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9.26 MB
- 文档页数:21
传统建筑中的“空花墙”(4组)传统建筑中的“空花墙”台风华绝代的千年风韵尽在古建平台空花墙是⼀种镂空的墙体结构,指⽤砖砌成各种镂空花式的墙。
⽤砖或者蝴蝶⽡(也叫本⽡)按⼀定的图案砌筑的镂空的花窗,按设计图⽰尺⼨以空花部分外形体积计算,不扣除空洞部分体积。
⼀般⽤于古典式围墙、封闭或半封闭⾛廊、公共厕所的外墙等处,也有⼤⾯积的镂空围墙。
中国四⼤古建筑群春暖花开我国四⼤古建筑群为:避暑⼭庄(河北省承德市),曲⾩三孔(⼭东曲⾩)、故宫(北京)、岱庙(⼭东泰安),四⼤古建筑群均已列⼊世界⽂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承德避暑⼭庄承德避暑⼭庄(the Mountain Resort)⼜名承德离宫或热河⾏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
建造于18世纪初,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事,都在这⾥处理。
因此,避暑⼭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个政治中⼼。
它不仅有丰富的⽂化内涵,同时,是中国统⼀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象征,也是⼀部研究⼗⼋世纪中国历史的教科书和珍贵历史⽂化遗产的博物馆。
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称紫禁城。
历代宫殿都“象天⽴宫”以表⽰君权“受命于天”。
由于君为天⼦,天⼦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年(1420年)建成。
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故宫东西宽750⽶,南北长960⽶,⾯积达到72万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条宽52⽶,深6⽶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的城墙,墙⾼近10⽶,底宽8.62⽶。
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还耸⽴着4座⾓楼,⾓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东曲⾩三孔位于⼭东省曲⾩市南门内,是祭祀孔⼦的庙宇。
中国古建筑赏析-----秦汉时期秦汉时代的建筑秦、汉建筑成就一、秦王朝历史虽然短促,但在建筑上留下的彪彰业绩,却是千载以后仍为世人所仰叹的。
阿房宫、骊山陵、万里长城,以及通行全国的驰道和远达塞外的直道,工程浩大宏伟,予后世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汉代兴建的长安城、未央宫、建章宫、上林苑和诸多的礼制建筑,也都是十分宏伟壮丽的。
这些大规模工程,在施工的组织和实施方面,必定十分复杂艰巨,然而又都能得到顺利解决,古人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和经验,就是在今天也是十分令人折服的。
二、中国的木框架建筑,特别是以抬梁式为主流的结构形式,到秦、汉时期已经更加成熟并产生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是在大跨度梁架方面,秦咸阳离宫一号宫殿主厅的斜梁水平跨度已达10米。
可以想象,雄伟的阿房宫前殿的主梁,一定不会小于这个跨距。
而千年后另一宏大建筑——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的主梁,亦未超过这一限度。
这表明至少在秦代,对木结构梁架的研究和使用,就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高层建筑的木结构问题,到汉代也得到了解决(虽然西汉武帝时所建的井干楼结构是用大木套叠的井干)。
抬梁式木构施于高层建筑的形象,可见于画像砖及陶楼建筑明器,其柱、梁、枋、斗拱的结构与组合形式已很清晰。
因此可以断言,这类建筑的出现,不应迟于东汉中期。
它们的产生和运用,使得中国建筑又有了新的突破,名噪一时的“高台建筑”退出历史舞台不是没有原因的。
三、陶质砖、瓦及管道的使用,到秦、汉时亦有了新的发展。
陶砖不但用于铺砌室内陆面,而且用作踏道,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还被用于贴砌墙的内表面。
砖瓦的表面上,还要模印成纹样。
汉代则大量用砖于地下工程,例如西汉长安城的下水道,以及许多空心砖墓和砖券墓的地下结构。
它们是否也曾用于地面建筑,目前未见实物。
但从少量陶楼明器中看到墙面有划为纵横砖缝的表示,而且至少还有两例陶楼下部已施用半圆拱券。
此外,前述画像石中多次表现之弧状拱桥的形象,应非当时人所臆造。
在某些画像砖和画像石中的建筑台基,似乎也是以条砖包砌其外表面的。
(中国古代建筑博大精深,地域、民族不同,各有特色。
其形制、色彩、壁画、雕刻、各种装饰我都不懂,今天只是因为三大名楼略带说下自己所略知一二的木结构方面。
熟悉的请指教,有兴趣的可以一起来讨论)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语,缘于中国古代木结构,(不得不提下著名的榫卯结构,我曾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见过这种结构,那是7000年前啊,…)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
这种富有弹性的结构,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
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
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我家以前的老房子应该是这个结构,我对那个梁还是有印象的)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多种。
但有一定的等级形制(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
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
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敕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
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
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的⽊塔——释迦塔漯南宫阙尽,⼀塔挂青天释迦塔俗称应县⽊塔。
现于⼭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塔建于辽清宁⼆年(宋⾄和三年公元1056年),⾦明昌六年(南宋庆元⼀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在2016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的⽊塔。
并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利⽐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奇塔”。
是我国现存最古⽼最⾼⼤的纯⽊结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塔塔⾼67.31⽶,底层直径30.27⽶,呈平⾯⼋⾓形。
第⼀层作⽴⾯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
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内、外两圈⽊柱⽀撑,每层外有24根,内有8根。
⽊柱之间使⽤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向的复梁式⽊架。
整个⽊塔共⽤落叶松⽊料3000⽴⽅,约2600多吨重。
整体⽐例适当,坐落稳重,构架宏伟,技艺精巧,外观庄严。
⽊塔结构千年珍不失,古塔⾃有韵在释迦塔内有着许多珍贵历史⽂化遗产。
第⼀层主塑释迦牟尼佛像,⾼11⽶,⾯⽬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刚、天王、弟⼦等,壁画⾊泽鲜艳,⼈物栩栩如⽣。
⼆层四层设须弥座,塑释迦佛,⽂殊普贤两⼤菩萨,所不同的是⼆层的⼆胁侍在四层变成阿难、迦叶尊者⼆弟⼦。
这是汉传佛教最常见的“华严三圣”的仪轨。
从塔中两枚佛⽛舍利分别出⾃⼆、四层佛腹,说明辽皇室对于⼤乘华严思想的皈依,这和⼤同市内辽建华严⼤寺的基本精神是⼀致的。
三层坛座呈⼋⾓形,塑东⽅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阿弥陀佛,南⽅宝⽣佛,北⽅不空成就佛等四⽅佛。
五层也呈⼋⾓,塑中央佛毗卢舍那如来和⼋⼤菩萨。
三、五层合起来便是⼀座曼陀罗坛城,依《⼤⽇经》所传密宗莲花藏四⽅⼋⾯五智如来布局。
这⼀格局也表证了辽密在道宗⼀代的勃然兴起。
整塔佛像不仅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的艺术价值。
⽽且展⽰了佛教从俗⾝⼀佛崇拜到精神万佛崇拜再到法⾝⼀佛崇拜的全过程,真是⾼妙⾄极。
中国古建筑赏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筑概况三国建立后,经济有所恢复。
魏的国力最强,先后兴建邺、许昌、洛阳三个都城及宫殿。
其中洛阳在东汉旧址上重建,将东汉时南北两宫改为只有一个北宫,加强了宫前主街的纵深长度,这些为以后的都城建设所遵循。
它创建的宫殿中,主殿太极殿与东堂、西堂并列的布局,也沿用了三百年之久。
魏在都城宫室上的创新,对后世颇有影响。
吴和汉(蜀汉)是小国,在都城、宫室方面无重大建设。
南北朝时,在都城宫室上都有巨大变化,梁时的建康成为全国最繁荣的商业中心。
北朝的北魏为与南朝抗衡,公元493年由北方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至中原的洛阳,大力推行汉化,在重建的洛阳城外发展出方格网街道的外郭,开中国城市布局的新局面,为隋唐长安城的前奏。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寺院佛塔时有兴建。
两晋十六国时,战乱残酷,人民苦难,佛教遂得到巨大的发展,到社会安定、经济有所发展时,南北双方都大兴修佛寺建佛塔之风。
大建寺塔和修都城宫殿一样,对这一时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中南朝寺塔建造对木结构发展作用尤大,对摆脱汉以来宫室建筑中土木混合结构残余,向全木构架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邺城魏建国前以邺为政治中心。
它平面为横长矩形,东西宽2400米,南北长1700米,城墙土筑,基宽15~18米。
城有七门,南面三门,北面二门,东西面各一门。
东西门相对的大道分全城为南北两半。
南部被南墙城门内的南北大街分割为四区,布置居住的里坊、市和军营。
城之北半部被自北墙东偏门内的南北街分为二区,东区是贵族居住区,西区是宫殿区。
宫殿区占全城四分之一以上,北、西两面倚城墙,推想应是东汉时子城所在。
自南城中门有南北街北抵宫门,遥对宫中听政殿一组,形成全城的南北中轴线。
在这条街两侧建主要官署。
经曹操改建,邺城发展为宫殿在北,市里在南,自城南正门有街直抵宫门,夹街建官署,形成全城中轴线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的新模式。
曹魏邺城平面复原图1,司马门 2,显阳门3,宣阳门4,升贤门5,听政殿门6,听政殿7,温室8,鸣鹤堂9,木兰坊10,楸梓坊11,南止车门12,延秋门 13,长春门 14,端门15,文昌殿 16,大理寺 17,宫内大社 18,郎中令府19,相国府 20,奉常寺21,大农寺 22,御史大夫府23,少府倾寺洛阳曹魏立国之初先修北宫和官署,其余仍保持东汉十二城门、二十四街的基本格局。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建筑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建筑璀璨的中华文化造就了5000年辉煌的历史。
在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中,有多得数不完的东西可以去欣赏和研究,而雄伟的古建筑无疑是其中耀眼的明珠。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建筑,希望有所帮助!中国第一塔——嵩岳寺塔嵩岳寺塔,在登封县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内。
嵩岳寺原名闲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离宫,后改建为佛寺。
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间,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历史。
江南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市著名古建筑,它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前身是三国时(215年),吴国鲁肃练水兵士构筑的阅兵台。
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谪守岳州,在此修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
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于是名声更大,成为我国南方一大名胜。
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再建,保持宋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天下绝景——黄鹤楼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而崔颢的诗《黄鹤楼》一直被认为是“唐诗七律压卷之作”,很多人都能背诵。
因这首诗,成就了黄鹤楼“文化名楼”的地位。
天下第一桥——赵州桥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
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
她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桥,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
赵州桥正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
其设计者是隋朝匠师李春。
赵州桥是正常的交通运输桥,它的桥身弧线优美,远眺犹如苍龙飞驾,又似长虹饮涧。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建立在城市之中,这些建筑犹如一道人工风景般映入我们的眼中,让我们对其产生不同的联想。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环境的艺术。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其自身的独特性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标签:对称美布局形象美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许多方面,而中国古代的建筑更是让古今中外对其叹为观止。
其规模浩大、形象曼妙。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中国的古代建筑,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对称美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一,我国古代很多事物都体现了对称美这一思想,例如女眷的发饰,窗户上的剪纸。
同样对称美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对称无处不在。
建筑是一代人生活习惯和思想的沿袭,所以我国古代建筑也深受宗教思想、文化教育等影响。
道家的中庸思想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到了很好诠释,其具体思想就体现在古代建筑的对称美上。
二、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色的天然合一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淳朴的古人只能用迷信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因此,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有很多与天最接近的古建筑的传说,如:云顶天空,蓬莱仙道等。
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建筑建到了离天空很近。
例如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布达拉宫是13层宫殿建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它的地理位置是古时候燃烟较少的西藏,而且它确实做到了“与天同高”,给人一种天空的假象。
我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的天然合一还体现在许多其它的方面。
例如:我国古代的皇宫里都有御花园,而许多南方的园林小院里也有自己的后花园、假山、鱼塘等。
三、庭院式组群布局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
这些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的追求,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建筑个体的体形体量、外向性格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
1. 中国古代建筑那可真是太了不起了!就说故宫吧,那宏伟的气势,简直让人惊叹不已!你能想象走在里面是什么感觉吗?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自己也成了皇宫里的一份子。
2. 苏州园林啊,那真是美得像一幅画!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你说这得花费多少心思才能建成这样啊!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仙境,妙不可言!
3. 长城,那可是咱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迹!它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像一条巨龙守护着我们。
你想想,古代的人们得付出多少汗水和努力才能筑起这道伟大的防线啊!
4. 赵州桥,多牛啊!那么多年过去了,还稳稳地横跨在河上。
它就像一个坚强的老人,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这建筑质量,谁不佩服呢!
5. 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也很有特色呀!那些精美的佛像和华丽的装饰,让人看了心生敬畏。
走进寺庙,是不是感觉心灵都得到了洗礼呢?
6. 福建土楼,圆圆的造型多独特!里面住了那么多人,大家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这就是古代人的智慧啊,怎能不让人赞叹!
7. 西安的大雁塔,高高耸立着。
它就像一个知识的宝库,承载着无数的历史和文化。
去那里参观,不就像在和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话吗?
8. 古代的宫殿建筑,那真叫一个奢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咱现在看了都还觉得震撼呢!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太厉害了!
9.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雕工艺,那简直是巧夺天工!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精美,难道不比那些昂贵的艺术品更值得欣赏吗?
10. 中国古代建筑就是我们的瑰宝啊!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传承着我们的文化。
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继续散发魅力!。
山西不可错过的十大古建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
目前,现存元代之前的古建筑数量,山西占到全国七成以上,精品不胜枚举,仅仅“十大”难以概括。
以下例举的10处古建筑,并不等同于山西古建的前十名。
它们均为单体建筑,或时代最早,或至高极大,或巧思精工,或附塑像、壁画、小木作添彩,各有特点,且多为宗教类建筑,这也与山西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排名不分先后,大致以时代为序。
选取难免主观,欢迎交流其他。
基础图文为主,如有谬误,恳请指正。
五台|南禅寺大佛殿地点: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时代: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看点: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南禅寺在唐代名刹林立时期,根本不能引起世人瞩目。
但经过岁月的淘汰,南禅寺终于从众多庙宇世界中脱颖而出,成为现存年代最久的唐代殿堂建筑。
他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都成为研究唐代学者孜孜以求的圣地。
南禅寺大佛殿是南禅寺的主殿,其外观大气磅礴,秀美中显露古朴。
因规模较小,整体呈方形。
整个大殿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以台基、屋架、房顶三部分构成。
屋脊上装饰着高贵的鸱吻,整个大殿唐代风韵浓郁,庄重典雅之间,完美体现了唐代建筑的显著特色。
除了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价值之外大佛殿内的细节艺术表现也让我们完全能够体会唐代艺术工艺的水平。
在托起尊佛像的须弥座下、檐柱下方的石台、木质窗格上的花卉表现,大殿内四壁上精美的砖雕工艺更是令人赞叹的杰作。
(张献梅,史翔.唐代遗存南禅寺大佛殿的整体布局特点和历史价值[J].兰台世界, 2014(12).)▲大佛殿正面▲大佛殿侧面▲大佛殿斗拱▲大佛殿内彩塑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地点: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新村时代: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看点: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梁思成眼中的“中国第一国宝”。
佛光寺东大殿造形规整完善,制作精细,技法纯属,堪称我国唐代建筑的代表作。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在脊檩下仅用叉手的做法,也是现存古建筑中的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