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破伤风的诊断、治疗、护理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
临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神经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
一、病原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为一种大型厌气性革兰氏阳性杆菌,多单个存在。
本菌在动物体内外均可形成芽胞,其芽胞在菌体一端,似鼓锤状或球拍状,多数菌株有周鞭毛,能运动。
不形成荚膜。
破伤风梭菌在动物体内和培养基内均可产生几种破伤风外毒素,最主要的为痉挛毒素,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引起动物特征性强直症状的决定性因素,亦是仅次于肉毒梭菌毒素的第二种毒性最强的细菌毒素。
以90-100纳克(ng )剂量即能致死一只豚鼠。
它是一种蛋白质,对热较敏感,65-68℃经5min即可灭能,通过0、4%甲醛杀菌脱毒21--31天,可将它变成类毒素,其它毒素如溶血毒素和非痉挛毒素,对于破伤风发生意义不很大。
二、潜伏期一般有潜伏期,通常是7天左右,个别病人可在伤后1~2日就发病。
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还有在伤后数月或数年因清除病灶或异物而发病的。
三、并发症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
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四、破伤风的神经症状主要表现1、肌痉挛和颅神经麻痹临床的早期症状为:嚼肌痉挛、牙关紧闭,因表情肌紧缩,使脸部呈“苦笑面容”。
多数病人常因肌痉挛发作或强直性抽搐而呈现角弓反张、喉头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因此而窒息死亡。
短期内曾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或感染较轻的病人,产生局限性或流产型的肌痉挛,或局部或一个肢体的抽搐。
破伤风清创换药注意事项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一种病毒感染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和呼吸困难等。
对于破伤风患者,在进行清创换药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清创换药需要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病原体进入伤口,引发感染。
2. 佩戴手套和口罩。
手套和口罩是防止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工作人员在进行清创换药时一定要佩戴好手套和口罩,防止破伤风梭菌从口腔或手指进入伤口造成感染。
3. 使用无菌器具。
清创换药器具一定要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或使用一次性无菌器具,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现。
4. 注意伤口状况。
在进行清创换药时需仔细观察伤口的变化,如伤口发红、肿胀、渗液明显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5. 注意药品的正确使用。
清创换药需要使用消炎、止血、杀菌等药品,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伤情进行合理用药,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药品。
6. 做好病人心理疏导工作。
破伤风是一种危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都很大,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做好病人心理疏导工作,增强病
人的信心和毅力。
7. 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破伤风患者消耗大量能量,身体需要适当的营养补充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总之,在进行破伤风清创换药时,医护人员需要做好防护、观察、治疗等工作,同时,也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例破伤风患者护理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伤口,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及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护理工作对破伤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破伤风;临床护理;破伤风杆菌1 临床资料患者李某,男,68岁,农民。
15 d前被马蹄踩伤左脚拇趾,当时出少量血未引起注意。
7 d前患者出现张口困难、腰背肌肉僵硬,活动时步态呈剪刀状,伴有发音不清。
2 d前出现全身痉挛性强直性抽搐,持续时间长短不等,每当有光和噪声可诱发抽搐发作,继而腰部前凸,头足后屈,呈“角弓反张”状,面唇发绀,呼吸急促,表情痛苦,发病时患者神志清醒,体温不高。
根据上述症状与体征临床诊断为破伤风,2014年10月9日收入院,于2014年10月20日痊愈出院。
2 临床护理2.1保持病室安静,保护患者安全将患者安排在单人病室,避免或减少声、光的刺激。
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医护人员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去除一切诱因,减少抽搐发作;防止坠床,立起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关节部位加软垫,保护关节,防止肌肉断裂和骨折[1]。
2.2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感染和窒息的发生鼓励患者咳痰,不能自主排痰时及时给予吸痰。
有效清理呼吸道,痰多且粘稠时给予气管内滴药,即用500 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32万U,用输液器把针头剪掉,末端插入气管内管约2~3 cm,15 滴/min或雾化吸入。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痉挛抽搐,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术后护理至关重要,具体方法是:①气管切开术后持续低流量给氧,病室温度18~20 ℃,湿度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以保持空气湿润。
及时吸痰,防止分泌物粘结或痰阻塞。
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时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2-3]。
气管套管每隔1~4 h取出清洗和消毒。
②床头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如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吸引器、给氧装置、呼吸机、照明灯等。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
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感染。
是以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一、病因破伤风杆菌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但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木刺或锈钉刺伤等,一旦形成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均可能引起破伤风。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平均为7~8日,最短24小时,最长可达数月。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症状:全身乏力、头晕、多汗、咀嚼无力、烦躁不安等。
以张口不便为特点。
常持续12~24小时。
3.典型症状:在肌肉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
起始表现为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痉挛时可出现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项肌和四肢痉挛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呼吸肌群痉挛可导致面唇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
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4.其他症状少数病人仅有局部肌肉持续性强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以后逐渐消退。
新生儿破伤风,因其肌肉纤弱而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不能啼哭和吸吮乳汁、活动少、呼吸弱甚至呼吸困难。
三、辅助检查伤口渗出物作涂片检查可发现破伤风杆菌。
四、治疗原则1.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2.中和游离毒素: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若破伤风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以起效,故应尽早使用。
用药前应作过敏试验。
②深部肌内注射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一次,早期应用有效。
3.控制并解除痉挛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使病人镇静,减少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而控制并解除痉挛。
包括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根据病情交替使用镇静及解痉药物。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一、按新生儿疾病一样护理常规护理二、住单距离离,维持室内安静,幸免强光的声音的刺激。
医治、护理等操作应尽可能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3、绝对卧床休息,给侧卧位。
4、增强营养。
初期痉挛频繁发作时暂禁食,作静脉滴注液体、血浆等维持。
痉挛减轻后用鼻饲喂养,但插胃管前应给足量的镇剂,以防诱发抽搐。
每次喂奶量不宜过量,以避免呕吐引发窒息。
五、应有专人护理,紧密观看病情转变,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痉挛发作显现呼吸困难时,应当即给予氧气吸入,并配合医生观看,确信镇定剂的适合用量及距离时刻。
六、增强脐部护理,用破伤风抗毒素封锁脐周。
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脐部,洗后涂以碘酊,天天一次,按时改换敷料直至伤口愈合,污敷料应燃烧处置。
一切用物须高压灭菌。
7、注意保暖,幸免受凉。
按时改换卧位。
以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
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擦干净口腔分泌物。
八、室内备齐各类抢救物品。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一、按新生儿疾病一样护理常规护理二、慢慢缓慢复温,切忌过速。
依照体温及硬肿范围估量轻重度,轻者可用恒温床复温,重者用保温箱复温,床上及箱内温度从26度开始,以每小时升高1度慢慢升至30-32度,相对湿度在65%左右,力求在12-24小时内使病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固。
在此期间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平稳后改4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3、喂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能吸吮者喂母乳,吸吮差者用滴管,必要时鼻饲,每2小时喂一次,忌过量过速。
发觉面色改变当即停止,以防窒息。
4、热量不足者,按医嘱给静脉补液或输血浆,以增进代谢,改善循环,补液量宜偏小,注意观看输液情形,滴速宜慢,以避免引发水肿。
五、注意观看硬肿范围、体温、心率、入量、呕吐及有无出血偏向。
六、护于是、医治应集中,动作轻快,以避免阻碍复温。
注射时应躲开硬肿部位。
7、按时改换卧位,包被、衣服、尿布应柔软,避免皮肤损伤及坠积性肺炎。
一、隔离消毒破伤风患者需要接受隔离治疗,以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必要时需穿隔离衣、戴手套。
患者的病房应保持清洁、卫生,每天进行空气消毒。
破伤风杆菌对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所以病房的用品和医疗器械需进行严格消毒。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破伤风患者常因痉挛和抽搐导致呼吸道不畅,因此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吸痰,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同时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三、维持营养破伤风患者因疾病影响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因此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四、监测生命体征破伤风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
护理人员应定时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五、心理支持破伤风患者因疾病痛苦和隔离治疗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遵医嘱治疗破伤风患者需要接受医生的治疗,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进行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药物管理,确保按时、按量给药。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褥疮、肺炎等也应给予及时的预防和护理。
总结:以上是破伤风患者护理的六大要点:隔离消毒、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营养、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支持和遵医嘱治疗。
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这些要点,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同时,对于患者的家属,也应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破伤风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方法,以便更好地照顾患者。
破伤风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病人住隔离病室,减少一切刺激,保持安静。
室内光线宜均匀柔和,避免强光照射。
各种动作包括走路、说话都要轻巧、低声。
治疗、护理、操作等尽量集中,可在使用镇静剂后30min内进行,以免经常刺激打扰病人,而增加抽搐。
病人生洁多不能自理,需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预防褥疮护理等。
注意心理护理,多作安慰和鼓励,以减轻病人焦虑和恐惧。
重症病人需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
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必要时用床栏防止病人坠地。
抽搐发作时用牙垫避免舌咬伤。
室内应执行接触隔离制度。
密切接触病人时须穿隔离衣,所有器械及敷料均需专用,使用以后,器械要用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清洗后高压蒸气灭菌。
敷料应焚毁,严格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创口处理协助医生施行清创术。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 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
伤口完全敞开,并充分引流。
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作用为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
一般首次剂量用2万~5万U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ml内静脉缓慢滴注,以后每日1万~2万U做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共用3~6天。
或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只需深部肌内注射1次,剂量为3000~6000单位。
4镇静、解痉(1)病情较轻者,可使用一般镇静剂,减少对刺激的敏感性。
选用:①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3~4次/d;②苯巴比妥钠0.1~0.2g肌内注射;③10%水合氯醛20~40ml直肠灌注,3次/d。
(2)病情较重者,可用氯丙嗪100mg、哌替啶(度冷丁)50mg、异丙嗪50mg 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内静脉滴注,2~3次/d。
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呼吸和血压。
(3)抽搐频繁者,用上述药物仍不能控制痉孪时,可使用硫喷妥钠和肌肉松弛剂,但必须在气管切开及控制呼吸的条件下使用。
5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病情较重者,应早做气管切开,以利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预防或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要点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
护理工作在破伤风尤其是重症破伤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破伤风患者的护理如下:2.1 一般护理2.1.1患者应独住一室,病室温度15〜20 C,相对湿度60%左右,床旁配备抢救车、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氧气等物品。
2.1.2病室保持安静,室光线均匀、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等不良因素刺激。
护士一定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器具无噪音。
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使用镇静药物30 分钟之后,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2.2 人工冬眠护理痉挛和抽搐是破伤风患者的主要症状。
为控制和解除痉挛,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轻重使用镇静药物和冬眠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冬非合剂、冬眠I号等。
这类药物有抑制呼吸作用,需加强患者的各项监护,注意观察呼吸、脉搏、瞳孔、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密切观察病人抽搐情况。
重症患者应详细记录抽搐持续时间、抽搐程度、间歇时间,并及时调整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浅睡状态。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的护理破伤风患者抽搐频繁发作时,可发生喉肌、呼吸肌痉挛,痰液堵塞气道,而致窒息死亡,应尽早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是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重症破伤风成功关键之一。
其护理如下:231切口换药在应用镇静药物控制抽搐后换药1〜2次/日,换药时动作应轻柔。
以免加重痉挛、抽搐。
2.3.2气道湿化气管切口处敷盖庆大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并保持其湿润。
气道每间隔 1 〜 2小时滴入湿化液(庆大+糜蛋白酶+生理盐水)3〜5ml ,每天总量不超过250ml 。
雾化吸入每 4 小时一次。
以防止分泌物粘稠,痰不能被吸出,造成堵管。
2.3.3吸痰吸痰时吸痰管应在无负压状态下插入气管(10〜12cm ),应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禁止反复提插“拉锯式”动作,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引起抽搐。
破伤风护理常规
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发病前有无外伤,特别是生锈铁钉等锐器伤害、不洁接生等,了解受伤时间及受伤程度等。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等,了解呼吸型态、缺氧状况、抽搐程度等。
3、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严密隔离。
保持环境安静、清洁,避免光和声的刺激。
2、卧床休息,使用床栏。
对抽搐频繁者,专人守护,切勿过度用力按压患者肢体,以免意外。
3、加强营养,按医嘱给予饮食。
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补液。
4、保持呼吸道通畅,备气管切开包、开口器、舌钳、吸引器于床旁,随时作好抢救准备。
对频繁抽搐、药物不易控制的严重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
5、按医嘱给予镇静剂,严密观察抽搐情况。
抽搐时防止舌咬伤及坠床。
治疗与护理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以免诱发抽搐。
6、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患者用过的物品,如布类、器械等物均应严密消毒,敷料焚烧。
患者出院后,房间作终末消毒。
7、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处理任何伤口,伤后及时就诊和注射TAT。
2、避免不洁接产,以防新生儿破伤风及产妇后破伤风等。
---------------------------------------------------------------范文最新推荐------------------------------------------------------破伤风病人护理1临床资料1.1本组病例中,男8例,女4例,最小年龄7天,最大年龄64岁,农村11例,城镇1例,1.2临床分型按轻、中、重分型;轻型2例,中型4例,重型6例。
1.3临床表现发热10例、占83.3%,张口困难12例、占100%,苦笑面容12例,占100%,吞咽困难11例,占91.6%,窒息3例,占25%。
1.4并发症并发肺部感染4例,占33.3%,并发尿路感染1例,占8.3%.1.5治疗结果治愈11例,治愈率占91.6%,窒息死亡1例,占8.3%。
2.护理体会在抢救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预后,所以本组患者除一般常规护理外,还应重点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2.1病室环境设置专门病房,实行床边隔离。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芽胞厌氧菌,存活能力较强,因此,要防止其播散,医务人员出入须更衣、洗手,所用的器械、器具、物品等须作特殊处理(消一洗一消的原则)或尽量应用一次性器具。
废弃物须作焚烧处理。
破伤风病人受轻微刺缴而发生抽搐,故须安排住单间,病室需避光、安静、清洁、温度与湿度适宜。
合理集中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并轻柔准确。
2.2按轻、中、重三型进行护理,中重型患者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抽搐发作时,必须专人守护,防止发生意外。
轻型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顾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抽搐及人工冬眠的护理2.3.1痉挛和抽搐是破伤风患者的主要症状。
控制抽搐发作和缓解肌肉僵硬是治疗破伤风的中心环节,迅速有效地制止全身性痉挛对于防止喉痉挛引起的窒1 / 4息,脑缺氧、脑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均属重要,为此为控制和解除痉挛,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轻重使用镇静药物和冬眠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冬非合剂、冬眠Ⅰ号等。
破伤风患者的临床护理摘要本组破伤风患者50例,其中重症28例,中度22例,治疗中护理与疾病的好转和治愈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因此,讨论破伤风患者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及基础护理,在治疗中的护理,及护理特点和原则,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破伤风抽搐护理资料与方法1992~2006年收治破伤风患者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8~68岁,平均3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伤后出现咀嚼肌痉挛,开口困难、抽搐,严重者行鼻饲10例,气管切开8例。
给予冬眠、抗痉药物、大量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创口局部用双氧水冲洗、营养支持疗法。
护理体会呼吸道管理: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的并发症,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呼吸道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喉痉挛缺氧而窒息,必要时给予吸氧,重症患者持续吸氧对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具有保护作用[1]。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床头备有气管切开包,当患者昏迷和程度较深,应注意体位,使呼吸道通畅,要及时吸除口鼻咽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血液和呕吐物等,定时吸痰。
重症患者或呼吸道有分泌物及冬眠、深昏迷的状态,以及有喉痉挛先兆时应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要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要求去做,按时吸痰。
吸痰时,吸痰管不宜插得过深,吸痰管应插入套管内8~10cm,一般1~2小时深吸痰1次,深吸痰管应选用较柔软管壁光滑直径1mm的细管,因其收力大、刺激小、吸痰插管深度为10~14cm,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次吸痰后气管内应滴入稀释药液,每次4~5滴,一般情况下,15~30分钟气管内滴液1次,每次10余滴,防止痰液黏稠、结痂,滴药液时应掌握规律,把握时机,呼气时易将药液咳出,吸气时滴液又容易引起呛咳,因此在呼气末滴药效果较好,滴速不要过快,可沿套管内壁滴,流入气管,套管口覆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并经常更换。
②呼吸的监测: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注意听诊双侧肺的呼吸音,采血做血气分析,监测肺换气功能、监测血氧饱和度,重症患者应给监护仪。
1例破伤风的护理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外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细胞,患者表现为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肌肉强直、牙关紧闭、甚至因呼吸肌痉挛引起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而致命。
[1]本病病死率高,护理在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减少后遗症中起到关键作用。
我科2008年6月收治1例破伤风病人,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2008年6月22日入院,以“摔伤后10天,出现咀嚼无力、肌紧张3天”之主诉入院。
患者10天前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摔伤右前臂,当时在家自行酒精消毒后未做任何处理,3天前出现咀嚼无力,全身乏力,头晕、颈部肌肉发紧等,遂在县医院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抗感染等治疗,住院期间出现肌紧张行收缩,阵发性强烈痉挛,每次发作间隔0.5~1小时,发作时持续时间约1分钟左右,发作时角弓反张,神志清,表情痛苦。
因治疗期间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随来我院。
来院患者患者仍频繁发生阵发性强烈痉挛、角弓反张、牙关紧闭伴呼吸困难,约20~30分钟1次,持续10余秒,因患者频发痉挛,为防止膀胱括约肌肉因痉挛而导致尿潴留,入院第二日给予留置导尿。
6月30日15:30分患者出现持续性痉挛,牙关紧闭,握拳、全身肌紧张、角弓反张伴明显的呼吸困难,痰鸣音明显,血氧饱和度84%,遵医嘱给予气管切管。
经治疗后7月21日给予拔除气管套管。
7月24日出院。
2.护理措施2.1 病房环境的准备及伤口处理住隔离病房,房间光线宜柔和,避免强光,病房温度保持在16~22度,湿度60%。
床旁应备吸痰器、气管切开包、舌钳、开口器、牙垫等。
开关门要轻,操作要集中、轻巧,避免因外界光线和声音刺激引起病人的抽搐,以防坠床,约束带松紧适度,保证局部血液循环良好,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及促进痰液容易咳出。
未愈合的伤口每日给予碘伏消毒后大量双氧水冲洗伤口、破伤风6000u伤口每日注射。
破伤风护理常规
【概述】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也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主要临床特征为牙关紧闭,局部或全身肌肉呈阵发性强制性痉挛。
喉痉挛窒息、严重肺部感染及全身衰竭为常见的致死原因。
【一般护理】
1、接触隔离
2、环境要求
(1)患者应独住一室,病室温度15-20摄氏度,相对湿度60%左右,病室内避光,安静,病室内备急救药品、物品等。
(2)减少外界刺激,医护人员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器具无噪音,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使用镇静药物后30分钟内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减少探视。
3、饮食护理:在抽搐间歇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流食,少量多餐,以免发生呛咳、误吸,对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可在镇静药物控制痉挛下或气管切开术后,置胃管进行鼻饲,或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每次抽搐发作后检查静脉通路,防止因抽搐致静脉通路堵塞、脱落后影响治疗。
【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痉挛发作前的征兆:如烦躁不安、双眼凝视或上翻、屏气等,以便及时加大药量,控制痉挛发作。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堵塞,注意喉痉挛,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
3、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防止口腔溃疡和压疮的发生,患者常因膀胱括约肌痉挛而导致尿潴留,应留置导尿管,并做好外阴部及导尿管的护理。
4、安全防护:使用床旁栏,防止发生坠床,置软垫保护关节,防止肌腱断裂和骨折,应用牙垫避免舌咬伤,必要时设专人护理。
5、局部伤口的处理:对于伤口尚未愈合者,在使用镇静剂控制痉挛、抽搐下,常规消毒,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3%双氧水彻底冲洗伤口,必要时TAT局部封闭。
6、发热的护理: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如头戴冰帽,颈部、大血管处冰敷或使用降温毯,尽量避免酒精浴、温水浴,以免引起或加重抽搐。
7、用药护理:准确及时应用抗痉挛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冬眠一号等,这类药物有抑制呼吸作用,需加强患者的各项监护,注意观察呼吸、脉搏、瞳孔、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密切观察病人抽搐情况,记录抽搐持续时间、程度、间歇时间,并及时调整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浅睡状态。
8、心理护理:患者一般是清醒的,抽搐发作时病人极度恐惧,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9、严格消毒隔离:破伤风患者必须隔离,谢绝探视,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内要穿隔离衣,戴隔离帽,
戴口罩、手套,身体有伤口时,不能进入病室工作。
接触过伤口的器械,先用1%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再高压灭菌。
伤口处更换的敷料要立即焚烧,病人用过的碗、筷、药杯等用0.1-0.2%过氧乙酸浸泡后,再煮沸消毒30分钟。
排泄物消毒处理后倾倒,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材料物品。
【健康指导】
1、无抽搐发作及张口困难时,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食。
2、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皮肤受伤。
3、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1)任何较深的外伤切口。
(2)伤口虽浅但沾染人畜粪便。
(3)木刺、锈钉刺伤及深部感染(化脓性中耳炎)等。
(4)陈旧性异物摘除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