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介绍.ppt
- 格式:ppt
- 大小:356.00 KB
- 文档页数:79
支持方向整合资源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集聚人才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研项目为载体重点支持一批能够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研发机构,面上引导一批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研发机构。
谢谢!“北京科技政策法规宣讲团”工作组联系人联系人:王璐:6289 6868-837/1XXXXXXXXXX 冯昊:6289 6868-812/1XXXXXXXXXX 刘芸:6635 3406/1XXXXXXXXXX 李萍:6615 3406/1XXXXXXXXXX * * * * * * * * * * * * 市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二零一一年九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认定及可享受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目标,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重点,以内生动力为主导,发挥专项引导作用,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链条,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工作思路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突破行业核心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链条资源整合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凝聚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工作重点工作方式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工作思路实施内容在未来三年,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遴选一批有人才、有团队、有资源、有效率、有活力的科技创新基地,重点支持:一是加强行业基础技术数据积累和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二是创新科研运行机制,开展前沿技术的自主选题、预研课题和开放式课题的研究;三是构建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梯队合理的科研团队。
一是培育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力争到2013年北京地区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20家,深入推动国家创新中心建设。
二是建设一批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力争到2013年北京地区新增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100家,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昌平区科技创新支持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昌平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昌平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首先,昌平区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为创新企业搭建更多更好的创新生态。
通过设立科技园区、孵化器、科技孵化基地等创新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场地、服务和资金支持。
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办公场所和基础设施,还提供了专业的培训和导师指导,帮助创新创业者更好地实现创业梦想。
其次,昌平区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力度,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创新创业风投基金等金融机构,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和贷款支持。
此外,还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励基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奖励机制,奖励那些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再次,昌平区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政策支持。
通过设立优惠税收政策、减免创新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费用等政策,降低创新创业者的创业成本,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同时,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创新创业者的知识产权,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科技创新中来。
最后,昌平区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支持。
通过设立科技人才培训计划、科技创业导师计划等人才培养机制,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的人才培训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还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搭建了科技创新团队,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持。
总的来说,昌平区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的出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信在昌平区的相关支持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者将会脱颖而出,为昌平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昌平区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昌平区科技创新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政策北京市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地区之一,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政策内容。
一、人才引进政策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以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
其中包括:1.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北京市设立了各类人才计划,如“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等,给予优厚的政策待遇和扶持措施。
2.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为了吸引国外优秀科技人才,北京市实施了海外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了住房保障、资助项目研发等政策支持。
3.硕士研究生生源地招生计划:北京市对全国各地硕士研究生进行生源地招生,吸引优秀学子到北京攻读硕士学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二、创新创业资金支持政策为了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北京市推出了多项资金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科技创新。
具体政策包括:1.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北京市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向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用于项目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
2.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对于科技创新企业、初创企业,北京市提供一定的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场地租赁等方面。
3.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北京市设立了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对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了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北京市提出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具体措施包括:1.知识产权维权支持:北京市设立了知识产权维权资金,用于对侵权行为进行维权,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北京市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力度,加强对企业、科研机构等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技能培养。
四、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政策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其中包括:1.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资金支持:北京市向科技创新平台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平台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更新,以及平台运营的经费保障。
北京市xxxxxx条例
到2025年,北京xxxxxx中心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xxxxxx 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形成国际人才的高地,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这是在日前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靳xx介绍有关情况时,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描绘的北京xxxxxx中心建设的目标。
纵观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北京已经开启建设xxxxxx中心的征程。
夯实源头实现引领
北京最大的优势是科技和人才优势。
经过“十三五”时期不懈的努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了重要进展。
北京市科委主任xx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揭榜挂帅”等新的科研组织方式,在“卡脖子”技术和前沿领域,实现更多“0到1”的突破。
为此,北京将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建工程、重点前沿领域跨越工程等。
“主要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生物技术、集成电路等优势
领域率先占据制高点。
”xx表示,北京将全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加快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2.9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优势,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
xx表示:“北京将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强化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这些前沿领域的部署,以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提升整体研发水平,带动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
北京科技政策推动创新发展编者按:科技政策的落实情况直接反映了科技政策制定的成功与否。
北京市科委为了摸清北京市科技政策的执行情况,于2004年委托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承担了《北京市科技政策执行情况调研》课题,课题组对2000年以来制定颁布的政策法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为北京在下一阶段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北京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作者根据该课题的报告形成了此文,供读者参考。
科技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科技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科技行动准则。
科技政策代表了政府发展科技事业的意志,同时体现了对各种科技资源、力量和行为的引导与规范。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营造一个体系化、规范化的科技政策环境,对于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充分利用科技政策手段,鼓励和引导创新活动的开展,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整合北京地区的科技资源,促进了北京的科技进步,推动了首都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北京市科技政策的发展近年来,北京市科技政策法规的建设是在国家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框架下,结合首都的特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目前,北京市科技政策已涵盖了区域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所有领域,基本形成了与国家科技政策法规相对应的围绕科技创新体系、高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体制改革、技术市场、科技奖励等方面的科技政策体系。
2个文件加速了科技政策制定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与此相适应,我国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工作进入了全面、系统的发展阶段。
国家科技政策做了重大的调整,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创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决定》已成为纲领性的文件,为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999年12月2日,北京市委提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促进首都发展的动力作用,希冀变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为首都发展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