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破伤风护理要点?
答:破伤风护理要点包括:
1. 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破伤风杆菌具有传染性,应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制度,治疗或换药用器械及敷料均须专用,所用敷料应焚烧。
2. 病室环境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一切刺激,防止噪声。
医护人员说话要低声、走路轻巧,室内光线应暗淡,避免强光刺激,门窗应安装较深色的帘布。
3. 破伤风病人应置于单人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
4. 做好口腔护理、防止舌咬伤,实施床旁隔离,换药用具、用过敷料应严格消毒或焚毁。
5. 破伤风病人饮食护理应注意少食多餐,给予病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防止病人痉挛抽搐引起呛咳、误咽。
6. 破伤风病人注意安全防护,使用带床栏的病床,防止病人意外坠地;关节部位软垫保护,防止肌断裂和骨折;使用牙垫,避免病人咬伤舌;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发生呼吸道梗阻时,立即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尿潴留者留置导尿管。
7. 观察穿刺位置皮肤情况,防止其红肿或感染。
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及擦背,注意患者个人卫生及床上用品卫生,
减少压疮情况的发生。
8. 注意安全,遵医嘱用药,帮助增强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
以上就是破伤风护理的主要内容,希望对解决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简述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
破伤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是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可通过传染性创面引起感染,可能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第一,护理措施应包括正确的伤口照料。
首先,伤口应做清洁,使毒素集中在组织中,避免混入血液中。
其次,以20-30%的肾上腺素溶液或肾上腺素氯化钠洗液清洗伤口,以来灭菌。
第三,用抗生素药物和抗癌药物清除组织毒素,并使用防腐剂清洁伤口,以防止感染。
第二,护理措施应包括正确的护理操作。
首先,医生应定期检查破伤风患者的伤口,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其次,在病人康复期间,应注意血液循环,使病人免受伤口病变组织的损害。
第三,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以便恢复伤口。
第三,护理措施还应包括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药物都可以有效地杀死破伤风毒素,预防伤口感染,使病人能够尽快康复。
此外,还应使用抗炎药物和抗癌药物,预防和治疗伤口的并发症。
最后,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还包括精神护理。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应鼓励病人多参加活动,为病人开展心理疏导,调节病人的情绪,使患者能够获得愉快的情绪。
总之,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病人应做到正确的伤口护理、早期补充营养和药物治疗,并做好精神护理,以期早日康
复。
破伤风护理
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亦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常见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持续性喉头和呼吸肌痉挛、误吸、痰液堵塞气道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反复肌痉挛消耗、大量出汗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强烈的肌痉挛有关;
4、尿潴留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肌痉挛消耗、摄入障碍有关。
【护理常规】
1、按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严密隔离。
置病人于单人隔离病房,保持安静,室内遮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4、床边备气管切开包、氧气、吸痰器及急救药品和物品。
5、重症病人专人护理,保护病人,防止意外损伤。
6、严密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抽搐时间、次数和间隔时间,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效果。
7、频繁抽搐者,禁止经口进食,防误吸。
8、加强饮食营养,必要时使用静脉内高营养。
9、避免各类干扰,减少探视,合理集中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在使用镇静剂后30
分钟内完成。
10、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所有器械及敷料均需专用,使用后器械严格消毒、敷料予以焚
烧,病人的用品和排泄物均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创伤。
2、伤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及时就诊。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住单间隔离,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强光的声音的刺激。
治疗、护理等操作应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3、绝对卧床休息,给侧卧位。
4、加强营养。
早期痉挛频繁发作时暂禁食,作静脉滴注液体、血浆等维持。
痉挛减轻后用鼻饲喂养,但插胃管前应给足量的镇剂,以防诱发抽搐。
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多,以免呕吐引起窒息。
5、应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痉挛发作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配合医生观察,确定镇静剂的合适用量及间隔时间。
6、加强脐部护理,用破伤风抗毒素封闭脐周。
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脐部,洗后涂以2.5碘酊,每天一次,按时更换敷料直至伤口愈合,污敷料应焚烧处理。
一切用物须高压灭菌。
7、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定时更换卧位。
以防坠积性肺炎以及褥疮。
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擦干净口腔分泌物。
8、室内备齐各种抢救物品。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逐渐缓慢复温,切忌过速。
根据体温及硬肿范围估计轻重度,轻者可用恒温床复温,重者用保温箱复温,床上及箱内温度从26度开始,以每小时升高1度逐渐升至30-32度,相对湿度在65%左右,力求在12-24小时内使病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
在此期间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平稳后改4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3、喂给足够的热量和水份,能吸吮者喂母乳,吸吮差者用滴管,必要时鼻饲,每2小时喂一次,忌过量过速。
发现面色改变立即停止,以防窒息。
4、热量不足者,按医嘱给静脉补液或输血浆,以促进代谢,改善循环,补液量宜偏小,注意观察输液情况,滴速宜慢,以免引起水肿。
5、注意观察硬肿范围、体温、心率、入量、呕吐及有无出血倾向。
6、护于是、治疗应集中,动作轻快,以免影响复温。
注射时应避开硬肿部位。
7、定时更换卧位,包被、衣服、尿布应柔软,防止皮肤损伤及坠积性肺炎。
8、做好消毒隔离,防止感染。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精选5篇)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关键词】破伤风;临床察看;护理一、前言破伤风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肢体损害类的症状,必须要适时的诊断,适时的进行治疗和护理,这样才略够尽量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渡过不安全期。
二、临床资料12例均有外伤史,伤后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男8例,女4例,旧法接生新生儿6天1例。
20—40岁9例,40—60岁3例。
中型8例,重型4例。
伤口感染者3例,伤口自愈9例。
三、临床表现潜匿期最短6天,最长2^—3个月,平均15天。
每天抽搐发作数十次,连续时间5分钟者3例,10分钟者9例。
张口困难,颈强直,腰酸痛,大汗发作性抽搐5例。
表现为苦笑面容、张口困难、颈强直、头晕、发作性抽搐、全身肌肉猛烈收缩、大汗、面部青紫等症状。
四、护理方法1、一般护理将病人安排于单人暗室,并紧靠治疗室,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躲避声光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对流,室内温度维持在22~26℃、湿度50%~60%。
每天用消毒液抹拭物体表面并紫外线消毒1次,定时消毒病房,严格消毒与病人接触的物品、用具、医疗器械,最好使用一次性物品,拒绝家属与亲友探望;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干燥,加强会的皮肤护理,皮肤皱折处扑爽身粉保持干燥可躲避皮肤的感染。
2、保持呼吸道通畅护士必须娴熟、正确吸痰,注意无菌原则,恰本地调整负压吸引器,将刺激削减到最小程度,吸痰时间每次不应超出10秒。
动作轻柔,手法标准,如痰液黏稠,可先行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人生理盐水。
使痰液稀释后吸出,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吸痰管粗细、软硬度应适当,吸痰管插入深度以病人显现咳嗽反射或碰到阻力后向上提取1cm为准,予以负压吸引,且边吸边提取、旋转;吸痰导管和吸痰杯应每次更换、消毒,吸痰器要定期消毒,躲避交叉感染。
翻身拍背于每次冷静药物使用后进行,利于痰液引流,有时可缓解因痰液堵塞导致的全身紫绀,但拍背的力度应适度。
3、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依据病人的静脉情况分别选用20号或22号套管针,留置套管针的部位分别选用左/右前臂阔别关节外,置管操作由固定的护士专门负责。
破伤风一、定义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破伤风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为厌氧。
破伤风杆菌在厌氧环境下繁殖,形成繁殖体并产生毒素,但易被消毒剂及煮沸杀死。
当环境条件不利时,则形成芽孢,位于菌体一端,形似鼓槌状。
破伤风芽孢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须采用高压消毒才能将其杀死。
破伤风外毒素可被胰蛋白酶处理分解为α、β、γ组分,以其各自引起的不同临床效应分别称为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溶血素和纤维蛋白溶酶。
除溶血素可引起溶血和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外,主要导致临床症状者为痉挛毒素,该毒素不耐热,在65℃环境里30min即被破坏。
其轻链为毒性部分,为锌内肽酶;重链(H链)具有结合和运输功能,分Hc和Nc两部分,前者能与神经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者有利于细胞的内在化作用,使毒素进入神经细胞。
三、临床表现①临床表现:破伤风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烦躁、兴奋等非特征性症状,也可出现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头颈转动不便等症状;发作期典型表现为苦笑面容,肌肉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及阵发性肌肉痉挛。
②心理状况:患者需隔离治疗,停止和外界交往,有孤独感。
剧烈的抽搐,患者有死亡恐惧感,因而有时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实验室检查:破伤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发现。
当有肺部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可明显增高,痰培养可发现相应的病原菌。
伤口分泌物常分离到需氧性化脓性细菌,亦可经厌氧培养分离出破伤风杆菌。
由于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较为特异,尤其症状典型时诊断不难,故做临床诊断时不要求常规做厌氧培养和有细菌学证据。
②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五、治疗①消除毒素来源:在控制痉挛下,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敞开伤口以利引流。
清创并对伤口用过氧化氢溶液(H2O2)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
②中和游离毒素:因破伤风抗毒素和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均无中和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的作用,故应尽早使用,以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
破伤风的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 (1)病人住隔离病室,减少一切刺激,保持安静。
室内光线宜均匀柔和,避免强光照射。
各种动作包括走路、说话都要轻巧、低声。
治疗、护理、操作等尽量集中,可在使用镇静剂后30min 内进行,以免经常刺激打扰病人,而增加抽搐。
(2)病人生洁多不能自理,需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预防褥疮护理等。
注意心理护理,多作安慰和鼓励,以减轻病人焦虑和恐惧。
重症病人需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
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必要时用床栏防止病人坠地。
抽搐发作时用牙垫避免舌咬伤。
(3)室内应执行接触隔离制度。
密切接触病人时须穿隔离衣,所有器械及敷料均需专用,使用以后,器械要用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清洗后高压蒸气灭菌。
敷料应焚毁,严格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 创口处理协助医生施行清创术。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
伤口完全敞开,并充分引流。
3.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作用为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
一般首次剂量用2万~5万U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ml内静脉缓慢滴注,以后每日1万~2万U做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共用3~6天。
或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只需深部肌内注射1次,剂量为3000~6000单位。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要点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
护理工作在破伤风尤其是重症破伤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破伤风患者的护理如下:2.1 一般护理2.1.1患者应独住一室,病室温度15〜20 C,相对湿度60%左右,床旁配备抢救车、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氧气等物品。
2.1.2病室保持安静,室光线均匀、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等不良因素刺激。
护士一定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器具无噪音。
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使用镇静药物30 分钟之后,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2.2 人工冬眠护理痉挛和抽搐是破伤风患者的主要症状。
为控制和解除痉挛,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轻重使用镇静药物和冬眠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冬非合剂、冬眠I号等。
这类药物有抑制呼吸作用,需加强患者的各项监护,注意观察呼吸、脉搏、瞳孔、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密切观察病人抽搐情况。
重症患者应详细记录抽搐持续时间、抽搐程度、间歇时间,并及时调整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浅睡状态。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的护理破伤风患者抽搐频繁发作时,可发生喉肌、呼吸肌痉挛,痰液堵塞气道,而致窒息死亡,应尽早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是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重症破伤风成功关键之一。
其护理如下:231切口换药在应用镇静药物控制抽搐后换药1〜2次/日,换药时动作应轻柔。
以免加重痉挛、抽搐。
2.3.2气道湿化气管切口处敷盖庆大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并保持其湿润。
气道每间隔 1 〜 2小时滴入湿化液(庆大+糜蛋白酶+生理盐水)3〜5ml ,每天总量不超过250ml 。
雾化吸入每 4 小时一次。
以防止分泌物粘稠,痰不能被吸出,造成堵管。
2.3.3吸痰吸痰时吸痰管应在无负压状态下插入气管(10〜12cm ),应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禁止反复提插“拉锯式”动作,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引起抽搐。
破伤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咀嚼不便、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苦笑”貌。
2、评估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的情况。
3、观察抽搐部位、发作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4、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无紧张、恐惧等心理。
二、护理措施1、置于隔离的单人病房,保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专人守护。
严格消毒隔离。
2、安全防护:抽搐患者防止坠床和舌咬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窒息者立即行气管切开,并做好呼吸道管理和口腔护理。
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静脉营养,频繁抽搐者,禁止经口进食。
4、伤口处理:彻底清创,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伤口周围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如伤口已愈合不需局部处理。
5、用药护理: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血清以中和毒素,应用抗生素。
6、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消除不安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三、健康指导要点1、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抽搐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3、及时对小伤口、深部感染等进行正确处理,伤后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注射。
四、注意事项1、如伤口己愈合,应注意痂下有无窦道或死腔。
2、应注意有计划地安排并简化医疗护理操作,集中在使用镇静剂后进行,减少刺激。
3、由于肌肉处于痉挛状态,易发热,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并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破伤风护理常规
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发病前有无外伤,特别是生锈铁钉等锐器伤害、不洁接生等,了解受伤时间及受伤程度等。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等,了解呼吸型态、缺氧状况、抽搐程度等。
3、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严密隔离。
保持环境安静、清洁,避免光和声的刺激。
2、卧床休息,使用床栏。
对抽搐频繁者,专人守护,切勿过度用力按压患者肢体,以免意外。
3、加强营养,按医嘱给予饮食。
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补液。
4、保持呼吸道通畅,备气管切开包、开口器、舌钳、吸引器于床旁,随时作好抢救准备。
对频繁抽搐、药物不易控制的严重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
5、按医嘱给予镇静剂,严密观察抽搐情况。
抽搐时防止舌咬伤及坠床。
治疗与护理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以免诱发抽搐。
6、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患者用过的物品,如布类、器械等物均应严密消毒,敷料焚烧。
患者出院后,房间作终末消毒。
7、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处理任何伤口,伤后及时就诊和注射TAT。
2、避免不洁接产,以防新生儿破伤风及产妇后破伤风等。
破伤风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病人住隔离病室,减少一切刺激,保持安静。
室内光线宜均匀柔和,避免强光照射。
各种动作包括走路、说话都要轻巧、低声。
治疗、护理、操作等尽量集中,可在使用镇静剂后30min内进行,以免经常刺激打扰病人,而增加抽搐。
病人生洁多不能自理,需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预防褥疮护理等。
注意心理护理,多作安慰和鼓励,以减轻病人焦虑和恐惧。
重症病人需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
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必要时用床栏防止病人坠地。
抽搐发作时用牙垫避免舌咬伤。
室内应执行接触隔离制度。
密切接触病人时须穿隔离衣,所有器械及敷料均需专用,使用以后,器械要用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清洗后高压蒸气灭菌。
敷料应焚毁,严格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创口处理协助医生施行清创术。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 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
伤口完全敞开,并充分引流。
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作用为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
一般首次剂量用2万~5万U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ml内静脉缓慢滴注,以后每日1万~2万U做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共用3~6天。
或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只需深部肌内注射1次,剂量为3000~6000单位。
4镇静、解痉
(1)病情较轻者,可使用一般镇静剂,减少对刺激的敏感性。
选用:①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3~4次/d;②苯巴比妥钠0.1~0.2g肌内注射;③10%水合氯醛20~40ml直肠灌注,3次/d。
(2)病情较重者,可用氯丙嗪100mg、哌替啶(度冷丁)50mg、异丙嗪50mg 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内静脉滴注,2~3次/d。
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呼吸和血压。
(3)抽搐频繁者,用上述药物仍不能控制痉孪时,可使用硫喷妥钠和肌肉松弛剂,但必须在气管切开及控制呼吸的条件下使用。
5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病情较重者,应早做气管切开,以利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预防或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气管切开后应经常抽吸分泌物,按时清洁、消毒套管,吸入雾化气体和定期滴入抗生素溶液。
6应用抗生素青霉素既可抑制破伤风杆菌,又能控制其他需氧菌感染。
常用剂量为80万~10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4~6h 1次。
7支持疗法因病人不断痉孪抽搐,对能量消耗甚大,故需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输血或
血浆。
病人不能进食者,可用鼻饲或给胃肠外营养支持。
健康教育
1不可忽视对小伤口如木刺、锈钉刺伤的及时清创,深部感染如化脓性中耳炎等的正确处理和伤后破伤风预防注射。
不洁的分娩也可诱发新生儿破伤风及产后破伤风等。
2定期接受破伤风预防注射。
3出院后指导:对于伤口未完全愈合的,出院后应继续换药治疗直至伤口完全闭合,预防再次污染。
4加强营养,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耐受力。
5疾病本身知识的教育,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6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加强机体功能的恢复。
7定期门诊或家庭病房随访,及时解决病人在康复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治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