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赏析详解
- 格式:pptx
- 大小:11.40 MB
- 文档页数:41
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以下是对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的一些介绍:一、古建筑的艺术特点1.整体性: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层次分明。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2.实用性: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例如,宫殿、寺庙、民居等建筑都体现了这种实用性。
3.多样性:中国古建筑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装饰性:中国古建筑注重装饰性,通过雕刻、绘画、彩绘等方式来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
二、古建筑的赏析1.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它占地广阔,建筑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和富丽堂皇。
2.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以山水为背景,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3.寺庙:中国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其中以佛教寺庙最为突出。
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神秘和庄重。
三、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传统。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的哲学、艺术和工程技术。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赏析和特点:
1. 传统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木质结构,特点是梁柱交叉、斗拱飞檐、重檐歇山等,以及屋顶独特的瓦片覆盖。
建筑结构追求平衡、稳固和谐调。
2. 气韵生动:古代建筑注重“气韵生动”,强调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通过布局、色彩、雕刻等手法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
3. 风水理念:古代建筑常受风水思想影响,选址、布局、建筑朝向等都考虑到了风水的影响,以追求吉祥和平衡。
4. 雕刻和装饰:古代建筑的雕刻工艺精湛,常以石头、木材等为材料,雕刻出精美的装饰图案、神兽、花鸟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5. 园林建筑: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山水、植物和建筑的有机结合,营造出雅致的环境和景致。
6. 代表性建筑:代表性建筑包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黄鹤楼等,它们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世界建筑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中国古建筑赏析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传统的智慧,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中国古建筑广泛分布于江南水乡、北方平原、西南山脉等地,形态各异,风格独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1、寺庙与道观寺庙与道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它们以静谧的氛围和庄重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如北京的灵光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它们以高大的殿堂、雄伟的塔楼和精美的壁画著称。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2、古城与城墙中国古代的城池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防御意识的深厚积淀。
如西安的明城墙、北京的故宫城墙等,它们通过高大厚实的城墙、壮丽的城楼和巍峨的城门,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权威。
这些城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仍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感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3、园林与庭院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南方园林最为著名,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以巧妙的构造、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园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如诗词、书画、雕刻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宫殿与庙宇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规模和魄力的代表。
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而对外宣誓牢固的防务使国家除了在内外因素都非常和平稳定。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在这些建筑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威和奢华,庙宇建筑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仪式感。
这些建筑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华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5、民居与茶馆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另一独特形态,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如四川的木构建筑、南方水乡的白墙黑瓦、北方平原的院落等,它们以简洁、实用和环境融合为特点。
古代建筑艺术鉴赏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文化内涵。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探究,我们不仅能够充分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更能够发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古代建筑进行深入鉴赏。
首先要说的是古代建筑的布局和形制。
在古代建筑中,其建筑布局通常是以三进制或者五进制为主。
而其形制则以单檐、双檐和多檐为主,这些形制既体现了宏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同时也表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其次,古代建筑的建筑材料也是一大亮点。
古代建筑使用的材料通常有木、石、砖、瓦等等,这些材料不仅质量上乘,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其中,木材是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生命力,所以也被誉为“天然财富”。
另外,古代建筑的建筑细部和雕刻也是其独特之处。
古代建筑中使用的雕刻手法通常有浮雕、高浮雕、走马彩塑等,古代建筑师对于建筑雕刻手法的灵活运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充分表现了古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崇尚感。
最后,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也是其值得探究的一大方面。
古代建筑不仅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根源,而且也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和人类智慧。
这些内涵通过古代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一直留存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和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瑰宝。
它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细致观察和深入鉴赏,人们不仅可以充分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更能够深刻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古代建筑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
它承载了一段段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着古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每一座古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仅是中国的民族瑰宝,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列表。
古代建筑在建筑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华文明瑰宝”。
古代建筑所表现出的建筑美学和艺术风格,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和审美状况,也对今天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就是源远流长得独立发展得体系。
该体系大约在3000多年前得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一、巧妙而科学得建筑结构这就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得一个特征。
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就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得框架,屋顶与房檐得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得作用,而不就是承担房屋重量得结构部分。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得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得特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与生产所提出得千变万化得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房屋得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得灵活性。
在所有得建造结构中,抬梁式与穿斗式就是最具科学得。
1,抬梁式,就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得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得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
这种结构得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就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得特点就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得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
由于就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得统一。
在皇家建筑与重要得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构得屋身。
在这里,斗拱-方面就是结构构件,另-方面也成为建筑上得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就是种真善美得统一。
但不论就是何种建筑,结构上得基、柱、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状上地加工成装饰构件,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
外观上与其它国家得许多建筑一样,分台基、屋身与屋顶部分,但中国传统建筑得屋顶就其大,有时几乎与屋身同高,且每个部分都有一定得比例及标准做法。
木构件主要指柱、梁之外得悬挑受力构件斗拱,古老得斗拱系与檐口平行。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着独特的单体造型,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置,以及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歇山顶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
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
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
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
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
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
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中国古建筑欣赏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雄伟的气势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一些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和魅力,希望能够带领读者一同欣赏这些古老而美丽的建筑。
中国古建筑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建筑是以木材和土坯为主要材料建造的。
这些原始的建筑风格后来演变成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国的宫殿和寺庙。
这些建筑以其规模宏大和精美细致的装饰而闻名。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均衡和谐的整体规划。
比如,宫殿和寺庙往往以中轴线为基础,构建一个主轴线上的建筑群,包括正门、大殿、后殿等。
这种布局符合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念和哲学思想,认为宇宙是一个有秩序、和谐美丽的整体。
另一个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追求雄伟和庄严的气势。
这可以从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建筑风格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比如,明代的明十三陵和清代的圆明园都以其宏大的规模和壮丽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这些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工艺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精细施工的,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和艺术成就。
中国古建筑还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而出名。
这些建筑常常用彩绘、雕刻和瓷砖等各种材料来装饰。
尤其是彩绘,它对古建筑的美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彩绘既能表现建筑本身的美感,又能传达与之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例如,故宫的壁画和天坛的彩绘都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涵。
除了宫殿和寺庙之外,中国古建筑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建筑,如园林和桥梁。
这些建筑的设计和布局同样非常注重美感和谐。
中国的园林以其独特的山水构造和精巧的建筑嵌入其中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中国的古桥则以其独特的拱桥和悬索桥设计而著名。
这些桥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杰作。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世界上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庄严的气势和精美的装饰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研究者。
中国古建筑赏析——宋辽金——宋辽金时期社会与建筑概况公元10世纪中期到13世纪末期,中国处在宋、辽、金、西夏多民族政权的并列时代。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北宋),从此中国的中原地区和长江以南结束了战乱割据的局面。
但在中国的北部和西部仍有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等政权与北宋政权并存,且时常发生战争。
北宋中期,地处中国北部的女真族兴盛起来,于公元1115年建立金朝。
十年后,金灭辽,十二年后又灭北宋。
宋室南迁,建立南宋。
这时又出现了南宋与金、西夏对峙的局面。
西夏、金先后为蒙古军队所灭。
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并于八年后的公元1279年灭南宋,中国再次统一。
宋代统治者重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北宋初期由于采取均赋税、兴水利、开垦荒地等措施,使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随之形成商业较为发达的局面。
宋代重视文化教育,提出以文为治国之本,促成了文化的空前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相继出现。
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了欧洲。
在社会思潮中,儒、道、佛三教合流,出现以理学为代表的哲学派别,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
由于生产发展,技术进步,使建筑得到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首先是城市的发展,摆脱了里坊制的束缚,使得城市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道,文化娱乐建筑“瓦子”随之产生,商品售卖活动从早市到夜市络绎不绝,都市生活一派繁荣景象。
重视文化的国策使得文教建筑发展起来,全国各州县办起官学,同时私人创办的书院也从此开始发展。
佛教中禅宗一派的兴盛使得宗教建筑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佛、道二教建筑随着思想上的互相融合而互相靠拢。
宋代统治阶级追求享乐之风极盛,使得园林建筑兴盛起来。
宋代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不仅数量超过前代,而且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诗情画意更为浓郁,意境创造更加自觉。
在建筑工程中新产生了一种结构体系,如以应县木塔为代表的木构高层筒体结构,成为现代筒体结构的先驱。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建立在城市之中,这些建筑犹如一道人工风景般映入我们的眼中,让我们对其产生不同的联想。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环境的艺术。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其自身的独特性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标签:对称美布局形象美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许多方面,而中国古代的建筑更是让古今中外对其叹为观止。
其规模浩大、形象曼妙。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中国的古代建筑,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对称美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一,我国古代很多事物都体现了对称美这一思想,例如女眷的发饰,窗户上的剪纸。
同样对称美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对称无处不在。
建筑是一代人生活习惯和思想的沿袭,所以我国古代建筑也深受宗教思想、文化教育等影响。
道家的中庸思想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到了很好诠释,其具体思想就体现在古代建筑的对称美上。
二、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色的天然合一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淳朴的古人只能用迷信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因此,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有很多与天最接近的古建筑的传说,如:云顶天空,蓬莱仙道等。
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建筑建到了离天空很近。
例如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布达拉宫是13层宫殿建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它的地理位置是古时候燃烟较少的西藏,而且它确实做到了“与天同高”,给人一种天空的假象。
我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的天然合一还体现在许多其它的方面。
例如:我国古代的皇宫里都有御花园,而许多南方的园林小院里也有自己的后花园、假山、鱼塘等。
三、庭院式组群布局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
这些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的追求,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建筑个体的体形体量、外向性格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繁复的工艺,深深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古代中国建筑的艺术欣赏涵盖了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和装饰,每个方面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智慧。
首先,古代中国建筑的造型是其艺术的重要方面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的规模和均衡感著称。
汉代的宫殿和寺庙通常由逐层递减的屋顶构成,屋顶的形状呈现出独特的曲线,给人一种轻盈而宏伟的感觉。
唐代的大型佛教寺庙以庞大的建筑规模和高耸的塔楼闻名。
宋代的建筑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采用曲线和斜线的形式来展示其独特的美感。
其次,古代中国建筑的结构也是艺术的关键之一。
一座建筑的结构决定了它的稳定性和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了许多独特的结构形式,如悬挑式结构、斗拱结构和斗拱柱廊结构等。
悬挑式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它的特点是悬空、暴露的梁柱,创造了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斗拱结构则使用多个半圆形的石块相互压迫,形成稳定的结构。
斗拱柱廊结构则是在悬挑的基础上加入了列柱,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宏伟壮观。
古代中国建筑的材料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使用木材、砖和石头等材料。
汉代和唐代的建筑大多使用木结构,木柱和檐口板精美细腻,充满艺术性。
同时,木材还赋予了建筑一种温暖和亲和力。
砖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主要的构造材料之一,它的使用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砖建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制作精良。
石材则被广泛用于建筑的基座、台阶和门廊等部分,以其坚固和永恒的特性,使得建筑更加坚固和稳定。
古代中国建筑的装饰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器物丰富多样,装饰精美。
代表性的装饰包括彩绘、雕刻和瓷砖。
彩绘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常常用于绘制花卉、动植物和神话故事的图案。
彩绘使得建筑更加鲜艳动人,充满生机。
雕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法,常常出现在梁柱、檐口和门楣上。
雕刻的内容包括神话人物、动物和几何图案等。
故宫建筑赏析故宫,自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是一座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建筑群。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构筑精巧,给人一种庄重而美丽的感觉。
在故宫中,有许多值得赏析的建筑,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经典的故宫建筑。
首先,我们来欣赏紫禁城的五大殿。
故宫的核心建筑就是五大殿,它们分别是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交泰殿。
其中,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凭借其庄严的气势和独特的设计成为了故宫的标志性建筑。
太和殿是五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帝举行各种重要仪式和会议的地方,感受着无数历史的沉淀。
中和殿、保和殿和交泰殿都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它们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装饰充分展示了当时的皇宫之富丽堂皇。
除了五大殿,故宫还有一些其他精美的建筑,如乾清宫和宁寿宫。
乾清宫是皇后的寝宫,其建筑风格相对简约,给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感觉。
它的设计融合了汉族和满族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交融。
宁寿宫是嫔妃们的住所,它的设计注重细节和细腻,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光彩。
这些建筑都顺应了古代中国尊崇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在故宫中还有一些建筑以它们的美丽和仪式感而闻名,如熙和宫和延禧宫。
熙和宫是康熙皇帝为了接待重要外宾而修建的,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满族和西方建筑的元素,给人一种奇特而壮观的感觉。
延禧宫是乾隆皇帝的嫔妃住所,它的美丽和瑰丽令人惊叹。
延禧宫的建筑布局精细,装饰华丽,反映出当时帝王独尊的宫廷文化。
故宫建筑的赏析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外观和装饰,更在于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通过它们来了解古代宫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故宫建筑的风格多样,既有质朴的民族建筑,也有华丽的宫廷建筑,给人一种宏伟而庄重的感觉。
这些建筑中蕴含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精髓,对后世的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故宫建筑的赏析是一次体验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机会。
2020·08放眼世界没有一个文明能如同中华文明般集延续性、独特性以及多样性于一体。
中华文明绵延发展五千多年,造就了数不清的历史文化奇迹,在很多领域创造出卓越的成就,尤其在建筑领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各式亭台楼阁,飞檐青瓦,盘结交错,曲折回旋,精致雅韵又不失大气磅礴。
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对于这样一种美如仙境、不是天堂胜似天堂的古典建筑,文章尝试从形式、旋律、意境三个角度来分析和欣赏它独特的美。
一、形式美中国古典建筑和欧美建筑有一点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古典建筑形式多样,变化丰富,有皇家宫苑、院落民居、园林别院、书院书斋、楼阁亭榭、庙宇楼堂等等,多元化的样式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社会阶层。
相对于欧美相对单一的建筑功能形式,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上的多样化体现了东方美学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也同时对周边国家造成了强大而持久的影响。
中国有着辽阔国土,不同的生态气候以及众多的民族构成造就了不同地域特点的建筑,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比如晋派建筑的大气、古朴、深沉,徽派建筑的错落有致、趣味天成,闽派建筑的气势宏大、形态各异等等。
多样性和多重文化特性是中国古建筑的共同特点。
本文从以下两点再深入分析中国古建筑的形式美:(一)独有的木质结构外部的形式都是由内部的结构决定的,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以木质结构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分为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尤其以抬梁式运用最为广泛,主要作为殿堂或者厅堂而存在。
常规的中式古建筑分为三部分,由台基、柱梁以及最具有特点的屋顶构成。
由于中式古建筑的墙体并不承力,结构力主要是由梁柱来承受的,所以经常看到很多的古建筑即使墙体倒了,建筑主体依然屹立不倒。
中式建筑的屋顶设计在整个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被称为第五立面,其类型可以分为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等,形式多样且富含变化。
屋顶正脊两端常常设立鸱吻(鸱吻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鱼,甩尾能掀起千尺巨浪),它左右对称,既起到装饰作用,又有避雷作用。
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详细!)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
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1、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
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
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
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
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唐宋元明清建筑特点赏析(1)唐代建筑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
坡度平缓
唐宋元明清建筑特点赏析
(1)唐代建筑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柩窗,风格庄重朴实。
代表建筑: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2)宋代建筑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唐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代表建筑:山西太原晋祠圣母寺、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宁波保国寺。
(3)元代建筑特点:使用辽代所创的“减柱法”,梁架结构有新的创造,大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代表建筑: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浙江武义延福寺。
(4)明清建筑特点:建筑出檐较浅,斗拱比例小,除小型建筑,重要建筑已不采用“减柱法”。
代表建筑:北京故宫、沈阳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