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天气图
- 格式:doc
- 大小:359.50 KB
- 文档页数:9
多云
雷阵雨
中雨 U 力J 大甬 JJ
特大暴雨
阵雪 大雪
氓停
as
抄尘暴
小雨-中
雨
暴雨-大 大暴雨- 特大暴雨
6
n
阴
甫加雪
暴雨 小雪
雷阵甬并 伴有冰雹
中雨-大
小雪-中 雪
o>
大雪爆
雪
浮尘 扬抄
大墨雨
CJD
冻雨
$
中雪—大 雪
、广f 幕石的Ft^tro 卿电...
雪:?
天气符号是用于表示气象的一中的简易符号,一般常用于晴天,雨,雾等。
下
面给大家详细展示天气预报符号图案:
晴:???
多云:??
夜晚:??
天气符号一共分为两种形式,即白天,夜晚。
如下图所示白天的天气符号
阴蹲雨雷阵雨伴肖9
*中雨大雨轉大舄雨
小雨
小雨•中雨中雨吠雨
强妙尘显
夜晚天气符号:
関薛雨
香烯伴有沐
雨夹雪
特衣累雨小畫中雪iHl洩尘異小雨中雨大雨皐雨
詹雨大S1
雨
大羅帀-特灵舉
雨
小希冲雪中雪-大雪
B9
浑尘强沙尘杲乔
Welcome 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考篇【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锋与天气运用示意图,分析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考查频率:本讲内容考频中等偏下;考查内容:单独考锋面、高、低压系统的概率较低,多以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的形式出现,尤其是以气压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天气发生、发展的因素;命题特点:命题多以等压线图为材料,以区域特殊天气或气象灾害为背景,考查各天气系统的具体影响;素能体现:天气系统这一部分,常常把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和锋面气旋综合在一起,以等压线图判读为基础,以推测天气特点为主要考查方向,着重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素养,同时对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也有体现结合等压线图和区域天气为背景材料的考查方式仍将延续。
在今后可能会出现全新的考查角度,备考中应把握好原理过程及应用,以不变应万变高、低压与天气气象灾害运用资料,说明台风、寒潮、干旱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结合实例说出常见气象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真题探秘】命题立意以北美洲部分地区为区域背景,以来自不同区域(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为切入点,考查该区域气温、露点、风向、风力的变化,充分体现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素养和能力的考查。
解题关键读懂图例,理解温度、露点、风向和风力含义及其变化规律。
规律总结锋面两侧温度、风向都有明显变化。
反过来也可以应用,即温度、风向变化剧烈的区域可能存在锋面。
答案(图略,干线北部绘制锋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基础篇【基础集训】考点一锋与天气1.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答案 C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由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灰尘、硝酸等悬浮颗粒物组成。
配套练习课时2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下图为“9月7日17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影响朝鲜半岛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2.此时下列城市天气状况可能出现的是( )A.长春:阴雨,17℃/15℃B.拉萨:多云,33℃/25℃C.重庆:大风,21℃/11℃D.广州:晴朗,20℃/3℃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此时朝鲜半岛等压线分布是中间低四周高,分布有低压中心(气旋),A图是暖锋,B图是冷锋,C图是高压(反气旋),D图是低压(气旋),故选D。
第2题,此时长春位于气旋附近,气旋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9月为秋季,北方气温仍然较高,接近17℃/15℃,A正确。
9月为秋季,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气温不会达到33℃,B错误。
重庆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没有大风,C错误。
广州纬度较低,9月气温不会达到3℃,D错误。
读“某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3~4题。
3.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处天气系统属于(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4.下列有关该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心多大风B.受其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C.中心多上升气流D.我国长江流域每年7月出现的伏旱天气与其有关答案 3.D 4.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气流呈顺时针方向从中心流向四周,且甲处位于北半球,故甲处天气系统属于反气旋。
第4题,高气压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
探究点二锋面气旋在中高纬度地区,气旋往往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
下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
1.[区域认知]上图中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反映的是近地面还是高空的情况?判断理由是什么?答案北半球。
近地面情况。
判断理由:风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综合思维]上图中甲地目前在_______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__(填“冷锋”或“暖锋”)天气过程。
判断简易天气图晋江一中杨柳研究主题:学习性共同体的课堂模式建构、优秀生的培养一、高考考点:运用简易天气图(等压线天气图、气压形势图、剖面图以及其他类型的图表数据),分析天气系统,判断天气特点,作天气变化趋势分析预报。
理解天气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考点分析:本部分是高考的重点,所占比重较大,从考核内容上,侧重于考查冷锋、暖锋、反气旋、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从考核形式上,主要是运用背景材料,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从能力上考查看,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不同类型图表文字信息中对常见天气系统的进行判别难点:天气过程进行描述与成因探讨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对话导学法、图解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复习:三维设计36、37页考点一、二、三思考: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如何在锋面示意图、等压线天气图、气压形势图中识别常见天气系统。
受其控制下天气特征是什么?如何描述它的天气特征?目的:学生自已梳理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建构主干知识体系。
课堂引入:情景材料:是谁总在帮俄罗斯人1812年11月初,横扫欧洲战场的拿破仑军队在入侵的俄罗斯战场因遭遇北风怒号、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被俄军以少胜多,打得溃不成军,拿破仑几乎是只身逃回巴黎。
无独有偶,1941年11月13日,莫斯科风雪交加,气温降到一30C,使入侵的德军因冻伤,大量减员,汽油凝固,装甲车、坦克动弹不得,便希特勒的美梦也在同一个地方夭折。
学生思考:1.两次战役中,俄罗斯人不战而胜的最主要自然因是什么? 2.为何冬季的斯科常遭遇北风怒号、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目的:提高学生的地理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寻找知识点间的联系结点,解题的切入点 一、从天气现象切入例1:(08广东14)从全球看,大范围毛毛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 )A.低纬度、高海拔地区B.中纬度、低海拔地区C.高纬度、高海拔地区D.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答案 B目的:天气现象为切入,利用思维导图,对毛毛雨成因进行分析,帮助对学生的跨章节知识进行重组与迁移,培养和训练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气压的高低与气流动状况切入例2(08四川1~2)右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
(三维39页例2) 11.若M 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答案 A1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 C目的:通过学生画出风向,推定气压分布来确定天气系统 例题3下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地区的低压的槽线1、如果槽线东北侧的气压低于西南,则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为( ) A 、 西北、东南 B 、西北、西南 C 、 东北、东南 D 、东北、西南2、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我国华北地区时,最可能出现( ) A 、 暴雨和冰雹天气 B 、 扬沙或是沙暴天气、 C 、连绵的阴雨天气 D 、干热风天气补画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示意图,推定汽流运动方向、从而推定天气系统 目的:在课堂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地理绘图技能 三、从天气要素变化切入 (三维37页应用提升1)目的:训练信息提取有准确性与有效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气候图表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应用:学看气压形式图例6(08重庆36)图1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问题。
(三维38页点点金例1)(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
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2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答案(1)冷锋 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①暖空气沿锋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目的:1、学生自主读图明确,等压线(等值线图)的读图程序,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2、由学生自主讲题,分析思路,自主归纳等压线图中判断天气系统可能用到地理原理与技能。
3、培养和训练学生根据所给情景,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提升:例7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
读图3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
答案:A地未来30小时内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和东南风,同时随着等压线间距缩小(或气压梯度加大),风力略有增加。
随着风向由偏北转向南,A地气温也会略有上升。
小结:虽然图像千变万化,但内容实质大同小异,有规律技巧可循。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只有深刻领悟其读图方法和要领,判读也并非难事,大家可以借鉴我总结的“四看三定”读图法:学生思路引导:1.天气系统的结构——气流的运动特点——对天气的影响(知道一些重要的天气特征并能描述)2.天气现象——天气特征-----判断天气系统。
教学反思:本节课本质是一节讲评课,所以大多数的案例是来源于学生的教辅中。
由于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的初始,是希望通过对教师对例题的讲评,引导学生的思考,由学生归纳得到对天气系统图的判读方法,是一节建模课。
但在上课前十分钟,我将最后环节的归纳部分(天气系统的四看三定)放在了课前,提出了高考的考点与考试形式,然后再对题目有针对性的讲评,便使课堂的形式从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层面变成了一节先建模后用模的课型。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新情景下,引导学生应用解题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取所学的地理原理来解题。
这是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方法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少数的学生可以实现,并能自主的将这种程序性的知识转化形成应用性的能力。
可是目前我所带的班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解题套路,但无法将这种程序性的方法灵活应用。
第二教学方式就弥补了这种缺陷,在我的引领帮助下,他们会用模来解题,但由是老师建模而不是自已建模,少了对于这种知识的生成的过程体验,在实际学习中会出现不知要用哪个模型来解题的现象,但只要老师一点拔,就会明白。
促使我选择第二种方法是的内在原因是可能是想让学生更实际的解决问题,以应对高考。
由于只上这一节课,没有对比性,我无从得知哪种方法更合适学生的学情。
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学的预设与实际效果的差异。
比如在(08广东14)从大范围毛毛雨出现的地区一题中,引导学生充分的挖掘有限的文字信息,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毛毛雨的形成条件与发生的地点展示出来,自以为讲解的十分到位,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课后的实际反应中,学生却认为讲得太复杂了,反而无从下手,其实从题目中的毛毛雨的降水强度小入手,低纬度对流强度大,高纬度降水机会少,60度地区有极峰,强度也大,这题就解决了。
还可以将时间给最后第7题。
因此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一个更好的途径。
附课后巩固练习1、(08武汉调研)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2月10日~12日的锋线移动情况。
1、该锋面属于()A.北半球冷锋B.南半球暖锋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冷锋2、10~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A.11日的深夜B.12日的深夜C.11日的日出前后D.12日的日出前后2007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冷锋B.气旋、暖锋C.反气旋、暖锋D.反气旋、冷锋4.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A.①②③B.②①③C .③②①D .②③①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长时间、大范围的低温、大雪、冻雨等气象灾害。
回答下面二题:5、据图提供信息分析,形成这次持续雨雪天气的水汽主要来自:A 、印度洋B 、太平洋C 、大西洋D 、北冰洋 6、据气象专家分析,本次冻雨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降水现象,结合图分析下列四幅“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容易形成冻雨的是:7.(07四川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央气象台2008年1月31日地面天气示意图(1)在图甲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上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例9、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天气要素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判断理由是。
(2)这种天气系统形成于,其中在太平洋上形成的叫,在大西洋上形成的叫。
(3)未来48小时内,该天气系统中心将经过某地,请预测这段时间内该地的天气特征(4)这种天气系统在我国的影响范围是,有什么影响?判断简易天气图学案高考考点:运用简易天气图(等压线天气图、气压形势图、剖面图以及其他类型的图表数据),分析天气系统,判断天气特点,作天气变化趋势分析预报。
理解天气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复习:三维设计36、37页考点一、二、三2、思考: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如何在锋面示意图、等压线天气图、气压形势图中识别常见天气系统。
受其控制下天气特征是什么?如何描述它的天气特征?3、解题思路引导:(1).天气系统的结构——气流的运动特点——对天气的影响(知道一些重要的天气特征并能描述)(2).天气现象——天气特征-----判断天气系统。
4、实践提升情景材料:是谁总在帮俄罗斯人1812年11月初,横扫欧洲战场的拿破仑军队在入侵的俄罗斯战场因遭遇北风怒号、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被俄军以少胜多,打得溃不成军,拿破仑几乎是只身逃回巴黎。
无独有偶,1941年11月13日,莫斯科风雪交加,气温降到一30C,使入侵的德军因冻伤,大量减员,汽油凝固,装甲车、坦克动弹不得,便希特勒的美梦也在同一个地方夭折。
学生思考:1.两次战役中,俄罗斯人不战而胜的最主要自然因是什么?2.为何冬季的斯科常遭遇北风怒号、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从天气现象切入例1:(08广东14)从全球看,大范围毛毛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A.低纬度、高海拔地区B.中纬度、低海拔地区C.高纬度、高海拔地区D.高纬度、低海拔地区从气压的高低与气流动状况切入1、(三维37页应用提升2\38页例2)2、下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地区的低压的槽线(1)、如果槽线东北侧的气压低于西南,则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为()B、西北、东南 B、西北、西南D、东北、东南 D、东北、西南(2)、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我国华北地区时,最可能出现()B、暴雨和冰雹天气 B、扬沙或是沙暴天气、C、连绵的阴雨天气D、干热风天气思: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解这个题?三、从天气要素变化切入(三维37页应用提升1)四、综合应用:学看气压形式图(三维38页点点金例1)思考:你是按什么条理读等压线分布图,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拓展提升:例7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