟合直线。做一元回归曲线图可以看出,受教 育程度和初婚年龄拟合较好,两者的关系比较稳定。一般而言,随着受教育程度 增高,初婚年龄随之增大。可以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3)收入对数与初婚年 龄的散点图及拟合直线。从一元回归曲线图可以看出,收入和初婚年龄拟合较好,两者的关系比较稳定。一般而言,随着收入增加,初婚年龄随之增大。可以进一 步进行相关分析。

论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 冰心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讴歌母爱、童真及自然之爱是其作品的显著特色,但她还在作品中借助女性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表现出她们反抗封建思想、反对集权专制,争取婚姻自由、积极参加革命的自觉诉求,清晰地传递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进而表达了她对男权社会的批判。 [关键词] 冰心;女性;意识;批判 冰心作为“五四”时期崛起的著名女作家,在诗集《春水》、《繁星》和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作品中,清晰地传递出她“爱的哲学”的思想,冰心以纯洁的童心、爱心,极力讴歌“母爱”、“童真”及“自然之爱”的同时,还通过《张嫂》、《别后》、《两个家庭》、《第一次宴会》等作品,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描写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是女性对自我被压抑人格的恢复与弘扬,是对女性价值进一步的思考与肯定。在一切以男权价值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会中,女性被置于多重清规戒律的束缚下,很少有人能对其自我价值有明确的认识与判断,她们在价值取向上往往表现出随波逐流。在《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一系列作品中,冰心的作品多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自觉赞美女性,彰显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冬儿姑娘》中,冬儿姑娘乐善好施、坚忍大胆,不信鬼神,完全没有了冰心前期作品中女性的软弱;在《两个家庭》中,亚茜与其他“娜拉式”的新

女性不同,她把家庭看作是施展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她大学毕业后以自己的能力助推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到了后期,冰心经常强调自己女性作家的身份,她从不讳言自己的女性意识立场,不隐瞒她对女性认可的真实情感。尤其是她在《关于女人·后记》中认为女性和男性相比较,“女性感觉更加的敏锐,更加的活泼,也更加的深沉;更加的细腻”。 [1] 这些话体现出在西方蓬勃发展的女性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冰心对女性意识内涵的新解。马克思说:“如果没有女性的觉悟醒来,就不可能有社会这么伟大的变革。人类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妇女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准确的衡量。” [2] 所以,冰心在作品中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彰显,有力地表现了她的女性意识观。 二、对平等意识的追求从古至今,在以男权话语为主导的社会里,女性只能是从属男性、从属于男权社会,女性在夫权、族权、神权等重重枷锁的束缚下,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森严的等级制度让她们失去了所有的话语权,冰心无论是在《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梦》,还是《南归》、《我的母亲》等作品中,不但极力提倡“爱的哲学”,还积极维护与争取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合法地位与权力。冰心在留学美国期间,对哈佛大学不招收女学生,不让女同学进图书馆提出过强烈的抗议。她在日留学期间,建议日本的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争取受教育的机会。而在呈贡简易师范任教期间,极力反对女性不能入学的旧习,大力倡议招收女同学,这些行为都有力地践行了她男女平等的思想。冰心还在《对于

四川教育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50%

四川教育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 50%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四川教育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50%,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四川教育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50% 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人口 5万人以上或初中在校生2000人以上的县,应办好一所高中…… 近日,《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提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学习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 四川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包括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制度体系建设、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教育扶贫四方面目标,其 中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开放合作等11个方面具体目标。 1、学前教育方面 四川省将完善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80% 左右。 2、义务教育方面 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学校 之间的差距。努力消除大班额现象,基本解决城镇择校热问题。 3、高中阶段教育方面

毛入学率达90%以上,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 体相当。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中等职业学校能力提升计划 等项目。 4、高等教育方面 毛入学率力争达50%。建成转型发展示范院校15所、应用型示 范专业200个、应用型示范课程400门。建设优质专科高职院校15所。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一批“四川省一流学科、优势特色 学科”。 5、教育开放合作方面 力争到2020年,在川留学生当年人数超过1.5万人,各类公派 出国留学、进修、培训规模累计突破2.5万人。 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上,我省将全面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中职学校招生办法。实施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加快推进高等 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制定出 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改革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建立 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 多元录取机制;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全面推进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达10.16年,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2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 限达13.38年,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97%以上。 在教育扶贫上,到2020年“四大片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女性意识

《搜索》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搜索》作品简介 三、《搜索》中表现出的女性社会地位现状 (一)男权社会的不平等 (二)社会现实中女性的无奈和悲哀 三、《搜索》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一)陈若曦 1.自信果断 2.具有自我解放意识 (二)叶蓝秋 1.善良弱小 2.具有反抗意识 (三)莫小渝 1.男权社会下典型的女性形象 2.女性意识的觉醒 四、女性意识的觉醒和二次成长 (一)陈若兮的成长 (二)叶蓝秋的成长 (三)莫小渝的成长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 陈凯歌作为一个有着高追求和极度理想化的导演,内心极其丰富。他拍了一部贴近群众生活,反应社会现象的《搜索》。电影中的故事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三位女性所表现出不同的形象,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回味无穷,总能看到熟悉的影子。如今社会女性早已成为独立自主的存在,再不是以前需要完全依附于男性的存在,对于爱情、事业、家庭有着不同的认知,因此,通过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分析让我们来重新认识新时代的女性。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女性处于两性关系中弱势方,一直被男性所打压,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总会收到来自各方的压力,本文通过对电影《搜索》中三位女性形象的解析,展现出当代女性的不同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通过对三位女性形象的探析唤醒社会对女性的重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电影是艺术加工的产品,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影片中展示了很多我们不曾留意重视的细节。电影以一种艺术的手法描绘出我们生活中真实的现象,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麻烦远远要比电影中的还要多,电影中三位女性面临的问题在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通过对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来诠释生活中女性的生活现状,让大家对“职场女强人”、“家庭妇女”等女性形象有新的认识和改观。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观察法,观看影片《搜索》,了解故事背景、情节梗概等基本信息;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同类电影或同类型女性角色,分析影片中女性角色的情感、内心等;通过描述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描述三位女性角色在影片中所处的环境和面对问题时所作出的反应。通过以上方法对电影《搜索》中的女性角色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影《搜索》是国产影片,因此国外对其并没有太多的研究,国内的一些影评对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根据不同的出发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些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