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教程 文体与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916.00 KB
- 文档页数:85
第1章翻译的性质、标准及要求1.1 复习笔记一、翻译的性质翻译即将一种语言——源出语(Source Language)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或曰接受语(Receptor Language),而意义保持或大抵保持不变。
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给翻译所下的定义为: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译文]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
奈达还对此作了说明:(1) 再现原文的信息(Message)而不是保留原文的形式结构(Formal Structure);(2) 对等(Equivalence)不是同一(Identity);(3) 对等是最贴近、自然的对等;(4) 意义是优先考虑的因素;(5) 文体成分虽居其次,但也十分重要。
翻译一般分为三类:(1) 按翻译手段,可分为口译、笔译和机器翻译。
(2) 按源出语和目的语,可分为语际翻译、语内翻译和符际翻译。
(3) 按翻译题材,可分为政论翻译、应用文翻译、科技翻译、文学翻译等。
二、翻译的标准翻译标准,亦曰翻译原则,即指导翻译实践、评价译文质量的尺度。
(一) 泰特勒的三原则与严复的三字标准1. 亚历山大·F·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在《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1)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第四章新闻文体的翻译新闻文本是英语中常见的实用文本之一。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大众传播形式,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变化,已由原来的仅以报刊为主的传播手段逐渐发展成为包括阅读、视听、网络传播在内的多种手段。
新闻的种类很多。
按传播工具,可分为网络新闻报纸新闻、杂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有线电视新闻和通讯社新闻。
按新闻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和地方新闻;按报道的内容课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及娱乐新闻等若干类;按体裁分,新闻主要有三大类:消息(news reporting)、特写(features)和新闻评论(commentaries)按照事件的性质,新闻还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
硬新闻即纯消息报道指题材比较严肃、具有一定时效性的客观事实报道;软新闻则指人情味较浓、写法轻松活泼的社会新闻,题材可能略显陈旧或无关紧要,但绝非枯燥乏味。
可见新闻翻译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
第一节新闻文体的语言特点与翻译一.新闻文体的语言特点新闻语体属于中性语体。
对英语而言,实际通用的中性语体就是标准英语(Standard Engish)或者叫做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
这是受教育者、出版机构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最广泛的语体,比商议语体更正式一些,但还达不到正式语体的程度,这是为了满足媒体大众化的需求而采用的语体。
其词汇、语法、拼写和语音层面等方面都力求符合大众需求。
词汇通用、易懂、多样;句法结构正统、完整、简洁;逻辑关系严谨、明确。
新闻语体的翻译在原则上应当与新闻写作的语体保持一致。
既然新闻写作使用中性语体,翻译自然也应当使用中性语体。
英译汉要采用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汉译英要采用标准英语。
在词汇层面使用通用、易懂、鲜活的词语;在语法层面使用正统、完整句法和简洁的句式;在语篇上使用规范、严谨的衔接手段,以充分实现朴实型、新颖性、具体性、简明性等新闻文本特点。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 总论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的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等国的读奈达认为更准确地反映出好的翻译的实际过程是:(1)分析: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对原文的信息进行词层不对等的情况 词层不对等采取的策略 对等译法的实例 第二章 词语翻译 相关链接 family的------------------------2009年11月30日阅读 三、修辞引申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为使译文增色,除了真实地再现原作中包含的内容外We should simplify procedures and take prompt action to import urgently needed technology ( Georges 是他的大臣Cardinal Georges )。
本例背景是美国前国务卿黑格辞职,而由 George Schu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 their love will conquer. 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分歧,他们的恋爱1.运用语境 这种手段主要用于语篇上找不到明显的衔接标记,但从意义上来讲是连贯统一的。
接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 1983) 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于英俄日德法等国的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
(瞿秋白:1931)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奈方面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分析;(2)传译:译者在脑子里把经过分析的信息从原语转译成译语;(3)重新组织:把相关链接 family的译法: 原文:Do you have a family? 译文1:你有家庭吗? 译文2:你成家了吗? 辨析:现原作中包含的内容外,还得讲究修辞。
这样,在翻译时,往往因修辞需要而增添一些引申意义。
第六单元文体翻译第三节科技英语科技英语尤指自然科学方面:科技著述、论文、报告、方案等;科技情报与文字资料;科技实用手段的结构描述与操作说明;有关科技问题的会谈、会议、交谈用语科技影片、录像、视频等的解说词;科技发明、发现的报道;科学幻想小说,等等。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例At first people believed that air was of only one gas. But by experiment they found out that it is made of two important gases and very small amounts of others.Here is a description of one experiment which they did to find out what one of these two important gases is.At first it was believed that air consisted of a single gas. But by experiment it was discovered that it consists of two important gases and traces of others.One experiment which was carried out to discover what one of these two gases might be, is described as follows:例If you fill a glass with water and drop into it a few crystals of permanganate of potash—written like this in chemistry: KMnO4, you see that the water near the crystals turns pink. If you heat the water, you can see the way in which the pink water moves. First it rises, then it moves across the surface, and then it sinks down the side of the vessel.If a glass vessel is filled with water and a few crystals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chemical formula: KMnO4 are dropped into it, the water near the crystals is seen to turn pink. If the water is heated, the way in which the pink water moves can be seen….(一)词汇特点1、词的性质:纯技术词:专业词汇或术语例:hydroxide,anode,isotope通用技术词:不同专业都使用的通用词汇,但在不同专业中,意义可能不同。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总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1983)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谓通言语之官)这一名目,唐朝贾公彦所作的《义疏》里提到“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这条注疏,关于翻译的定义,足以给人不少启发。
用现代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也许可以诠释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换易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而并不变更所蕴含的意义,——或用近年流行的术语说,并不变更所传递的信息,——以达到彼此沟通,互相了解的目的。
(罗新璋1984)一、关于翻译何谓翻译?关于翻译的定义很多。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根据《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翻译”这个中性术语是指将一种语言(“原语”)里的词句的意思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意思所做的一切,不论其手段是说话、写字还是做手势。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论翻译》,1984)有人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science),因为它有自身的规律可循;有人看作是一门艺术(art),因为它是译者对原文再创造的过程;也有人看作是一门手艺(craft),因为原语的信息需要用地道恰当的目的语再现。
在自动化数据处理中,翻译又被定义为:“将计算机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将字符从一种表示转换成另一种表示。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
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据说西欧的文明归功于翻译者(据L·G·凯里1979)。
季羡林教授也说,翻译是永葆中华文明青春的万应灵药。
前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先生说,从中国来讲,没有翻译工作,就没有中国***和中国近代的革命运动,就没有中国成功的对外开放和四个现代化;从世界范围来讲,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和平,就没有各种国际交往,就没有一个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