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口服降糖药
- 格式:pptx
- 大小:281.70 KB
- 文档页数:19
常见降糖药的最佳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临床常见降血糖药有以下几种:1.二甲双胍类代表药:(1)二甲双胍片每天2-3次随餐服用(吃饭的时候吃)(2)二甲双胍肠溶片每天2-3次餐前30分钟服用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3)二甲双胍缓释片每天1次晚餐时随餐服用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注意事项:二甲双胍长时间服用可能出现维生素B12缺乏,而出现贫血或神经病变等病症。
如有相应病症出现,需要定期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恰当的纠正治疗。
儿童用药: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
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老年用药:65岁以上老年人患者,谨慎使用,并定期检查肾功能。
不推荐80岁以上患者使用。
2.磺脲类代表药:(1)格列齐特片每日1-2次餐前30分钟服用(2)格列齐特缓释片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3)格列本脲片每日1-3次餐前服用(4)格列喹酮片每日1-3次餐前30分钟服用(5)格列喹酮分散片温开水分散后服用,也可直接用水送服日剂量30mg内,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大于此剂量每日2-3次餐前服用(6)格列美脲片每日1次早餐前立服如果没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前立服格列美脲片须以足够量的水吞服,不得咀嚼(7)格列吡嗪片每日1-3次餐前30分钟服用(8)格列吡嗪缓释片每日1次餐前30分钟服用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9)格列吡嗪缓释胶囊(10)格列吡嗪缓控释片每日1次早餐时服用如果没吃早餐,则和第一次正餐同服注意事项:磺脲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
(治疗中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等,以便采取措施。
)儿童用药:本类药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故不推荐儿童使用。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本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
老年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
3.格列奈类代表药:(1)瑞格列奈片每日3次餐前0-30分钟内服用(餐前15分钟内更合适)不进餐,不服用(2)米格列奈钙片每日3次餐前5分钟服用不进餐,不服用(3)那格列奈片每日3次餐前1-15分钟不进餐,不服用注意事项:格列奈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同磺脲类药物一样,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种类1.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是口服降糖药中的主要药物之一,常见的包括二甲双胍(Metformin)和磺脲类双胍(Sulfonylureas)。
- 该类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原合成和提高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1.2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主要包括格列本脲(Glimepir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和格列美脲(Glyburide)等。
-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1.3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肠道糖苷酶酶活性的药物,常见的包括阿卡波糖(Acarbose)和沙格列酮(Miglitol)等。
- 它们通过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起到降糖的作用。
1.4 睾酮受体激动剂- 睾酮受体激动剂是一类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常见的包括丙戊酸二丁酯(Pioglitazone)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等。
- 它们通过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产生、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使用能力来降低血糖水平。
1.5 增强胰岛素分泌剂- 增强胰岛素分泌剂是一类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常见的包括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似物(Repaglinide)和胰岛素促分泌素(Glinides)等。
- 它们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2.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进行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服用。
-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并及时向医生汇报药效和不适情况。
- 需要注意口服降糖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低血糖、消化道反应等,遇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
-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口服降糖药。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最佳服药时间口服降糖药大致分为:双胍类,促胰岛素分泌剂,a-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被患者问到“降糖药什么时候吃”的问题,下面的内容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1、双胍类【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作用机理】二甲双胍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对正常人没有作用,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引起低血糖。
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和首选用药。
1、促进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2、抑制蛋白质、脂肪转化成葡萄糖(糖异生);3、抑制肝脏内的肝糖原输出到血液中;4、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内的吸收;5、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减低胰岛素抵抗。
【服药时间】胃肠道副作用大,所以要随餐服用,或者餐后服用,每天2~3次。
02、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代表药物】第一代已被淘汰;第二代:格列叱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作用机理】1、促进胰岛素分泌;2、增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起效较慢,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分钟;作用维持时间长,容易发生低血糖。
【服药时间】第二代药物饭前30分钟服药;第三代药物是长效药,每天一次用药,早餐时或第一次主餐时服药。
「人体的胰腺平均每8至13分钟就分泌一次胰岛素.按照与进餐的关系,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可大致分为两部分;Time S:QO 12:00 16:00 20:00 24:00 4:00 8:00早餐午餐晚餐2、由进蓍后高血糖刺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即餐前大剂量分泌;格列奈类【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作用机理】促进胰岛素分泌,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
低血糖发生率低。
【服药时间】餐前15分钟内服药,一般掌握餐前1分钟服药。
03、DPP-4抑制剂【代表药物】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
常用几种口服降糖药的后用机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口服降糖药已成为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药物并非越贵越好,不同种类的口服降糖药的后用机制也各不相同。
下面将介绍常用几种口服降糖药的后用机制。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Metformin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及提高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在能够减少肝脏糖原合成的同时,抑制肝脏糖原酶的活性。
同时双胍类药物还能够提高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人体血糖水平。
双胍类药物的不良作用主要来自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和呕吐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常用的一种口服降糖药,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从而减缓淀粉质、糖类和糖原的分解,降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为瑞格列汀、沙格列汀、阿卡波糖等。
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腹泻、胃部不适等。
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是一类口服降糖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如格列奈、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该类药物可导致低血糖和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服用时需要密切监测。
苯磺酰脲类药物苯磺酰脲类药物是目前主要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常用的药物包括格列吡嗪、格列泰、格列美托等。
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苯磺酰脲类药物可引起胃肠道症状、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同时这类药物在服用过程中也存在肝肾功能损害和造血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
,不同口服降糖药的后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也不相同,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药史、家族史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用药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剂量,切勿随意更换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患者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医嘱,确保用药安全及有效。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指南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指南1. 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口服降糖药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
它们可以帮助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脏释放的葡萄糖等。
2. 常见口服降糖药的分类2.1 司汤达草酸盐类- 代表药物:司汤达(Metformin)- 作用机制:降低肝脏释放葡萄糖,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2.2 磺脲类药物- 代表药物:格列本脲(Glimepiride)、格列美脲(Gliclazide)等- 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2.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等- 作用机制:抑制消化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2.4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联邦利(Liraglutide)、希拉保(Exenatide)等- 作用机制: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胃肠蠕动-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2.5 胰岛素增敏剂-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等- 作用机制: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2.6 近肝及胰岛素抑制剂- 代表药物:那格列奈(Nateglinide)、雷格列奈(Repaglinide)等- 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3.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 请遵医嘱使用口服降糖药,并定期复查血糖等相关指标。
- 除非医生另有指示,否则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停用口服降糖药。
- 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 请注意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保持良好生活惯,以促进糖尿病的控制。
以上是常见口服降糖药的分类指南,仅供参考。
基层常用的口服降糖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趋于便捷和高效。
而这种快速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伴随着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良导致的高血糖症,糖尿病的患者呈现呼吸急促、心悸、口渴、多尿、多饮和多食等症状。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十分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失明、足部坏疽、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之外,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基层诊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品有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虽然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同的适合对象。
磺脲类药物是一类早期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被广泛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减少血糖水平。
但是,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如低血糖、恶心、呕吐、头晕等,特别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慎用。
二甲双胍是近年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通常在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中使用。
这类药物能够促进肝细胞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减少糖原的分解并提高细胞对血糖的利用率。
由于其不会引起低血糖,因此被广泛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够帮助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状况,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是,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足和乳酸中毒等副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种能够减缓肠道吸收葡萄糖的药物,适合于轻度和中度糖尿病和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患者。
这类药物通常被建议在餐前服用,以增加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和蔗糖的时间。
虽然这种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它们的副作用包括腹泻、肠胀气和腹痛等。
由此可见,基层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各有优劣,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建议每位糖尿病患者注意日常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到医生处检查血糖、肝功能等指标,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一、分类1)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2)非磺脲类促分泌剂3)双胍类4)胰岛素增敏剂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一)磺脲类药物第一代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作用机理1、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与B细胞膜上的SU受体特异性结合关闭K+通道,使膜电位改变开启Ca++通道,细胞内Ca++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2、外周作用减轻肝脏胰岛素抵抗、减轻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副作用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往往不象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且持续时间长,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注意;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可能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所有磺酰脲类药物都能引起低血糖对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建议用短效磺酰脲类药物轻度肾功不全者,格列喹酮更适合(二)、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类似磺酰脲类药物,如瑞格列奈(诺和龙)促进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可与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作用机制: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优点:作用于餐后高血糖,与磺脲类相比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危险较小,可用于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缺点: 低血糖, 体重增加.药理特点药名高峰时间(h) 半衰期(h) 强度优降糖2-6 10-16格列美脲2-3 5-10格列吡嗪1-3 2-4诺和龙0.5-1.5 1-1.5达美康2-6 10-12糖适平2-3 3(三)、双胍类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迪化糖定)•作用机理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尤其是肌肉降低脂肪和葡萄糖的氧化/ 增加小肠葡萄糖的转换药代动力学摄取6小时内,从小肠吸收/ 达峰时间为1-2小时•半衰期为4-8小时/ 从肾脏中清除常用药物及剂量(双胍类)药名剂量/片一般剂量最大剂量(mg/片)(mg/日)(mg/日)二甲双胍250 750 1500美迪康250 750 1500迪化糖锭500 1000 1500格华止500 1000 1500苯乙双胍25 (降糖灵)75 150 副作用常见有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过敏反应:偶见、皮肤红斑、荨麻疹乳酸性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休克、心衰、缺氧等情况下易发生。
糖尿病用什么药最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全球范围内的患者。
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糖尿病用什么药最好呢?下面将对常用的糖尿病药物进行介绍和比较。
首先,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口服降糖药可以帮助患者通过口服制剂来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其中,二甲双胍是当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形成,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和格列喹酮等也是口服降糖药中的常用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
此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可在肠道内抑制α-葡萄糖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胰岛素可以分为长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等不同类型。
长效胰岛素如胰岛素伪胰岛素可以模拟胰岛素的分泌,提供长效稳定的胰岛素作用,适合长期控制血糖。
中效胰岛素如NPH胰岛素可以提供吸收迟缓的胰岛素效果,适用于需要适量胰岛素调节的患者。
短效胰岛素如利妥昔单胺可以提供快速和短期的胰岛素作用,适用于需要迅速控制血糖的患者。
除了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外,GLP-1受体激动剂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新兴药物之一。
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和阿格列琳等可以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生理效应,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抗性,从而改善血糖水平。
与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更好的降糖效果,更少的低血糖风险以及减重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GLP-1受体激动剂都是非常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风险以及个体化的治疗目标等因素。
糖尿病用药指南1000字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选择和使用药物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糖尿病类型、并发症、并发症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
以下是糖尿病用药指南,供参考。
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式。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敏感剂。
1.1 磺脲类降糖药磺脲类降糖药主要作用于胰岛素的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降低血糖。
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包括氯磺丙脲、格列苯脲、格列齐特等。
磺脲类降糖药的副作用主要有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
使用时应注意用药剂量和时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1.2 双胍类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以甲双胍为代表,主要作用于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糖异生,增加胰岛素对组织的敏感性,促进糖的利用和下降血脂。
双胍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不适、乳酸性酸中毒等。
1.3 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肠道,抑制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缓血糖的上升。
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沙格列汀等。
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不适,使用时应注意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1.4 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作用于胰腺,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
常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有格列喹酮、格令泰等。
副作用主要有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时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1.5 胰岛素敏感剂胰岛素敏感剂主要作用于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糖代谢。
常用的胰岛素敏感剂有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副作用主要有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时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 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敏感受损等情况,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主要通过补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缺乏,控制血糖。
一般来说,胰岛素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进食量、体重、身体状况等情况制定方案,确保胰岛素的用量和时机合适,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谈谈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注意事项临床上常用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种,每种降糖药物的作用原理,发挥作用的时间,代谢方式等都不同,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病人情况和疾病特点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以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促胰岛素分泌剂类降糖药1、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以及格列喹酮等。
该类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达到降糖功效。
如果病人胰岛功能已经受到破坏,此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该类降糖药起效较慢,所以通常需要在用餐前30分钟左右服下,此外要注意,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比较长,比较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2、非磺脲类药物常用的有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
该药物也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达到降糖功效。
药物优缺点:该类药物作用时间较快,被称作是餐前血糖调节药,多用于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和一些不按时用餐的病人,通常要在用餐前即刻服用,服用后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可发挥理想的降糖功效。
所以这类药物只是在用餐时增强胰岛素的分泌,这样避免在空腹时刺激到胰岛β细胞,使用期间多不会造成低血糖,也不会增加体重。
不足之处是该类药物属于一种超短效的降糖药,降糖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空腹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
用药注意事项:如果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功能已经完全破坏或是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无效,使用非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可达到明显效果,该类药物的低血糖反应相对会比服用磺脲类药物出现的少。
如果病人患有轻、中度的肾功能不全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瑞格列奈,该药产生的代谢产物几乎都是经过胆汁排泄,只有很少部分是通过肾脏排泄的。
二、促进葡萄糖代谢剂常用的代表药物是二甲双胍作用机制: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避免肝糖输出太多,还可改善肌肉糖原合成情况,避免小肠吸收太多的葡萄糖,降低血糖。
药物优缺点:优点是降糖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对于空腹血糖降糖效果尤为明显,在单独使用此药时不用担心会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还可帮助减轻体重,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该药是降糖药物指南中2型糖尿病的首选一线类药物。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文章目录*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二、常用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三、得了高血糖吃什么好常用的口服降糖药1、磺脲类的降糖药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等等,其中优降糖作用最强,美吡达作用快而短,达美康和克糖利作用时间较长,糖适平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各有特色。
2、双胍类的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比较适合于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属中等,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
降糖灵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较大,已不常用。
二甲双胍副作用小。
3、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4、α-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
其常用药物有:糖-100、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常用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1、双胍类药物最好在进餐中服用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可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内的吸收等。
由于双胍类药物对人的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少数患者服用后可出现胃肠道反应,因而服用该类药物的最佳时间是进餐中,也可在进餐后立即服用,这样可减轻该药对胃肠道的刺激。
2、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最好在餐前20~30分钟内服用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的主要作用是: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基层常用的口服降糖药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民众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口服降糖药是糖尿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基层常用的口服降糖药。
一、磺脲类药物磺脲类降糖药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大致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上最常用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奈(glimepiride)、格列齐特(glipizide)、格列吡嗪(glibenclamide)等。
二、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在降低血糖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它的主要作用是减轻肝脏对葡萄糖的过度分解和抑制肝酶对葡萄糖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促进葡萄糖的进入组织细胞。
广泛使用的双胍类药品有丙磺吉(metformin)和格列本脲(buformin)。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延缓血糖的上升。
这类药物使用效果稳定、副作用少,但价格相对较高。
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有艾格列酮(acarbose)和沃格列酮(voglibose)。
四、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类药物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类药物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口服降糖药,并展现了很好的降糖效果。
GLP-1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减缓胃肠道蠕动,延迟食物的消化吸收,使血糖下降更加稳定。
临床常用的GLP-1类药物有利拉鲁肽(liraglutide)和阿格列汀。
总的来说,口服降糖药物种类繁多,选择何种药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口服降糖药一般较为常见,患者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同时需在治疗期间注意控制饮食和积极参与适量的体育锻炼。
特别关注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蒲晓林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第三人民医院 苍溪县陵江镇中心卫生院 628400)糖尿病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属于一种慢性疾病。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严重的患者还需要注射胰岛素,通过药物来降低血糖,使血糖控制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
市面上的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种,患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达到降糖的目的。
那么,常用的口服降糖药都有哪些种类呢,服用时又该注意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1.1 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两种。
1.2 磺脲类降糖药磺脲类降糖药是通过刺激胰岛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特点是对于胰岛素无法分泌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药物起效慢,多在餐前服用,药物作用时间较长,容易引起低血糖。
主要适用于非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或者经饮食控制、运动减重效果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患者。
可以单独服用,或者与其他降糖药联合服用。
磺脲类降糖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服用磺脲类降糖药要注意:格列本脲的降糖作用最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服用容易出现低血糖,老年糖尿病的患者应该慎用此药。
格列喹酮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以降低尿蛋白等。
格列美脲安全性大,不易引起低血糖,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和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哺乳期、重症感染或创伤、手术期间、酮症酸中毒期间、对磺脲类药物过敏的糖尿病患者,要禁止服用此类药物。
并且糖尿病患者服用此类型药物时,要注意餐前半小时服用,从小剂量开始,没有不良反应后再加大剂量,但不要超过最大量。
1.3 非磺脲类降糖药非磺脲类降糖药也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来分泌胰岛素,这类药物属于超短效药物。
它的主要特点是降糖作用强,可以有效的降低餐后血糖。
像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就属于非磺脲类降糖药。